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也来谈谈“忘情康夫,自此绝迹江湖” -- laska

共:💬68 🌺437 🌵3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了你的贴子,感觉忘情最错的一点

是铁齿铜牙攻击对方以权谋私,这种事没有证据真的不能面对一个具体的对象就这么下结论。这种结论一下,给对方造成的困扰甚至伤害只怕也不会小,中央巡视组会不会因此调查那个团副书记?忘情太自我了。

家园 他像方老夫子。
家园 不是人精,也不代表忘情可以这样说话

面对具体的一个人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说对方“以权谋私“已近于诽谤了。现在又管得这么严,你当那位仁兄不担心仕途有难?

家园 倒还不至于惊动中央巡视组

连你我都能仅从忘情自己的描述里看出其实所谓的“索票”基本扯不上什么“以权谋私”(部分同学硬要说这就是以权谋私,即便不是为个人谋私,也是为小集体谋私,我个人只好表示无语————这标签贴的,几乎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思了),何况搞纪检的那些老手。

这件事情我个人是这样猜想的:

西西河是个小众论坛,估计忘情也在其他论坛也发了,现在各机关大多有自己的舆情搜集机制(铁路这种矛盾多发部门几乎肯定是有的),用“春运、铁路”之类的关键词,发现这个帖子不是很奇怪的事情,考虑到忘情有前科,说不定“忘情”两个字本身就是关键词了。

当发现忘情“这小子又在网上胡说八道了”,向相关分管领导通报一下,一层层落到忘情顶头上司这里,只要不造成很恶劣的影响,大领导也不会特别关注这个事情,布置下去让下面的小领导提醒提醒,敲打敲打,最后听个汇报就拉倒了。

忘情既然不想彻底与单位为敌,认个错(至少是承认自己不该未经单位授权,就擅自对外发贴的行为是不妥当的吧),答应马上删贴,这事情就算结束了。

整个事情,我估计团省委那边都不一定知道这件事情。

从铁路方面讲,是自己的人捅了篓子,自己处理就完了,没必要去通报团省委。难道还要去“表功”?这就是笑话了。

从团省委这边讲,就算是他们发现了这个帖子,也不太可能主动去找铁路,因为忘情帖子里讲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事情,真煞有介事去弄,反而越抹越黑。

怎么弄?——

1、发个公函:《请××铁路局严肃处理污蔑××副书记的相关人员的函》?

2、团省委副书记亲自打个电话给铁路(只可能是铁路团委书记或铁路的党委书记,因为对口):喂,×书记啊,你们这里有个小青年太不象话啦,上次我们来慰问,居然说我在玩手机(也只有玩手机这件事情勉勉强强算是事情,“索票”连铁路那边都不会认为这是什么不正当的要求),麻烦你一定把这小青年抓出来,一定要严肃处理。。。

一些河友一口咬定忘情是遭到了那位团省委副书记的打击迫害,其实要么是思维方式有问题,要么就是压根不了解体制内处理问题的方式,基本是靠想象在解读了。

我不知道这些网友是不是也是这样脑补的,我只能说,各位仁兄你们这到底是小看人家的智商呢,还是在小看自己的智商。

说难听点,以忘情所述的这个事情,以及忘情的身份,那位团省委副书记根本就没必要“一般见识”,一笑了之(哪怕心内确实不爽),不去理会,事情基本也就过了,煞有介事弄大了,反而是湿手沾面粉。

家园 出身好也是人家老父母敢舍一条命

把皇帝拉下马才给子孙铺了路。旁人光埋怨是没意义的。

家园 差不多是这样,对方知道的话

估计也不会明火执仗(忘情会用肯定句),但猜测多少会担心,删贴最安全。(肯定句式转弯余地少)

家园 差不多

我还是那句话——人的出身不是自己选择的。不能因为出身好,就认为有原罪。

其实除了天赋异秉,人的能力都差不多,在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由于家庭环境导致的性格、情商、待人处事之道、人脉资源这些,都会成为额外的加分因素。

家庭出身比较好的人容易脱颖而出,绝大多数都没什么黑幕。

但“穷人”家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优势,能吃苦,有目标,有更强大的动力,听话肯干,这些也是很多出身一般甚至贫苦的官员能够一步步走出来的原因。

归根结底,还是靠个人的能力和努力,把其他的说成决定性因素,要么是无知,要么就是找借口。

我以前呆过一个单位,现在中层干部(处级)中70后已经占了很大比例,其中既有干部子弟,也有平民子弟,甚至是来自外地小城市的,都是近10年里提拔起来的,但他们走上这个位子,都是从小科员一步步成为部门业务骨干,得到普遍认可,也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

家园 与其埋怨认命,玩命上进才是根本。

那怕走极端当黑社会,给捕给杀也拼个三、四代,换顶红顶帽子儿孙戴,也出身好了呀。如果不想上进也可以,那就知天乐命好了。光埋怨袖手当清客无所贡献最要不得。

家园 装,也要装到底。能装

到底,就是成功。

家园 哈哈,您不点名的批评我

那个以权谋私的问题,我还是不认同。

事情的处理过程,我觉得您说的差不多都是现实的正确答案。但这个现实并不美好。

我感觉很不好的是,这个体制,容不下忘情的言论,我觉得他正在失去自我修复的能力。这次忘情的言论有些过头,有些失当。但是这种略有过线的东西,正是探测底线的东西。做个不恰当的比喻,说一个皇帝善于听取意见,例证都是某大臣脾气很臭很倔,但是皇帝一直容忍......

看了您这个回复,又想到一点,不是针对你的,泛泛而言,在体制内有个差不多的位子,优越感会很强(很多事情可以轻松搞定,甚至不屑一搞)。我觉得这就是官官相护,大家互相交换使用自己的权力而已--今天你给我个面子,明天我给你个台阶,咱们都是自己人,大家都好。这于党于国于民绝不是好事。

我觉得忘情这个事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官员有问题,严重点的我们说腐败;都这样行事的话,这个体制,严重点说,叫做腐朽。腐朽,那是常用来形容末代王朝的,如今TG也快用上了。悲乎?

作为河友,同祝忘情好吧。

家园 你说某人腐败必须有证据,要不就泛指

也没什么事。底线就是法律,忘情此次是有点踩到看得见的法律线了。

家园 看了你和冼心的两个贴

真的感觉那些捧忘情的人大多把他当刀枪用。而那些冷静分析此事的人是真为忘情好。真心希望忘情能看看后面这些人对他的劝勉。虽然他那性子不知会不会接受。

家园 如果告诉您说,某一夜之间披上军装,肩扛将星,您还会觉得是

笑谈?

我们不能低看某些上位者,也不要太高看某些上位者。精英淘汰和逆向选择,是目前的共识。

家园 不好意思

我倒真没想过不点名批评您,只是脑子里记得有谁这么说过。这里打个招呼。

还是商榷一下吧。

一、究竟是不是“谋私”

这件事情确实谈不上“以权谋私”,如果这都算以权谋私的话,那很多工作就都不要做了。

说个极端点的情况,某地发生伤亡事故,相关部门欲乘坐火车前往处理,但正常途径难以及时(请注意“及时”两个字)买到票,请铁路部门帮忙协调才得以及时到位,进行相关处置。

难道这算是“谋私”(为部门谋私)吗?

当然,我只是举一个比较极端点的例子,但就其实质都是一样的,是为了工作,而非个人和小集体。

这就像我引用毛主席当年讲的,长官骑马是革命(工作需要),盲目地加以反对是错误的。难道能说,这是毛主席在为包括他自己的“长官”小集体在谋私利?

更何况,“以权谋私”要成立,首先要有主观为“私”的故意,那位团省委副书记只是出于工作需要向铁路方面寻求一下支持,无论如何也扯不到“谋私”上去。

如果他是说“春节期间我们想带家里人去各地玩玩,买不到票,请到时候给我们安排几张票哦”,如此“谋私”大约才是成立的。

而忘情的问题恰恰就在于根据其主观认识,对一件很正常的工作交往,作出了不负责任的解读---这种不负责任,即是对自己的单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二、体制是不是容忍忘情

老实讲,体制是很容忍忘情的,以忘情这种做法,如果是在一家私企里,早被老板开了。恰恰是因为在体制中,只要不闯大祸,不会轻易开人。 而忘情前科昭昭,却其实一直是得到铁路方面的爱护,甚至是保护的。

但是,容忍并不等于纵容。 我一再地说,忘情是一个有组织身份的人,则必然要受到组织纪律的约束,这纪律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得到组织的授权;二是有利于组织(至少不能损害组织)

但忘情显然两条都违背了。就像一位河友说的,这甚至是一个“操守”问题,没有一个组织会纵容这种行为。

一个组织成员去探测组织的底线是一件对其个人来讲很可笑也是很可悲的事情,甚至是一件很没有职业道德的事情。

就以你举的大臣和皇帝的例子————大臣不管是不是那么回事儿,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没事就把皇帝骂一顿,这不叫探测底线,这叫挑衅,这叫作死。

如果皇帝和别国的皇帝谈事情,大臣没有经过皇帝的允许,就把会议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捅了出去,捎带把对方给贬损了一通,由此可能引发外交风波,这叫找死。

恕我直言,忘情的行为,就是不断地在挑衅组织(探测底线),并且在作死。————-请千万别忘记,这里有一个前提,忘情是组织的一员,维护组织(至少不给组织添乱)是其义务,这个前提是不可或缺的。

一个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不是靠这种“作死”式的“探测”来达成的,因为这种“作死”式的“挑衅”首先是对组织的破坏。

你只要客观地想一想,你自己开一个公司,是否会允许这样的人存在(一次两次你可以容忍,三次四次呢?给你的公司造成损害了呢?)

这里我觉得没有必要去区分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无论体制内外,这是任何组织通行的规则。

三、是不是官官相护?

老实讲,这是个很模糊的问题。在不违反党纪国法的大前提下,任何事情都难免妥协与交换。所有的事情都是要由人去做的,人是有感情的,这次我帮了你一个忙,我记你一个情,下次你有困难或需要,无论公事还是私事,我能帮你的尽量帮一把(尤其是在可帮可不帮的情况下)。这我觉得是很正常的,当然,必须有一个前提——不违背党纪国法,不违背大的原则。

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至少不是一个靠道德洁癖能够解决的问题。

四、忘情的事情有没有代表性

我觉得没有,没有任何的代表性。这件事情里不涉及官员的任何问题,顶多只是个别人的习性和工作作风问题。更遑论“腐败”了。 如果一定要把忘情的所为赋予“反腐败”的意义,大概只能归于“捕风捉影”。反腐不是这么反的,否则按照这种逻辑,“一张邮票让你恶心半年”这种事情大概也要变得理直气壮了。

如果说忘情这件事情是否有代表性,也可以说有——这个代表性就在于,忘情提供了一个如何在职场,在组织内摆正位置,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做对该做的事情,不该做哪些事情的范本。

忘情在这件事情上的的代表性,就大概在于此了。

通宝推:黄锴爱李莹,acton,
家园 说得很好

领导都是正确的,多少都是有道理的,退一万步也是有苦衷的,就算做错了也是社会现实逼的。

批评领导是不恰当的,视角是有问题的,看问题是不全面的,性格是太偏激的,出事了完全是咎由自取的。

通宝推:shinji,发了胖的罗密欧,阴霾信仰,忘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