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小企业应该怎么生存,销售渠道的问题探讨。 -- 铁手

共:💬16 🌺15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小企业应该怎么生存,销售渠道的问题探讨。

赤脚学生:【原创】小企业还要做下去吗?这个主题里,谈到了外贸为主的小企业在当前情况下怎么生存的问题,我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外贸不好了,内贸可不可以。很多朋友给了很好的答案,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小企业,生产可能不是大问题,但是销售渠道可能是大问题。做外贸的好处是可以大批量出货,出了货,货款就到手,不用担心销售的问题,但是如果做内销,则在应对生产以外,还要努力销售渠道的问题。看起来,在国内的销售渠道要比在国外难。因为是同样的东西,同样要被销售,如果外贸显得比较便利,也至少说明在国外的销售渠道要好一些。骨头龙:确实国内市场不好做

小企业怎么生存,是不是没有了外贸就没有了前途。这个话题本身很有价值,我想抛砖引玉一下,希望能够有针对性的引发一些讨论。特别希望有实际经验的河友参与,必要的情况下,也希望开新主题讨论。就我个人而言,也是因为西西河网站的一些考虑,可能会涉及到其中一部分。

现在外贸生产厂比较难,难的原因有很多,大致概括,一是成本升高,包括物料和人工,再就是出口价格很难有多少上升空间。

物料上涨,多半是托美联储QE1和QE2,大量的票子流通起来,结果就是以美元定价的生产物料的大幅度上涨。最近一段时间很明显的一个联动就是美国股市、黄金、白银、石油,都因为美元贬值而上涨。但是偏偏就是可以预期的通货膨胀,却在美国没有多大的动静。一个主要原因,也许就是因为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并没有多大的涨幅,国内出口厂商一方面要接受原材料上涨,但是同时货物价格没有多少上涨,日子难过。

外贸难过,那么内销呢?很多河友都指出了,实际的困难在于国内的销售渠道对中小企业来说有难度。国内市场有没有呢?按说这几年经济发展,消费的潜力是有,尤其是这几年私家车的增加简直是令人惊讶。前一种还看到消息说可口可乐要在中国股市上市,目的无非是中国的消费市场。

中国那么多人口,就是一个市场,或者是一个潜在的市场。中小企业实际面对的问题,可能就是东西生产出来的,怎么迅速变现的问题。

从我所能理解和了解的来看,比如在美国,多数情况下是生产厂商通过大的销售公司比如walmart,target,bestbuy等等来出货。在很多情况下,销售商是大爷,让顾客满意就好,至于生产厂商就得承担顾客不满意的后果,比如各种免费的退货。在这里,销售商就是代售的概念,而不是厂商卖给商家,商家卖给顾客的关系。这种关系模式下,生产厂商很难有太多话语权,特别是生产的东西是大路货的情况下。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厂商自己的专卖店,比如各种奢侈品牌。Apple也是有最近几年才大规模的有自己的专卖店,定价上就有了自己的发言权。成本是自己内部减少的,利润是自己内部扩大的。当然,开专卖店的难度也很大。没有足够多的商品种类,顾客流量就难以上升。大卖场往往是通过品种繁多而交叉吸引顾客。比如有人想买甲物,顺便看到了乙物,可能也就都买了。

小厂商的确是很难做到apple这样的专卖店。不过回头想想当年的小商品市场,比如义乌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还有很多曾经火爆一时的各类批发市场,这些地方,就是当年很多小厂商的出货渠道。我印象很深的是当年浙江老家那里一会儿冒出这个市场,一会儿流行那种生产,变化极快。发展到现在,很多实物市场依旧存在和活跃。这些实物市场的局限性,现在也逐渐的被网络购物网络市场所补充。象阿里巴巴,taobao这样的网站,实质上也提供了类似的市场的功能,形成了网上的批发市场和销售渠道。对于日子不太好过的外贸型生产企业,这些地方,也许是拓宽内销销售渠道的一个简单易行的方式。

销售渠道的另外一种新趋势,就是基于网络的、基于局部地区的团购模式。至少在国外,已经可以看到非常有特色的团购网站,而这些网站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便利和推动了局部地区的供与求。

如果外贸能够顺利转为内销,一种担忧是,会不会因为那么巨大的产能,导致内销血流成河,只能低价销售?这种可能性大不大?我没有数据来说明问题,只能从逻辑推理来判断。我认为可能性不大。以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而言,任何一个出口厂家所有出口国的人口总数量,未必会有中国人口数量大。而且,中国的消费远不如欧美的提前奢侈消费,只要消费的意愿增加一点点,这个总量就会很大,离消费饱和还有很大距离。

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讨论。

关键词(Tags): #企业(廣雅疏證)#营销(廣雅疏證)
家园 【原创】这是一个牵扯非常大的问题

外贸转内销的难度很大,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是一个价格导向为主的市场,几乎绝大多数外销产品在国内均有功能类同但质量价格均低N个档次的品种。中国制造倾销全球,本国当然不会拉下,温州皮鞋是典型代表。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商业环境,如果控制不好,是必然走向利润链崩溃而消亡的。中国社会过于追求成本节制的恶果就是创新方向过于单调,以至于牺牲质量换价格成为主流,而消费者也被淘宝之类的低价平台惯坏了,需求和供给都在低水平重复上陷入一种死循环,到今天终于到了不大规模创新不行的地步了。

今天的中国,其实并不缺销售精英和销售渠道,却几乎言必称人脉、关系网,这实质上代表着总体商业环境已经进入一种非常低效的水平,甚至可以说,商业在很多领域都属于多余的了(都产品过剩消费饱和了,还需要商业这种供给调配者做什么?)。

现在这个社会根本不需要后三十年的那些主流“商业奇才”了,靠胆大盲干发财的路已经基本走不通了。换言之,现在将不再需要那些低学历的聪明人了,而是需要把那些被今天的教育体系教傻了的人,成天纠结于考碗考证的人,解放出来并展现他们的聪明,使中国社会走向一种开放性的创新。毕竟会读书的聪明人才是聪明人的主流,只是今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为徘徊在大城市的边缘人,浪费着时间和才智,却成天想着怎么搞关系,怎么伶牙俐齿打动人心等等。如果有一个平台可以把这些聪明人拧成一个个小团体,再配以合适的资金池,那么创新型社会何愁不成?

西西河,其实是有这个条件的。

通宝推:铁手,
家园 若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小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关键,个人以为销售渠道不是关键。关键是企业的定位。

企业主如何定位自己的企业,将直接决定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

家园 展开来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1、企业处于什么阶段?

这个判断我个人觉得很简单,是求生存,还是求发展?

换句话说,企业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还是现有业务够支撑3个月~半年的正常运营?

如果是求生存,那没什么好想的,饥不择食,没什么好挑的。活下来是关键,自己能看到什么挣钱的机会,一个都不要放过,不管他是赚一毛钱还是赚一块钱,都得做,不做明天就得关门,一切为了生存。过了生存的阶段,就要考虑发展了。

2、如何让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在一个大行业里面,要想能够进一步发展,就要做到和其他企业的不一样。换句话说是避免同质化所产生的竞争。

都是卖包子,如果你不能在包子馅上和别人不一样,那么是不是要考虑要考虑一下其他方面呢?别人手工做包子,你用机器做,这是生产效率的不一样。别人前店后灶,阿姨卖包子,你雇PLMM窗明几净的卖包子?这是卖不一样的消费体验。有人在热闹街头做包子专卖连锁,有人进超市走超市供货,这是销售渠道。可以说卖包子都有无数种卖法。但是其实对于某一个包子店来说,他的选择是有限的。

3、资源决定一切

在看似无限的选择中,其实你和你的企业只能在有限的几种选择中辗转腾挪。一切的一切都受限于资源。有人受限于资金,无法扩展规模,有人受限于技术,有的受限在老板本身,老板的意识或是思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等等。

4、回过头来看,小企业如何生存其实很难说的清楚,一千个包子铺就有一千种活法,没有错也没有对。若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简单来说,在我看,是利用好自己现有资源,避免同质化竞争,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优势,要在自己的主场作战。

通宝推:铁手,
家园 小企业销售的问题

我觉得,对一个小企业的业主,在销售上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在现有生产规模和资金规模等资源下,如何能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还是以卖包子做比方,某街头包子店,生产规模是一天3000只包子。资金大概是每天能够支付1000元的成本。这时候,包子铺老板的选择是,每天做3000只廉价猪肉馅的包子,摆在街头热气腾腾的卖出去?还是每天卖500只鲍鱼馅的包子,卖给某个会所的众老板养生美容?还是每天买1500只包子给某工业园区,做早餐?

其实我想说的是,脱离某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谈,很难谈清楚。

通宝推:铁手,
家园 淘宝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原来从来不用淘宝,但一用起来却一发不可收。基本上,除了黄赌毒军核武器,淘宝已经涵盖了所有消费领域的需求。而如果淘宝自己把物流这一块做起来,做大,甚至做到全球,只怕点到点的精准销售,会把沃尔玛这种恐龙级的零售商打死也未可知。

对一家小企业来说,淘宝这个平台,基本是可以满足渠道需求的,剩下的,就是成本和创新。成本控制得好,可以做到人有我精,或者人有我价低,而创新得快,就可以抢先吃几口高利润。国内企业,成本控制个个是高手,创新方面,还是差点意思。当然,创新的大环境不太好,不利于创新,也是一个原因。

低价格,其实已经不是中国城市中产消费者的首选因素了。品牌、质量以及个性化追求(说白了就是这个东西是不是投我所好)会越来越突出。而对于惯以低价论英雄的低层消费者来说,食品行业的残酷教育已经使他们在面对低价商品时,有了更多的考虑。

国内消费,总体来看远远未到饱和的程度。但是,在低端产品的供给上,有些细分市场确实已经过度饱和了。山寨手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通宝推:铁手,
家园 网购对传统销售渠道形成不了威胁

记得忙总说过,家乐福花了5000万做过测试,适合网上销售的产品也不过3000余种,没法对家乐福现有的几万商品形成威胁。

家园 家乐福的测试可能有偏向性

前一阵似乎看到报道说家乐福业绩有下滑,当然这个不能作为证据。可以作为间接证据的是所谓“团购”的概念,以groupon为先锋,现在这个方面很是热门。团购与一般的网络销售,比如amazon,相比较,算是一种网上的批发销售,但是又和alibaba不同。

家园 嗯,也就是说,建立自己的特色,以期天时地利人和?

同类竞争多,所以需要有特色,但不能为特色而特色,而是一种配套的、整体规划的。

家园 这个要全面的看各大零售商的业绩情况

家乐福业绩有下滑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网购的发展还是因为同业的竞争。可以看看沃尔玛的情况就可以判断出来。

网购要做大,逃不开两点:物流和支付,这两点恰恰是最难的,看看淘宝就知道了。

西西河可以考虑做些专业团购的技术准备工作,西西河的优势是跨越中西两种文化和地域,还有就是在国内的影响不断增强。所以我个人认为做些诸如交通食宿方面的团购比较直接一些。

家园 团购网站还得再看看。

国内的团购网站提供的产品或者说服务,最热门的就是“团吃”,哈哈,您懂的。

而大多数其他产品,和淘宝比没有一丁点价格优势,而产品丰富程度、支付安全、配送以及售后跟淘宝比更是天壤之别。

还有,国内的团购网站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地域性极强。中国几亿网民,大多数也就还只能看看热闹。

家园 不敢苟同

当年,大型商超替代传统菜市场、食品店,靠的是什么,一个是商品种类全,一个是价格低,一个是购物环境好(能免费停车、有快餐、品牌服装等附带消费),而原有的面对面的购物体验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

现在,也许网购对传统销售渠道暂时还不算是威胁,但不会一直这样,因为商品全、价格低这两个优势已经转到网购那里去了;购物环境云云,全看个人怎么说,你去实体店购物,当然要有环境的要求,你坐家里网购,就没有环境的要求了,变成了对客服质量的要求(态度好不好,反馈快不快)。大型商超,只剩下最后一个优势无法撼动:试、尝、买的现场感。

坦率地说,家乐福的测试要么已是陈年往事,要么就是自欺欺人。就个人感受来说,目前除了生鲜类食品外,其他商品都已经有了网售渠道,甚至一些大型商超都见不到的商品和服务,也有了网购渠道。最近的例子是兰博基尼也开了淘宝店。而即以最难把握的食品类而言,尚帝网、中粮网已是做的有声有色。更不用说京东商城的电器和卓越的图书了。海外投行对于中国网购行业的关注是超乎寻常的,赴国外IPO的中国网购企业更基本是一路绿灯,我相信,这些投行苍蝇们不会叮没缝儿的蛋

而生鲜类产品,据我所知,已经有老总在考虑把开心农场现实化,使用网络和自动控制技术,让用户实时监控生鲜产品的培养加工全过程。而专门针对小众高端客户的私人大棚,则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

诚如老兄所言,物流和支付是网购的两大瓶颈。其中,支付瓶颈是政府刚刚加上的紧箍咒(这个话题扯开去又要演变成体制问题了),而物流问题,则已经成为淘宝的pipeline。同时,为了应对淘宝可能的入侵,有实力的物流商,已经在引入条码控制技术,提高运营效率。物流业出现新的变化,恐怕用不了两年时间。

回过头来说支付,淘宝能发展到今天这种水平,支付宝功不可没。但也正因为如此,支付宝动了银行业的奶酪(或者换种说法,银行业认为这是他们的奶酪),又因为银行在金融领域的强势地位,所以支付宝悲剧了。但退一步讲,一天500人民币的限额,基本上也够用了。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去趟超市,花不到这个数。

如果西西河想下水,其实根本不用去弄什么网购,老铁只要打开一个小门缝,广告收入就够老铁吃的了。

家园 老铁啊,这个话题可是太大了,这牵涉

至少国民经济的几大顽疾。一是你提到的销售渠道;二是信用结算和金融环境;三是物流体系;四是质量检验监督体系和地方保护主义。您提到的销售渠道恰恰是末,而不是本。所以不是您抛砖的水平,而是这块砖头砸的地方不太对啊!

家园 最近参加了几次建材的团购活动,

感觉就是滞销产品给你低价,推荐的是其他产品,直接到商家店里的价格不见得比团购活动上贵多少

家园 国外的渠道是发展了很多年才进化出来的

商业的特点是由高成本的东西向低成本进化。国外的渠道是经过很多年进化后形成的,其渠道很成熟合理,因而销售成本低。

天朝的市场进化时间非常之短,仅仅在20年前犯“投机倒把”罪的人还被判死刑,所以根本没有时间进化出现代的销售渠道。因此,中国现有的渠道成本还非常高,经常出现在一件衣服在国内零售价比国外高出不少的怪现象。

对于小企业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办法改变大环境,所以其实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只能针对自己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己给自己找饭辙。如有河友有生意上的具体问题,不妨拿出来讨论一番,也许群策群力,帮一个算一个。要想改变大环境,没有十年二十年是不行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