淘客熙熙

主题:军队体制:即将到来的大变革 -- 漏斗子

共:💬176 🌺1591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想当修补派就得讲道理

要是能向毛主席当年那样,把道理讲透,把反对者说得心服口服,那就搞得成。因为说服的过程就是一个上上下下建立协议的过程,统一步调的过程。

而如果不能说服,或者仅仅是靠“今上”的权力把对方压服,那最后只能是压而不服,事情搞不成。因为协议没有建立,不服从的一方可以用“240%地执行”来把改革搞砸同时还让你没话说。最简单的,你要精兵简政,我就把红军团给裁撤掉;你要政府采购,我就能让你采购时间成本增加200%,金钱成本增加50%。

再美好宏伟的构想,如果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变成千千万万人的自觉行动,前景只怕都不乐观。

家园 带兵的不管打仗,打仗的不管带兵,瀑布汗...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打个毛线

如果带兵的不管打仗,怎么知道打仗需要什么兵?

如果打仗的不管带兵,怎么把鲜血换来的经验传下去?

家园 驻港部队肯定出大问题了

上次放那个脑残进营区让人瞠目结舌

家园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根子在指挥层

家园 请示汇报制度

不可能什么事都有预案的,抢险救灾,紧急出动,跟老美开仗能有预案,一个闯大门的有什么预案,就是现在咱们的守备区如果不进入战备状态或领导特别指示,那个小兵敢开枪把擅闯的毙了。小兵不请示,敢怎么办,何况上级肯定教育要注意鱼水情的。不过,这次以后港灿们就不要乱闯了,tg向来是事后总结,预案制定,演练,再演练做的最好的。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二次,tg这点向来做的不错。看看这次军营开放,就明白驻港部队的上层是有想法的了。

家园 那个死胖子可不是一来就直冲门口

而是等记者到位,摆了不少pose,跟瘦猴同伴在门口外喊口号了好久才行动的。难道说值日官当天接到的指示就是站着不动让人家吐口水吗?对方是职业闹闹,不过警戒线算你识相,敢冲击门卫立即制止,擒俘拳总练过吧。想来土包子TG没经验,门卫大概没配手铐,但是抓住冲击军营的人让他在门口抱头蹲下会不会啊?然后向上级报告等待命令也好,根据预案流程马上联系附近的警察进行移交处理也好,都是很好的应对手段。可实际上是怎么处理的,挡住人家然后让人家赶快走,接着拉上大门。反映的是既无预案又无应急水平,心虚的厉害。再说那死胖子,冲一下被拦住,让他走人家还真走了,既不敢动手反抗也不敢继续冲,色厉内荏的本质一览无遗,只可惜,遇到了一个更窝囊的对手,轻轻巧巧让他赚够了眼球和资本。要不是香港警察后续跟进起诉,我都不知道驻港部队这张脸要怎么才能捡起来。我相信驻港部队的士兵们气得更厉害,人非土木,怎会无火,何况是年轻气盛的大批小伙子。所以我说,问题的根子在驻港部队的首长上。

回到你说的开枪的话,我前面帖子里面说的很清楚,“少数不明身份人士无武装冲击军营”,假借民主的皮召集流氓冲击的手段是西方的老伎俩了,以TG凡事要确保万无一失的脾性,97前后制定计划那批人精会想不到应对方案吗?要是换成武装暴徒冲击的话,警卫要是不开枪我会骂的更厉害。

家园 (八) “数量庞大,训练稀拉”: 预备役要转型、改制

我军预备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数量庞大,训练稀拉。当然这是就整体而言的,预备役搞得好的还是有些的。

说数量庞大,是有超过百个预备役建制师、旅、团(大队)。历年的国防白皮书都没有公布过我军预备役兵员总额,只能通过公开的信息做个粗略的统计。除了宁夏、西藏、青海三省,每个省至少有一个预备役师;陕西、河北、黑龙江、吉林、河南、江苏都有两个陆军预备役师,辽宁、山东更是有三个陆军预备役师。海军、空军还有若干预备役舰艇大队、预备役观通营、预备役雷达营、预备役场站、预备役地空导弹兵团等,二炮有若干预备役专用保障装备维修大队。再加退伍登记后未编入预备役部队的,估算下来,预备役总人数应该与现役军队规模差不多。这个总员额应该不算少,是一个很庞大存量军事资源。

在庞大的预备役部队中,传统的步兵、炮兵、高炮又占据绝对多数。在全国约38个陆军预备役师中,预备役高炮师占到一半,其余为步兵和炮兵师;20多个陆军预备役旅,大多数兵种又是步炮,有七个后勤保障旅;40多个陆军预备役独立团,倒是小专业居多,防化、通信、工兵(包括舟桥),也有高炮、海防等。

在陆军师该旅、炮兵师全部撤编、高炮改防空等大趋势下,预备役还保留大量的步兵师、炮兵师、高炮师,是很不合理的。未来信息化、联合作战中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用老旧武器训练出来的预备役兵员,战时即使补充到现役部队,也是打不了仗的。

集宁预备役炮兵团炸碎黄河包头段冰凌(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说训练稀拉,是指预备役部队,大多数是“架子”,即有编制见不着人,“空转”居多。这个现象表现在很多方面,简单概括一下:

一是人员难到位、训练时间难保障。虽然说按规定,预备役部队每年要拉出去训练二三十天的。但现在是市场经济,企业都要讲效益,预备役大多是青壮年的,单位骨干,不要说私营企业,就是国营企业,离岗那么长时间出去训练,出去的是时间,损失的就是企业的钱钱,这个经济效益与国防效益就不好弄。大道理都懂,轮到哪个企业身上,就容易“糊涂”。农村更糟糕,人户分离,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与家人都难得见一面,有的甚至几年都不回家,就是编入预备役,人影都见不着,哪里还谈得上训练?

二是训练水平低,与现役部队差距太大。庞大预备役部队,各级主官还是现役军人,主要负责训练及日常事务。这些人也不乏有从野战部队调来的,但因预备役与现役部队兵器存在着代差,而且还是现役部队淘汰下来的,年长日久操持这些兵器,现役军官业务技能难免“退化”,再加带着一批“业余军人”操练,训练水平可想而知。更何况现役部队实兵实弹训练已成家常便饭,换装也很快,有些信息化装备预备役部队根本见不着,而预备役有时一年都轮不上一次打实弹,即使难得练一趟把式,也只能聊胜于无。

三是人们国防意识不强,预备役不受地方重视。经济建设为中心,小学生都知道;GDP至上,各级领导明白得很,国防嘛,口头上不能没有,做起来那就……看电视新闻即可知,地震、洪涝、台风、山火来临,往往是现役军人、武警的冲在前。按理说抢险救灾,就地召集预备役,应该是可以最先到达一线救灾的,可实际很少看见预备役。原因就除了前面说的,还有在预备役登记的退伍军人,对安置、补偿等政策有意见,或者当地落实政策不到位,心里本来就存着一肚子气,不上访就算不错了,再尽义务就没那个积极性。预备役关键时刻用不上,地方政府也就不积极,形成恶性循环。

其他还有诸如训练经费难保障、训练设施缺乏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不能因为眼下不打仗预备役就可以随便糊弄,要使预备役真正成为国防的后备力量,就要对预备役从体制到训练进行改革,目标就是让预备役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防后备军,而且要招得来、拉得出、上得去。

一是借鉴国外经验,对预备役进行分类管理,区分在编预备役和志愿预备役。第一类在编预备役,是退出现役二年内的可随时征召加入现役的预备役军人,这一类预备役军人不需要再编入预备役部队,战时则直接补充到现役部队;第二类志愿预备役,是退役二年后或者其他志愿加入的预备役,这一类预备役军人视情况,编入或不编入预备役部队,但需要每年组织训练,不训练就与普通老百姓没两样了。

这里就可以看出义务兵役制度的好处了,每年可以为预备役提供几十万退伍军人,如果全部采取志愿兵制度,退出现役都是干不动的,预备役的来源只能是非行伍出身的志愿者,培训难度大和花的钱更多。所以,我们国家的义务兵役制和保留一定规模的常备军,是必须的。钱不足先用旧装备维持,即使是训练出来的义务兵退伍后编入预备役,也比训练一个编入预备役的普通人要少花很多钱。军队的规模要与财力、国防需求相适应,现役与预备役之间要做到平衡,兵之国之大事,不能不看国情就与“国际接轨”。

二是要改变预备役组训方式,预备役军人应近编入现役部队的相同或者相近专业进行训练,战时即可征召直接补充到现役部队,这应该成为预备役的主要训练模式。与过去操一把五六式、发几颗手榴弹,经粗粗培训就可打仗的年代不同,随着现役部队高科技兵器增多、换装频率加快、训练模式改变,退伍三五年后,不经过补充培训和正儿八经演练,战时补充进现役部队也可能成为白丁。因此,预备役建制部队的训练,最好能与现役部队组合,总参每年组织现役部队的重大演习时,应该把现役与预备役协同或兵员补充再投入战斗的内容考虑进去,为现役与预备役同场竞技提供平台。

如海军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就将海军退伍军人直接编入支队的预备役,每年召集上现役舰艇训练,就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值得推广。

东海舰队探索主战舰艇预编预备役人员快速动员模式百余复转军人与现役官兵混编演练

http://www.chinamil.com.cn/jfjbmap/content/2014-07/06/content_80870.htm

在建制上,直接编入预备役人员的现役部队,可在军师一级司令部设一个预备役处科或者教导分队,负责预备役兵员的召集、编组、培训等事务。让预备役与现役对接训练,不仅可提高预备役训练水平,也省去为预备役专搞一套老旧装备的费用,有条件的还能采取“学分制”,便于预备役兵员选择合适的时间参训。

三是裁撤、压缩预备役建制部队。大部分预备役编入现役,即意味着要撤销相应的单独设立的预备役建制师旅团,撤编后可将预备役部队中的现役军人充实到现役部队,加强对一线部队的建设。如此,像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旅、炮兵师旅,大部分可以撤编;预备役高炮师约占到陆军预备役师的一半,数量太多,大部分省市缩编后,保留一到二两个预备役高炮团即可,一个地级市(区)编制一个营,缩小规模。只有在有 “防番” 需要的新疆、西藏、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可保留预备役师旅建制。

四是预备役转型,在撤并步兵、炮兵、高炮等预备役部队的同时,组建作战支援、作战保障等新型预备役部队。常编预备役部队主要作用在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方面。在防震救灾、抗洪抢险、防化防爆、物流运输、医疗救护等方面,组建预备役部队既可为战时应急转入现役提供储备,平时也可以作为地方政府的应急救援力量。根据当地企业资源,在企业中组建预备役通信、运输、网络、维护小而精干的预备役营,直接归属于当地武装部。还可以遴选当地医院中的骨科、伤科、烧伤科、全科医生组建预备役“架子医院”,战时或者发生灾难时,经紧急召集实施救援。这方面,二炮在全国航天系统遴选几百名专业人才组建专装维修大队,每年召集集训一次,跟着导弹旅训练,提供伴随保障,效果就很好。

按实战要求快速集结练兵打仗第二炮兵240余专家型预备役军官锤炼伴随保障作战能力

http://news.mod.gov.cn/reserve/2014-05/15/content_4508904.htm

五是立法。对预备役兵员的参训,要有立法保障。既要确定预备役军人的义务,必须遵守按时参训、征召时转入现役的义务。同时,也要对预备役军人享有权利做出保障性规定,对所在单位应承担义务作出强制性规定,禁止因员工参训扣工资、解雇,否则要予以惩罚。

总的来说,就是裁撤大部分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炮兵师、高炮师等,压缩传统兵种的预备役建制部队的规模,采取有现役部队管理并与现役部队通常训练的组训模式,同时组建寓军于民的新型预备役部队。

根据我军现在230万的现役军队规模,保持与现役相近人数的预备役兵员,是能够满足国防需求的。以退伍后在编两年预备役计,每年60万退伍军人和武警,就有120万在编预备役;再保持80万到100万志愿预备役,对付局部战争或者解放台湾这样规模的作战是够用的。另外,别忘了我国还有800万基干民兵。(《2008年国防白皮书》的数据)储兵于民,现役身后的强大预备役,也是对潜在敌人的一种强大威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渡泸,李根,mezhan,
家园 这是你的推测还是 具体的政策实施?
家园 但是不抓起来,几年后估计就没权可交了。国运当不至止此。
家园 部队医院极大的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

无论是在收费,还是在治疗方面都是如此。部队医院的管理是不受所属地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无法无天。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出了医疗事故,患者想跟部队要说法/打官司,可能连门都不让你进。当地卫生部门既不愿意管,也管不了。

家园 军医大学的事知道一点

上一次部队改革(大概是97-98年的时候)就说是4所大学只保留一所,1军大肯定走,3军大排第二,2军大和四军大并驾齐驱争一个名额。几个大学的人紧张的不得了。结果神差鬼使的就变成了4个军大只走一个,让人大跌眼镜。

家园 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吃皇粮的预备役人员还好召集,

进入企业的预备役人员的工资和谁来支付?国家还是企业?如果国家愿意出训练费和补贴还好,不愿意出呢?我知道澳大利亚预备役人员训练补贴是一天100澳元,应该是国家出的

家园 其实出差蛮爽的,有人伺候,有人写稿子,有人吹捧。

出去多见识,回家多烦心。

领导们喜欢外出,那是顺理成章的。

家园 奥巴马大统领也要频频出访嘛。
家园 你是民营医院的吧?

军队医院无法无天?真是笑话

按传统军队医院管理体制设置的医院,口碑都非常好,现在还是吃老本

倒是民营医院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管成啥奶奶样大家也都看到了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