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祸国殃民之货币改革三步曲 -- hwd99

共:💬43 🌺60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祸国殃民之货币改革三步曲

祸国殃民之货币改革三步曲

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都是违反了客观规律;政治是手段,经济才是目的――hwd99

第一次货币改革发生在1995年,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在这个立法中,精英们取消了政府增发货币的权力(见第29和30条,附后),但也没有规定主要的增发方式。那时精英们还是很讲究依法治国的,法律现行。实际实施时,精英们改为法律没有禁止,也没有允许的依据外汇储备来增发货币。所谓依据外储储备增发货币,就是国内企业出口商品换来的外汇上交国家央行,或者外来资本家拿美元到中国投资,国家央行增发人民币给企业或外国资本家到中国办公司,从而实现了国内市场上货币增加。

依据外汇储备增发人民币的根据何在?所谓依据外汇储备就是依据国家央行储存的国际货币,主要是美元,日元,英镑,欧元,过去还有法国法郎,德国马克等。按照经济学的解释,其根据是:这些国际货币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买来商品,代表了财富。央行依据外汇储备增发人民币,为增发的人民币的购买力提供了保证,可以防止物价上涨。精英们这样做,是有悠久历史的,例如,民国时代,蒋介石就曾分别依据英镑发行法币,依据美元发行金圆券。

在这种增发方式下,一方面,美国人印美元,就可以到中国换来人民币,使国内市场人民币增多。另一方面,中国政府要想增发人民币,必须想法从美国人手里获得美元,包括出口商品换美元,从美国人手里贷款或吸引美元投资。所以说,依据美元增发货币,实质上等同于将人民币增发权,或者说印钞权免费交给美国政府了。

那会有什么问题?

依据外汇储备增发人民币带来的问题:

首先,增发货币,等于向市场投放货币,增加市场货币数量,本身几乎没有成本,是一本万利的。经济学上,称之为铸币税,也称为“货币税”。其内在逻辑是,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这个财富增加方,通常是政府。人民币印钞权交给美国,也就等于说中国人的货币税都免费交给了美国。这个数字有多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数据,2010年中国铸币税总额为41326亿元人民币(来源:http://liuzhenhuaa.blog.sohu.com/173374315.html) 。 而当年中国人消费的所有商品,按照出厂价格计算,仅有5万亿。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人自主增发人民币,发给自己老百姓,可使大家人均增加80%财富。

在依据美元增发人民币政策下,中国央行手里的美元是不能用的,首先,政府不能使用美元消费。政府自己消费,那等于将当初作为增发人民币依据的外汇花掉,使市场上的人民币没有了依据; 其次,国内的企业也不能拿人民币到央行换回美元进口商品,或政府进口商品对内销售,从而回收人民币,那样会使国内市场上人民币减少,从而使增发机制失效。企业要进口商品,就必须增加出口,以获得外汇来进口。所以,我们看到,国内外汇储备是年年增加的,因为经济是年年增长的,需要的货币量是年年增加的。

这等于说,美国人拿着美元到中国买商品是免费的,花出去的美元不会进入美国市场流通,而且还增加了美国市场上的商品,所以形成了新世纪让经济学家十分难以理解的现象,那就是美国增发美元越来越多,美国政府的债务也越来越高,美国的物价却越来越低。

20年前,国内市场上只有几千亿原初货币,现在超过20万亿。在现在的经济规模下,我们不可能花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使国内市场人民币原初货币数量减少到几千亿,而使市场经济不崩溃。我们储备的3万亿美元外汇,等于送走了20多万亿元财富;考虑出口退税,低人民币汇率贱卖等因素,实际等于送走100多万亿元商品,与此同时,又在国内市场增发20多万亿原初货币,这是我国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依据外汇储备增发货币,加上引进外资政策,还带来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使欧美资本家拿着印刷的货币,就控制了中国经济。现在西方资本家不费一枪 一弹,仅靠印刷货币, 到2004年底就控制我国21个行业,现在已经控制了我国一半以上的经济。我们需要的是西方的物资,不是西方的货币,这是资改精英引狼入室所导致的恶果。

最严重的问题是形成了奉送财富给西方的自动机制,这是因为经济要发展,就需要增加货币,在依据外汇储备增发货币机制下,就必须增加出口,增加不能使用的外汇储备,从而增加送给西方的商品。根据统计数据,我们每向西方运送8船货物,仅能从西方运回一船货物,每年开采的大量矿石资源都变成产品输往西方了。号称世界最丰富的稀土资源,只够自己使 用20年了;每年开采大量铁矿石,制造的钢铁产品大量输往国外,好的铁矿石资源已经枯竭,国内铁矿石品位已经降低到28%,比国外铁矿石品位65%低一半以上;我国好的煤炭资源也基本开采殆尽,现在只有开采埋藏很深的煤炭,使煤炭价格上涨到每吨700-800元,而美国煤炭价格仅每吨20-40美元,合人 民币仅100-200多元,我国使用比西方成本低数十倍的劳动力,开采的煤炭价格是西方3-6倍,只因好的煤炭资源已经开采殆尽。长时间大量奉送财富,已经带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

精英们的证词:

很多人不愿相信,怎么会有如此荒唐的事情。一次和一位不懂经济的朋友聊天,说起人民币是依据美元增发的,这位朋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等于将人民币增发权给了美国,这位朋友怎么也不相信,认为草民在散布乌有的谎言。但是,这是千真万确的,下面大家可以看看主管专家和官员们是如何说的:

1. 北大经济学教授周其仁先生刚刚卸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他在任期间,曾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了51篇文章,讨论我国的汇率与货币问题,其中一篇文章中写道: “人民币在制 度上杜绝政府主动超发货币,是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1995年开始执行的《人民银行法》。该法案明文限定,人民银行再也不得对政府财政透 支。这就是说,政府把央行当作财政之外又一个钱柜子的时代,在制度上结束了。以后政府的财政需要,只能靠税收、靠发债、靠国有资源的收益,再也不能靠超发 票子。讲过的,作为建国之后又一波治理严重通胀的结果,中国终于在财政与货币之间安排了制度性间隔,意义远大。这么说吧:人民币将来有了与中国经济相称的 国际地位,一定有人会回过头来,到这部《人民银行法》里找到其立足之本。

始料不及的是,主动超发货币之门被关上之后,又开出了一个被动超发货币的口子。这就是从汇率形成机制里被动释放出来的天量货币。正如先前发表的本系列评论 指出过的,每年新增的国家外汇储备,全部是央行用基础货币(草民注,就是增发货币)买进来的。按什么价买?汇率是什么价就按什么价(更准确地说:央行出什么价购汇,汇率就是什么 价)。1997-2005年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26元,意味着每增加1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央行就要增加动用8.26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向商业银行购 汇,这8.26元“高能货币”转入商业银行,再乘上4-5倍的货币周转速度,可放给市场的贷款总额就是40元人民币上下。这是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货币当局被动发行人民币的机制。”(周其仁,被动超发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之十六 经济观察报 2010年8月16日链接出处 )

2. 2011年2约26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24次CMRC朗润预测报告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到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累计为2.85万亿美元,中国央行抛出了近20万亿元人民币来对冲(就是增发人民币购买外汇,增加国内市场上人民币)。“贸易顺差过大是通胀的源头。”他分析说,经常项目或贸易顺差过大,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必须购回美元,从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较多的货币推高了通货膨胀,进而物价上涨。http://finance.ifeng.com/news/people/20110227/3512471.shtml

周教授和易纲副行长都承认,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依据美元增发货币,承认当前的物价问题来自依据外汇增发货币的机制,都反对这种被动增发货币方式,显然,依据外汇增发货币是错误的增发方式。但是,周教授在文章中认为,主动增发货币也会导致物价上涨,禁止主动增发也是正确的。这实际是主流经济学家和精英们的观点,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法禁止主动增发人民币并执行到如今的主要原因。

今天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主要是美国大学培养的,周和易都是在美国大学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央行的货币专家也基本有美国的求学经历,也是最主张学美国的办法的。美国人是如何增发美元的?美元的增发,最初是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也就是给美国政府一笔钱,同时在美联储的账户上记下美国政府一笔债务。后来的主要方式,公开市场操作,是美国授权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实际操作时,美联储还是主要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券,其实质就是中国政府禁止的主动增发方式,例如,1995年,美国政府债权占其债权的98%以上。

美联储还规定,既使是收益再高的证券,如果需要收紧银根(就是减少市场上原初货币数量),中央银行必须卖出。这条规定,实际说的是,货币增发数量是有讲究的,美联储购买或卖出美国政府债权,实际是改变市场上货币数量。西方经济学告诉我们,货币发行过多, 市场上商品不足,就会引起物价上涨,相反,货币发行过少,市场上商品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下跌,造成市场紧缩,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因此,货币发行的依据是国内市场上流通的商品量,市场上有粮食等人类必须的商品,就可以发行货币,没有这些东西,再多的金银,再多的美元,再多的信用,对人类来说,都是废纸。此外,货币发行量还与货币流通速度相关。

从人类货币发行的历史来看,过去发行的一些货币是代金券,今天,在美国金融市场上,每天的交易额就达到数万亿美元。2008年12月5日一天就增发1.5万亿美元。如果我们还要依据黄金或白银来增发货币,全世界的金银都归美联储,美联储也增发不出那么多美元来。所以,今天的美元,它不是过去意义上的黄金代用券,而是一种不用美国政府兑现的欠条。其兑现方式是到市场上实现。物价上涨,货币就会自动贬值。所以储存美元就会自动损失。

回顾历史,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西方制裁我们,国内经济严重受到影响,出口产品无法实现销售而积压,工人失业,产生连锁效应,使国内经济遭受重创。于是邓小平先生有了南巡讲话,号召各地多搞基建,大建房子,于是,银行配合邓小平先生讲话,给各地贷款建房,引起建材价格猛涨,同时传递到其他商品上,带来史无前例的物价飞涨,不得不急速刹车,产生了大量烂尾楼。当时的人民银行行长,和他的经济智囊林毅夫先生认为是央行主动增发货币带来的,推动通过了禁止主动增发的货币改革,这就是周其仁教授称之为“意义重大“的中国人民银行法。

依据美元增发,等于送走财富的同时增发货币,在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商品有了南市场,就急速发展起来,同时货币需求量和增发量也快速增长,从而带来了又一轮高速物价上涨。主流经济学家们给出的办法是废弃强制结汇,减少增发货币。所以,精英们又通过了第二项货币改革,就是2010年开始执行的藏汇于民,也就是让获得美元的企业或个人自己决定是否拿着美元,国家不再规定到银行换成人民币,从而避免增发人民币。这项规定,表面看起来是非常合理的政策。想当初,蒋介石发行金圆券时,人为规定老百姓必须将手中美元交给政府换成金圆券,不几日,金圆券都成了废纸,让老百姓财富化成了水。 现在精英们藏汇与民,让大家直接储存美元,不是非常有利于老百姓的利民政策?

当初日本人占领香港时,曾发行货币代用券军票,掠夺香港老百姓财富,直到今天,香港还有人提起这件事。阎锡山在山西搞独立王国时,为了防止中央政府的货币流通带走财富,自己单独发行货币,禁止法币流通。为什么到了美国人发行美元,从中国拿走天量财富,持续近20年,却少有人质疑?

一个共同的原因,大家将美元看成是财富了。蒋介石大印钞票,从老百姓手里获取财富,支持不得人心的战争,使货币快速贬值,当时的美元有稳定的购买力,可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等于是黄金券。回顾80年代初,我国掀起了一场电器消费的热潮,购买电视机,电冰箱等成了一时时尚,但是,国内并没有建立相应的生产能力,需要大量外汇进口,于是大幅度降低人民币汇率,以增大出口获得外汇,黑市上外汇价格更是成倍增加,这让一般人都对美元的购买力有深刻印象。

可是,一般中国人所不知道的情况是,此前美元发生了空前的贬值,从1971年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到1980年兑换850美元,贬值速度都超过了蒋介石时代的法币,让当时美帝的盟国西欧和日本损失惨重,日本政府为了让日本人及时花掉手中美元,特地补贴从美国进口商品。这是因为当时美国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主要靠增发美元,从西欧各国和日本进口大量物资,又通过贬值赖帐。

现在美帝根本就不生产工业消费品了,而中国生产了占世界一半的工业消费品和基础工业品。所谓美元的购买力,大部分来自中国商品支持。如果中国不在推行拿商品还美元的政策,美元购买力就会一落千丈,也就是说,中国如果要兑现美元,中国储备的大量美元的纸面价值就会大部消失。

让企业和老百姓储存美元,等于让美元在中国流通,必将使民间沉淀大量美元,例如,重庆贪官文强就储存了3000万美元,这些美元都是中国人民拿财富换来的,等于免费让美帝拿走了财富。

现在精英们又推进货币改革第三步,放弃资本项管制,也就是让大笔人民币和美元之间可以自由兑换,名之曰市场化。这实际上解除了美元在我国流通的最大障碍,在精英们的精心吹捧下,美元就是财富,而人民币什么都不是,要不了几年时间,国内流通的大部分人民币都会变成美元。经济就会被美帝彻底控制。此外,还会引起严重的金融安全问题,东南亚金融危机重现在中国,是非常可能的。

再看美帝,从来也不可能让中国人拿着人民币,在美帝境内搞投资,控制美帝企业,或采购大宗商品,拿走财富。虽然,我们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支持人民币购买力,而美国国内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支持美元的购买力,实际上也是我们的生产能力支持的。我们的精英不去支持人民币购买力,而去支持美元购买力。这是什么逻辑?

这样的荒唐改革,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精英们真的如此愚蠢吗?毛主席说得好,高贵者最愚蠢,也许精英们就是这么愚蠢的。不过,在草民看来,经济学理论对货币增发原理阐述得很清楚,也很简单,并不难以理解,除了几个小国,确实没有人才,才会拿美元当流通货币,就没有其他国家这样愚蠢。因此,另一种可能性也是可能的,那就是精英们搞垮国家,从而实现颜色革命的一种手段。

想当年,精英们一心一意要搞私有化,搞了十几年,连门也没摸着。经济沙皇上台,停止增发人民币,很快使国内经济瘫痪,企业都经营困难,加上长时间抹黑公有制大锅饭问题,于是,破产,倒闭,变卖国有企业成一时风气,几年时间,就消灭了几十万家国有企业,成功地实现了私有化目的。现在精英们要将经济控制权交给美帝,让美帝逼迫中国公开走资本主义,对资改精英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良好的手段?

附中国人民银行法相关条款

第二十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第三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

通宝推:九霄环珮,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整理】日本的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

主楼文章主要讨论人民币增发方式问题,对应日本是如何增发日元的:所谓货币市场的公开市场操作,讲的就是货币增发,是购买国债。

日本的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

文章来源:国际司2008-01-15 11:06:00 http://www.pbc.gov.cn/publish/goujisi/726/1125/11250/11250_.html

一、日本的货币制度

(一)日本的中央银行

日本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882年。1942年颁布《日本银行法》。1949年成 立政策委员会。1997年修订《日本银行法》并于1998年4月1日正式生效。日本银行的主要职责是:1)通过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保 证结算系统顺利、平稳运行,从而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日本银行法》规定日本银行的资本金为1亿日元,其中政府出资5500万日元,其余的 4500万日元由民间出资。出资者的权利仅限于每年分配不超过5%的红利,并且不设股东大会,出资者无权参与经营。在每期的剩余资金中,扣除对出资机构的 分红以及公积金之后的余额全部上缴国库。

日本银行总行设在东京。截止2006年年底,日本银行在国内有32家分行和14个国内办公室,在国外设有7个代表处。

(二)日元

日本银行发行日元作为日本的法定货币,日元法定货币的面值分别为1000元、2000元、5000元和10000元。另外硬币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和500元六种面值。

二、日本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目标

根据新《日本银行法》规定,日本银行作为日本的中央银行,其目标为控制现金和货币,维持物价稳定,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日本银行设定隔夜信用拆借利率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二)日本的货币政策决定

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日本银行的管理。委员会成员共9名,由日本 银行总裁和两位副总裁以及六名审议委员组成。六名审议委员来自不同的行业背景。委员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两次会议,讨论关于货币政策的重大决策。会后委员会将 公布会议的议事摘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的方针、贴现率的变动以及央行对目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

根据《日本银行法》第55条规定,日本银行将在操作之前公布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的结果,披露公 开市场操作的工具、操作期限以及决定利率的手段。除此之外,日本银行还会公布操作的交易对手的资格和要求。公开市场操作之后,日本银行将公布操作的所有数 据、包括交易数量和利率。(日本银行对各类须披露的信息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详见参考文献)

(三)日本货币政策的实施

日本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来调节金融机构在日本银行准备金账户(CABs)的头寸,继而通过调节货币市场利率来控制货币。同时货币市场利率又会影响各个市场的利率,从而实现整个市场的价格稳定。

1、准备金账户(CABs)

准备金账户的目的是为满足金融机构之间的支付清算,以及达到日本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存款的要求而设立。金融机构通常会通过货币市场的借贷来管理准备金账户。因此日本银行可通过对准备金账户头寸的资金量控制影响货币供应量和货币市场利率。

2、货币市场的公开市场操作

日本公开市场操作由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的货币政策会议决定。操作工具包括买卖短期贴现国债 (TBs)、短期政府债券(FBs)、商业票据、日本政府公债(JGBs)等等。一般情况下,日本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目标是保持隔夜信用拆借利率在确定的 目标利率范围内。但从2001年3月起,日本银行开始采取新的操作方法,将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账户(CABs)头寸作为操作目标。2006年3 月,日本央行又重新恢复隔夜信用拆借利率为操作目标。

3、日本银行的再贷款

日本银行的再贷款既包括票据贴现,如日本政府公债(JGBs),也包括由日本银行认定的票据抵押担保后对金融机构的贷款。随着日本金融改革的推进,日本银行更多地依靠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市场利率,再贷款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逐渐减弱。

资料来源:日本央行网站http://www.boj.or.jp/en

家园 【整理】美国的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

与日本货币增发机制相同。

美国的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

文章来源:国际司2008-01-15 11:05:0

http://www.pbc.gov.cn/publish/goujisi/724/2010/20100324144452390735523/20100324144452390735523_.html

一、美国的货币制度

(一)美国的中央银行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13年12月23日,主要职责是保障美国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灵活和稳定。

《美国联邦储备法》规定,成员银行需向联邦储备银行缴纳相当于其资本和盈余总和的6%数量的资本。联邦储备银行则被要求每年向其成员银行支付其缴入 资本的6%的红利,通常每年分两次支付。截止2006年12月31日,联邦储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135.36亿美元,占其总资本的51.2%。

根据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规定,美国在12个主要城市设立储备银行,成为联储体系的组成部分。这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职责包括为其成员银行进 行支票交换、回收损毁货币并发放新币、对合并申请进行评估、向该区的成员银行投放贴现贷款、审查属于联邦储备成员的州立银行、就地方银行和经济状况提出分 析和报告,以及进行一般的银行与经济研究并出版部分刊物。

联邦储备理事会是联邦储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事会由七位理事组成。他们均由美国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确认,任期14年。联邦储备理事会办公地点设在华盛顿,通常每周会晤若干次商讨与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有关的问题。

(二)美元

美元硬币由美国财政部发行,币值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和1美元六种;美元纸币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发行,面额为1美元、2美元、5美元、10美元、20美元、50美元和100美元七种。

二、美国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目标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二)美国货币政策的决定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美联储系统中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制定部门。其由7位联邦储备理事会成员以及5位地区储备银行行长组成,其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 为固定成员。一般来说,联邦储备理事会主席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主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任副主席。委员会通常每五到八星期在华盛顿会晤一次,对具体货 币政策操作进行投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政策指令及会议概要于会后六周对外公开。

(三)美国货币政策的实施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公开市场业务

联邦储备系统的公开市场业务包括买入和卖出证券(通常为政府债券(TB)、资产支持证券(ABS)和按揭抵押证券(MBS))。这些业务工具是联邦 储备系统所使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政策工具,用以改变经济中货币与信贷的成本和可得性。联邦储备系统通过购买证券增加银行系统的准备金,使银行能够扩大其贷 款与投资;通过卖出证券从银行系统抽出准备金,从而削减银行进行贷款和投资的能力。

2、贴现贷款

贴现贷款是美联储向商业银行、存款类机构的贷款。商业银行和存款类机构向联储借款时,联储所收取的利息率称为贴现率。联储通过调整贴现率,可以影响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水平,继而影响联邦基金利率的水平。

3、法定存款准备金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一个非常直接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联储向银行系统注入或抽取流动性,直接影响货币总量。

资料来源:美联储网站 www.federalreserve.gov;《联邦储备公报》,2002年8月号

家园 实在是不吐不快阿

在这种增发方式下,一方面,美国人印美元,就可以到中国换来人民币,使国内市场人民币增多。另一方面,中国政府要想增发人民币,必须想法从美国人手里获得美元,包括出口商品换美元,从美国人手里贷款或吸引美元投资。

1。美国人印美元能够换来东西是由历史形成的美元地位决定的。当前情况下,美元对应着实物,比如大宗商品,基本全部以美元定价交易。中国也想这么干,不过现在没有多少外国人愿意接受人民币而卖给你东西。现在正在稳步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就是想达到这种效果。

2。中国政府想增发人民币,不必获得美元。第一,还有其他国际储备货币,欧元,英镑,日元等。第二,根据外汇储备增加货币发行只是货币增发的一种。

3。如果中国存在巨额贸易顺差,大量外汇进入中国,但是央行不购汇发行对应的人民币的话,会有两种结果。一是禁止外汇在中国流通,那么因为实物财富大量增加(流入的外汇等价于中国人换到的实物),缺乏对应的流通货币,引起严重的通货紧缩。二是允许外汇在中国流通,丧失金融主权。

精英们取消了政府增发货币的权力(见第29和30条,附后)。依据美元增发货币,实质上等同于将人民币增发权,或者说印钞权免费交给美国政府了。

3。政府从来没有被取消增发货币的权力。这种无本万利的权力怎么会自己取消。央行可以通过对金融机构贷款实现货币增发,通过调整准备金实现货币流量控制。

我们看到,国内外汇储备是年年增加的,因为经济是年年增长的,需要的货币量是年年增加的。

4。逻辑不对。国内经济是年年增长的,因为过去十年出口增长很快,所以外汇储备增加的很快。过去十年增发货币的主要方式就成了根据外汇增发。假设接下来十年中国没有顺差了,外汇储备不再增加,你以为央行就不再增发货币了么?

20年前,国内市场上只有几千亿原初货币,现在超过20万亿。在现在的经济规模下,我们不可能花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使国内市场人民币原初货币数量减少到几千亿,而使市场经济不崩溃。我们储备的3万亿美元外汇,等于送走了20多万亿元财富;考虑出口退税,低人民币汇率贱卖等因素,实际等于送走100多万亿元商品

5。有点危言耸听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花掉美元储备?那是拿在央行手里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花掉这些钱并不一定对应着回收基础货币。比如这几个月由于热钱留出导致外汇占款迅速下降,央行正通过降低准备金率进行对冲。如果短期留出太快,央行完全可以暂时限制卖出人民币,买进外汇的操作 (干的隐蔽点的话,通过控制人民币汇率中间值,就像几个月前干的那样)。

与此同时,又在国内市场增发20多万亿原初货币,这是我国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6。根据外汇增发的20多万亿基础货币不会带来通货膨胀,因为流入的外汇等价于中国人换到的实物。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拯救经济危机的4万亿刺激计划。那是通过银行贷款进行的直接货币增发,没有对应实物,属于应急性方案。

依据外汇储备增发货币,加上引进外资政策,还带来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使欧美资本家拿着印刷的货币,就控制了中国经济。现在西方资本家不费一枪 一弹,仅靠印刷货币, 到2004年底就控制我国21个行业,现在已经控制了我国一半以上的经济。我们需要的是西方的物资,不是西方的货币,这是资改精英引狼入室所导致的恶果。

7。重申一遍,当前的美元对应着实物,可以直接换成大宗商品。这是历史形成的。当然,由于美联储的刺激,导致美元贬值严重,所以美元的地位正在动摇。

北大经济学教授周其仁先生刚刚卸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他在任期间,曾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了51篇文章,讨论我国的汇率与货币问题,其中一篇文章中写道: “人民币在制 度上杜绝政府主动超发货币,是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1995年开始执行的《人民银行法》。该法案明文限定,人民银行再也不得对政府财政透 支。这就是说,政府把央行当作财政之外又一个钱柜子的时代,在制度上结束了。以后政府的财政需要,只能靠税收、靠发债、靠国有资源的收益,再也不能靠超发 票子。讲过的,作为建国之后又一波治理严重通胀的结果,中国终于在财政与货币之间安排了制度性间隔,意义远大。这么说吧:人民币将来有了与中国经济相称的 国际地位,一定有人会回过头来,到这部《人民银行法》里找到其立足之本。

8。这个法案是割断了政府伸进银行拿钱的手,不是割断了央行对各商业银行增发货币的手。该法案保证了所有的货币增发通过央行,各级政府不能插手。

家园 您的回复很多,就是不看现实

现实是依据美元或其他外汇增发货币,没有其他增发渠道。

另依据美元,或依据欧元有什么区别?

最后,现实是拿商品换成美元了,不是美元换成商品了。现实是大家都清楚,中国买什么贵什么,央行手里的这些美元实际换成商品,就会形成超级物价上涨,实际拿到商品量就会大量下降。因为世界上商品主要来自中国,中国停止输出,变成反过来大量进口,国际市场还不上涨?

家园 这段过了,有损于全文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号称世界最丰富的稀土资源,只够自己使 用20年了;每年开采大量铁矿石,制造的钢铁产品大量输往国外,好的铁矿石资源已经枯竭,国内铁矿石品位已经降低到28%,比国外铁矿石品位65%低一半以上;我国好的煤炭资源也基本开采殆尽,现在只有开采埋藏很深的煤炭,使煤炭价格上涨到每吨700-800元,而美国煤炭价格仅每吨20-40美元,合人 民币仅100-200多元,我国使用比西方成本低数十倍的劳动力,开采的煤炭价格是西方3-6倍,只因好的煤炭资源已经开采殆尽。

虽然稀土出口很多,但保有储量仍有数千万吨,全球一年用量不过十万吨,总体上20年这个数字肯定有问题(不排除个别品种比较稀有)。

我国品位高的铁矿石本来就十分稀有,品位在55%以上的仅占3%不到。

美国煤炭资源近三分之一可以露天开采,故成本低廉,美国东北部经济中心本身就是煤炭产地,故运费也低。我国煤炭大多需要矿井开采,适宜露天开采的储量不到5%,故开采成本高,我国主要煤产区远离东南沿海消费区,需要长距离陆路运输,运费高昂。实际上我国煤炭价格里很大一块是运费。

家园 骂美元贬值的,一定要有一个概念

美元美债的最大购买者是美国人自己。

中国拥有的美元美债,不及总量的7%。

家园 央行支付存准的利息,应该也是靠印钞实现的吧

增发渠道肯定是有其他的

只不过外汇目前占的比重最大

家园 现实谁都知道。

你手中没有美元试试。因为没有美元的现实是你在国际社会中更加行不通。如果伊朗敢用石油换人民币,这时人民币才能勃起。人民币是美元的STICKER,我们实际是和美元捆在一起了。打不过人家,没办法。

家园 【整理】中石油在美国上市29亿分红119亿美元

当初中石油缺资金,在美国上市融资29亿美元。此后,中石油年年大幅度赢利,给美国股东分红。这个利润的来源,是国务院下属发改委控制的国内油价。自打在美国上市,成品油价格就一路上涨,让中石油获得高额利润,好给美帝分红,等于是定向利益输送。

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家也很容易让中石油亏本,让股票下跌,从而很低代价收回股票,停止对外输送利益。从油价这件事,就可以评判,精英们是否在卖国。这与银行在美帝上市是一个道理。

来源:外链出处

 

2011-03-23 10:57 21世纪经济报道

 3月18日,中国石油2010年度财务报告出炉,一路高涨的业绩让中石油俨然成了A股市场的一面旗帜。

  中国石油也为这份光鲜的业绩报表进行了大范围造势。在随后的3月21日和3月22日,中国石油分别在上海和深圳进行了业绩说明。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石油发布2010年财务报告之前,坊间已经几乎准确地预测出了中国石油的业绩数据,并对其高达约1400亿元的净利润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口诛笔伐”。

  争议和质疑不止于此。在中国石油的业绩说明会上,原本一度沉寂的老话题再度被推向前台——据坊间传闻的信息称,中国石油虽然在美上市时仅融资29亿美元,但上市头四年却累计向境外投资者分红百亿美元以上,而国内投资者却未获得同等“待遇”。

  更为激烈的信息称,“中石油、中石化、中国联通最近四年向海外投资者分红高达110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为美国人民贡献了约600元人民币。”

  上述信息被广泛转载发布于各大网站。

  “无论是H股还是A股,中国石油在分红比例上完全一视同仁,并没有差别。”3月22日,中国石油副总裁李华林在深圳业绩说明会上如此回应。

  记者还注意到,中国石油光鲜的业绩并未赢得投资者的格外青睐。中国石油的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该公司股东人数已经下滑至122.7万户,而在三年前的2007年末,这一数字高达188.4万户,相当于3年有60万股东离场。

  分红“两重天”

  中国石油年报数据显示,中国石油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4654.2亿元,同比增长43.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8.7亿元,同比增长35.6%;实现每股收益0.76元;截至2010年末,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达5.13元,同比增长10.8%。

  然而,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中石油近1400亿的净利润所带来的惊喜并没有那般强烈。

  年报还披露,根据201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中国石油董事会将按截至2010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净利润45%的数额,扣除已于2010年10月15日派发的2010年中期股息后的余额派发2010年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18357元(含适用税项)。

  “这个分红方案让我大失所望。”北京有股民向记者表示,他于2007年以40多元的价格买进中石油股票,此后一直被套牢,“都不想去看了”。

  实际上,早在2009年左右,中国石油公布2008年度末期的分红方案就在A股市场引起了很大争议。

  根据当时的分红方案,中国石油以2008年12月31日总股本18302097.78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每股人民币0.14953元(含税)派发2008年度之末期股息,总共分红273.67亿元。

  针对该方案,当时有评论界如此称:“这意味着,中国石油分红已经创三年新低,回报率比一年期银行存款利息2.25%还要低。而中国石油股东若要靠分红收回成本,恐怕100年时间都不够。”

  而相比国内股东的抱怨,海外和香港H股股东却在中石油的千亿利润中大获利好。2007年,中石油回归A股路演,财务总监周明春曾说:“从2000年海外上市至今,公司坚持每年两次分红,累计分红达3055亿元人币,为投资者创造了丰厚的回报,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按照这一说法,中国石油平均每年将拿出近500亿元进行海外分红。

  而据公开信息,中国石油在海外上市时,融资金额为29亿美元。但仅2005年,中国石油就向海外投资者派发了总计600多亿元人民币。

  有媒体还报道称,中国石油回归A股时,融资达668亿人民币,相当于95.4亿美元,是在美融资的2.29倍,但2007年,回归A股的中石油派发给股东的分红不到6亿人民币。

 

还可以参考叶檀发表在报纸上的多篇文章:

叶檀:资本市场不需要中石油和平安这两面旗帜

2008年04月07日 09:30 每日经济新闻

外链出处

文章中这样说中石油分红:

中国石油在美国上市所取得的融资额是29亿美元,上市四年来公司已累计拿出119亿美元给投资者分红,而中国石油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所得到的融资额约500亿人民币,而至今给流通股东的年分红还不足6亿人民币,中国石油在中国A股市场的融资额是在美国融资额的2.43倍,而年分红只有美国股市年分红的2.84%,面对这样的数据,那些口口声声还利于民者,情何以堪。

中石油市值全球第一不值得骄傲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0年05月31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URL=]http://nf.nfdaily.cn/epaper/nfds/content/20100531/ArticelA23002FM.htm

[/URL]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叶檀说:

  中石油未能对境内外投资者一视同仁的慷慨,境内投资者付出比境外投资者高出十倍以上的出价,所得分红少得可怜。为了体现信用,中石油每年45%净利润用于分红。中石油在美国上市融资不过29亿美元,上市4年海外分红累积高达119亿美元。而境内投资者由于支付价格过高而所占股本较低,希望通过分红收回股本需要100年左右。

家园 回复

关于稀土问题,外链出处

面对外界对中国封锁稀土出口的无端指责,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工业品处处长晁宁昨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白银年会上称,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按现有生产速度,我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有可能需要进口。

  统计数据显示,在2009年年底我国国内稀土储备下降至2700万吨,在全球已探明的稀土资源中的占比为30%。而在1996年,我国稀土储备在全球的占比为43%。作为控制全球这类金属产量90%的国家,中国将2010年下半年的出口配额削减72%,并降低产量。

  晁宁表示,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供应世界大多数稀土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我们不排除中国将从向全球供应这些资源到依赖进口转变的可能性。” 晁宁说。

电视报道:外链出处

虽然一年用量仅10万吨,可是开采消耗的资源会达到100万吨水平,不是每吨资源都充分利用的,矿石开采后,需要洗矿,选矿。稀土资源含量比较低,实际利用率比较低。

关于煤炭:10年前煤炭价格仅200-300元/吨,现在涨到800-900元/吨,是因为开采量大,容易开采的资源很快开采光的缘故。我国一年消费量达到35亿吨,开采消耗的资源超过上百亿吨。

煤矿运输主要依赖铁路,铁路运输成本并无明显增加。

铁矿石情况类似。

回复
家园 自己看

我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

预料之中,某些品种比较稀缺

虽然一年用量仅10万吨,可是开采消耗的资源会达到100万吨水平

2011年中国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9.38万吨

家园 开采产量和开采消耗的资源量是两个概念

2011年中国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9.38万吨

开采总量指的是产量。例如,从你给的链接:

从2005年开始,中国稀土产量连续5年超过10万吨,2008年产量高达12.48万吨。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稀土消费量约为13万吨,其中中国国内消费约7万吨。2009年,中国稀土氧化物产量为12万吨,占全球产量的97%。

家园 您还是先找点论据支撑这个100万吨吧

最起码不要有数量级的差距

家园 最后一行字看不见吗?

今年中国石油分红为每股0.18357元,据本报记者初步核算,其在海外(H股)与A股市场分红金额分别为38.7亿人民币及295.4亿人民币。

拿无根据的话当事实,而把真实的数据视而不见.

如此转贴,是想忽悠人什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