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第10章 第十次货币战争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 水管子

共:💬18 🌺368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第10章 第十次货币战争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第10章 第十次货币战争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本章导读:

华尔街在次贷危机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为什么说美国总统和美联储主席是金融危机的“播种者”?

为什么美国政府拯救两房和AIG却任由雷曼倒下?

为什么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美元竟然在屡创新高?

中国在金融海啸中是赚了还是赔了?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在重创美国金融业的同时,殃及全球金融市场。随后,次贷危机又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许多国家的金融、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损失十分惨重。

这场危机离我们比较近,许多事情现在想起来就如同发生在昨天。囿于篇幅的关系,关于这场危机的细节和事件我们这里不做重复,本书附录中的《2008年金融海啸大事记》供读者参考。笔者更加关心的是,这场危机是如何暴发的?华尔街在这场危机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美国在这场危机中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中国在危机中又有怎样的得失?

1. 华尔街在次贷危机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既然要说次贷危机,那就得先搞清楚什么是次贷?次贷是次级贷款的简称,银行向综合信用评价不足的人发放的贷款就是次级贷款。而次贷危机就是因为银行向还款能力不足的人发放贷款,之后这些贷款大规模违约成为坏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会对借款人的信用和还款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一般来说只有信用良好、还款能力充足的人才能获得银行的贷款。美国是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这种用于银行发放信贷重要参考的评价体系非常完善,按照美国的评价方式,620分是一个分界线。评分在620分以上的人具有良好的信用和还款能力,违约风险较小;而评分620分以下的人,违约风险就比较大了,或者说这些人要么信用有污点,要么根本没有能力还款,要么二者兼具。把贷款放给这些评分不足620分的人,显然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很可能收不回贷款。但是,进入21世纪后,美国却大规模向信用评分不足620分的人发放贷款,最终酿成弥天大祸。既然明知发放这种贷款收不回来,为什么美国还要发放那么多次级贷款呢?

华尔街的贪婪与狡诈是次贷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这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整个危机的演进过程中无不体现出华尔街对利润的追求和金融创新上的天才。

与标准的按揭贷款相比,次级贷款的利润更高,风险也较大。早在80年代美国就有了次级贷款,但商业银行出于对次贷风险的担忧,始终严格控制着次级贷款的规模。真正让商业银行在次级贷款上放手一搏的是投资银行的一帮天才。投资银行的金融天才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与花样繁多的衍生产品让商业银行看到“只有利润,没有风险”!他们是怎么样做到的呢?

当商业银行发放了一笔贷款,这笔贷款是借款人的负债,但同时也是银行的资产。如果借款人信用良好、还款能力强,这就是一笔优质资产。而次级贷款的借款人信用不良或者还款能力不足,显然是一笔“不良资产”,如果哪一天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那么这笔“不良资产”还会变成更加可怕的“坏账”。对此,商业银行心知肚明,投资银行的天才们也十分清楚。既要次级贷款的利润,还要能规避掉相应的风险,他们是这么干的:

首先,投资银行作为中介,他们帮助商业银行把这些次贷资产打成一“资产包”,把这个包以适当优惠的价格卖给按揭贷款二级市场的买家,也就是房利美和房地美。这样银行就立即拿到了现金,这些次贷就不再是银行的资产,就算今后坏账也不是银行的坏账了,所以银行本来要花20年、30年冒很大风险才能赚到的钱就立即落袋为安了,商业银行当然十分乐意!那为什么两房会愿意购买这些次贷呢?两点原因。第一,两房本来就是一个半官方的机构,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肩负了为中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困难的历史使命,他们不买谁买?当然了,两房在发展过程中是市场化运作的,而且还被私有化了,他们也遵循基本的商业准则。因此,投行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为两房“解决了后顾之忧”,这是第二点原因。关于这一点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在下面这个步骤中可以看到。

第二步,投行帮助两房把买进来的资产进行重构,进行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分拆后再高价卖出。这一部分非常复杂。具体来说,又可以分成下面几个步骤:

1. 构建资产池。投行帮助两房构建资产证券化用的资产池,也就是以买进来的次贷资产构建资产池,次贷借款人的还本付息构成资产池的收入来源。

2. 资产重构。依照客户还款能力的强弱,对资产池中的资产进行细分,大体上分成了三个部分,我们将其分别称为资产A、资产B和资产C。然后以这些资产为基础,发行类似于债券的有价证券,对应这三种资产,我们分别称这三种证券为证券A、证券B和证券C。这些证券被包装成债券的形式,有固定的面额和利率约定,经常被人们误以为是拿着,但其实本质上不是。为了能够卖个好价钱,在构造这些证券时约定,当借款人出现违约时,优先偿还债券A,其次是B,最后是C。这样A和B显得都很安全,很容易卖个好价钱,而C则是明显的垃圾。

3. 信用增级。要把垃圾卖出黄金的价格,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黄金给垃圾镀镀金,把垃圾包装成黄金。在这里,投行使用现代金融工程技术,在这个资产池C中引入了真正的黄金——美国国债,而且还把美国国债的本金和利息进行了拆分。投行用美国国债为资产C进行了镀金,以此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证券C就是大名鼎鼎的CDO。这样CDO看起来就已经挺像黄金了,但这还不够,还得找一个黄金鉴定专家来说“这是一块黄金”!

4. 信用评级。这个黄金鉴定专家就是评级机构。标普和穆迪是全世界最负盛名的评级机构,投行找到这两位鉴定专家,说“麻烦给看看,这个是不是黄金?”专家毕竟是专家,看完后说“这里面只是一点点黄金,本质上还是一块垃圾”。但专家有弱点,专家也喜欢钱。投行能够洞悉人性的弱点,给专家塞了很多很多钱,说“您大概眼花了吧,麻烦再给仔细看看”。收了钱后的专家于是再装模作样的看了看,给评了个“A级”,签上自己的大名。这可是最高评级!当然了,专家也考虑到自己的名声和未来,在给最高评级的时候也不忘了留一手,在评级旁边标注了一个“*”,并另外写了一大段话进行解释:虽然我给评了个“A”,但这个A和以往的A是有不同的,具体原因是……。

5. 再买个保险。在评级之后,投行还不放心,又去找到全世界最顶级的保险公司——AIG,美国国际集团。投行告诉AIG说,我想给那些次级贷款买个保险,如果这些借款人将来还不起钱,那你来赔;如果这些借款人按时还款,那我的保险费就白送给你了。然后又算给AIG看,你看过去20年来这个违约风险一直很低,基本上这几十亿美元的保险费都是白送给你的,如何?AIG一看,这么好的事情怎么能够错过,于是成交!这个保险就是CDS——信用违约掉期合同。

6. 挂牌交易和场外交易。投行把这些证券ABC拿到证券交易所去挂牌交易,同时投行还利用自己强大的销售力量把这些证券卖到世界各地。有了前面这些工作,销售就得到非常容易。在销售这些次贷衍生出来的证券时,只需要这么说就成交了:您看这是全球最顶级的两位专家联名签署的“A级资产鉴定证书”,这儿还有全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签署的保险单,您还怕什么呢?至于A级旁边标注的“*”号和底下用非常小的字标出的注释,销售人员不提,买家也看不懂。于是次贷资产风靡全球!

我们看到,金融产品在销售时,总是把产品利益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并且会印成最大号的字和图片,而关于风险,往往印在宣传品的边边脚脚,用非常小的、乃至于肉眼难以分辨的小号字体予以标识,以符合监管的要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阅读金融产品的宣传资料时,一定要特别关注那些印在底部的几行小字,这些小字在关键时刻可能会挽救你的财富!

投行的悲剧在于,在忽悠别人的过程中也忽悠了自己。一开始,华尔街的投行也不过就是做做掮客,赚点经纪费用。但是到后来,他们看到自己帮助别人都在大把大把地赚钱,这个赚钱方法又是自己发明的,为什么自己不赚这笔钱呢?于是,投行从一开始的经纪者变成了参与者,他们不仅做中介,自己也买卖次贷产品。在这些复杂的交易过程中,对冲基金也参与了进来,利用杠杆来放大收益。商业银行因为利益驱使,不仅为对冲基金的融资提供了便利,而且还从次贷产品的二级市场上大笔买回原本自己卖出的资产。经过这样的折腾,他们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最初卖出这些次贷的目的是为了避险!

当风暴来临时,次贷借款人违约了,两房撑不住了,AIG被拖垮了,美国五大投行全军覆没,商业银行也纷纷倒闭。华尔街的贪婪与狡诈直接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但他们真的是始作俑者么?

关键词(Tags): #第十次#货币战争通宝推:Mtknr20,愚弟,bayerno,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2.为什么说美国总统和美联储主席是金融危机的“播种者”?

2.为什么说美国总统和美联储主席是金融危机的“播种者”?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金融危机始终与经济发展相伴随,就像一个阴魂不散的幽灵。

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引发黄金抢购风潮、美元贬值和全球货币体系紊乱。

1982年,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到期外债,拉美债务危机爆发。

1990年,日本股市崩盘,泡沫破灭,经济衰退长达十多年。

1993年,欧洲发生货币危机,意大利里拉、英国英镑、法国法郎相继沦陷。

1994年,还是墨西哥,引爆第二次拉美危机。

1997年,泰铢贬值拉开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大幕。

1998年,俄罗斯卢布急贬70%,爆发卢布危机。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就像一把悬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有可能将人们多年的积蓄席卷一空。人们不禁要问,金融危机为何频频发生?

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就多次指责以索罗斯量子基金为代表的对冲基金是制造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他的看法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同。亚洲各国在97年金融风暴之后的反思,普遍上认同了这一观点,之后都试图通过增加外汇储备的方式以增强抵御对冲基金攻击的能力。但是很遗憾,在本次金融海啸中,更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并没有能够拯救这些国家,他们再次被击倒。

这次规模空前的金融海啸,也引发了规模空前的口水仗。有人把责任推给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因为正是他上任后不停加息捅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引爆次贷危机。也有人认为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才是真正的“埋雷人”,因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正是由格林斯潘的长期超宽松货币政策制造出来的。如果没有格林斯潘的“吹泡泡”,何来伯南克“捅破泡泡”?听起来也有一定道理。还有人把原因归结为美国民众的过度消费,将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形象比喻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也不无道理。美国人甚至把责任推给了勤劳、俭朴的中国人,指责中国的储蓄率太高,消费不足,这显然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而《货币战争》一书则描述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国际银行家”集团,认为金融危机正是这些少数的“国际银行家”定期发起的“剪羊毛”行动。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笔者并不认为几个“国际银行家”的密谋就可以做出如此惊天大案,毕竟欧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是民选政府,不可能任由“国际银行家”胡作非为。金融危机能够席卷全球,给许多国家带来深重灾难,必然有其内在机理。引起金融危机频发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在所有的诱因里,笔者认为,美国的过度消费与选举政治是最重要的两大原因。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就已经是世界的头号强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消费也是全球最高的。例如,美国人口2.8亿,保有车辆约2.7亿辆,几乎人均一辆车。如果不算老人和孩子,差不多人均拥有1.5辆汽车,是世界上汽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被称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世界第一的汽车消费也带来了世界第一的石油消耗,美国平均每天消耗原油2000万桶。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晾晒衣服的习惯,他们一般都是用烘干机把衣服烘干的,这带来了大量的电力消耗。根据非营利组织“Project Laundry List”(PLL)统计,全美68.8%的家庭使用烘干机,消耗的电力占全国家庭总消耗量的10%至15%。汽车和烘干机只是美国人已经习惯于高消费生活的两个典型例子,但足以说明美国人生活方式对社会财富的巨大消耗。根据统计,美国以世界5%的人口消耗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能源。多年以来,美国人已经习惯了这种舒适的高消费生活,但是仅仅依靠美国自身的实际生产能力并不能满足这种消费需求。也就是说,从实物财富角度来看,整个美国是入不敷出、严重赤字的。要解决这个矛盾不外乎三种解决方案:一、开源,二、节流,三、开源与节流并举。

先说“节流”,那意味着美国人民得减少消费,这包括尽量少开车,没事别像现在这样到处旅游,还得把衣服都拿到室外去晾晒。尽管从环保、从国家财政的收支角度来讲,这些都是对的,但是没有任何美国政客敢于向美国人民提出这种要求。美国是一个选举国家,政府官员都是人民投票选出来的。一个美国政客如果向选民提出减少消费、降低生活品质的政治主张,那么他一定是疯了,不会有人会投票给他,这是绝对的政治自杀。因此我们看到,涉及到减税或者增加公民福利的提案往往很快就可以得到批准与执行,但如果改革方案损害了选民们的利益,那么这样的改革难度就非常大。例如奥巴马总统提出的医疗改革,就不可避免地遭到了非常大的阻力,这就源于美国“选举政治”的困境。因此,不论是民主党执政还是共和党执政,也不论是克林顿当总统或者是布什当总统,美国政府面对国内实物财富供需矛盾时都只有唯一的选择:开源。基于同样的道理,开源还不能增加选民们的工作量,因为那损害了选民的利益。因此,即使是开源,也只能是“找别人买单”!

美国的政府和政客为了讨好选民,争取到选票,就只有“找别人买单”这一条路。世界上没有人愿意做“你消费,我买单”的冤大头,因此,在没有人愿意为美国的过度消费买单时,美国的“找别人买单”策略就只能是掠夺。但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这种背景下,原始的武力掠夺就显得非常不“和谐”,而且阻力太大、代价也太大。时代在发展,世界发达国家的“掠夺艺术”也在与时俱进,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也表现为三种层次:

第一阶段,武力掠夺。在这一阶段,掠夺方式显得比较简单粗暴,而且野蛮和血腥。一国往往通过武力征服其他国家或地区,源源不断地将从被征服地掠夺财富输入国内,并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葡萄牙与西班牙,这两个国家最早建立海外殖民地,血腥屠杀土著居民,从世界各地掠夺大量黄金和白银。大英帝国继承了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事业,并将其发扬光大。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崛起固然做出很大贡献,但英国在全球建立殖民地,掠夺全世界的财富,为其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至关重要。以中国人记忆最为深刻的晚清时期来说,仅战争赔款清政府就累计支出达到近10亿两白银,这直接使中国社会几近破产,但各个老牌帝国却在这种巨额掠夺中获得了空前的财富。

第二阶段,经济掠夺。二战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格局逐步成形。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社会生产的全球分工,西方发达国家生产高科技产品,不发达国家生产低技术含量的初级产品,然后以“市场价格”在全球范围内交换,并形成全球产业链和全球市场。表面上看,这种“市场定价、市场交换”的全球生产贸易格局十分公平,但如果以国家为单位,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其本质仍然是掠夺。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分工中占领了“高科技”产业,生产“高科技产品”,不发达国家主要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农产品、矿产品和低附加价值的工业品。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壁垒”人为提高工业品、高科技产品的价格,而压低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形成价格剪刀差。马克思说,商品的价格体现的是人类的无差别劳动,但经济全球化体系所形成的价格剪刀差完全扭曲了马克思的价值论,使得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源源不断地高效掠夺发展中国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和武力掠夺相比较,经济掠夺不仅更加高效,而且“看起来更文明、更具有欺骗性”,同时还假市场之名,受到各国法律保护。当拉美国家在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运动中把殖民者赶出了国土后,欧洲列强又挟工业和科技之强大威力,再次打开这些国家的国门。中国人最熟悉的经济掠夺例子就是美国人用一架波音飞机就能换走中国人的两亿件衬衫!实际上远不止如此,比如中东的石油,南非的金矿和锰矿,刚果(金)的铜和钴等,都是被掠夺的对象。

第三阶段,金融掠夺。金融掠夺的主要形式有两种,即通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全球进行掠夺,并且这两种方式往往会结合起来。目前大量外资并购中国的民族企业与战略产业,这就是产业资本在中国的表现。例如,法国达能收购乐百氏,法国SEB收购苏泊尔,欧莱雅收购小护士,美国强生收购大宝,吉列收购竞争对手南孚电池,高盛收购双汇集团,百思收购五星电器,德国博世收购江苏威孚……像这样的名单我们还可以罗列很长一串。老百姓更都知道的是,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基本上是外资的天下;大豆压榨产业80%也是落入了外资之手。产业资本就是这样通过控制他国的重要产业而掠夺超额利润。

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不一样,它不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而是以金融方式追逐利润。例如QFII,就是典型的金融资本。现在的情况是外资的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伴而来,挤压中国企业的生存空间。例如凯雷试图控股收购徐工案,再如摩根斯坦利与蒙牛、永乐签署对赌协议案。凯雷与摩根斯坦利是金融资本的代表,在上述三个案例中都介入了产业,不过他们介入产业的目的不是为了好好经营一个企业,而只是为了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低价买进,然后再想办法高价卖掉,从中赚取巨额的利润。在凯雷收购徐工案中,原方案是凯雷出资约3.75亿美元收购徐工85%的股权,由于三一重工的搅局,后来被迫两次下调收购比例至45%,收购单价也两次调升。在与美国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的对赌中,蒙牛乳业和永乐电器签署的是类似的协议,即承诺高速扩张以获得摩根斯坦利的资本支持,区别在于蒙牛的牛根生赌赢了,市场占有率大幅飚升,而永乐却赌输了,被国美电器趁机收购。不过我们最终看到,在这两桩对赌案中,摩根斯坦利都大发其财,实际上它什么活都没干。因此,和实业比较起来,金融资本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贪婪的吸血虫,他们投资实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敲骨吸髓!只要能卖个好价钱,企业本身是否健康,他们才不管呢!

货币掠夺是金融掠夺中的最高层次,也是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最高级别的掠夺,掠夺范围最广、效率最高,杀伤力最大,危害性最大,但也最为隐蔽和“文明”。货币掠夺权就是货币霸权,在历史上只有两个国家获得过全球货币霸权,一战以前是英国,二战以后美国取而代之。美国人依靠美元的世界货币特殊地位,所取得的货币掠夺权,今天我们习惯性地将其称为美元霸权。关于美元霸权我们在本章稍后的内容中再进行分析,这里我们需要分析的是,次贷危机中,美元霸权的掌舵人是如何来推动全世界为美国穷人买房的。

房地产消费是美国人非常重要的一项消费,从罗斯福总统开始,让老百姓拥有自己的住房,一直都是美国总统的重要使命。经过美国历任总统的努力,美国公民的住房拥有率节节上升,40年代初,拥有私人住房的家庭仅占美国全国家庭总数的44%,1950年上升到55%,1960年达到61.9%,到80年代末这一比例已上升为64%。此后多年一直难以增长。

即使对于美国人来讲,住房也是很昂贵的,绝大多数人都需要借助银行的贷款支持才能购买得起私人住宅。众所周知,商业银行从来都是“只做锦上添花,绝不雪中送炭”,在天睛时送雨伞的是它,在下雨时第一个收回雨伞的也是它。美国私人住房拥有率达到64%以后之所以难以增长,是因为有资格向银行贷款买房子的人,基本上都贷过款了,剩下的都是些不符合贷款标准的人。

为了得到选民的支持,克林顿再次盯上了“帮助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问题”这个一个政绩工程。1995年,克林顿宣布了公民住宅拥有率在2000年达到 67.5% 的战略目标,1997年签署《多员家庭资助性住房改革及承受能力法案(MAHRAA)》,该法案的核心是为中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问题。该法案和社区再投资法案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商业信贷政策,要求银行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按揭贷款支持,而少数族裔则是美国中低收入阶层的主要构成。克林顿政府不断向银行业施压,银行只要没有满足少数族裔人士的要求,就会被冠以种族歧视的恶名告上法庭。商业银行为了避免卷入种族歧视的诉讼,纷纷放松信贷的审核标准。1995年-2005年,美国白人住房拥有率提高了7%,而黑人和西班牙裔人群的拥房率分别增长了11%和19%。

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深刻理解克林顿总统的政治需要和美国人民的经济需要,在货币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自2001年初格林斯潘连续13次下调邦基准利率,一直到2005年他退休离任,美联储始终将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保持较低的水平上。美联储实行的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出现了手中钱多得没地方投资的困境。在放贷压力下,商业银行非常自然地盯上了“次级贷款”这块处女地,而投行的天才们“恰好”提供了资产证券化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规避风险和监管要求。

  不只如此,CDO与CDS的泛滥与白宫和美联储的刻意放纵密切相关。美国在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出台了针对金融行业进行严格监管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1999年克林顿签署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这为华尔街之后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扫清了法律障碍。而持续多年的低利率和放松监管,是格林斯潘为美联储定下的基调,而这正是次贷危机孕育的温床。

2002年,维克多拉米雷斯(Victor Ramirez)在Lago Vista买了一套住房,他告诉《纽约时报》的记者:“当时我是一个年薪1.7万美元的学生,而我的妻子则待业在家。事后想想,我们怎么能负担得起按揭贷款呢?”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美联储对金融风险的监管放松到何种程度!

因此,与其说是华尔街的贪婪与狡诈制造了危机,还不如说是美国国民的过度消费与选举政治决定了这场危机的必然爆发。而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正是次贷危机的播种者,华尔街,不过是这场危机中被利用的工具与替罪羔羊罢了!

关键词(Tags): #第十次 货币战争通宝推:车雨田,
家园 3.为什么美国的次贷危机会演化成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3.为什么美国的次贷危机会演化成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回顾2007年到2009年的金融危机,我们不断发现:金融危机源于美国,却祸害全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再理一下思路。

克林顿政府强推了帮助穷人买房的房地产政策,并且从税收上给予了强大支持。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积极配合这一政策,实行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放松了金融监管。华尔街在利益的驱使下,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次级贷款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利用现代金融工程技术把次贷相关的衍生产品规模放大到60万亿美元以上!

在次贷危机爆发前,所有人都是赚钱的,这源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房价的不断上涨。买房子的人是赚钱的,因为他们以很低的首付购买的房产不断升值,而且利率也还低。商业银行是赚钱的,因为他们放出去的次级贷款转手卖给两房就立即赚到钱了。投行也是赚钱的,因为他们在经纪业务中赚取了大量的经纪费用,除此之外,他们开发的衍生产品卖了个好价钱!评级公司是赚钱的,因为投行向他们支付了很高的评级费用。保险公司也是赚钱的,因为当时的次贷违约率很低,保险费几乎是白赚的。次贷衍生产品的投资者也是赚钱的,因为投行演示出来的预期高收益在当时真的可以拿到!所有人都在赚钱,直到伯南克接替了格林斯潘的美联储主席一职。

伯南克上任后,开始持续提高利率。请读者注意,高利率是炒房者的噩梦。只要利率足够高,房价一定下跌!在现代金融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房价在高利率的打击下能够挺住的,无论是英国的、日本的、香港的,还是美国的。在不断上升的利率重压之下,房地产投资者同时遭遇了双重打击,一是房价的不断下跌,二是还贷压力的不断上升。相较于一般的房贷按揭者,次级贷款的借款人更加脆弱,他们本来就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再加上他们所支付的房贷利率比标准的利率要高,而且还款金额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上升的,所以伯南克的不断加息就把他们逼上了断供的路。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位次贷借款人,当初首付4万美元购买了一套价值20万美元的房子,在次贷危机爆发前,房产的价格涨到了50万美元。购买人评分不足620分,本来是无力支付贷款本息的,但在这之前房价一直在上涨,他就可以不断地把上涨的部分再抵押给银行取得贷款,然后拿其中的一部分用来支付按揭。最初他的贷款金额只有16万美元,当房价涨到30万美元时,他把增值的10万美元再抵押给银行,取得8万美元的贷款。拿这8万美元的一部分用来还贷,剩下的部分用于日常消费,这样他的总负债就上升到了24万美元。当房价上涨到50万美元时,他把新增值的20万美元再次抵押给银行,又可以获得16万美元的贷款,这样他的总负债就上升到了40万美元。就算在这个过程中他累计向银行偿还了10万美元的本金,到次贷危机爆发时,他还欠银行30万美元。如果房价继续上涨,这个游戏就还可以继续玩下去,但是伯南克加息了,房价开始下跌了,还贷压力越来越大了。一开始他还能勉强支撑,但是当房价跌到30万美元以下的时候,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他的选择只能是“断供”!因为为了这套房子,他欠银行30万美元,但是现在从市场上重新买一套房子也要不了那么多钱,而且他还实在负担不起越来越沉重的还贷压力了,所以他宁可让银行收走房子。当借款人违约不再还款时,银行别无选择,只好把房子没收然后再进行拍卖。当大量的房子被银行拍卖时,房价就会跌得更快,这反过来又会再度刺激更多的人违约断归。于是次贷危机就爆发了!

我们看到次贷危机是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下跌的是美国的房价,断供的是美国的购房人,放贷的也是美国的银行,为什么突然就波及到全世界了呢?这里有三个传导机制。

第一, 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导致的股票抛售狂潮。房利美、房地美等房贷按揭经营商以次级贷款为资产池构建并发行了资产证券化后的证券。当借款人大量违约断供时,这些证券的收入就大幅减少了,但是他们还需要继续向证券持有人支付现金,他们的流动性就会出现不足。为了弥补这些流动性不足,他们就会变动手中持有的其它证券资产,这种大规模的、持续的卖出就会导致证券市场的下跌,通过股票市场的交叉影响就会造成全球股市下跌。有价证券是投资品,投资与消费品的重要区别就是大家都会“买涨杀跌”。市场下跌越多,卖出的力量就越强大,当所有人都在卖出时,结果就是谁也卖不掉,最终造成全球股市崩盘。

第二, 华尔街把次贷衍生产品卖到了全世界。如果说没有衍生产品的话,那么次贷危机的杀伤力就会小很多,但不幸的是华尔街通过资产证券化,把几千亿规模的次级贷款发展成几十万亿美元的衍生产品,并且销售到了全世界。打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这几十万亿美元的衍生产品是一座雄伟的建筑,那么这几千亿美元的次级贷款则是这座建筑的地基。伯南克的加息摧毁了地基,无论建筑再雄伟也只能是废墟一片。

第三, 多米诺骨牌效应。众所周知,企业都是负债经营的。一家企业值多少钱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述为:净资产(股东权益)=总资产-总负债。之所以负债经营是为了获得财务杠杆,通过杠杆来放大收益。杠杆倍数=总资产/股东权益。杠杆并非越大越好,过高的杠杆意味着过高的风险。一般的企业杠杆不超过2-3倍,但金融机构的杠杆要高很多,通常高达10倍甚至更高。举例来说,假设有一家金融机构A公司总资产1000亿美元,其中股东权益100亿美元,负债900亿美元。A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总股本10亿股,则每股净资产为10美元。如果A公司每年盈利50亿美元,那么每股收益达到5美元,在正常的情况下给予20倍的市盈率,股价可以达到100美元。但是一旦危机爆发,A公司手中持有的资产就会快速缩水,如果手中持有的资产缩水20%到800亿美元,结果是灾难性的。在资产缩水的同时负债并不会减少,所以这时就会出现资不抵债,股东权益是-100亿美元,A公司就面临破产,其股票会从100美元的云端跌到一文不值!在危机中A公司的破产很可能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因为大型的金融机构往往交叉持股。如果B公司持有A公司10%的股份,也就是1亿股,那么A公司的破产直接B公司损失=100美元/股×1亿股=100亿美元!而事实上当危机爆发时,B公司持有的股票中并不会只有A公司的股票是下跌的,所以危机中的B公司本来也是摇摇欲坠,A公司的破产会直接要了B公司的命,这就推倒了第二张多米诺骨牌。以此类推,倒下的还会有C公司、D公司……这就是为什么次危机会发展成全球金融海啸,而且在全世界有成千上万家金融机构和企业破产倒闭!

关键词(Tags): #货币战争#第十次
家园 4.为什么美国政府拯救两房和AIG却任由雷曼倒下

4.为什么美国政府拯救两房和AIG却任由雷曼倒下?

2008年3月16日,当贝尔斯登陷入困境时,在美联储的支持下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贝尔斯登。8月-9月,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危机,被美国政府接管。9月15日,就在雷曼破产的同一天,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第二天,同样陷入困境的AIG也获得了美国政府高达85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

如果仔细地观察2008年的金融海啸,我们会发现在危机最严重的过程中,成千上万家中小金融机构倒闭,大型金融机构却很少破产,只有雷曼兄弟是一个例外。这是什么原因呢?

拯救大型机构不拯救小型金融机构很容易理解,因为美国政府的钱是纳税人交的税,金融机构都是些私人企业,政府不能动用纳税人的钱来为私人企业的错误买单。但是,那些巨无霸已经大到不能倒闭。特别是两房和AIG这样的巨型公司,一旦倒闭将会严重地动摇美国经济和社会的根本,导致美国社会陷入不可收拾的混乱局面。同为华尔街的大型金融机构,美国政府全都救了,为什么独独不救雷曼?

比较官方的讲法是,雷曼自己不争气,错过了最佳的自救机会。不拯救雷曼,既是美国政府对雷曼的惩罚,也是对华尔街其他公司的警告——不要以为出了事政府一定会来兜底。另外,也有人称雷曼的坑要比贝尔斯登的大得多,美国政府实在不愿意也无力背负更大的负担。

阴谋论者则认为,这从头到尾都是高盛的阴谋,因为高盛和雷曼是直接的竞争关系,雷曼的倒掉有利于高盛。时任美国财长保尔森正是高盛的前总裁,而且还是高盛的高级合伙人,持有大量的高盛股票。高盛通过在政府中的影响力,特别是财政部长保尔森的影响力,否决了政府对雷曼的救助,而同时高盛在市场上大肆做空雷曼股票。这样当雷曼破产倒闭时,高盛不仅可以股票市场大赚一笔,而且还可以借机以低价收购雷曼的核心资产。

阴谋者的论断笔者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从各方面的信息来看,美国政府从头到尾都没有为拯救雷曼做出过一点点的实质性努力,背后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高盛就算是因此而获益也不能就说雷曼被高盛暗算了,世界第一强国的政府决策被一家金融机构所控制的可能性实在是不存在。但是,如果站在美元霸权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一切就更加明朗了。

我们先来看什么是货币霸权?所谓货币霸权,指的是一国利用其世界货币的地位,通过有计划的对货币进行扩张与收缩,以达到掠夺他国财富、促进本国经济繁荣与发展目的的手段。

  在这里解释一下世界货币与国际货币的区别。很多时候,世界货币与国际货币的概念是被混用的,我本人支持复旦大学徐少强教授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他认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货币都可以称为国际货币,例如欧元、英镑、日元等都是国际货币;但世界货币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全球具有独一无二主导地位的货币,一战以前的世界货币是英镑,而当前只有美元是世界货币。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货币解体以来,美元获得了世界货币的地位。随后,美国政府操纵了美元的扩张与收缩。美元的扩张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美元的收缩则引发全球经济的衰退。美元的扩张是向全球收取铸币税的过程,而美元的收缩则是赖账的手段。因为美元的扩张过程,实际上就是美国用印有华盛顿头像的纸片换取他国的实物财富,但显然,这种扩张过程是不可能一直不断持续的。当美元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全世界都充斥着廉价的美元,那些攒美元的国家会发现美元在不断地贬值,为了避免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这些国家必然将手中的美元再花出去,以购买其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非美国家的美元花销会导致美元回流入美国,不仅会造成美国的通货膨胀,更严重的是会买走美国的实物财富。我将美元扩张的过程称为美国人向全球负债的过程,美元回流的过程就是美国人偿债的过程。但这正是美国人所绝不愿意看到的,因为美国人从发行美元的这一天起没有想过要还债。但是,美国还必须维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否则以后美元就没有市场。那么怎么办呢?方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在美元币值相对较高的时候慢慢扩张美元,而当美元扩张并贬值后,在相对较低的价位从全球回笼美元。这样,美国人就通过“高卖低买”这种手段获得巨额收益。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美国人的眼中,游离于美国本土之外的巨额美元才是对美元霸权的真正威胁,美国人必定不惜代价消除这种威胁。而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正是最大规模的游离于美国本土之外的巨额美元,也只有这些巨额外汇储备才能够对美国经济构成威胁。所以,要解除这种威胁就必须大量地消灭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

  如何有效地消灭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呢?那就是在美元相对低位时迅速回笼货币,在回笼时包括金融资本的撤离与产业资本的撤离等手段,而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元的快速收缩。

这种货币的扩张与收缩游戏一直玩到现在,并且“战功显赫”,历史上的战绩包括:两次拉美危机、1992年-1994年的欧洲货币危机、日本广场协议及随后长达十几年的经济停滞,以及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这些被掠夺的国家在危机中其外汇储备的损失都十分惨重。

既然游离于美国本土之外的巨额美元才是对美元霸权的最大威胁,而各国央行的巨额外汇储备正是这些游离于美国本土之外的主力美元,因此,要对美元霸权进行有效保护,就必须大量消灭各外储大国的美元储备。具体来说,美国人有计划、有意识地进从全球各地回笼了大量货币。

  首先,在前些年的经济繁荣时期,美国就吸引了大量外资投资其虚拟经济,例如中投投资黑石等。

  其次,美联储用调高利率的方法捅破了国内的房地产泡泡,引发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又衍生开来,引起衍生品市场的崩溃,各大金融机构短期内巨额亏损。而金融危机又通过资本市场影响到实体经济,引发实体经济的衰退。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国内的货币总量迅速减少,迫使美国人四处找钱,除了从国内找钱,也从海外找钱,包括发债与资本回流。

  由于美国的的经济增长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的引擎,当美国经济这个全球最强大的引擎熄火时,全世界都为之付出惨重代价。没有了消费,几乎所有的产能都在一夜之间过剩了,油价暴跌、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于是,发展中国家同时遭遇多重打击:

  1、出口产业受到打击。美国经济衰退,消费下降,全球经济链的最顶端的停摆直接打击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生产到制造加工、从运输物流到贸易服务,无不受其影响。在出口产业遭受打击的同时,失业率上升,国内消费力也因此下降。

  2、资本投资受到打击。中投投资黑石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这种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平安投资富通,中信投资澳元多头合约等等。相对的,投资美国国债反而是安全的。在本次危机中,日本人由于对90年代的教训记忆深刻,所受损失比较小。在这方面,欧洲的损失就比较大。

  3、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资源类国家遭受沉重打击。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都是这种例子。

  4、资本外流的打击。这个损失非常大,影响极大,但媒体关注的不够。发端于美国的钱荒,横扫了全球。当然会有人反驳说其实很多人有钱,银行也有钱。需要澄清的是,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信用体系被摧毁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大量金融机构的破产直接摧毁了资本主义的信用体系),这导致大家都不敢往外借钱,生怕借出去就收不回来了。美国政府不断对一些大的金融机构进行国有化,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用国家信用来重建业已崩溃的商业信用,使资本重新可以流动。商业信用体系的崩溃直接导致了实体经济的资金紧张,其中以美国和西欧为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海外的投资比较多,而这一部分投资往往获利丰厚。在本部资金吃紧的时候,必然会抽回相当一部分海外投资,这和战争中一国首都被包围会紧急从外边调兵勤王是同样的道理。这种资金的抽走,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自身经济,但对资本外流的国家而言,简直就是灾难。因为这种资本的外逃,不是简单的放进来和拿出去的问题。实际上,外资进入时投进来的是一,但抽走的往往是二,甚至是三。外资进入后,要么投资于实体经济,要么投资于资本市场。投资于实体经济的,通常是技术含量较高的高利润行业,因此,在抽走投资时,还会带来大量的利润。投资于资本市场的,由于外资的经验、资本等多方面的因素,他们往往也获利丰厚。关于这一点,大家看看在中国的QFII和外资大鳄在中国几家上市银行的战略投资就知道他们是怎样的暴利。因此,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外资在抽走时,也会带走大量的利润。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往往被人忽略的,那就汇率。外资在进入时,往往这个国家的汇率还比较低,币值比较便宜。外资进入后,钱多了,市场逐渐繁荣,吸收外资的国家其汇率也不断升值,大家看看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就很清楚了。资本的进入往往是逐步的,但撤退即是集中的。进入时是币值较低的,撤退时是在汇率升值以后的。因此,外资撤离带走的资金至少是三个方面的,即:本金、利润、汇率收益。这三个方面的资金集中撤退时,将消耗该国的外汇储备。如果该国的外汇储备很雄厚,那么,其汇率还能硬顶住维持稳定;如果该国外汇储备不是那么雄厚,那么,其汇率将被迫贬值。除非该国在外资大规模撤退前迅速贬值本币,否则其外汇储备将遭受重大损失。97年泰国是典型的案例,08年我们看到韩国也是重新走了老路。

  经过这么一折腾,外汇储备大国就会被严重消耗美元储备,而这些被消耗的外汇储备,正是源源不断地流入了美国,流入了美联储。各国外汇储备的损失数据简要摘录几家如下:截至到2009年2月底,俄罗斯外汇储备下降到约3800亿,距离08年8月份的最高点6000亿下降了约35%,而其汇率从28:1贬到36:1;韩国08年初还有2600亿外汇储备,但一年后就只剩下大约2000亿,损失了600亿美元,其汇率更是从900跌到了1597。欧洲的外汇储备也下降了不少,这些数据大家都可以在网上查得到。2009年外汇储备的前10名依次是:中国大陆、日本、印度、中国台湾、韩国、巴西、新加坡、香港和德国。其中日本是90年代吃过亏,现在学乖了,金融海啸中基本没损失。中国大陆是因为人民币管制得严,损失不大。总得来说,美国人这一次掠夺的难度比上次大了,但由于是全球性的,不像80年代的拉美危机、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其总战果应该比以前的局部货币战要更加辉煌。尤其是狠干了俄罗斯一票,估计美国人在偷笑。

当然了,由于通过美元霸权的方式掠夺其他国家的次数多了,各国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一次的掠夺难度比以前要大很多。如果说以前的货币战对于美国来说是摧枯拉朽,这一次就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美联储在本世纪初播下次贷危机的种子,在07年又亲手引爆危机,然后又全力救助几大金融航母。如果用一种武功招式来比喻美国政府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策略,最形象的莫过于金庸笔下金毛狮王的七伤拳。那就是美国先对着自己狠狠打了一拳——引爆次贷危机,把自己打得口吐鲜血,同时立即救助两房和AIG,为自己止血。对于美国经济来说,两房和AIG的倒闭是不可以承受的,如果不救这几家就是把自己真打死了,显然美国政府很清楚这一点,山姆大叔救了这几家必须救的重要机构,护住了自己的心脉,然后反手一拳把全世界的经济给打残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从海外不断吸血以补充自己的体力。

之所以不救雷曼,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可以看到,雷曼对美国经济的金融和经济的影响远不能和两房及AIG相提并论,对于美国而言并不是决定性的,所以雷曼可救可不救。而美国要重创欧洲及至全球的金融与经济,需要一个重磅炸弹,雷曼是不二的选择。我们看一下下面这些数据就很清楚了,雷曼的破产符合美国国家利益。雷曼倒闭的时候持有次级房贷金融产品高达美国总次级房贷产品的11%以上,而且雷曼兄弟2006-2007年大量在香港发行雷曼迷你债券140亿港币,占各投行发行总量的四成。持有这么多的次贷产品,还在全世界欠了这么多钱,雷曼的倒闭无疑是全世界的投资者为美国的次贷危机买单,而且可以成功升级金融危机。

仔细观察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中,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金融危机,根本就是美国人为了解决其越来越高的负债,利用各国经济、金融体系的漏洞,发动了一场货币战,通过大规模回笼海外美元的手段,大量消灭海外外汇储备,以维护其美元霸权的地位。在危机中,股票套了、房子跌了、石油跌了……,这些都只是表象,其实质是美国大规模回笼美元。资产价格下跌从来都只是货币湮灭过程中的副产品而已。曾有媒体报道过,在危机中美联储内的库存现金大幅增加,这正是美联储回笼货币的又一明证。

关键词(Tags): #货币战争#第十次
家园 俺印象中雷曼兄弟最后被巴克莱收购了

高盛是对堵中赚了一笔,在政府是否拯救雷曼的时候可能是施加了影响。但在趁火打劫的时候,没想到火着大了,最后差点引火上身了。

家园 在美元低迷的情况下回笼的确是一个技巧

但是好像雷曼兄弟倒台之后美元是个高点,这个如何解释呢?

家园 好,等贴全了在看,花谢
家园 6.中国在金融海啸中是赚了还是赔了?

6.中国在金融海啸中是赚了还是赔了?

提出这个问题,肯定要被人骂脑子进水。很明显,在金融海啸中中国是赔了不少钱的。一方面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业一共持有4000亿美元的两房债券,实际亏损超过100亿美元;二方面中国的企业进军海外市场不少折戟沉沙,例如中信泰富“澳元门”事件亏损155亿港元,平安投资富通银行亏损达到人民币226亿元;三方面不少国企和外资投行对赌衍生品合约亏了不少钱,例如国内几大航空公司与外资投行对赌的航油期权合约导致巨额亏损,据统计,国有企业因此而导致的亏损高达数百亿人民币;四方面因为金融海啸导致我国外贸遭受严重打击,许多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其中尤以广东和浙江两省损失最大。

尽管中国在金融海啸中损失不少,但换个角度来看的话,中国的收获可能远比损失还要大。我们一直都在说,中国缺少现代金融战的人才,而缺少人才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经验。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正是最好的教材,中国从未如此深刻地感受金融危机,所以这次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海啸给中国上了一堂很好的现代金融大课,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而且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危机中中国的损失并不大。在危机爆发之前,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在中国几乎成了圣经,经济开放和金融自由是西方国家的普世价值观,中国当时正在接受这些观念,正在犹豫要不要服用美国人开出的药方——不断加快金融创新和放松人民币管制。美国用次贷挖了一个大坑,诱导全世界往里面跳,中国刚伸出一只脚,正在犹豫同时要不要跨出去,次贷危机爆发了,欧洲、俄罗斯、韩国等国扑通一声就掉在坑里了,吓得中国赶紧收回了伸出去的那只脚。利益于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管制,中国并未遭受太大的损失,这是天佑中华!举个例子来说,根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发布的报告,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持有的两房债券总计约4000亿美元,但只有约100亿美元的亏损,这主要是次级债券和在美国政府接管“两房”前过早出售的差价损失。两房由于大到不能倒,美国政府最终接管了两房,其债券还是很安全的。中国外汇储备中的两房债券实际上是赚钱的,超出美国国债的超额收益实际上是美国人白送给中国的。

不仅如此,这次危机给中国外贸带来的冲击让中国看清了一点,老是给别人打工不是办法,扩大内需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危机反而坚定了中国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心。尽管在应对危机的当时,为了解决就业压力采取了一些临时性的鼓励出口政策,但中央政府在这之后还是非常清晰地反复强调扩大内需和调整产业结构,这正是领导整个国家由低端制造产业走向中高端产业的策略。在上次两会的报告中,就非常清楚地可以看出中央的经济政策导向:调结构、扩内需!

实际上,中国经济在2008年的下滑并不完全是受到金融海啸冲击的结果,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之前我们自己进行的为防止经济过热进行降温而产生的后果,包括从2007年底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新《劳动法》的实施。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对出口企业也起到打击作用,但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打击中国外贸企业的同时,客观上也起到了淘汰落后产业的作用。那些低附加价值的血汗工厂,倒闭掉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更加重要的是,金融海啸让中国真正重视起国家的金融安全,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为人民币的扩张进行准备。关于这一点,将在下一章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关键词(Tags): #货币战争#第十次通宝推:年青是福,菜菜丛,Parsifa,凡卡,
家园 昨天网络有问题,没贴全,现在补上

昨天发第5节的时候,始终发不上来,说是网络速度慢

今天补发第5节的时候,提示“发像发帖重复了”,也发不出来。

仔细看了一下,也看不见第5节,可能是系统里还暂存着一些吧

待会儿再想想办法,看看怎么发出来。

先贴最后一节,第6节

家园 这个问题在第5节中有解释

第5节的标题是:

5.为什么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美元竟然在屡创新高?

目前第5节发不出来,晚点我想想办法,看怎么发出来

家园 5.为什么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美元竟然在屡创新高?

5.为什么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美元竟然在屡创新高?

这是美元指数的走势图。请仔细察看2008年全年美元的走势,美元是上涨的还是下跌的?上涨!而且强势上涨!炒外汇的朋友一定对这段行情记忆深刻,实在是埋葬了太多人的财富与梦想。

本轮经济危机起源于美国的资贷危机,并最终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按照教科书上的理论,美国的经济出了问题,爆发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美元应该跌才对。但事实的情况即恰恰相反,在从08年4月份开始,美元就不断走强,而且不断创出新高,这令很多炒汇者始料不及,并产生较大亏损。而同期,非美货币除日元外,走势普遍较弱,被人们寄以厚望的欧元与英镑反倒是跌得比较凶。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外汇市场疯了?还是教科书错了?

从传统的外汇理论来讲,在过去这一年时间里美元的汇率走势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但是,按照本文中的逻辑来看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前面我们提到,美国当前的经济除了玩高科技之外,还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对他国的金融掠夺,尤其是通过其美元霸权来洗劫全球的财富。美元自02年初其指数达到120点的高位后进入了一个长达6年时间的大贬值通道,这是由于其间不断地扩张货币所致,并因此造就了全球性的繁荣,我个人认为金砖四国的发展与此不无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美元的扩张导致其贬值,但美国人的总负债不断增长。当这种负债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就威胁到美国的经济安全,因此,美国人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消灭他国持有美国的债权凭证(美元),以达到大量削减债务的目的。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回美国人的负债额过于巨大了,只发起一场局部的货币战争已经不足以满足其需要,因此,只能从全球搜刮财富,这就决定了这次金融危机的规模是全球性的,而不是局部的。拉美危机、欧洲货币危机、日本广场协议、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等,前面这几次的货币战争,这些国家没有什么经验,比较容易被骗吃亏上当。而现在,他们大多数都还没有忘记以往的教训(韩国例外),不再像以前那样好骗了,所以也导致这次货币战争的难度大大增加。孙子讲,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境界,但现在做不到了,连像以前不把战火烧到美国本土上都做不到了。所以,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美国人只好打出一招七伤拳。此拳的第一招就是伯南克上任后的连续加息捅破房地产泡沫,引爆次贷危机。次贷危机的爆发只是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张,随后的连续反应撼动了美国整个金融界,五大投行全军覆没,保险、银行也是不断由政府出面注资拯救。美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困境直接导致美国商业信用体系的瘫痪,从而使得美国国内的企业缺乏银行信贷的支持,使得金融危机通过信贷的强力收缩扩大到实体经济,即在美国的企业中造成了资金紧张。当美国的企业资金紧张,难以度日时,跨国公司纷纷从美国本土以外抽取资金以拯救在美国本土的企业。这就好比,一个国家的首都都围困,随时都有城破的危险,但此时国王在外地还驻有大量军队,其必然的选择就是召集这些驻外军队回师勤王。这种资金的回抽,包括资本市场上的资金抽取,也包括产业领域的资金抽取,其形式可以是利润的提取,也可以是直接的撤资。这种资金的集中抽离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其效果就好比从一个人身体里直接抽血。这种资金的抽取,有益地补充了美国本土企业的血液,改善了其财务状况,但对于被抽取的国家来说,伴随的不只是外汇储备的急剧消耗,还有信贷收缩、企业关门和不断恶化的失业率,经济会迅速滑坡。这样,原本只是美国国内的美元紧张就演变为全球性的美元紧张。因为美元被抽走了,表现在外汇市场上,必然是美元汇率的不断上涨,这是基本的供求关系表现。所以说,金融危机中的强势美元,并不只是因为欧洲的经济比美国更差,更本质的原因是美元被大量回笼,造成全球性的美元紧张。

关键词(Tags): #货币战争#第十次通宝推:az09,
家园 水兄,你的帖子质量真高。

赞!

家园 老铁有一个别号“一直在改”,这两天他又在改;

他并没有通知我哈,我是从西西河的暗流得知的!...... 有经验了嘛!

如果发帖、读贴有问题,等一两个小时,或者,顶多一两天啦,西西河就会又顺畅一点。

家园 亏转也是个矛盾统一

九十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了,局部我们有损失,但整体而言,此后亚洲的地域货币肯定是人民币,唯一潜在的竞争对手日元被打垮了。现在人民币通行东南亚,还大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之势。国足喊了多年的口号被人民银行实现,这个收获不是多少钱能够衡量的。

家园 原来是这样哈!祝西西河越来越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