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茗谈(79):危大于机 -- 本嘉明

共:💬206 🌺1733 🌵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公务员的薪酬低到让他们生活清贫了吗?

仅仅一个教师工资与公务员等同,就让教师行业趋之若鹜了。

家园 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公务员还清贫

前几天跟税局专管员让我们送礼吃饭,席上自己说的一年10多万,怎么过哦!

另外一个朋友的老公是公务员,最多科级,年入不低于20万。

我在广东一三线城市

家园 道听途说

1.公务员基础工资全国统一,差别在地区津贴,富裕地区的津贴相对高一些。

2.一个朋友的老公是公务员,这是拐了两个弯的消息,基本属于道听途说。

家园 老婆说老公工资这叫拐了两个弯?

前面一个是那税管员亲口说的,原话是一年才10来万,你叫我们怎么活

家园 2000-2010很多地方的房价应该是涨了7倍左右

和M2的增长差不多

家园 所以说zf要承担主要责任

只看到gdp在增加,没看到实际成本增加的更快。当最赚钱的行业是房地产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行业时,谁还有心做实业呀。

家园 中国很大

中国很大,信息复杂多元,各有各的利益,不管站在那个角度看中国,都有瞎子摸象之感。比如,公务员薪资水平如何,原本是清清楚楚的事情,居然现在大家都认为公务员是高薪。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要认清事实是多么难。

家园 中国的问题历来在中层

读点小书就觉得自己要去济世救国,而不是踏踏实实地做事情。士带夫情节太严重了。

现在踏实干活的要么看明白了的高层,要么就是农村来的学历低的苦孩子,中层们很多连拧螺丝的活都干不了。每天都在幻想前途。自己的专业都搞不明白,眼前的事都做不到尽善尽美,前途个鸟么?

过去5年tg的土地政策奖励了投机者,惩罚了脚踏实地的人,开厂不如炒地皮,很大程度上是造成目前这种人浮于事现象的推手。某些领导人是要负责任的。

家园 到底是哪种形式的?

香港日本式的都在创造了一个泡沫之后,坠落了

到底是亚洲金融危机形势的突然坠落?

还是日本式的慢慢耗死?

甚至是苏联式的?

我现在想的是这个问题。

这里面,日本选择了通缩

家园 这个问题小有点复杂

先说一个八卦,绝对真实,不当笑话。多年前敝公司曾经出过一批羊角锤,被退货且索赔,原因很搞笑,钉钉子,结果钉子钉进锤子。

还有笑话,甘蔗刀砍甘蔗,没有砍几下甘蔗刀和甘蔗一起断掉。前几年我母亲科室中午杀西瓜找不到合适的刀,我找买甘蔗刀的仁兄弄了一把样品,号称绝对质量好,问一下价格(这个很犯忌讳),人家说2美刀,还表示这是国内出口产品最好的质量。

归根结底,一分钱一分货。再比如说一台wt150运搬车,一般16个美刀左右,但是你如果只愿意用8个美刀,我也可以做出来,头几次承重150KG是没有问题的,以后我不管。实话说了,就算4个美刀我也可以折腾出来,不过没有任何售后。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所有外贸产品几乎都是从别人手上抢来的市场,凭借的就是价格优势,价格优势的背后必然是质量的下降,这实质上是一个供需关系的妥协结果。但质量下降的后果就是高端客户的不信任。

我国工具制造业,初期是永康一代的兄弟凭借比别人少个位数的价格拼低端市场,中期是靠量来打垮对方,但是现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矛盾,低端市场客户享受着廉价但是骂质量,最后还是妥协。所以现在做的大的,都是当年意识到这个问题,直接去美国开办事处的那批人。

这个里面也有个历史传承,高端用户毕竟是少数,低端客户才是大头,仅仅依靠高端客户,压根就拖不过研发周期工厂就死掉了。台湾工具在低端拼不赢大陆,但是凭借和日本相比绝对廉价但质量差不远的信誉占领了高端市场,现在低端离不开中国制造,但是高端根本不信任中国制造。

就好像韩国汽车,这么多年了,还是做低端,不是做不了,而是压根没有人买账,如果现代或者起亚把目标对准奥迪,必死无疑。

古龙小说里面有句话:“小事情才有大门道,大事情里的门道,大家都知道”。

所以,美女不一定都是嫁给GDH,大多都嫁的平庸,因为人家消耗不起那个成本,这个成本,对于工厂而言,是研发和订单成本平衡;对于美女而言,是青春还剩下的时间。

这些道理在多年前有人提出来之前,冲在一线的同仁们早都了然于胸,不过现实和理想有距离,不是做不出来,而是这个要符合时间和利益。穷人总要先找老婆再买房吧,如果等着房子买了,人都老了。

其实日本也是这个思路,只不过抓住了一个外部没有竞争对手,而内部团结一致的机会。

家园 关键是制度的确定

1、市场竞争已经非常稳定的国家,各个商业领域已经结束了混乱无序的局面,由几家完成了垄断或者制衡,那么这个国家的官员必然清廉无比,因为一切都已经制度化,包括贿赂都可以用合法的方式进行,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舆论监督,对于底层民众而言,这些东西和他们无关甚至即使最好奇的人也连影子都看不到。

2、市场竞争尚处于不稳定阶段的国家,各个商业领域的竞争此起彼伏一塌糊涂,制度和规矩尚未建立,自然这个国家的官员清廉程度完全见鬼,利益输送的渠道千奇百怪,舆论监督的屁股到处乱坐,自然对于底层民众而言就是乱像从生,贪腐横行。

所以在早年的韩国,那个骂贪腐绝对是比我国如今还要厉害,但是等着企业整合和利益分配完毕,一夜之间就清廉了,其实事情还是那个事情,但是有了规矩,有了规矩,就都整了容,美丽了起来,不像以前那么难看。

家园 小楼兄的观点是不对的

今天的美国,是只剩下“美元+少量高端制造业+较有潜力的资源产业和农业”这种格局的“(工业)空心化帝国”,美国全社会,依赖外部世界的低端制造业来运转。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只要拼掉第三世界的竞争者,只凭低端制造业,跑量,也会有生存价值,也会有口饭吃,也会有谈G2的本钱。

但这样的G2,是一主一仆的G2。所以,哪怕看起来现在还没有明显的,浮上水面的条件,中国也一定要强悍地向雪山的山顶------高端制造业------进军。任何一个产品,外国客户不约而同,只肯用8美元问中国厂买,那么所有的中国厂都一窝蜂生产8美元的劣质货,这是很没出息的行为。其中至少要有2%的厂,敢于向16美元的档次进军,在进军中死掉一批,活下来的也脱层皮,但最后有希望,无限风光在险峰,抢到这量少价高的份额。尤其是,高端产品市场小,如果中国企业用低端货的利润弥补高端货的亏本,就容易消灭只有高端货的对手,关键是你的质量要接近欧美日,从而体现出高端的“可替代性和性价比”。

如果工厂没有魄力向16美元档次前进,国家就必须有选择地扶持,鼓劲。但这个鼓劲,绝不能只照顾到国企,央企,因为新经济的先锋,肯定不是官僚化的央企,国家要四面开花做风投。

韩国车企只敢做低端,那是韩国的命。中国是不同的。

况且,做低端久了,韩国汽车也在慢慢雄起,在西方普通消费者中的口碑,明显提升。更不要说敢于正面对撼APPLE的三星了。国家哪怕再不给力,韩国企业还是有上冲的冲动的。

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缺乏这种冲动。国家不但不鼓励少数尖子民企激发雄性,反而推波助澜不问好坏,一体阉割,这种情况,经常在发生。

我已经看到多家本来很不错的上规模民企,这几年因为大环境和接班人问题,一落千丈,已经不可挽回。

家园 这个确实是第一线的反馈了

这个和我的理解完全一样。

用中国的机电产品打国际市场真的不是意见容易的事情,完全同意小楼兄的看法。

在高端市场,最多也就是中国制造的外国品牌,然后外销而已。

能否打开局面,短期内不乐观。

家园 在国内探亲,看过一篇文章

就是外商在中国制造的势头正在降低。原因:

1 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西方把代工厂家移到比较便宜的其他国家(例如东南亚和拉美)。

2 奥巴马的鼓励美国制造业的政策,和油价暴涨引起的运输成本的上升,使得部分制造业回流美国或者移到墨西哥。

好象是《南方周末》上的。

家园 说的对,中间层有活力

然现在来看这个问题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