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谈谈直-20 -- 晨枫

共:💬45 🌺40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以前还真没有注意高、低尾撑的问题

只是觉得黑鹰有点不同

家园 貌似是偏低尾撑的混合式
家园 直-20的尾撑好像和黑鹰不太一样

并没有像黑鹰一样完全与座舱底部处于一个水平面,而是抬高了一点;最后面也多了一个腹鳍一样的垂直结构安置后起落架。

这个设计好像在卡莫夫纸面上的黑鹰斯基上见识过。

不知道这样布置有何好处?请晨大赐教。

家园 对,我也注意到不完全一样了

说不好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直-10有卡莫夫的设计输入,直-20要是也有卡莫夫元素,这一点也不奇怪,甚至是非常可能的事情:卡莫夫提供概念设计,中国负责工程设计。

家园 对,我把这一点已经加进原文了

这应该也是一个考虑。不好说是不是主要考虑。

家园 这个压力不也是阻力嘛

多谢提醒,这一点很重要。

家园 直-10已经采用五叶旋翼了

直-20不用的话,都不好意思见人。

五叶其实还是俄罗斯用得多,不过俄罗斯看来是旋翼材料技术不过关才用五叶,中国的五叶是欧洲血统,技术水平要高一点。美国还没有大规模开始用五叶,现行主流直升机都是四叶,只有下马的科曼奇是五叶。

家园 等了快一个月,又看到晨大的大作了

顾不上看内容,先回复一下,吃过晚饭慢慢看

家园 我猜有可能是为舰载型前移后起落架准备的

这样就不必像黑鹰变海鹰时那样重新设计后机身了,直接把后起落架前移至机舱后底部完事。

我臆测TG可能是一次性买断了卡莫夫N年的设计资源,不用白不用。

卡莫夫对黑鹰觊觎已久,冷战结束前就提出过黑鹰斯基的样板;不明白苏联及后来的俄国为何那么青睐米8,对黑鹰这样的突击运输直升机不感兴趣。

TG把米-17加卡-28的机队在未来统统改成直-20家族应该说是很明智的,米-17那巨大的身板夹在直-9与直-8中间确实有点不协调。

不过TG为何没有看上NH-90,这个有点意思。按说得到欧洲那帮家伙的全部设计图纸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以往的直-8、直-9、直-11、超级美洲豹等机型也让TG很欣赏欧洲直升机的整体水平。难道又想在中型通用直升机上搞脚踩两支船?这也太壕了吧!

家园 咱们的直20好像没有黑鹰好看,

机身向尾翼过度的那一段?

家园 这东西不是按照好看来设计的

那个过渡不知道是为什么,但应该是有道理的。

家园 有这个可能

不过后轮直接移动到机舱下,要看重心是不是顾得过来了。

NH90的设计确实很不错的,但估计还是运输为主,作为突击机降不够皮实。

米-17是很实用的设计,在苏联时代够用了,到俄罗斯时代没钱搞更新的了。TG真有可能把卡莫夫的纸面设计买断了一批,反正俄罗斯也没打算用。

TG在4吨级的直-9和10吨级的直-20之间还有7吨级的直-15。不知道是不是打算都用,还是陆航用直-20、海航用直-15?直-15在尺度上更适合本来为直-9设计的舰船。

家园 自然是和谐的

据说,好飞机都很好看

是不是可以反过来:不好看的,就不是好的?

家园 我认为直-15作为TG主力舰载反潜直升机的可能性不大

结合冷战末期各主要海军力量,胡侃一番舰载反潜直升机配置:

第一档,美国海军,以舰载固定翼反潜机和10吨级反潜直升机为骨干。

第二档,苏联海军、英国海军、日本海自,以岸基固定翼反潜机和10吨级反潜直升机为骨干。

第三档,法国海军,以舰载固定翼反潜机和5吨级反潜直升机为骨干。

第四档,其他海军,近似不具备远洋编队反潜能力。

-------

很明显,TG学法国搞小型固定翼反潜机不太现实,而且法国自己后来也基本放弃了。

直-15的反潜效能和山猫是一个级别的,给韩国海军做单舰驱潜(主舰开主动声呐搜索、载机躲远一些监听)利器是没问题的,但用作编队反潜恐怕还是不够的;TG心目中的理想舰载反潜直升机至少也得和卡-28在一个效能水平吧,山猫那样的还是有点小了。

至于直-20在现有舰船后甲板起降的问题,不知道下大力气搞鱼叉助降系统的挖潜能否解决;我觉得难度应该不会很大,本来黑鹰平台就特别适合摔降嘛。另外,前一段小日本不还在埋怨欧洲向TG提供这个技术么,看来专业反潜户的眼光还真挺贼的。

通宝推:aiyoho,
家园 也有可能TG海军同时装备直-15和直-20

看舰船大小,原先专为直-9设计的舰船用直-15升级,新舰船可以直接上直-20。助降有助于飞行甲板宽度不足的问题,但并不能改变飞行甲板长度不够的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