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来所谓“庚子赔款”办学,是美国退回骗我们的钱。 -- foursea

共:💬293 🌺5014 🌵2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家园 外交官就更是美国背景的,而且全是圣约翰的

颜惠庆出身于一个基督教家庭,其父颜永京早年从福建来到上海并且担任虹口圣公会教区牧师,还是圣约翰大学创办者之一。颜早年就读于上海同文馆,1895年赴美国读高中后进入弗吉尼亚大学学习。1900年毕业回国后任圣约翰大学英文教授,兼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08年随伍廷芳出使美国,任驻美使馆参赞。驻美期间,颜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系统进修了外交理论和国际法知识。

顾维钧于1899年考入卫理公会的上海英华书院预科,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自费赴美国留学,入纽约库克学院。一年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文科,毕业后攻读政治学研究所。1909年获硕士学位,191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15年10月赴美国任驻美公使。

施肇基于1888年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随同中国驻美国公使杨儒赴美,任翻译生,入华盛顿市立中心中学学习。1897年,伍廷芳代杨儒为驻美公使,施肇基升任随员,旋辞职入康奈尔大学学习。1902年,施肇基获康奈尔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幕。辛亥革命爆发后,清驻美公使张荫棠辞职,施肇基博士被任命为驻美、西班牙和秘鲁公使,未及赴任,清廷已垮台

家园 学习了!

河里现在有料的帖不多了。

其实我有种感觉,学界对很多历史事件的研究其实还是比较自由的,而且早已有公论,但不知道为什么却不能为大众所知

家园 “是在把中国往印度的方向培养啊,”不能同意

"这笔钱用来资助高等教育培训亲美精英,而不是扫盲教育,是在把中国往印度的方向培养啊。"

在召开的第一届董事会上,美方委员中最重要的孟禄就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促进中国在农业、工业和卫生健康方面的应用知识,因此他的建议主要是促进农村教育和改良中学的科学教育,但是实际应用中被任鸿隽、蔡元培、胡适等人歪楼到中研院等精英教育中去了,为此美方多次提出批评

家园 胡适看来和王明有些相似

这么说来,

胡适的地位和王明有些相似,

年轻,有才,亲美(亲苏),

所以被看中了,主持对华工作。

因为他主持对华工作,掌握了财权人权,所以有一大批人阿附之。

家园 与其相信某某人的考证,不如自己去调查调查

用胡适的话就是“有一分的证据就说一分的话,有九分的证据也不能说十分的话”

Hu came to Columbia in 1914 after graduating from Cornell. He studied under John Dewey, the pragmatic philosopher who propounded learning through experimentation and practice. Hu earned a doctorate in philosophy in 1917, and remained close to his mentor over the years;

1914年进的哥大,1917年拿的学位

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网页

外链出处

家园 百年疑案

俺一直奇怪这种事怎么还成了疑案了,好多文史名流都在这个问题上灌水,焦点大概是为啥17年答辩27年才拿到学位证。冒牌的倒不至于

家园 快放假了,无聊一次

搜到一个访谈,这个人在美国教历史,正在写胡适传记,应该比较靠谱

江勇振解謎:

  胡適1915年9月從康乃爾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在康乃爾,胡適學習的主要是唯心論哲學,對杜威的實驗主義哲學涉獵只是浮光掠影。胡在哥大只上了一年的課,第二年就專心寫論文。他的博士論文《先秦名學史》立論上與其導師杜威的實驗主義的基本觀點相抵觸,胡適在枝節上呼應、徵引杜威,反而捉襟見肘,自曝其短。胡適當年沒有拿到博士學位,主要是因為《先秦名學史》根本不符合杜威實驗主義精神,這本論文無法過杜威那一關。

家园 说得好,不过老美的手法更高明,更不留形迹

迁台湾的史语所有人专门研究庚子赔款,写的是持平之论:

“庚子赔款的退还是美国文化投资中最成功的一项,其数目较美国自办的(包括美国私人、教会)的文化项目要少得多,但得到的关注和感激则远过之"(大意)

中苏的文化,以政府为轴心,目的性太明显,故苏联扶植王明,最初在纪律严明的共产党内,也有很大的反弹(罗章龙等),后期一旦主子不给钱了,则王的实力自然消灭(抗战期间,苏联在1941年之前,是援助中国最多的国家,远高于英美等国之和,但这些金钱武器绝大部分都给了老蒋,TG几乎没有分到任何武器,党内人士最初对王明给予很大希望——太祖最开始也扬言要找国际要飞机大炮的啊,对他的一些胡闹都宽容,后来一看他除了演演讲,别无他用,就没人理他了)

美国则有较强的非政府组织,庚款的退还不论是推动还是具体操作,大部分是美国教育界人士在做,这些人当然主张把钱投入教育。而其效果,就是产生了胡适为首的英美派,其实知识分子的卖国(广义)较军阀更甚,概军阀有自己武力支持,其政权不假外人之力而自足,卖一卖与自己利益无关的国家权益可也,自卖则很少有人做(有实力的军阀有几个拉着大批人马投靠鬼子的?不是过气的光杆司令、就是被老蒋逼得吃不上饭的小地痞);知识分子则不然,不挟洋自重,根本就没有和政界谈论的本钱,是以民国的知识分子争论庚款,基本前提就是交给“我们”管理和使用,日本人要自办“文化事业”则为侵略,政府接收俄国庚款则为“挪用”,合着只有给了他们使用方为正经。而要受这钱,自然在思想和给钱的人就共通了,于是乎教育、实业都要独立于政府控制之外,这在发达的美国自然没有什么不妥,甚至是美国发达的原因之一,可在当时一盘散沙、内忧外患的中国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通宝推:苍野,
家园 中国大陆知识界写的书都只是扫盲性质的,而且还掺了很多私货

看看热火了几年的“百家讲坛”的水平就知道的

台湾的史家写的书,较为持平。

1 就庚款退还的意义,“美国以往虽有退还多余赔款的纪录,但为数甚微,.....此次退还,仅本金部分即达千余万美元,诚为空前之举动”按当时社会达尔文主义横行,各国积蓄武力以争夺生存空间之际,美国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主动承认多收,肯于退还,应该说是正义之举;且开国际先例。

2 庚款对美国的意义:“美国在华文化投资所费甚巨,....实非减收庚子赔款可与比拟,但从未引起如退还庚款之赞美...”

3 美国条件不算苛刻:“美国此举,无异立下一个先例。此一先例,就坏的方面而言,是有条件的退还,但在好的方面,此条件对中国利益极大...后来各国援此例退还,各国的条件,远不如美国的优厚”

4 庚款的争夺,“使教育界暴露其丑状与中外,而国家教育经费之不足,应负其重咎”

本来想拿手里的资料写个帖子的,但一想基本是抄书,还是大家自己在网上找着看吧

家园 不准确

庚款在1939年就停付了,台湾清华领的是当年剩下的钱投资的生息

家园 拿钱,还需要事后看来?

有点头脑的,都知道自然是先拿回来再说。拿到手心不慌。没拿回来就打架,看着就让人觉得这国家的人弱智,不欺负你欺负谁啊。

家园 这可也有个问题,钱拿在人家手里,想拿回来你的自己有本事

说服人家。比如美国庚款就得留美的人去说,英国庚款就得留英的人去要,人家要资助教育,你得派教育界的人去接洽提出合理的方案,这哪容易?而如果是我去谈判的,拿回来的钱我自然更有发言权,为了抢庚款,教育界的人就差打得头破血流了

说起来,日本庚款拿不回来和五四运动有点关系,章宗祥在归国之前就在商量这件事,当时已经颇有眉目了。结果回来被爱国学生一顿好揍,也就没人操办了。

后来日本人自己办的时候,中方的人仍在争谁去和日本人打交道,吵了半天,日本人最青睐的王国维(办文化事业的人,没有学术水平是不行的)硬是没被推举出来

家园 美国的学术界,吵架也是常事

无论哪个国家,经费总是有限,用钱的地方总是很多。不去撕咬,不可能分到肉。从经费管理机构的角度看,这就是保持学术人物活力的手段。否则,定点敲钟领食,除了会流口水,别的都不会了,动物都养傻了,更何况人乎。

美国退赔的庚款无疑是管理最好的,到今天仍然还有影响力。这个比其他国家的简单豁免产生的影响大的太多了。美国在崛起时期经常有这种吃小亏占大便宜的精明决策,成就了美国的道德优势(比当年的英法赤裸裸的殖民统治文明多了)。这个红利维持了一个世纪之久,直到小布什的伊拉克战争才彻底丧失。

胡适能把楼从中小学歪到大学上,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获益匪浅,也算是成就了一件善事。同样都是管钱,今天的自然基金主任,是拍马也赶不上适之的。

家园 胡适的身份挺特别的,他还不是具体的管理者

先给您纠个错,除了德奥因为是一战战败国免付之外,没有一个国家是简单豁免的,都附加了不少条件(尤其以法国借机提出金弗朗案最为恶心),美国的条件相比之下,是最优的

美国人自己对基金的管理就有独到之处,潜移默化把中国方面的人都教会了。中基会的具体负责人是胡适留美的同学任鸿隽。而把楼从中小学歪到大学和研究院上,始作俑者是蔡元培,他在交涉中英庚款退还时,给英国人的方案就是建立研究院,但是英国人最后没有接受他的建议。美国的观念呢,在第一次退还(清华)和第二次退还(中基会)之间发生了变化,清华留美是完全培养精英的,胡适当时学费书费全免之余,每月生活费80美元,当时福特公司提出一天五美元薪水制度,轰动全美。其时美国工人平均日薪2.5元,留学生专心求学就有高于美国工人平均日薪一半左右的生活费补助,很多人攒钱寄回能养一家人呢

可中基会成立时,美方代表就多次建议加强中学的科学教育,考虑的方向向更广泛的中等教育了,但实话实说,中学太多,钱一分散下去,效果就不明显了,加上当时教育经费一直不足,很可能就变成简单的填补政府不负责任留下的窟窿;所以当时的主持者,就把方向转向了高等教育,当然在培育中学教育师资方面还是投了不少钱的

家园 三代培养一个贵族

没有想到胡适他们的奖学金那么高,难怪不萎缩。按照这个标准,现在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得提高三倍。梁思成林徽因这些大师,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书香门第,在国外学习期间生活还如此优越,那种气质不是乡下人出身的老毛能够相比的,无怪乎格格不入。解放前的那些大师们都是用钱喂出来的,和现在青年教师的待遇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现在美国的教授,生活水平仅仅是小康而已。民国期间的大师即使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也可以称为贵族教授。

另外,美国对于科研基金的管理确实是有独到之处,比之老欧洲强太多。(老欧洲的偏见和傲慢太重)美国二战后能够站稳霸主地位,与良好的制度设计不无相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