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再扯几句旱情及其他 -- 大西洋14

共:💬26 🌺5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再扯几句旱情及其他

今天(6月3日,星期五)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介绍了中国环境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其中两条涉及到当前的干旱及三峡大坝是否对旱情有影响。

李的答复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到网上搜一搜看一看,基本上是泛泛的、原则上的话,回避了三峡大坝是否对当前旱情有影响的问题。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目前还没有科学的数据证明三峡大坝对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有多大。

大自然绝不会无缘无故的惩罚地球上的生灵,千百万年来,自然界养育了无数的生命,直到今天还承载着60多亿人类生命的重压,已经很辛苦了。

就算当前所有的不正常气候现象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对此应负责任的也应该是地球上最聪明的长灵类动物--人。

我们常说“人定胜天”,意思是人类一定可以战胜老天爷。

其实不然,古圣贤语“人定胜天”,如果断句的话,不是“人/定/胜/天”,而是“人定/胜天”。

说白了就是“人定以胜天”,个人理解,人定,就是要有定力,这个定力,就是要客观的对待自然界,不可蛮干。

脱离自然规律,妄谈‘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为所欲为,就有破坏环境和遭受大自然惩罚的危险。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不是两者的排斥对立,所谓“天人合一”。

不说了,也只能感慨几句。

曾经的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对其浩瀚的气势发出无数赞叹。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这是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描述,现在总怕已是传说。

“洪湖水、浪打浪”,刚刚过去五十年,已成历史绝唱。

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则需要现代的人们充分发挥其想像力了。

大自然只是对我们发出了警告,我们的子孙后代恐怕要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但愿我们能为他们多留下些好东西。

总的来说我是个乐观主义者,但在环境问题上,却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

家园 首花!
家园 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多次经历冷暖交替

夏商时代河南一带还有犀牛大象孔雀等热带亚热带动物

气候的冷暖交替恐怕还是自然原因而不是人为

如果真的再来一个暖期,北方将变得温暖湿润,环境条件可大为改善

家园 谢了
家园 上古时代冷暖交替自然的原因,

但当代,人的力量太大了。

家园 现在这些变化比起地球过去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白垩纪气温变化几十度计,大气氧含量减少三分之一。就是来个小冰川,长江以北就全面压在冰块下面了。

人类折腾的你死我活,在大自然面前什么都不是。

家园 如果地球从 太阳中接收的能量在长时间内是恒定的

且向外散失的能量也是恒定的,那么,人类占有的能源越多,其他生物享有的能源就越少。

所以在环境问题上我也是个悲观主义者

家园 刚才在找圈子里面发了一个关于旱情的跟帖

再跟到这里一起交流下,首先点下题,对于下游干旱,我更担心的是青藏旱。

前年年底,在云南遭遇冬季特大干旱时,12月时恰巧在四川出差,住酒店看电视时间较多,当时朝廷台不遗余力的拍摄云南干旱情况和抗旱救灾好人好事好政府,还报道有人花钱买水开车送过去的。后来写了一篇博客:西南大旱,更应关注的是青藏旱外链出处。不过没有引起啥关注。个人以前看《中国国家地理》比较多,在这几年,《中国国家地理》青藏专辑,冰川专辑,湿地专辑中,关于青藏高原水塔湿地减少及冰川消退均有描述,针对全球气候变化,更多的影响,应该体现在高原冰川消退(不止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西北高原的雪山雪线在观测中都有明显的上移)冰川融水作为全国干旱地区的春季水源,冰川的萎缩对西部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也间接造成东部水源的水量减少(主要河流都发源于西部)。

全国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个人老家在河北邯郸,华北平原,奶奶家河南安阳,姥姥家峰峰煤矿,小时候80年代的时候,每次坐车时候,路过平原还能看到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初修的水渠,架空水道,里面还有水流奔腾。漳河上游修建了岳城水库,磁县也有小水电蓄水,邯郸周边小水库也较多。安阳西部林州的红旗渠也在发挥作用,奶奶家的镇子上,还有泉水,建了一个珍珠泉公园,作为当地一景。

到新世纪,水利建设投入,邯郸那边好多投入在滏阳河上游及中游河道建设上,以及以前水利设施(水库为主)的维护上,农田中很多水渠和水道基本上没什么水了,一个可能和上游水源萎缩有关,另一个是长大后很少回家,只是惊鸿一瞥以及聊天时得到的消息。安阳那边,红旗渠部分小渠也处于干旱状态(也许是我去时候水渠没工作),但是以前总在搞的清渠这类的水利工作一直没正常进行了。安阳那边太行山的山水旅游开发倒是做的有声有色,老爸回老家玩了多趟。水利设施,确实没有做什么新的投入,能把以前的投入维护好就不错了。农村灌溉方面,我看到的还是大水漫灌,因为分田到户,节水灌溉,滴灌技术没有使用。再说需要投入,维护等原因,这类技术只有在大型农场使用才有,华北平原用的不多。邯郸城市吃水以滏阳河河水为主,但很多厂矿,农村都是使用地下水,老妈的厂子用水已经打到地下60m以上了,多数农田机井也都是50m-60m。

再说三峡工程,正好前段时间同宜昌一厂家谈业务时候聊了一下宜昌,据他说,宜昌建三峡大坝后,因水位抬高,落差变小,很多山间小溪都可以行船了,漂流之类的旅游开发建了不少。还有就是宜昌的天气,在夏天变得基本上每天下午要下一个小时以内的大雨,有点像热带气候每天午后一场雨了。从他的描述上,至少这次干旱重灾区宜昌,今年的干旱同大坝建成后的前几年是特例。

最后总结,对于下游干旱,我更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以及我们对青藏高原的高原水塔的蓄水量减少能有更多的关注。青藏高原处于喜马拉雅的背风面,印度洋的水汽补充效应不多,青藏高原很多湿地都退化的比较厉害,冰川消退也高,对我国10年后或更长一段时间,也许会是全面性的影响,尤其是长江流域。高原的生态条件一旦变化,很可能会造成生态退化并很久无法恢复,05年去云南旅游时,滇西区域修路挖山形成的裸露,几年了还没有草长出来。待青藏高原高原水塔作用失去后,对中部和东部影响如何。希望国家能及时想好对策及进行相关研究。

家园 也比较喜欢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记得前几年曾有一期专辑,说是就是各国各地区所建大坝对自然界的影响,哪天找出来再看看了。

家园 没有人类的时代里气候变化多得多猛烈得多了

人类表示不能为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等等的生物大灭绝负责。╮(╯▽╰)╭

家园 范仲淹、王勃时洞庭周边多少人?用多少水?

现在呢?

家园 《中国国家地理》还发过一期风水专辑。
家园 还有一期关于中国人的姓氏的,

极好,中国人的姓氏千奇百怪,东南西北中发白、柴米油盐酱醋茶、毛主席万岁、一二三四五等等,都是姓。可惜后来不知谁借走了没回

家园 洞庭湖口建坝

三峡拦了泥沙=>

上游来的泥沙沉淀不足,河床被冲刷变深=>

洞庭湖面对的水位下降=>

洞庭湖湖水外流加速=>

洞庭湖湖面变小=>

洞庭湖蒸发减少=>

周边降水减少

现在的解决方案是在湖口建坝拦水……按说这些开支应该从三峡电费里扣的,湖南人民凭空多了一笔负担

家园 当年没有人类的时候

莫非地球一直风调雨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