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贝志城为什么要撒这个谎? -- cgangcm

共:💬44 🌺14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从这两个引用如何能看出是谎言

贝被你引用的段子里已经说了他是听说朱进ICU昏迷了才去看的,描写的也是昏迷状态,用不着你推测是已昏迷啊。

他被你引用的第一段里也是去朱家,当然也只会是清醒之后。

你认定谎言的只有

而清醒以后只有7岁智力的朱真得说过这句话吗?????

这根据弱了点吧。

家园 看你上面那两个链接

一个说贝志诚和同学去找物化班被拒绝,另一个比较声情并茂,是贝的同学转述自己被拒绝。

看不出到底贝志诚是亲自去了还是没去?

家园 如果下列信息属实,那么朱家怀疑孙维是1997年之后的事

朱令后来的情况是时好时坏,不是仅仅7岁智力

朱令清醒时,朱明新会给她读古诗,有时读到“黄云城边乌欲栖”(李白《乌夜啼》),就调侃她:“令令,你给李白打个分吧!”她快活地说:“也就四分吧。

也就是说,在95年5月,开始立案侦察以来,朱令家人没有怀疑孙维,直到97年,孙维被作为“唯一可以解除鉈的嫌疑人”被公安人员询问,朱孙两家的关系恶化。

1996年 孙维和宿舍另外两个女孩----新疆的王琪和陕西的金亚一起到海军总医院去看望正在做高压氧舱治疗的朱令,那天,朱令笑的声音格外响亮。在朱明新的印象中,这是最后一次见到孙维。(来源:《新民周刊》2006年1月18日的报道)

97年7月30日,我和哥哥去14处催问案件调查的进展,正好在远处看到公安人员接待朱令的母亲。我们提出是否可以在公安在场的情况下和朱令的母亲谈一谈,把有些事情说清楚,公安人员连忙制止,说现在不合适,并马上把我们拉走,生怕朱令母亲看到我们。

  98年8月26日,公安14处宣布解除对我的怀疑后,我再次提出希望能和朱令家人沟通,消除误解,公安说:“朱令家人误会很深,认死了这个理儿这么多年了,即使你们和她家人见面,恐怕也很难改变他们的想法。我们也做过他们的工作,非常困难,没什么效果,你们千万不要和他们接触,很可能会有危险,要是出了事儿就更麻烦了。”(来源:孙维发在天涯上的帖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被拒绝的是吴向军

贝生是和吴向军一起去的清华,但是没有等到底,自己走先,钉子都让吴向军碰了。根据薛钢在2006年的澄清,最终应该是朱令同班的一个男同学接下了吴向军的软盘,而不是贝生说的打印资料。第二天薛钢(当时是团支书)找了一些同学,包括孙维,连夜翻译,然后通过系领导转交协和,想来是没有及时通知贝生或吴向军。

吴向军后来在2002年发了个英文帖子,简略说明经过,特别抱怨说这次经历让他对清华有了很深的成见。比较有意思的是,尽管吴向军和贝生的主观看法基本一致,即认定孙维是凶手,却提到上网求医原来是蔡全清的主意,而且始终是主导。

其实我想问贝生和吴向军的是,清华那么大,他们到底去了哪些地方问了哪些人。因贝生多年后指责孙维等女同学冷漠,循他的逻辑,俩人当初应该是先去朱令孙维所在的宿舍楼或他们班级所在教学楼。不过贝生和吴向军俩人却一直没有提到和谁说过话。这个细节上的模糊是完全不应该的。

(另)有意思的是,孙维在2005年的网上声明里,提到“95年4月底北大的一名同学来到我们宿舍告诉我们说朱令被确诊为铊中毒。” 显然,这名北大同学就是吴向军。我们仍然不知道吴向军之前有没有跑很多弯路,而且双方叙述细节上有差异。暂不论。

重要的是,当天孙维肯定没有见到贝生,这是三人各自表述里的关键共识之一。网上有关信息里存在一个突出的对比,即贝生总是毫不犹豫地把手指戳向孙维,而孙维却很少直接提到贝生。为什么?除了指控和辩护这个当然的解释之外,我想是否可以猜测,在大学期间,贝生认识孙维而孙维不认识贝生?或者更严格地问,当时贝生明确知道谁是孙维,而孙维却并不知道“贝志诚”这个名字,虽然她可能见过这个人?那么,根据这个猜测,贝生和吴向军到清华找不到人,留下吴向军而自己走先,这个行动,是不是非常值得揣摩?

(还)有一个很遥远但也很有意思的可能性是,贝生和吴向军起初没有直接去朱令的宿舍楼。贝生与吴向军分手之后,自己去了朱令的宿舍,等到孙维或其他人,递交了打印材料,却没有说自己是谁。而吴向军一直没有联络到孙维她们几个人,就找到了其他同学,虽然递达了软盘,但吴向军已经很恼火,没有通名报姓。贝生回去之后,出于某种原因,并不和吴向军提起自己做过什么事情。

家园 朱令不仅智力受损,而且已经失忆

我猜是因铊中毒使大脑受损而且长期昏迷。朱令的很多同学朋友多年来屡次前往看望。大英雄贝生在朱令苏醒之后是再没去过的。

家园 只能说人的记忆很不可靠

谎言在脑海里重复几遍之后, 自己就慢慢相信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初恋。明明是吊丝的YY, 竟然变成了记忆中最美好的事情。

家园 我看到的信息是时好时坏,大约90年代是那样

从给古诗评分的例子看,朱令颇具幽默感,所以智力还是可以。

还有信息说,朱令清醒后,还要回去上课,去修什么计算机课什么的。可见近期的记忆还是有的。当然,后来也许这些都慢慢失去了。但是95年醒来的时候,这些记忆还都有。但是从流传出来的信息看,她当时没有对包括孙维在内的同学们有任何恶意推测,否则,1996年,孙她们去探望朱令,朱的父亲不可能任由她们说笑。

所以,假设多年后贝去探望朱令,朱令说怪不得孙维给我咖啡喝,是真的,这时已经是三手信息了。应该是朱令的父母把孙维的嫌疑告诉了朱令,而这时朱令还记得孙维给她喝咖啡,于是把咖啡和投毒联系起来。这个证据的可信度要大打折扣,第三手的信息反馈给了当事人,由当事人复述了一下而已。

家园 那这个明显就是协和的问题啊,查协和不就完了?

提出可能,协和否认;

再提,协和不理睬;

问依据,协和说症状不符,说明不是技术或者条件不够的问题,

既然是症状不符,当然不必化验;

然后自行化验结果,协和错了。

家园 协和看法不同这一点也不稀奇吧?

医生一般不愿意患者家属掺和意见,这种很常见啊。

家园 协和认定不是中毒,结果是中毒,不论掺和不掺和,

这个有问题啊

家园 脑残无责任推测

本文是本人脑残的结果,本人认为所写的可能小于1%,只为提供一些思路.

1994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20岁的贝志城去清华找同学玩,在那儿他遇到了中学同学朱令令(下称朱令),他不由自主地被她所吸引,然后展开了追求。

然而,朱令并不中意于贝,而是另外交了男朋友,这让贝无疑妒火中烧。于是,在冲动下,他想到了得不到的就要毁灭。(情杀的动机比妒忌杀人更靠谱一点吧)

于是,他给朱令送了一份礼品,那就是朱令平时经常报用的补品壮骨粉。

早餐吃家里带过去的壮骨粉、面包,
,因为他要下的毒是铊盐。(有人说铊盐无色无味,其实铊盐的种类有很多,难道都是无色无味的?下毒的人难道还去尝一尝?而在壮骨粉中混入铊盐,有点异味吃的人根本不会在意。)

1994年底,朱令在一段时间服用壮骨粉后病了,就医后有好转。后回校继续读书,这其间朱母亲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继续让女儿服用壮骨粉(因毒药在壮骨粉分布并不均匀,故很可能某一次服下大量铊盐),朱二次病发。

1995年4月8日,贝因同学之邀去看朱令,

轮到我进去后站在她的病床前,不知道怎么我先不吉利的想到了这很象向遗体告别,接着意识到这是一个同龄人处在垂死状态,忽然产生了一种极强烈的恐惧感想要拔腿逃走,但是双腿又像灌满了铅逃不掉。好不容易磨蹭够了觉得不失礼节的时间走出ICU,
(他为什么恐惧???这时他开始后悔,其他投毒案也说明案犯一般在事后都有强烈的后悔心理。)

4月10日,他把朱令的症状翻译成英文,

里面有拼写错误,有语法错误,更关键的是,它的表达方式是中文式的,美国人不会那样写英文(说“美国朋友”只能是指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如果是指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那该说“在美国的朋友”。何况当时贝志诚还没开始上网,不可能当天就联系上中国留学生)。所以这封信绝无可能是一个美国人翻译的地道的英语,而是一个中级英语水平的中国人翻译的中式英语。发出此信的贝志诚同宿舍同学蔡全清后来给参与诊断的医生们写过一封英文感谢信,英语水平与这封求救信相当,反映的是中国名牌大学本科生的真实英语能力。这封求救信不可能是美国人写的,而只能是贝志诚自己写的。如果是贝志诚找其他中国学生帮助翻译的,没有理由不具体说出翻译者的名字给他应有的功劳,而如果借口是美国朋友翻译的,就不用说出名字,他的同学也不会对贝志诚能找到美国朋友帮忙感到奇怪,因为贝志诚的母亲“当时在做外事工作
(这是方舟子的分析,认为信实际上不是所谓的美国朋友写的,而是贝),向国外求救,在18日以前陆续收到了很多回邮。在这其中,
同时把比较多提到的关键词铊中毒、格林—巴利综合征、莱姆病等作索引
铊中毒并不是唯一的回复结果,但贝几乎是立即找关系想把这个结果提供给协和。(作为一个不是医学专业的,在海量的邮件提出的海量的可能性中,他是怎么就筛选出铊中毒的?并且是在协和明确告知排除铊中毒怀疑的情况下,真相只有一个,他就是凶手)。

在协和拒绝的情况下,贝锲而不舍地终于找到了确诊铊中毒的地方。4月28日,朱令被确诊铊中毒。一般来说,在确诊后,治疗还是应该信赖医疗机构,网上的问询就作用不大了,但贝又作了个奇怪的举动。他去找清华朱令的同学翻译电邮。(其实,虽然邮件很多,但在确诊的情况下,把那些不认为是铊中毒的扔到一边,实际总数就下降到几百封,而即使在这些信中,也不需要找诊断,而是只找治疗方法就行,让英语好的人浏览一下比兴师动众请大家翻译哪个更有用不言而喻),因为在确诊投毒的情况下,贝要找退路了,也就是要给警言找个嫌疑对象。

于是4月30日他们去清华找朱令同学,作为贝和另外一个男生,他们首先找的居然不是朱令班上的男同学和辅导员

我们听说朱令所在的物化二班在上课
,或者先到他们班级。而是去了朱令宿舍。
95年4月底北大的一名同学来到我们宿舍告诉我们说朱令被确诊为铊中毒,他们收到太多的电邮回信,希望我们帮忙翻译。
(为什么呢 ?我认为是在探路,为后面的行动作准备) ,在找到宿舍后,贝就回去了,留下另一个同学傻等。而另一个同学回去后更是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那些女生五一要出去旅游!

在节日期间,贝找了一个机会偷偷进入无人的朱令宿舍,将朱的洗漱用品盗出,把朱的杯子放入孙唯的箱子,把一些钱扔下。

当天来查看的民警事后告诉朱明新夫妇,钱散落在地上
(在这里有个明显的破绽,所有的人都没问过,这些钱是谁的!朱令的?明显不可能。她都住院二个多月了,她家人还会把她的钱和贵重物品放在宿舍?要知道朱令是北京人。而其他三个人的东西本来就没动过,何况一般人也不会把钱放在无人的宿舍中,所以这明显是偷窃的人放置的,想表明偷窃不是为了钱!)

再以后,贝找到机会就把嫌疑指向孙唯,为此不惜多次撒谎。

家园 工作出现失误是正常的,没有恶意啊
家园 咖啡的事从没见朱父母说过

作为一个重要证据,如果朱说过这些话,朱的父母不会不知道.

现在网上流传的所谓关于孙维的说法,绝大部分都是出自贝的说法,但基本都经不起推敲.

所以,贝最大可能是心里认为孙维是凶手,像现在很多攻击孙维的人一样,逐渐把心里所想当成事实从而不断脑补,到最后形成根深蒂固的偏见.另外一种比较小的可能就是贝就是凶手.

家园 就是前言不搭后语啊

我还清晰地记得1995年4月下旬,朱令的病诊断出来前几天;因为各国医生们已经极度怀疑是铊中毒了,而协和声称没有设备检查。我和我北大的同学在加紧翻译国外来的关于如何检查铊中毒的邮件,当时我们去了朱令所在的宿舍楼求助,有人告诉我们几个女还是朱令的同学,我还记得当时我们提出求助的请求后,这几个女生居然回答说:“我们五一都安排好旅游了,实在没时间帮助你们”。

再看另一链接:

我和吴向军跑到清华找朱令的同学求援希望翻译一下邮件找出有用的信息,那是五一前的一个下午,我们听说朱令所在的物化二班在上课我就先回来留下吴向军在那里等。晚上他回到宿舍怒气冲冲地说:这是什么变态班啊。原来他等到两名物化二班的女生,说明来意后这两位同学居然说“我们明天都订好了五一出去旅游,实在没时间翻译”,

这可怪了,似乎贝生没遇见过女生,人家都在上课。那贝生怎么会清晰地记得那几个女生具体怎么回答的?如果是吴向军碰了钉子,应该是“清晰地记得”吴向军回来发牢骚才对。

会否贝生后来觉得如果自己去过朱令学校,找过朱令同学,便有可能说不清楚自己是否进入过朱令宿舍。

而进入朱令宿舍,也可能是为了销毁物证。

家园 试解释其中两点

在确诊后,治疗还是应该信赖医疗机构,网上的问询就作用不大了,

这个可能是因为之前协和迟迟没有确诊是铊中毒,让贝对协和的治疗水平产生怀疑,所以继续尝试网络。

他们首先找的居然不是朱令班上的男同学和辅导员,或者先到他们班级。而是去了朱令宿舍。

这可能是因为贝当时没有怀疑是朱的室友下毒,同寝室的人是最有可能热心帮忙的,先去找她们,再通过她们联络其他同学帮忙是合逻辑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