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简析日本战争潜力--刘华 -- 蛇公子

共:💬32 🌺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简析日本战争潜力--刘华

近来中日关系不容乐观,日本在美国的默许下,频频出手,看起来“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那么真的会有战争在等着我们吗?日本人真的有能力再次发动战争吗?众说纷纭。萨苏曾提供了一点感性认识,不过河中对此的理性分析似乎不大看到,于是把此文翻了出来,推荐给大家: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端海上,人口约一亿两千余万,面积37万平方千米,国民生产总值约4万亿美元。总体来说,日本是一个拥有深厚战争潜力的国家,且拥有相当丰富的大规模战争经验,对战争潜力的培植以及全面的战争动员都不陌生。

总体说来,日本现阶段的战争潜力,足以支持其应付一场高强度、大规模的现代战争,但由于先天条件的不足,其进行长期战争的能力依然有相当缺陷,下面从一些具体要素加以分析。

自然地理及其影响

  自然地理条件虽然不能直接算做战争潜力的一部分,但它却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战争潜力的培植和转化,同时也是国家总体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在此做以一并叙述。

  日本国土狭长,领土自东北方的千岛群岛,一直延伸3 000多千米,至西南的先岛群岛,它西临我国东海,西南连接我国台湾省海域,北边则通过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和宗谷海峡控制日本海与太平洋间的联系,整个列岛岛链绵延不断,正扼住东亚东北亚国家通向太平洋的通道。它的本土也是岛屿众多,地形复杂,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72.8%,森林面积则占全国面积的68%,河流湖泊众多,平原多为河流下游的冲击平原,一面靠海,周围环山,主要城市都分布在这样的平原上。同样由于地质原因,日本的海岸线漫长曲折,长达3万多千米,形成了很多天然良港,且内陆任何地方距海岸的直线距离都不超过100千米。

  日本的自然条件,在军事上有着先天的影响:

  首先,日本靠近大陆而又有狭窄的海峡阻隔,形成了大陆岛格局,这使其既可以朝鲜半岛为大陆桥进入东亚大陆,又可以利用周边海峡和岛链构成天然防线,这决定了日本在军事上先天性的重视海军力量的发展,并非常重视海峡、水道和岛屿的争夺。再加上日本对海运的依赖,使日本在任何时候都重视通过岛屿、水道的封锁,封闭对方海军力量,以保证自己的主要航运线不受威胁;

  其次,日本的海岸线漫长,且陆地缺乏纵深,不利于组织严密的海岸防御,此外日本近海的海水较深,有利于登陆输送工具和火力支援舰艇的活动,这都适合对方进行两栖作战。这使得日本在战略上尽量的扩大防御圈,并重视“海上歼敌”,重视反登陆、反空降作战;由于日本本土地形破碎起伏,山地多,林地多,河流湖泊多,这都不利于攻方大兵团作战,亦不利于机械化部队作战,而这对防御方是一个先天的优势,地形不仅限制对方的火力与机动,还给防守方提供了良好的射击和观察阵地;

  最后,日本的城市多集中分布在沿海平原上,平原区交通方便,物资丰富,且由于城市化的缘故,其抵抗轰炸的能力十分脆弱。关东、大阪、越后及北九州等平原地区都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旦被控制,将会直接导致战争形势的变化,这都是对攻击方有利的一面,但与此同时,这意味着攻击者要进行大量的城市战斗,而城市战越来越被公认为现代战争中最为残酷,伤亡比例最高的战斗类型之一。

人力潜力

  评价人力潜力的标准,不仅仅取决于国家人口基数、生产年龄人口、劳动力人口和役龄男子数量等数据,在当前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队不再象以往的全面战争那样需要征集那么多的战斗人员,但是军工、科研等与战争直接相关的部门,将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从其它生产部门中抽调各种专业人员。换句话说,人口的质量和结构组成将比单纯的人口数量更重要。

  目前,日本总人口为1.26亿,居世界第7位,虽然人口基数较大,但增长率只有0.2%左右,老龄化趋势严重。15~64岁的生产年龄人口约为1亿,由于日本女性工作率较低,这其中的劳动力人口只有6 752万,比例仅有62%(根据日本总务省2001年数据),家庭主妇和学校学生虽然可以在战时动员为劳动力,但熟练工人的培养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此外,日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储备是十分充足的,根据日本自己的统计,它有教授、副教授级别的研究人员85万人(平均每1万人口中有52.5人。),其中仅制造业就有36.1万人,这其中包括电机(14.5万人)、化学(6.1万人)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军事工业的运转。

  从兵员数量的角度讲:目前自卫队中兵的入伍年龄是18岁,军士的退役年龄是53岁,按照这一范围,2000年,日本有役龄男性人口3 300万左右。我们可以拿二战时的情况做以对比:1937年,日本的总人口是7 063万人,其中役龄男子1 693万,可供征兵的人数占役龄男子的56.2%,达到1 000万人,当时日军的总兵力是108.4万;经过1942年的全面动员后,1945年日本战败前,役龄男子数目是1 779万,可供征兵的人数亦为1 000万人左右,全军总兵力却达到了719.3万。此时的日本尽管有庞大的军队,但工业劳动力已经严重不足,很多位置都由妇女填补,熟练工人严重缺乏,这直接造成了战争后期日本军工产品的质量严重下降,并限制了先进制造工艺在装备上的使用――比如原本应该用焊接的地方,由于缺乏足够的焊工,不能大量生产,只能把设计改为铆接或者木制结构。此外应当注意的是,目前日本农业的自给率只有60%左右,而且单位生产率在现有科学技术水平下几乎已经无法再有增长,这使得战时有可能会需要大幅度增加农田面积(现有面积为500万公顷),但日本目前1 508.4万农业人口中,只有490.21万劳动力,其中接近50%的人年龄都在65岁以上。如果战时需要大规模的提高粮食产量,对日本整体劳动力的调配将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毕竟日本的小块分割、精耕细作型农业需要较为密集的劳动力投入,而把山地和林地转化为耕地也需要有大量的人力投入,更重要的是――不是每个劳动力都能够迅速学会农业生产技术的,农业的科技含量越高,越是如此。这些情况,都将在大规模战争中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人力潜力上,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日本有足够的兵员潜力,可以应付短期的大规模战争;它有能力为军工部门和经济命脉部门提供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旦大规模战争长期化,日本的工业将拥有充足的初级劳动力,但极有可能会缺乏熟练工人;最后,如果是长期战争,则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可能需要比现有产量增加1倍以上,如果要维持动物性食品的供应量,植物性产品还要再增加若干倍)将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而从现有情况看,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这严重限制了日本进行长期战争的能力。

(手指抽筋,待续待续……)

家园 我认为第一篇的分析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倒不是说作者在说废话,但是,现代战争,速度是第一,没有哪几个国家拖得起几年的战争,(拖得起的打完了也成了伊拉克一类的了)尤其像是日本这类国家,他即便要大打,也肯定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的,如同抗日战争前期,号称三个月亡掉中国。他自己有多少战争潜力?肯定是战前即开始长期准备,现代战争,人数仅仅是关键之一,并不如以前那样重要。或者说,与其说征用数量劳动力,还不如留在工厂里,多做些装备出来。

家园 还有盟国!!

许多时候,盟国的援助很重要!!

家园 中日要么不战, 要么一战就砸断他的脊梁骨永世不得翻身

我国即使十大城市全被轰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日本就不一样了.

所以我国应该优先发展海军和空军,陆上的防守可以用充沛的人力来弥补,海上的封锁和空军的进攻才是削弱敌人的釜底抽薪的根本方法,我觉得其中特别应该弥补的是战略空军,应该想办法建立一支崇尚进攻的战略轰炸部队.大家相互轰炸,看谁的后劲足.这是在不动用核武器的情况下. 动用了核武器对日本就更加不利了,情况太复杂,不在这里讨论.

家园 坚决支持

可以先搞个海上核暴实验,由于精度太差,误炸东京大版名古屋

家园 很好的帖子,顶一下。盼续
家园 单单分析日本是没有意义的

没有美国的支持,日本什么仗也不敢打。有了美国的支持,要应付的就不仅仅是日本的国力了。

家园 这个......毕竟题目就是《简析日本战争潜力》,紧扣标题

不是错。

您和鸭绿江说的都很对,如果把战争作为一个项目来做,无疑地您二位说的是一定要考虑的,但是作为项目的一个“子系统”或者说是“WBS”吧,日本的战争潜力总还是要分析的,总要有人做的。

家园 常规战争下,估计日本本身只能坚持一个星期。

一周以后他的飞机发动机和导弹的库存就会耗尽。

家园 老兄觉得这种状态下,日本会选择开战么?

战争是需要准备的。

日本现在的现状固然可能如老兄所说,但这种状态下,他根本不可能选择动手的,除非他脑子坏掉了.....

而如若他真的选择了进行武力对抗的道路,自然需要进行认真的战争准备,您所描述的这种现象,当然也不会出现了。

家园 【文摘】日本计划在“先导群岛”驻军 仅距台湾110公里

本报东京3月15日电 目前的中日关系,是两国建交30多年来最复杂的时期,“政冷经热”的描述已经不能概括双边关系的全部。随着政治日益冰冻,双方在各个领域的矛盾和摩擦日益凸显,出现了对立倾向。日本更是倚仗有美国做靠山,把中国视为最大威胁,从而加快军事部署。随着日本在日美“共同声明”将涉足台海的企图清晰化,其冲绳驻军的位置也越来越接近中国台湾岛。

  据日本媒体15日报道,出于对中国强烈的警戒感,日本防卫厅正紧张地进行防卫调整。去年12月出台的日本新防卫大纲,强调“必须密切注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和海洋活动范围扩大”的方针,据此,防卫厅决定将本部设在冲绳那霸市的第一混合团升格为旅团,人数也相应地增加1500人~2000人。第一混合团是驻守冲绳的实战部队,由第一普通科群、第六高射特科群、第101飞行大队等9个部队组成。同时,普通科中队由两个增加到4个,“普通科群”升格为“普通科联队”。新增的中队一个驻守那霸军营,另一个中队(约200人)拟配备到先岛群岛的石垣岛或宫古岛。此外,为强化冲绳军力,防卫厅还决定用作战距离远、可空中加油的F-15战斗机全面替代那霸基地的F-4战斗机。

  先岛群岛距离钓鱼岛及台湾都非常近,日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此配备过实战部队。其中的那国岛距台湾最近,只有110公里。199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湾海峡发射导弹对台湾当局进行威慑时,该岛就呼吁自卫队派兵进行保护,自卫队由于担心过分刺激中国而没有将其列入驻军候选地。石垣岛则是冲绳诸岛中的第三大岛,易于找到可做军营的用地,而且其周边海域有中国货船办理进出台湾的检疫停泊地,因此,被认为有和中国的接触点。而宫古岛上已经有航空自卫队的雷达站,因此,当地居民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其他驻军。

  日本防卫厅的设想虽好,但实施起来困难也不少。在离岛上修建驻军营地是个巨大的建设工程,而且,当地居民的反应,将直接影响到驻军的设想能否实现。因此,日本防卫厅准备了折衷方案:如果配备中队实在困难,就改为小队规模的储备基地。但无论如何,这个直指台湾的“钉子”日本是敲定了。裴军

家园 日本军队自从二战以来

始终只是美国控制下的一支警察力量

过去是 现在是 预计15年内仍然是

呵呵

美国不点头,一仗也不能打

这个帖子分析来分析去 没有分析到日本的2个关键点

1 缺单位 缺建制 有训练过的人力却没地方填

2 武器命脉在美国人手里

家园 【文摘】简析日本战争潜力(续)

既然待续,自然有下文,一些朋友似乎太性急,拿了半截就下结论,窃以为不可取。闲话一句,下面继续……

财力潜力

  财力潜力是一国战争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战争的胜负,大多跟国家财政能力的比较有关。财力潜力的大小取决于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战略储备以及平时财政状况等因素,也跟国家资源状况和对外运输有一些关系,相对工业生产等物力潜力来说,财力潜力的转化更加容易一些。

  日本目前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年GDP总值约为520万亿日元(4万亿美元左右,折合成美元的数字会随汇率浮动而变化,本文按照1美元:130日元计算),每年国家预算为85万亿日元(约6 550亿美元),其中每年军费约为450~500亿美元,占GDP的1%多一点。此外,日本手中还掌握了2 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作为战略资金,这都保证了日本战时有足够的财政动员能力,还以二战为例:日本193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234亿日元,当年军费是80.9亿日元,而到了1945年,国民生产总值虽然靠军工生产的拉动增加到了745亿日元,军费却增加到了391.1亿日元(此时的经济状况只能用“崩溃”二字形容),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2.5%,虽然日本不可能再将军费比例增加到这种地步,但也说明它有足够空间留给军费的增长。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最近10年经济不景气和财政政策的失误,目前日本政府的各类债务达到了660万亿日元(约合5万亿美元),是GDP的130%,这种沉重的债务负担,限制了日本进行局部战争的能力,因为局部战争的费用,往往是要如数算入政府财政的,以海湾战争为例,75万人的多国部队在“沙漠风暴”作战期间日均战费为2.95亿美元,陆上作战期间日均战费为5.2亿日元,科索沃战争中的费用更高。按照这种标准计算,日本如果在战争中动员200万军队(对于一场中等规模的局部战争,这一数字不算很大),每年的直接战费就需要2 870亿~5 000亿美元,再加上人力物力动员、军队的扩充和训练、国民经济转产等消耗,相对于政府日常的开销,这笔钱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别的大国在战争长期化后往往可以通过将国民经济转入战时体制来降低战争成本,一旦国家因全面战争进入了战时状态,由于国家征用制度、生活品配给制、强制义务兵役制的实行,对政府财政来讲,战争的平均成本其实是降低了。而这种方式却无法行之于日本,因为战争长期化后,资源的获得必将愈发困难,很多平时可以通过贸易获得的资源都将失去供给,日本即使将工农业转入了战时体制,也无法降低获取自然资源的成本(除非靠劫掠被占领地区的资源,但这一手在现代战争中是不易实现的),从而在生产的第一个环节上就要耗费大量财力。从历史上看,在日本历次对外战争中,它在战争末期屡屡只能靠对内发行公债,对外政府贷款来筹集军费维持国家运转,二战末期财力更是近于枯竭。这其中,前几次战争是由于国家财力本身尚不雄厚的原因,二战时则有相当成分是由于资源成本的大幅度提高--由于盟国对日本海运的封锁,日本工业不得不花比以往多几倍的成本去生产小到螺丝钉大到樱花弹之类的产品,自然会使国家财政提前到达了临界点,这在未来战争中依然会是日本经济的要害。我们只能说,在财力潜力上,日本有着相当雄厚的基础和充分的动员能力,但限于其经济的特点,它的财力不足以维持一场长期的战争。

物力潜力

  物力潜力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工业品的生产、储备量,对军队的供应量,民用工业转产为军工产品的能力,以及军工生产的潜力等,这其中,能否保证原料的供应,能否有时间保证民用工业的转产,是物力潜力能否得以发挥的关键。

  由于日本工业的发达,其主要战略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是很高的,1997年,日本粗钢产量为1.04亿吨(中国为1.07亿吨),4轮汽车产量为1 100万辆(当年美国为1 200万辆,中国为158万辆),年造船量接近900万吨,合成橡胶150万吨,化学纤维180万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块2亿多个。而且,由于经济不景气,这些数据是在工厂开工不足的情况下创造的。比如1997年的粗铁产量,就比1990年还下降了11个百分点。此外,日本在军民两用产业,如冶金、机械、电子、材料化学、航空航天及核工业等产业上都具有拔尖的技术优势和充足到几乎过剩的生产能力,军工产业也都有着良好的扩充潜力:

  航空工业 二战期间,日本曾经在5年间生产了6.9万架飞机和10.7万台发动机,当时还曾经将部分汽车工业转产飞机。目前,日本能够生产飞机的企业包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石川岛播磨重工、富士重工等,虽然因为订货缘故年产量不高,但关键部件--发动机和雷达电子设备都装备的生产能力都足以满足局部战争的需要,而且日本在二战时期还曾经将汽车工业转产飞机,取得过相当的效果。目前其汽车年生产能力在3 000万辆左右,如果30%,也就是大约900万辆的生产能力转产飞机(按照一般观点,每300~450辆汽车可转产1架飞机,此处按450辆计算),年飞机产量就可以达到20 000架,虽然现代飞机的技术水平、制造工艺、武器装备都要比过去复杂许多,但也可以看出日本飞机生产的潜力是很大的;

  坦克和火炮工业 目前,日本主要有三菱重工、日本制钢和小松制作所三家企业生产坦克,仅三菱一家就有2 000辆坦克的年生产能力。而且,日本的汽车工业还能够提供雄厚的转产潜力,在二战中,日本坦克产量的95%就是由平时的汽车工业转产的。如果日本在未来战争中将汽车工业的10%转产坦克,按照每60辆汽车可转产1辆坦克计算,年坦克产量可以达到5万辆。足以满足大规模战争的需要。火炮工业亦是如此,日本目前有三菱重工、日本制钢、小松制作所和丰和工业等厂家生产火炮,年生产能力约1万门,而且日本的冶金和精密加工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需要的话,生产厂家还可以大量增加。这里可以提供给读者两个相关数据,由读者自行计算一下日本战时火炮的生产潜力,1、二战时日本年钢产量的3%被用于制造火炮;2、一般认为,现代条件下,制造每门身管火炮平均需要10吨钢材;

  弹药 日本目前有20多家企业可以生产弹药,单从工业制造能力上说几乎是无限的,但生产火、炸药的基本原料――硝酸等化学品的产量是有限的。日本当前硝酸的年产量约为80万吨,1吨硝酸基本上可以生产1吨火、炸药,按照1吨火炸药可以生产6吨左右枪炮弹药计算。每年硝酸的供应量可以生产480万吨弹药。以日军的标准,师1日攻击战斗的弹药消耗量约为400~600吨,士兵年人均消耗弹药量约为800千克。如此,我们就可以推算出日军弹药产量可以维持兵员、部队的大概数量,以及在部队员额大致固定的前提下,维持作战行动时间的长短;

  造船工业 日本是世界造船第一大国,年造船能力约为1 800万吨(不过只有一半开工),有三菱重工、住友重机、日产造船等8家11个造船厂可以制造军舰,目前,日本每年造舰吨位占造船总吨位的1.8%,而二战时期的最高记录是21%(1944年,那年日本有173万吨商船和46万吨军舰下水)。由于日本机械工业的发达,它将有足够的能力提供船用发动机和各种电子、机械设备。如果日本能够将造船能力的20%转产军舰,按照5吨商船转产1吨军舰计算,每年可以生产军舰70万吨,这几乎是现有海上自卫队舰艇总吨位数的2倍,可以预见,日本在需要时,是能够快速扩充其海上力量的。不过这种扩充需要的时间较长,如果战争爆发后才开始运作,就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转产军品;

  核潜力 核武器问题是最近有关日本的焦点新闻之一,毫无疑问,从技术上说,日本具备发展核武器的能力,它从二战以前就开始研究核武器理论,战争期间也曾经在纳粹德国的帮助下进行过核武器发展的摸索。只是限于原料来源,没有能够发展出实用化的核武器。战后,日本恢复了核科学的研究,截止到90年代末,它拥有五十多套原子能发电设备,发电量占日本总发电量的近40%。日本还储备了大量核原料,据不完全统计,它目前拥有天然铀1 300多吨,贫化铀4 000多吨,钚54吨,以及大量的钍和浓缩铀等等,可以说,日本的确有足以制造数千枚核弹头的原料。值得一提的是,以往日本都是将核废料运往法国进行再处理,但在1993年4月后,日本在青森县的六所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核燃料再处理工厂,可以在这里自行处理核废料并提炼钚。这个核工厂将于2005年投入使用,届时计划年处理核废料能力可达800吨,每年约可提炼5吨钚。据估计到今年年中,运到核工厂的核废料总量已经达到了100吨,到工厂投入使用以前,日本计划一共储存1 600吨核废料。此外,日本在核科学上的人员建设非常扎实,从事原子能研究的单位达到600多个,有着足够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日本还有着发达的计算机产业,可以为模拟核试验提供超大型计算机。总之,象日本这样的核门槛国家,在短期内能够制造出一定数量的核武器,是毫无疑问的。不过核武器制造出来,还要投放到对手那边才行,日本的缺陷,主要就表现在这投送能力上。从数据上看,日本的导弹及火箭运载技术是相当先进的,其H-2火箭的近距轨道有效载荷可达10吨。不过,从最近几年H-2屡次失败的发射记录来看,日本大推力火箭的可靠性依然有待提高。而且,用于运载核武器的火箭是需要批量制造的,如果是每年几枚甚至几年一枚制造出来的火箭还不能保证可靠性的话,想以备战标准大量制造实用化的战略导弹无疑更是痴人说梦。而且弹道导弹的研制需要长时间反复的试验,尤其是弹头再入大气层这类技术(反映在民用方面上就是卫星回收技术,到现在日本也未能突破卫星回收这一瓶颈),如果没有别国的技术支持,单靠自己摸索的话,其过程会变得非常漫长。就连美苏这样的超级大国,也用了超过15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从火箭到战略导弹的实用化工作。中国则在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直到1981年才完成了洲际弹道导弹的全程测试。更何况,战略力量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有了运载工具,还要有制导、大地测量、核弹小型化等一系列技术做保证,才有可能完成“战略导弹+核弹头”这一个项目。这之后问题更多--有了战略导弹,发射井如何布置?要不要陆基机动型导弹?如果要发展海基核力量,还要再发展战略核潜艇、攻击核潜艇等一系列装备,如果追求可靠的核威慑,成本会非常高。在当代世界上,也只有美、俄、中这三个国家能勉强承担,以日本的财政能力,是无法在战争爆发后再做这一系列工作的。况且,前面已经提到,日本整个国家面积狭小,1亿2千多万人口中的90%都集中在各个城市,而其中约50%的人口都集中在东京、大阪等十个大中城市及周边地区(仅东京城市圈就集中了日本25%的人口),这里不仅人口高度密集,还集中了日本几乎所有重要的政府机构、大学和科研机关、大部分先进的工业生产力和经济金融机构,以及主要的外贸港口,脆弱而密集的国土布局,使日本相对别国更加无法承受核武器的损害,从这一角度讲,日本有制造核武器的潜力,但是缺乏进行核战争的潜力。

  总的来说,理论上日本有足够的物力潜力去应付较大规模的战争。但应该指出,以上推算的这些能力,都是以日本本土不受攻击为前提的,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日本有能力维持充足的原料供应,能够保证自己海上运输线的畅通。而这恰恰是日本战争潜力中最为薄弱的问题。

(未完 待续……)

家园 我觉得,中日之间可能有军事摩擦。

全面的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中日现在都缺少向对方大规模投送地面部队的能力。如果纯粹的空海战,一则无法击垮对方战斗意志,二则双方都没有把握在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时间一长,美国势必介入。美国对保卫控制日本的决心要比对台湾大多了。美国的介入,一般不会倾向于激化矛盾升级战争(现阶段而言)。于是,对于一场打不赢的战争没有必要台执著。军事摩擦政治表态就可以了。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日不会有大战。

中日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依然是存在的。不过,局势会和现在不同。要么,日本从政治上军事上脱离美国控制。这个一时半会儿不会发生,日本还没有强到那个程度,美国也没有弱到那个程度。要么,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很弱,政治上很强硬。美国日本要用军事手段解决中国问题。这情况也不太会马上发生。

所以,我认为中日近期没有大规模战争的威胁。但是要有对付低烈度,短时间的军事摩擦的准备。要打赢这样的战斗,以赢得政治上的主动。

这里我有一点不明了,其实对于日本跟中国和好合作是非常有利的事,是符合日本长远的政治发展的。难道日本准备一直在美国的控制下生存下去?

家园 老兄还需站在日本的角度思考一下,才能全面地看到事物的两端

〉〉所以,我认为中日近期没有大规模战争的威胁。但是要有对付低烈度,短时间的军事摩擦的准备。要打赢这样的战斗,以赢得政治上的主动。

日本如果没有把握“打赢”这样的低劣度军事摩擦,他才不会出手呢。

现在的情况下,他会让美国给他出头,美国也会乐于出头,以巩固其在这一地区霸主的地位,同时也可以加强其在日本驻留的合法性。

〉〉这里我有一点不明了,其实对于日本跟中国和好合作是非常有利的事,是符合日本长远的政治发展的。难道日本准备一直在美国的控制下生存下去?

日本的利益的确在于欧亚大陆,他们的政客还没有看到?或者是故意不想想起?或者是想借此强化自己在未来同盟中的有利地位,才会一直依附美国的。右翼则积极倡导甩开美国自己干,力争成为独立于美国和其他大国的存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