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再谈直-10(上) -- 晨枫

共:💬37 🌺35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晨大,提醒个事

这几天追着看你的WZ-10大作,昨天在微博上看到空军之翼网站有一抹一样的文章,刚才查了下,那边倒也给你署名了(网址:http://www.afwing.com/aircraft/caic-wz10-attack-helicopter-part1.html)。不知道是否经过你的许可

家园 阿姆斯壮是老朋友

他总是先得到许可再登载的。还是要多谢提醒。

家园 应该是雪地起落用的雪橇?
家园 看着是像雪橇,但背景地貌好像对不上

要不就是从大老远飞过来的:)

家园 又试了下,还是不行,不过无所谓只有大家能看到就想

我用的教育网,谷歌都不好上

家园 船锚图案是系留点

船锚图案是按照军规设置的符号,表示这里是系留点,可以用系留索固定在地面上

类似的还有千斤顶标记之类

家园 原来如此,花谢
家园 不对吧

“在固定翼飞机上,后三点曾经很流行,这是因为后三点容易通过增加主起落架长度,在地面就形成自然的抬头姿态。这样在起飞滑跑时,自然增加机翼迎角,增加升力,有助于缩短滑跑距离,在发动机推力不足的过去尤其重要。”后三点起落架是在螺旋桨飞机上普遍使用的,可以以很少的重量代价保证螺旋桨离地面的安全距离。但是地面滑跑事视野太差,得走之字形,而且刹车时容易拿大顶,二战时就有P38、B25之类的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缺点是重量大,一九四二年七月十八日,Me262原型机首飞时还是采用的后三点式,主机轮很高,尾轮矮小,造成机头上仰,喷气流吹打地面,驾驶员什么也看不见。更糟糕的是尾翼成了死角,承受不到“气流”。任凭怎样蹬舵动杆,舵也不起作用。所以,尽管当时飞机的速度很大。却还是离不开地面,最后是温德尔当飞机时速达到一百八十公里时,他仍继续保持最大的推力,然后突然短促而有力地点了一下刹车,飞机立即“鞠了一个躬”,尾部翘了起来后才成功起飞。而后来德国人也终于采用了“美国人的发明”—前轮,也就是前三点式起落架,在随后的喷气时代,后三点式起落架就被排挤到边缘了,主流是前三点式。

  梅塞施米特式飞机呈水平状态,于是,机身气流也恢复正常,操纵舵也开始起作用了。文德尔立即拉杆,飞机毫不费力地离开了地面。

家园 没错啊

固定翼飞机包括螺旋桨和喷气式啊。

后三点起飞的时候,随着速度的提高,机翼逐渐产生足够升力,但依然不足以把整个飞机离地。这时主轮还在地上,但尾轮已经抬起,所以飞机的姿态逐渐水平。达到水平的时候,速度也应该足以使主轮离地了。

你说的尾轮始终抬不起来,那如果不是设计错误的话,就是速度没有加上去。靠刹车“鞠躬”不是正常的起飞方式。

家园 外行问个小白问题

市面上卖的玩具直升机,有些旋桨外有一个圈将所有叶片连起来。但实际的直升机没见有使用这种设计的。是因为制造技术限制的原因,还是理论上这样的设计有害?

有这个圈的话,是不是可以防止双桨打架的危害,或者减少震动?

另外,据说现在头上不顶个球就不好意思见人,为什么大部分都没有,是技术改进装到机头了吗?

家园 玩具直升机的旋翼有一个圈

这样旋翼本身的刚度就不必太高,有圈箍着。但实际直升机不能有这么一圈,因为旋翼叶尖的路径不是一个规整的圆盘,而是在旋转的过程中有挥舞。用箍圈起来的话,箍很快就扭坏了。

头上顶个球不那么简单,请见文中桅顶雷达的讨论。

家园 不过在没有圈的时候会挥舞,有的时候不就不会了吗?

好吧,刚才脑子抽筋。改一下。

如果圈的柔性足够好,不就不会被扭坏,而会限制叶片挥舞吗?

还是说挥舞是必须的,否则没办法控制直升机?

家园 那要这个圈的作用是什么呢?
家园 首先,有一定的柔性,但主要还是刚性,可以限制叶片挥舞幅度

这样可以使得叶片柔性度的指标上要求可以降低,还可以使得叶片不同的挥舞之间相互抵消一部分。

其次,可以防止上下两桨在大G时互打导致损坏。上下两个桨在碰到的时候,两圈之间是摩擦力和弹力为主,而不是两个叶片的撞击。

当然,瞎想的,不对还请纠错。

家园 挥舞是有意为之,为什么要抵消呢?

正是通过挥舞把疲劳释放掉了,否则用刚性旋翼岂不方便?这个圈还有重量问题,转起来了还有呼啦圈效应,和旋翼的自然动作打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