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欧洲行记——大英博物馆“博”从何来? -- 范适安

共:💬14 🌺4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欧洲行记——大英博物馆“博”从何来?

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是落寞贵族的代表。欧洲文明的高度,在这一块土地上随处可见。 而文明的代价,里面也不乏野蛮。记得香港回归时,当时的撒切尔夫人对中国能否管理好香港就发出过质疑。相信,这种质疑不只针对中国,对他们在世界的其他地 方留过印迹的土地,大约都有这种质疑。大英博物馆,是属于人类的共有的文明财富。有一种说法,大英博物馆有三分之一的东西是抢来的、有三分之一是低价收购 来的、还有三分之一是捐赠来的。现在,说这些意义已经不大。里面的曲折是非,盘根错节。竞争法则,就是强者制定。还是喜欢中国的东西,有限的时间,只能重 点的观赏稍懂的器物了。

(多图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36fa70101fdbd.html#

家园 质疑 此处不妥。强盗怀疑主人。
家园 明天带父母孩子再去一次

几乎每次国内有家人和朋友来访,都会去那儿。该博物馆以前实际是大英图书馆的原址,马克思消磨时光的所在。

家园 千万别带孩子去博物馆,他们觉得无聊大人也尽兴不了

俺知道的小孩,十岁以下,中国的外国的,平时爱学习的不爱学习的,都不怎么爱逛博物馆,尤其是那种超大型的,基本一会儿就几几歪歪的要出门走人了

家园 看什么博物馆吧

我小时候和我妈去北京玩,军事博物馆我就在里面看的很有兴趣,整整一下午,要不是该回去吃饭了,才不会出去呢,我妈都快烦死了

自然博物馆就太吓人了,关于人体的展馆我是躲在我妈背后过去的,里面很是放了点尸体,或者尸体的部分,当然,那是做好的标本。

家园 建议不要叫大英博物馆

您在门口也看到了,它的原文直译过来是不列颠博物馆。有含义明确的直译名不用而用意译的"大英"二字",那是买办洋奴留下来羞辱我们中国人的,即如日本狗在中国人面前自称大日本一样。

但是英国人自己并未自称大英.

家园 看博物馆的类型吧

我儿子在华盛顿的航空航天博物馆整整玩了一天,在自然历史博物馆也玩了半天,出来以后还非常兴奋。个人感觉讲解还是很重要的,带他去北京的国博,边看边给他讲,大半天下来他还是饶有兴趣。

家园 大英战利品博物馆
家园 关于英文词根我有一个疑惑

若干年前曾看过一篇文章,说英文里-ese这个词根有“多病的、虫子的”这样一层意思,而-an则意味着高贵。所以从美国到美国人是America到American,而从中国到中国人就成了China到Chinese。

家园 这个负面的意思

这个负面的意思倒未必存在。至少我们知道维也纳人的英文写法也是ese这样结尾。

英语中表示人或者人的属性的同义词尾有不少。我想主要的原因还是看词干的发音。比如你举的美国人这个例子。如果用ese结尾是无法发音的。

家园 americanese, chinanese, ...
家园 对,翻译上要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种连西方一个普通菜名都要用尽量文雅、褒义的汉字来对应的翻译法,应该淘汰了。

家园 留个爪

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谬论。“许多文物国宝走出去也许是好事,放在国内或许反而被破四旧了。”

这种说法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文物,或者说把一件文物当成了死物。文物文物,其价值在‘文’而不在‘物’。

比如说瓷器,要只论瓷器本身的品质的话,现在任何一家商场里面卖的瓷器都可以秒杀所有的古代瓷器。

我们赏玩古瓷器,赏玩的是其所折射出来的当年的文化底蕴。

又比如玉器,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块石头,而哪块石头没有几亿年的历史?所以玉是无法用仪器鉴别年代的。但是,玉器可以告诉我们玉文化中折射出来的从上古到当今的历史。

大多数文物只有留在其所诞生的地方才是文物。如果文物离开了他诞生的文化范围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就真成了一件死物了。

比如说华表,当它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威严,知道其从尧舜禹传承到现在背后代表的勤政为民的意义。如果把它立到不列颠博物馆里面,那它还有这些意义么?

你能想象英国人能感受到瓷器图案上的大象蝙蝠喜鹊鲤鱼么,你能想象欧洲人能理解什么叫‘君子温润如玉’么?这些文物对欧洲人来说只是猎奇而已,看过就算,他们有他们的文化,他们不可能抛弃自己的文化来学习我们的文化。

而对我们来说,当我们看到瓷器和玉的时候或许对其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但这不妨碍我们自然地感受到其身上沉淀下来的祖先的气息,因为这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将来也会死于斯的中华文明的气息。

那些文物留在国内真被破四旧了又如何?世上安有长存之物,历史长河中泯灭的文物还少么。只要我们能认真吸取教训,认真继承先人的文化并把其传承下去,那文物虽毁尤存。因为这样的我们能创造出更多的承载我们的历史和文明的文物传给我们后人。这是文明繁衍生息的正道。

如果我们忘记了我们的文明和传承,那文物虽存尤毁。比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和方尖碑依然屹立,但还有谁能理解并传承其背后代表的古埃及文明?

通宝推:黄河清,
家园 说得好
通宝推:天地外流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