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贴图】【原创】IWM的德国袖珍潜艇----和萨大拿兼贺萨大拿 -- 铁西瓜

共:💬9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贴图】【原创】IWM的德国袖珍潜艇----和萨大拿兼贺萨大拿

发这帖子之前好一顿忙活~因为印象中萨兄是发过关于德国袖珍潜艇的帖子的,可用河里的搜索功能搜索再三,诸如“德国”“潜艇”之类均未发现~~纳闷之余,遂采取蛮牛战术,一口气翻阅了萨兄所有的主题贴~萨兄的帖子当然不会飞,西瓜也当然能找到,可名字。。。“纳粹德国袖珍潜水艇集锦 -- 萨苏独家采编”,恼人的“水”字。。。。。。。。。。

点看全图

老规矩,正面玉照一张.对比旁边的哥们,可推知,不含潜望镜,全艇高度大约在170cm以下.的确小的很.不过,小艇身正好突出了大鱼雷.在潜艇两边各可挂一枚533鱼雷.帝国战争博物馆中的这条袖珍潜艇只挂了一条.

点看全图

尾角度特写一张.这种单人袖珍潜艇,全长8.9米.宽1.6米.从这张照片上,大家可以充分看出它的"娇小玲珑".实在是袖珍舰艇中的袖珍舰艇.可别看它小,竟然能跑出6.4节/时(水面航速)和4.5节/时(水下航速)的速度来-----这和当时的大型潜艇的数据差不多了~而且,具有扼杀一条战列舰的能力,实在不可小视.

点看全图

艇首特写.继承了二战潜艇的一贯设计,这款袖珍潜艇用的也是船型艇首.这种设计的好处是提高了潜艇的水面航行能力.虽然这种设计对于大型潜艇来说是种落后,但是,对于这款单兵潜艇来说,却是必须的.因为它的设计太简单,缺乏水下发动攻击所必须的各种设备,必须浮上水面才能发动攻击.

旁边的铜头是533鱼雷的雷头.

点看全图

这是位于艇身前部的机械维修开口,现在已经被焊死了.以当年的技术水平,研制这种袖珍武器,不出技术问题是不可能的.好在德国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技术保障部队,很多毛病武才得以发挥威力.所以也有了那句"德国军队嫌技术不合格的武器,别的国家根本用不了".

点看全图

艇身中部的奇怪设备.我不知道这个管状物是什么东西.不象是通气管......

点看全图

艇尾舵特写.看了舵的操纵方式,我不仅要感叹一句:"真TMD简单啊!"两根铁棍搞定~晕啊~

点看全图

武器部分特写.请注意,鱼雷是被挂在潜艇两侧的挂架上的.挂架截面是"n"型.通过挂架上的螺栓固定鱼雷.

点看全图

武器部分特写.这是鱼雷尾部方向.

点看全图

鱼雷挂载方式特写.照片中部的螺栓就是固定螺栓(前面还有一个)

点看全图

鱼雷挂架特写.请注意,这张照片和前一张照片是同一位置的不同侧.大家将两者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鱼雷的挂载方式.

点看全图

"指挥塔"特写.说是"指挥塔",实际上更像战斗机的玻璃座舱.因为驾驶员的头部就是在指挥塔的位置.上面的管子是简单的小型潜望镜,是用来混进港口用的.-------因为这种单人潜艇航程短,速度低,不抗风浪,因此只能用来偷袭停在港口的敌方舰艇.

点看全图

简单到极点的"指挥塔"舱盖.几乎和坦克的舱盖一样了.随便一拧而已~

点看全图

驾驶室特写.弯曲的铜棍是直接装在管线上的控制机构.

点看全图

主操作系统特写.我对为什么采取两个方向盘不理解.难道一个控制方向,一个控制潜水深度?不过从双方向盘的设计方式来看,的确是将空间利用到了及至了.

以上

家园 西瓜兄成了西西河驻IWM特派员了,以后缺什么照片只要特派员出动即可。

奖励鲜花一朵。

家园 这鱼雷居然是用螺栓拧上的,发射时怎么办?

难道驾驶员先要爬出去用大扳手拧开螺栓???

家园 爆炸螺栓?
家园 我也奇怪中~

难不成是人雷?可没必要这么复杂吧?

家园 鱼雷是怎么点火的?

还有那个舱门也实在太简陋了,水密性如何阿?估计也潜不了几米吧?

家园 谢谢您啊

其实袖珍潜艇一直是我非常关注的一样兵器,也觉得极有特色,等我有空的时候好好写点儿东西来

家园 日本的袖珍潜艇也是颇有内容的~

老萨近水楼台,资料应该容易入手些。期待中~

家园 基本是水面攻击用的

它缺乏水下航行用的设备(只有深度表和指南针),所以潜行顶多是用来通过港口的反潜封锁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