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寻找一种新的活法 -- 井底望天

共:💬254 🌺3487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夸张了吧

不论是马路上还是汽车论坛 还是男人占大多数吧

某人还和我说过 车是男人的情人来着。。。

家园 主要问题不是充电

是电池太贵,所以现在卖的好的电动车 像时风的电动小汽车用的都是铅酸电池。里程很近,一般私家车是不会考虑的,只送送孩子上学还可以。

算上电池寿命,除非是有钱烧的,一般人是不会买的

我去过生产铁电池的主要原料的磷酸铁锂的车间

电动汽车其实是把污染留给了电池生产企业

那些工人都是干几年就不干了。。。对身体伤害很大

家园 其实是男人的虚荣心

给自己的老婆或是小三买车,是实力的象征

能给女人买车的家庭,一般男人都有公车用,用不着买了。

一家人出门做客,男人要喝酒,就只好女人开车了。

家园 生物乙醇也是作用有限,对,杯水车薪。

政客们讨好美国农民协会的搞法,人家手中有选票嘛。

话说,非洲每天都饿死人呢,你用个环保高尚的口号让富人的车抢了穷人活命的玉米/口粮。

家园 努力创造出一种可持续的新的生活方式

美国人创造出了一种大概可以支撑一亿人的生活方式,现在要解决100亿人的生活方式。

家园 interested to get your

comments on this.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595666

it seems that China will help out with massive lending to Europe. Your expectation of non-rescue is also wrong.

hehe. interesting gov. Billions for a lip service of promise.

Another news report, zt.

德国之声 2011-10-26 13:55:04

欧盟外交圈子透露,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可能在明年获得承认,尽管双方目前都还正式否认。中国急于尽快获得承认,为了提升国家价值,主要参与者也为了获得个人成就;而欧盟为了拯救欧元危机,急需中国的支持。

《世界报》10月25日根据来自欧盟外交圈的消息称,欧盟将在明年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是没有说明具体时间。

该报认为,"市场经济地位不仅将会扩大中国的国家声望,而且会让欧洲人难以针对来自中国的廉价产品实施反倾销程序。"

报道说,中国人敦促欧盟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有数月之久,"在最近几周,机会明显好转,尽管各方都正式否认"。

该报写道:"事实上欧洲人在这个问题上是分裂的,他们得一致同意决定。主要是英国、法国、荷兰以及许多急需中国金融援助的南欧国家,对北京的要求容易接受。相反,德国和斯洛伐克表示怀疑。德国外交界称:'这是一厢情愿,我们不愿批准这种一揽子建议。'"

"批评人士指出,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必须符合的5项条件,中国只符合一项。但另一方面,欧盟早就许诺,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15年之后,也就是2016年,无论如何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对此没有人动摇。"

该报认为,中国人"想早些拥有这个地位",因为中国人想"以此让这个前共产主义国家升值",同时让欧洲人难以按照国际贸易规则证明倾销做法,对中国经济而言则"涉及数亿欧元"。

"此外还有中国主要参与者的个人动机:w或许可以在作为总退位之前将国家的地位升值作为个人成就兜售,一些中国顶级外交官似乎出于升迁发迹的原因希望谈判尽快成功。(欧盟)外交圈子称,'对中国人而言,价值提高也是荣誉问题。'"

"可是欧盟外交官透露,对欧元危机国家提供数十亿援助和欧盟承认市场经济的中国一揽子,在中国领导人与欧盟外长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的会谈中并未涉及。中国外交部义务性地宣布:'中国期待欧盟自己解决债务危机',中国外长杨洁篪也对阿什顿这样讲过。"

该报说,"根据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调查,欧洲人对中国的崛起的判断明显地比美国人更积极。46%的欧洲人将中国视为经济机会,而非威胁。62%的人认为中国并不构成军事威胁。与之相反,63%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经济上的威胁,将近一半的美国人相信共产党统治的国家也就是军事危险。"

该报指出:"中国人最后是否会伸出援手,大规模地购买欧洲国债,还不一定。但是肯定的是,欧洲人努力争取北京的支持。中国拥有好几千亿美国国债,然而也有暗示表明对欧洲有另外的战略考虑。一位意大利外交官最近对《金融时报》说:'中国人想购买有形资产,这与对美国购买债券的出发点完全不同。'"

家园 谁面临中国的竞争谁反对。

那些消费国当然不反对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从这个角度看,德国面临很大的压力。

家园 1973年的原油价格和金价对比

从1950年开始,一直到1973年的中东危机,原油价格都是很低的,大概就是不到2美元,1.8,1.9那样。就算是把现在的通胀算上去,那么也相当于今天的12-13美元。

中东石油危机,加上伊朗革命,导致了原油大涨,到了35.9美元,然后到了1985年,才开始跌回20美元左右,大部分时间,是在18-19美元徘徊,也就是今天的30美元上下。

1973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前是$35/盎司, 美元与黄金脱钩后是$50/盎司(???)

2011年是$1650/盎司, 2011年的美元是1973年美元的2%-3%

1973年的2美元原油价格, 相当于2011年的70-100美元原油价格

如果用保守的算法, 算$800/盎司, 2011年的美元最多是1973年美元的5%

1973年的2美元原油价格, 相当于2011年的40美元原油价格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8美元原油价格, 相当于2011年的160-300美元原油价格

第2次石油危机后的1979年的20-35美元原油价格, 相当于2011年的300-600美元以上原油价格

家园 光用金价是不准的

有不是金本位体制。

家园 这个应该不行...

西方的食品一般也不出什么大篓子...那是积累了很久的文化体制和监督机构保障了作恶的损失大于收获。

而咱们如果允许私营铁路,五花八门的牟利手段就会飕飕的冒出来,和那相比,三聚氰胺可能都是小儿科。

家园 那么地方上官办呢?

公路项目已经有很多地方ZF自筹自办的经验了,可以借鉴吧。全国统一用标准轨距,统一信号和调度体制,中央负责安全监督,余下各地自管。

家园 除了汽车工业,美国在冷战后军工业的发展也是影响深远的

反而能源问题炒作的成分大多,是个比较容易引起反响的领域,但实际上美国对石化能源的控制是历史上最稳固的时期,新能源的出现也没那么悲观,甚至对能源的消耗也会看到更多的优化而在同样产出的同时消耗更少,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样也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而不是被动的被能源消耗牵着鼻子。比如美国银行现在就在实行全体员工在家上班,这么大的企业在这个事情走的这么前列极端本身就可以成新闻,但是有多少人看到广泛报道了?在家上班不但是对网络通讯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减少了对能源的需求,但是自从汽车时代发展起来的郊区生活方式却并不受影响。

现在逐渐浮出水面的问题仍然是老问题但代之以一副新面孔,即生产力以加速度超出现代社会组织形式能够承受的问题,如这篇文章提到的“我们现在不是处于大萧条中,而是大重建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we are not in the middle of a Great Recession, as many observers have claimed, but a Great Restructuring, in which white-collar jobs considered for decades to be the backbone of our economy — such as marketing, retail and sales — are being re-distributed to machines that can do them just as well.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甚至高科技的外包,与信息时代的进一步深化,从两面加速了财富的集中及对社会形态的冲击。中国面临的工业转型升级不但是竞争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如何向发达世界提供高科技产品而不是低价海量产品的问题,因为那将是消费力在未来的主力。

家园 中国现在已经跟德国直接竞争了吗?

我印象中,中国仍然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跟德国产品的重叠竞争范围并不是很大。再过四五年,等到中国产品发展出跟高端的德国产品直接竞争的能力的时候,也差不多2016年,自动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了。

所以德国在这件事情上应该没有很大的压力,可能是想要一些利益交换吧。

家园 对头,根本不是面子不面子的问题,而是经济上不划算.

我就在厦门,有一段厦门在大建电动汽车充电桩.去年我也一直在关注电动汽车,但后来想想实际上很不划算:购置成本\电池的更换成本,算起来并不便宜,再说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有待提高,否则现在跑一趟老家,估计就得叫部拖车去把它拉回厦门来充电了.

如果混合动力的汽车能便宜点,估计买的人会更多.

家园 这句话是有远见的话

虽然我个人认为依赖石化燃料的经济还没到完全失去生命力的时候。

"我一直反对的一件事,就是中国走上美国这条生活形态的道路。所以倡导高铁,城市圈等等,都只不过希望中国能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带动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增长行业。"

但是,希望天朝的贵族、富商们把钱捞得差不多以后,能有点理想;这算是奢望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