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由一张“女子义勇军照片”引出的几段史实(上) -- 春秋的老胡

共:💬28 🌺3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种帽子是来自德国的野战帽

最早是德、奥滑雪部队的装备,35年被确定为德军的制式野战帽。

家园 看老胡考證歷史,就是兩個字: 過癮!

前面两张义勇军到达淞沪战场浏河阵地的照片不甚清晰,看不清楚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冯庸大学义勇军战士们的装束,以下这一张冯庸大学义勇军男战士的合影则显示,到达淞沪战场的冯庸大学义勇军不管男女战士都有配备了船形帽。

給你看幾張取自馮庸大學的學生: 邵伯勳, 個人相冊的照片:

參加馮大義勇軍的男戰士(邵伯勳)1932年在蘇州戰場留下的影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頭上戴的帽子,很清楚,是船型帽。

臂上也戴了臂章。

另外兩張是馮庸校長的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馮庸校長是騎車者)

這一張應該是邵伯勳還未到淞滬戰場時所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板砖黄,春秋的老胡,
家园 多谢,这是雪中送炭的照片呀:)

正发愁看不到更多冯大义勇军男战士的清晰照片呢,把邵伯勋戴船形帽的照片作为依据也补进了帖中。

刚才突然发觉,邵伯勋其实是这张照片上右边的那一位战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讨论】【讨每一角的顶端对着一颗同色的小八角星,象征八正

每一角的顶端对着一颗同色的小八角星,象征八正

LZ数学不及格

家园 那一段是引用的,看来是记录有笔误,已改

应为:

每一角的顶端对着一颗同色的小五角星

家园 不用客氣, 這也是我的興趣

我覺得你的推想很合理,三十年代童子軍的照片我也有不少哩。一日童軍終生童軍,現在是曾經做過童軍的我,帶我們家小朋友參加童軍活動了 :)

(十九路军尚且缺乏衣物,远道而来的冯庸大学义勇军的学生们也应是急需补充衣服)

你看,邵伯勳在蘇州留影的那張,腳上穿的是草鞋,想來其他的裝備向別的組織借用也很正常。

家园 老弟可否发一些有关的资料

甚至觉得关于军帽已可以单写一篇文章的

家园 现在方便找到的有两个

《世界军事》14期上有专门对各国军帽的介绍,另外还有一个维基百科的介绍,是英文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headgear#Military_and_police

不过这个稍微有点乱,比如波兰的四角和苏联的棉帽(“雷锋帽”)都没归入军帽一栏,有些(布琼尼帽)则没列出来。

家园 今天会更新,兄台久等了
家园 【原创】由一张“女子义勇军照片”引出的几段史实(下)

鲜为人知的是,这群以投身抗战一线的实际行动,引起国人瞩目、为中国女性争光的冯庸大学义勇军女兵们,按照冯庸办学的初衷,是没办法入冯庸大学就读的。

冯庸大学1927年8月初创时,招生制度曾经有明确的规定,只招收男生不招收女生。这应是与冯庸的教育理念有关。冯庸大学的校歌上有“救国以工”的歌词,学校最初也只有工科机械系一个系,至1929年冯庸大学的本科生仅仅有机械系35人。工科不适宜女生是由来已久的旧思想,于是冯庸大学一开始不收女生。

女生后来可以入读冯庸大学,则是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压力下才得以实现的:“当时的南京政府有通令:凡属私立学校必须向南京政府教育部呈准备案后,方得继续招收学生。当该校呈请备案时,教育部曾指示该校应当添招女生。但冯庸对这一指示,顶着不办”。

国民政府的教育部面对这一情况,“采取最后通牒办法,即再不招收女生就取消备案”,冯庸才不得不于1930年秋天开始招收女学生。也是1930年秋天,冯庸大学开始改变完全是理工科教育的局面,增设了一个法科政治系。冯庸大学又“预定于次年(1931年)秋季扩充校务”,从工科学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设置工学、法学、教育三个学院,增设更多的专业,以符合国民政府教育部规定大学必须具备三个以上学院的条件。

但是1931年秋天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增设专业的计划明显难以得到具体实施,至冯庸大学学生疏散到关内时,其在籍本科学生实际上仍只有上述的两个系。那么冯庸大学体育系是何时成立的呢?曾为冯庸大学体育系学生的吴文忠,在台湾撰写的《中国体育发展史》(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版)记载: “私立冯庸大学体育系,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于北平,修业四年,招一年级新生十四人”。

龙文彬就是这十四个体育生之一,她的系主任杜连科在体育界很有名气,曾在国内最早编制《女子足球规则》。她的体育生同学里日后也有多位体育名人:同学张震海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兼田径队教练,吴文忠曾任台湾体育学会理事长,同学谭福祯是有名的足球运动员。

而根据上述记载,龙文彬作为冯庸大学体育系的学生,说明了她奔赴到抗日的一线战场的时候,至多才是个大学本科一年级新生。

一年级新生龙文彬,在淞沪前线的表现,随着媒体的报道而成为了女子从军上阵的新典范;而冯庸亲自率领学生义勇军奔赴战场的经历,使他成为青年人的榜样和偶像之一,著名记者冯英子就回忆“那时在报上看到冯庸两个字,眼睛就睁得特别大”。她和冯庸在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次年(1933年)成婚,也堪称是男女英雄成姻缘的佳话。1934年,冯庸和龙文彬的长女冯娜妮(前面照片上摇篮里那位女孩)出生,他们先后共育有三女一子。

有龙文彬照顾家庭的冯庸,1937年又再次投身抗战的前线。“八一三”淞沪抗战,冯庸担任昆山戒严司令,重回了淞沪战场。关于昆山他麾下的戒严司令部,《昆山县志》有记载“当时,汉奸案也归其审判,据民国30年5月的《江苏各县抗战初期工作实况辑要》记载,由该部判处死刑者近百名”。可见,该戒严司令部为稳固上海的后方,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到了大后方冯庸又担任了第六战区的军法执行监职务,续写着他的抗战经历……

关于成为冯夫人的龙文彬,没有见到更多的记载了,只看到一句“喜好交际、擅长社会活动”。但民间有“其女如母”的说法,那么冯庸和龙文彬的长女冯娜妮,则应多写上几段了,从女儿的风采,也看得出母亲当年的风采。根据一些书刊的记载,冯娜妮继承了母亲的特长,颇擅长体育,在中学时曾作为选手参加台湾省运会。冯娜妮是中学的“校花”,当时同学中她的粉丝众多,据说还有一个声名遐迩的粉丝:连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冯娜妮和丈夫的合影,她长得很像母亲龙文彬

冯娜妮嫁给了台湾著名漫画家牛哥(李费蒙),他们夫妻俩是著名武侠作家古龙的至交好友,给古龙的创作事业不小的支持。在台湾,冯娜妮甚至有绰号叫“古龙的妈”。古龙曾对“牛哥”李费蒙说:“我的小说《小李飞刀》中的主人公‘李寻欢’,就是以你的原型写的”。于是也有此种说法,“既然李寻欢的原型是李费蒙,那么孙小红的原型自然是牛嫂冯娜妮。孙小红爷爷天机老人的原型应该就是冯娜妮的爷爷”。而冯娜妮是古龙武侠小说中著名女侠孙小红的原型,那可以知晓她应具有豪气和温柔同存于一身的个性。

而这个性或许同样可以是母亲龙文彬当年的写照。这一位以豪气上阵、以温柔持家的女子,随着被挖掘出的“女子义勇军”照片,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而这一张照片引出的一段又一段史实,不仅仅是民族的历史,也是一个个鲜活个体的历史……

家园 常凯申统治下其实跟军阀割据差不多,军令政令都不统一

东北军西北军川军桂军粤军晋军都是各行其事,服装不一样一点也不出奇。具体到东北军,他们本来就是戴大檐帽的,28年才易帜,应该是库存还很多吧,好象一直到西安事变也没有换装。冯庸大学是东北的学校,用东北军的衣服应该很自然的。

家园 这种帽子是八路军的帽子,很有意思啊
家园 【补充】关于冯庸和龙文彬结婚的年份

有说法冯庸和龙文彬是1928年就已结婚的,经查史料认为此说不符史实。

根据报刊的记载,冯庸此时还没有和江氏(江朝宗长女)离婚……

1932年5月,从淞沪返回北平的冯庸,还是和江氏在打官司。而且,“自江诉之于法庭,迄今已半载。半载来,冯多不在平,江遂大打其一面官司”。

根据这一报道,冯庸和龙文彬,应是1933年结婚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