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人信仰手册》前言 -- 镭射

共:💬41 🌺30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应当说祖宗祭祀,而不是祖宗崇拜。祭祀,并不就等同于崇拜。

祭祀,是对传承的一种尊重和推崇。是对人的精神,人的力量,人的贡献,的一种承认和传承的方式。

家园 “萨满”这个词来自满语,信仰萨满教的是历史上的满清

这也是我经常向美国朋友强调的问题之一: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受鞑靼人、日本人、印度人和中国南方边缘区域的文化形态影响过大。

家园 中国人判断是非是对错的标准是“己不所欲,勿施于人”

粗糙的说道德有三个层次

道德是以行为或行动鉴别的与话说的如何无关。

下,待人如待己(也就是说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treat others the way you wish to be treated);

中,不待人以不待己(也就是说不对待别人以自己不希望接受一样的待遇)(do not treat others the way you do not wish to be treated);

上,待人以不待己(也就是说对待别人以自己不希望接受一样的待遇)(treat others the way you do not wish to be treated)。

实行下层道德的人们是所谓“待人如己”或“爱人如己”的人们,他们不知道如何对待敌人,因此他们的竞争力最差,也就是生存能力最差,到现在实行下层道德的人们应该已经不存在了,也许南美热带雨林里还有几个

实行中层道德的人们是所谓“己不所欲,勿施于人”的人们,他们虽然知道如何对待敌人,但是却不会先发制人,他们不会主动打击对方,他们没有先手之利,后下手遭殃,因此他们的竞争力居中,也就是生存能力也居中,到现在实行中层道德的人们就是中国人,中国人有史以来的战争基本上都是防御战争,比如说长城等等等等

实行上层道德的人们是所谓“己不所欲,却施于人”或“待人如敌”的人们,他们对待对方为敌人,他们不仅视不同于自己的为敌,还有理论说是因为自己害怕,他们会先发制人,他们主动出击,他们有先手之利,先下手为强,因此他们的竞争力最强,也就是生存能力最强,到现在实行上层道德的人们就是西方人,他们在地球上占据的生存空间最大和资源也最多

家园 是!也是感恩,是继承,更是价值观,青史留名和造福子孙万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里的最高成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中国人临死时操心子孙

基督徒临死时操心上不上得了天堂

给你看个老帖子:《祖宗论

家园 是!他们基督徒以己度人以他们基督徒之心度老中之腹了
家园 跟你讨论一下什么是神

请看我的一个帖子:《一神才是神,西方有神社会发展简单史

家园 对这个问题

“那么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对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孔子的答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禅宗的答案是“直指本心”,说到底是信自己

人人可成尧舜,人人可成佛

另转文一篇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3680835/?type=like

家园 同意,你的说法是对的!是祭奠祖宗,慎终怀远!不是祖宗崇拜

多谢!

家园 是!谢!
家园 这一段充分体会到了“不明觉厉”的感觉
家园 “己不所欲,勿施于人”这个标准似乎是普适的

应该说,任何文化、任何宗教,对这点应该都不会反对。而且,总结出这一点并不难。所以基督教就有类似的表述。

问题在哪里呢?就是当“我所欲者,欲施予你”的时候,到底合不合适的问题,才会发生问题。一般来说,你喜欢的,我并不一定喜欢,所以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强求任何人接受任何限制,除非他的做法违反了“公认”的“道德准则”。你是四川辣妹子,无辣不欢,但也不能要求我一定吃辣的,对不对?但你想杀人越货,我阻止你、见义勇为就没有问题。

但是这个限制有时比较难把握,欧洲中世界的十字军东征,现在的民主、体制之争,都是在混淆这个边界。最常用的接口是“我的选择对你最好,这点我知道”,其实实际上大概鬼才知道。

家园 给你看我的两个老帖子,也跟大家交流交流

知己知彼:比较中国与其它

祖宗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就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与中国文明的区别

人家基督徒已经有真理了,“我所欲者,欲施予你”是基督徒必须做的,因此基督徒的竞争性是人类历史最强的,历史和事实都证明了,地球上基督徒占的地方和资源实在是比别人多太多了,难怪常揩身都是基督徒了呢。

给你看我的老帖子,交流交流

知己知彼:比较中国与其它

家园 中国人的世界观似乎有个主线

那就是<易经>的思想。

易经似乎想总结出一套能贯彻宇宙、人生运作的规律。这种规律能够显示: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的,那么只要能发现事物处于那种运动、变化的状态,就能根据这个规律,能对变化做出一定的预期。孔丘的思想体系中,似乎易经是其基础,而后推展出来,就是关于仁义礼智信那一套东西。

而且,这套规律是普适的,可以适用于宇宙、人生、社会,一切层面。所以中国文化特别重视“天人合一”,这是因为默认存在适用于宇宙、人生的“普适规律”;所以古人重视天象,天象异常,常被隐身为人事间也有事变发生。

因为天地之间有支配性的运作规律,而且中国文化假定这套规律可以适用于人体,所以基于天人合一的观念,产生了中医的概念。泛而言之,道家、气功都是这一系统的演化,这个渊源可以推到《道德经》《皇帝内经》。

其实,后来统治者以及儒家所推崇的“纲常”,不过是把想象中的“普适规律”推展到社会秩序层面。

但是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走入了歧途。那就是“玄学”。这种弊端尤其在南北朝的“清谈”中凸显出来。玄学就是默认存在一种普适的理则,谁说的更玄、更奥妙、更不可理喻,谁就更高明。连佛教的禅宗都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

为什么说这是“歧途”?因为当贯注于“天人合一”的“大道”“总规律”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各自具体领域的细节和特别规律。就像讲到“盈久必亏”,说看到月亮圆缺不定,就想到:嗯,一切事物都是这个样子的吧,变化才是永恒的,所以老子就总结了“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看看,乍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即使随便一个超股票的,也都知道那根线忽高忽地、不可长久;但是这根线背后到底受哪几种具体因素影响着,各自的影响比重是多少?对这种定性、定量的具体研究,却是一般被中国文化所忽视的。

这种“玄学”的思潮,导致中国传统不能发展出条理分明的、彻底理性的关于世界的明晰的世界观。本来这种机会应该存在的,比如中医体系已经有自己的人体运行的理论总结,而且有医学的实践经验,这是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套理论。

一般来说谈到信仰的时候,是要和“拯救”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似乎从来谈不到什么主流的关于“拯救”的信仰。如果有,那么道教算是一种信仰,可是这似乎从来据不曾成为主流。但是道教也是靠修行“成仙”“长生”,也不靠万能的神。中国人不论有没有信仰,都是有骨气的,呵呵。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不过是默认、假定存在一种“天人合一”“普适”的理则,这个理则通于一切、支配一切;掌握这个理则,就能适应变化、自求多福,除此之外,根本不需额外的去寻求“拯救”。所以在“拯救”的意涵上面,中国人的确是缺乏信仰的。

我认为:缺乏信仰不是中国人自卑的理由。宇宙间必定有一种究竟的真理,西方乃至各个民族,凭啥确定他们的信仰就是符合这种究竟的“真理”的?他们应该自己先把架打赢了,才有机会看不起中国人吧?靠。

通宝推:方天化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