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一) -- 霹雳焦蛙

共:💬41 🌺413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什么时候升上仙界的?可喜可贺
家园 嗯嗯,你的推测很对

在我们当地的传说中,“双孤堆”是石崇、范丹的墓葬;实际上,据考古学家考证,应该是东汉时期下邳国的国君的墓葬,黄肠石也印证了这一点。这两座墓到现在都还没有发掘。但是,估计在古代就已经被盗了,毕竟是一个封土堆。虽说比较大,但是,相较于徐州市区的在山岩中建造的楚王陵都被盗了,这两座封土墓幸免的可能性不大。

家园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八)

1.我的中学母校建在一座小山的西侧山腰上,所以,放学以后我们经常翻墙跑学校后面的山林里面去玩。记得有一次,和几位同学在山上玩的时候,有位同学发现了蹲在柏树顶部的一只猫头鹰。俗话说“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大家看到猫头鹰以后都避之不及。可是有位胆子很大的同学竟然捡起一块石头抛过去,很准的砸中了那只猫头鹰。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猫头鹰却没飞走,而是往下掉了一些后,又抓住一根树枝蹲在上面。大家讨论了一下,估计是它白天无法视物才没有飞走。那位同学来了兴致,就继续抛石头砸它,很快,它就被砸到了地面上。那只猫头鹰很大,爪子看起来很犀利,圆圆的大眼睛看起来很无辜、很呆萌。同学把它带回了家,说是要把它圈养起来。后来大家也忘记了此事,也没想得起来问他那只猫头鹰最后的结局怎样。多年以后,才知道猫头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当年的荒唐事颇感后悔。网上查了一下,有的说猫头鹰白天视力仍有,只不过没有晚上的好;也有的说,猫头鹰无法在强光下视物,白天就像瞎子一样。就我个人而言,参照当时的情节,倾向于后者,不知道是否有了解情况的河友解惑一下。

2.说起同学抓到的猫头鹰,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位同学抓过的刺猬,那还是他在上学路的上捡漏抓到的。话说这只刺猬正在和一条菜花蛇激战正酣的时候,我的同学恰好路过与此,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同学帮着刺猬解决掉了缠在它身上的菜花蛇,接着又把这只刺猬给“俘虏”了。话说那条菜花蛇一定是饿得两眼昏花吧,要不然怎么会拿刺猬下手?不过也许是刺猬要把它做腹中餐,然后菜花蛇抵命抗争也说不定。可怜那只刺猬,才脱蛇口,又入人手,自打被同学带入教室以后,就彻底沦为玩物:有以调戏它蜷缩成刺球为乐的;有逼着它吃青菜的;有拿它做赌博筹码的;也有和它玩猫鼠游戏的……虽说大家伙四处搜罗蟋蟀、青蛙来喂它,可是小家伙还是在抑郁绝望中,绝食而亡。

3.我们老家所在的县与北面邻县的分界线上有一座山,叫做巨山,名字很大气,其实海拔才不到两百米。山是东西走向,以山脊为界,山阴是邳州的,山阳是睢宁的。我们那里的山以前都是荒山,1952年,毛主席登临徐州云龙山,发出“绿化荒山,发动群众上山造林”的号召。从那以后,各个县市区都轰轰烈烈滴开始了绿化荒山的运动。巨山经过数十年的绿化造林以后,也是满山翠绿。可惜的是,在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这首歌红遍大江南北的1987年,东北的大兴安岭火灾损失惨重,我们这里的巨山也跟着“火了一把”。于是乎,巨山南侧的柏树林被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以至于两县的分界线更加明显——有树的地方是邳州的,没树的地方是睢宁的。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在我上初三的时候就成了“前人放火,后人遭殃”。清明节的前一天,学校接到镇政府通知,全校师生清明节自备工具到巨山上义务植树,每人任务二十棵。扛着铁叉、铁锹到了山脚下傻眼了——植你妹啊——十余年的水土流失导致大片石块裸露——连土都没有,你让老子怎么植啊?我费了牛劲把二十棵柏树苗栽完决定和同学爬山顶吹吹风凉快一会儿。到了山顶,正在和同学海侃胡吹的时候,好玩的事儿来了:山脚下一只老鹰正在低空盘旋抓野兔子,那只野兔子不知为啥,却东折西拐的往山上跑,老鹰在上面锲而不舍地追,野兔就在下面拼命地跑,我们在山顶上看的一清二楚。不一会儿,野兔就快跑到了山顶,老鹰看到山顶上都是人,就扇着翅膀飞走了。那只野兔不知道是跑得大脑缺氧了,还是跑得太投入了,竟然径直跑到我的面前。尼玛!这是“守株待兔”啊这是!一把抓住,拎在手里面掂量掂量,大概有三四斤重,感觉太幸福了!可惜好景不长,幸福的眩晕感还没消退,野兔子就被班主任以“要保护野生动物”的名义拿走了。擦!保护个毛啊!别以为你回到学校以后,找音乐老师把兔子挂在教师宿舍后面的墙上,用剃须刀片剥皮炖肉这事我不知道!可惜了我的肥兔子啊

关键词(Tags): #猫头鹰#刺猬#野兔通宝推:李根,
家园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九)

1.小时候胆子特小,蝎子、蜈蚣、蚂蟥、蛇,这是我总结的平生“四大怕”。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子也逐渐肥起来,当年避之不及的蝎子、蜈蚣、蚂蟥,现在已视之如玩物。唯独对蛇,还是畏之如虎。俗话讲“怕什么来什么”,从小到大,和它遭遇的情况还不少。下面容我一一道来:第一次是小学的时候,星期天和小伙伴们去水沟里逮鱼,正在放水的时候,看到一条长长的水蛇游了过来,吓得我直接把手上的铁锹扔了过去。好巧不巧,铁锹把水蛇铲为两截,蛇头带着部分躯干游跑了,剩下的半截躯干在那里挣扎了一会就漂在水面上不动了。看到已经不见踪影的蛇头,把我给吓坏了。因为我们那里有个传说是,蛇是蜥蜴的外甥,打蛇要是没被打死的话,蛇会找它的舅舅——蜥蜴,来找你报仇。想到将要来寻仇的蛇和蜥蜴,我在那里惴惴不安,也没了心思逮鱼了。也不知道在那里呆坐了多久,忽然有小伙伴提着之前消失了的上半截蛇身。原来,水蛇当时被我铲断以后,蛇头虽然拖着半截身子游走了,可是没过多久,它就死掉了。白白害得我在那边胡思乱想滴把自己吓半死。开工!继续捉鱼!

2.还是小学的时候,晚上在同学家里面玩。几个人玩捉迷藏游戏,其他人躲起来,由我来寻找。正在我蹑手蹑脚滴四处寻找的时候,忽然感觉到脚底下踩着软乎乎的东西。趁着月光低头一瞅,妈呀,一条屋龙(我们当地把住在家里面的赤练蛇称为屋龙)被我踩到脚底下!幸好踩到了它的七寸,要不然少不了被咬上一口。在我那凌厉凄惨的叫声中,小伙伴们及时出现了,那条屋龙就这样悲催地结束了它的生命。后来,同学家长知道以后,把我们教训了一通。因为在我们那里,屋龙是吉物,只有人丁兴旺、家庭和睦的人家才会招来屋龙,而打死屋龙则是十分晦气的事情。

3.我们那里蛇虽不少,但毒蛇却十分罕见。而这么低的概率,就TM被我撞见过。那是某天晚上,家里面停电了,蜡烛也没有,我就照着手电筒去小卖部买蜡烛。快到小卖部的时候,在手电筒的光圈里,一条大蛇迎着灯光,两眼渗着幽光迎面而来。当时就吓的我边尖叫边往回跑,直到小卖部的老板听到动静后出来才帮我把这条蛇解决掉。这条蛇被打死以后,身体在那里挣扎了老长一段时间,从被砸烂的蛇头里冒出很多泡沫,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有经验的老人判断这是一条毒蛇,但是到底是哪种却没人知道。

4.小学六年级,某个周末去我大姨家玩。姨哥带我去他们村上的小学附近的水塘里面摸鱼。我看着长满水草的的水塘,估摸着里面有水蛇,不敢下水。知道我怕蛇,姨哥就让我跟在他后面不远的地方摸鱼,他在前面开路。我一想,这样也行,就下水了。谁知道,下水刚摸了十来米,我就从一团水草中翻出一条蛇来。尼玛!不能够啊!姨哥就在我前面两米远的地方,还刚刚翻过我手里面的这团水草,咋到我手上就冒出一条蛇来?

5.到了上初中的时候,还是周末去姨哥家玩。正巧他周六约了人一起去摸鱼,我就一起跟了去。走了半道上,有一片芦苇荡,大家就卷起裤卷,光着脚板,钻里面去摸鸟蛋。经过一番寻找,果然在芦苇荡里面找到了一个鸟窝,鸟窝是建在芦苇上的,距离水面约半米的高度。我们把里面的三颗鸟蛋拿走以后就继续摸鱼去了。闲话暂且不表,到了第二天,继续去摸鱼捉虾。又到了那个地方,我自告奋勇地跑进芦苇荡的鸟窝那里,想看看还有没有鸟蛋。到那里一看,鸟窝里空空如也,很是失望,我就顺手想把鸟窝扯下来。我这一扯鸟窝不要紧,扯掉了上层的鸟窝,露出了底下盘着的一条蛇,昂着头吐着信子。尼玛!这是要闹哪样!吓得我亡魂皆冒,拔腿就逃,脚底下被芦苇扎出好几个血窟窿都不觉得疼!

6.和蛇遭遇了这么多次,还数这一次最奇葩:高中暑假的某天早晨,我去稻田里面放水。骑着家里面的二八铁驴行进在田野间的小道上,一手掌着车把,一手拎着铁锨,吹着口哨,哼着小曲,好不快活。忽然,我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条大蛇扭曲着身体正在过路。这下可把我急坏了,车闸不给力,手里还拿着东西,怎么办?咬咬牙,冲过去!于是我加速骑车往前冲,果不其然,车子的前后轮轧到了蛇的尾巴。那条蛇被轧到以后,扭头向后,蹦得老高,幸好我骑得够快,错开了差不多半米的位置。当时把我给吓的,给稻田放完水以后我都没敢原路返回。那张开的大嘴,那细长的獠牙,到现在还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土鳖抗铁牛)

关键词(Tags): #蛇通宝推:李根,
家园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十)

前段时间事儿比较多,忙乱当中,发现还有个坑没有填完,在这里道个歉先。

1、中学母校建在半山腰上,山上柏树密布,盗坑遍地。话说近十年前,山上出了一起命案,有一外地男子吊死在柏树上,本地警方匆匆派人出了现场,接着草草了结了案件——结论是自杀。现场是这样子的——该男子脖子套着绳索吊在树杈上,双手被绳索打死结反绑于背后,树下斜靠着一辆山地自行车,车旁有一件双肩背包。就这样,一个疑点重重的命案,在“现行命案必破”的“压力”下,在相关干警的“努力奋战”下,“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得出了“自杀”的结论。最无耻的是,从死者裤兜里面翻出500元现金,被某警察顺手装到自己腰包里去了。

2、学校门口是一条省道,当地人称邳睢公路。从小学到初中,洒家闲来无事,就跑到公路边上玩耍,乐此不疲。也耳闻目睹了许多奇闻轶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某个暑假,洒家在公路上见到一个乞丐,沿着公路从南向北的乞讨。 乞丐是个男的,年纪大概二三十岁,眉目轮廓比较秀气,头发较长。不会说话,自踝骨以下齐断,伤口浮肿,只能用双手撑地往前挪动。本地人家看见他十分可怜,纷纷送给他衣物和吃的,伤口也给抹上了紫汞。该乞丐在本地停留几日后,不知所踪。再过几日,从南面传来然人震惊的消息——原来该男子是云贵一带人氏,前一段时间,该男子假冒女性,与几位同乡来此地行骗。其同伙以“拐卖”的名义将该“女性”卖予此地一人家。其计划是,同伙携款先行离开,到约定时间再来接应他潜逃。事主家将“她”买到手以后,并没有立即圆房,而是打算另择良辰吉日完婚后再同房。这段时间就让该“女性”与小姑子睡一间屋。结果,半夜里,骗子变色狼,把小姑子给强奸了。东窗事发后,事主家里也没有报警,直接把他双脚剁了,伤口往热油锅一放烫一下了事。私刑完了以后,就把该男子直接扔到了公路上,任他自生自灭。

3、秋天来了,又到了红薯成熟的季节。洒家现在已口舌生津,快写不下去了。想当年,每天早上放学回家吃早饭,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捡一块品相不错的红薯扔到锅灶底下,扒拉一些快要熄了的炭火盖上,然后再盛上一大碗红薯饭。囫囵着吃完饭,放下碗筷,跑到锅灶底下扒拉出早前放下的红薯,拍打几下,掸掸灰,揭开已被烤蔫吧了的红薯皮,一股香气伴随着腾起的热气迎面而来。小小地咬上一口,烫得在嘴里头滚转翻飞地嚼几口匆忙咽下,吃的真恣儿。一个斤把儿重的烤红薯,就这样在上学的路上给消灭掉了。说到烤红薯,想起了当年的一件趣事儿。还是在九十年代初,什么季节记不清楚了,只记得那天下着雨。村子里的一个六七岁的小丫头在公路边上玩。不巧的是,被一辆路过的老解放给带倒了。小丫头躺在地上哇哇大哭,司机立即停车跑过来,村里人也立马赶过去。只看到小丫头身上没见到什么创伤,只有嘴角有点淌血,再看嘴里头——红的、白的混杂在一起,煞是可怖——坏了,该不是把脑浆给碰出来了吧?记得当事司机的脸都给吓得煞白。赶紧给送到医院去检查,到了医院众人才放下心来,原来小丫头当时嘴里头正在嚼刚烤好的红薯,被碰倒时,舌头被牙齿磕破了,当时疼得张嘴大哭,所以旁人看起来才会那么恐怖。

关键词(Tags): #烤红薯#拐卖#命案
家园 邳睢公路

等级可不低啊,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高等级公路。

古邳的

家园 这境界和佛祖割肉饲鹰鹫差太远了
家园 老乡

握个抓

家园 我觉得那些古玩收藏

大多数都是从死人坟墓里面挖出来的,其实很不吉祥。

所以,我是铁定不会去玩什么古玩的,觉得恶心加恐怖。

家园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十一)

今天看新闻,一位湖北籍女子自十六岁被拐卖至河南淅川,迄今已二十年方获解救,让人唏嘘不已。现在就这一略显沉重的话题讨论一下。

洒家老家那里,在八、九十年代期间被拐卖至当地的外地妇女为数不少,尤以云、贵、川三地人氏居多。虽说没有具体数字可考,但是以洒家耳闻目睹的情况来推算,其数字相当可怖。清明节过后,洒家回老家去派出所办事,正巧碰见有当年被拐卖至此的妇女来办理身份证。洒家和户籍警察聊天得知,原来现在为全镇尚未办理户籍的外地妇女(其实就是当年的被拐妇女)集中办理户籍手续。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镇尚有有数百位外地妇女没有户籍,再加上二三十年里,众多已经自行申报登记在册的,数量恐怕有近千人。由此推算,在当地,在苏北,乃至苏鲁豫皖交汇区域的整个淮海地区,被拐卖至此的外地妇女的数字是有多么可怖!

就洒家所接触到的情况来看,每一位受害妇女的人生际遇也是各不相同。

第一位呢,是一位大学生,被拐卖至此以后,被洒家本村的一个老光棍买下了。因为被拐卖,再加上屡遭强奸和殴打,多重打击之下,没过多久就精神失常了。洒家上小学的时候,经常看到她拿着一本很厚的书在看。她在生下一双儿女之后不久,就离开人世了,也算脱离苦海了吧。

第二位呢,洒家记得她是贵州人,长得白白胖胖挺壮实的(长大后才明白那不是壮,而是浮肿),被卖给了外公村子里的一个光棍汉。光棍汉对她挺好,她在这里过得也挺开心的,记得那时候她经常自己一个人在村子里串门子,言谈举止里也丝毫没有流露出想回去的意思。可惜的是,她不知道得的是什么病,求医问药不知道有多少回,也没能治好她的病,没能过上一年就病故了。洒家还清楚记得,当年她不知道听谁告诉她的偏方,说吃大蒜能治好病,就一天到晚在兜里装着蒜瓣,得空就吃两颗,老远就能闻到蒜味。她去世以后,被埋葬在河堰边的土坡上,没过几年,县里面修防洪大堤就给掩在大堤里面了。

第三位,是个四川人,说来可笑,洒家知道她是四川人还是因为她儿子。她儿子的名字叫做川江,就是为了纪念她的故乡。买下她的男人长得倒是高大威猛,仪表堂堂,就是因为家境贫寒,再加上性格稍微有点二,所以本地姑娘都不愿意嫁他。经过了一段“适应期”以后,她也慢慢习惯了在这边的生活。十余年后,在已经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之后,却因为感情不和,她被她男人送回了四川老家再也没有回来,也算是和平分手吧。

第四位,从辈分上讲,洒家得称呼她一声“二奶奶”,因为当年她被卖给了住在洒家后面的本家远房的二老爷。二老爷是个木匠,做得一手好活计,就是因为家里面太穷,所以兄弟俩都讨不着媳妇儿。老大娶了个本地的残疾人,老二就买下了这位“二奶奶”。二奶奶是哪里人洒家到现在也不清楚,人很漂亮,也很能吃苦(这也是云贵川那边妇女的共同特点)。过了三、四年以后,她在这边也生下了一双儿女。记得她女儿才几个月大的时候。她家里面的亲人在警察的带领下找上门来,相拥而泣之后,她哥哥提出来要带她回去,她却没有同意,坚持留了下来。又过了两三年,他们一家四口回娘家探亲,本来说好了呆上一两个月就回来的,结果等了三五个月也杳无音讯。在那个通信十分不便的年代,大家伙都以为二老爷在那边被害死了,那娘仨肯定也不会回来了。没成想,又过了几个月,一家四口又回来了。记得前几年有一次碰到她,跟她打了声招呼,随便聊了一下,想不到说本地方言比洒家还要顺溜,言语中丝毫看不出她是云贵川那一带的人。

像二奶奶这样选择留在本地的人有很多,虽然说她们中间的大部分现在的生活也算得上幸福、满足,但是,不能因为最后的让人略感欣慰的结局就可以对当年她们遭遇的不幸给与漠视甚至遗忘,就可以对当年把她们拐卖至此的凶手们的恶行给予饶恕和宽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律必将严惩那些凶手们!

关键词(Tags): #拐卖#妇女
家园 冯小刚认为烈士都是喊着为什么牺牲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