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难有香如故。。。 -- 酒杯里的忧郁

共:💬119 🌺33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中说是这样的

南方人爱喝茶,但到了东北没茶喝,知青们难受坏了,到商店去买人家说俺们这疙瘩不产茶叶,每年调配来的茶叶就那么一点还得保证领导们喝,所以没茶叶。温州人一转眼珠说你们这不是供销社吗?不是收购土特产品吗?那么收不收茶叶呢?人家说:收!再两边一打听行情觉得很合算,就开始倒腾茶叶,当然是打着知青自己要喝而且要大量喝茶的名义,让家里给寄茶叶来,反正茶叶轻运费也不贵。而供销社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收了茶叶卖总比一年到头没茶叶喝强吧。

家园 号称最全的烟盒收集

http://pic.daqi.com/slide/3103656_1.html#t

家园 看到茯苓饼颇有感慨,这次回国LD点名要带传统口味的茯苓饼

回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北京市面上的茯苓饼大多经过加工改良,上次回国俺不知情,带回来被LD鄙视:北京人买茯苓饼也能买错,那可是北京的传统小吃,小时候每次去北京俺爹都会带回来给俺吃blablabla。。。。。。俺狂汗,貌似多是外地朋友来北京最喜欢带这个和果脯回去送亲戚朋友,可俺因为不喜欢吃甜的,在北京这么多年就吃过一次。

百度百科上说:

茯苓饼,又名茯苓夹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且此饼当推稻香村最佳。制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中间夹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拦匀的蜜饯松果碎仁,其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珍美甘香,风味独特。

现在的茯苓饼,外面一层薄饼如纸是见不到了,倒是有点像蛋筒冰激凌的外皮;里面的馅像是水果软糖;有些牌子的形状也不再是圆的,而是椭圆;只留了一个名字未曾改动。

北京大小超市商场有各种各样的茯苓饼,大多是红螺,御食园等牌子,问他里面的馅是不是传统口味,如果是北京的售货员就会直接告诉你,不是;如果是促销的外地小女孩,会告诉你这是传统老北京小吃,至于是不是传统口味,她也没吃过。

有一天去前门取灯胡同吃小肠陈,路过大栅栏步行街的红螺食品专卖店。俺贼心不死,又进去问,受否有传统口味的茯苓饼。卖货的几个小女孩,指着一个筐说,就这一种是原味的。

总算是找到了,虽然外皮依旧不再是薄如纸,可里面的馅却还是传统的。回来后,LD边吃边说,味道差不多,就是觉着不如以前的好吃了。。。。。。

俺无奈的看看行李箱里剩下驴打滚儿,艾窝窝,豌豆黄,都是精美的独立包装,可是味道。。。就一个甜味而已。如今想吃地道的北京小吃,恐怕只有亲自回到北京,钻进小胡同儿自个去找了。对俺这样在海外的北京人,带回来的这些所谓的传统小吃,只是一个想家时的念想,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记忆中熟悉而遥远的味道,家的味道。

家园 解放前的问题主要还是制度问题

黄金十年里基本没什么战乱。解放前的问题主要还是制度问题。中国种大米的农民大都被外国的大米挤得破了产。可以看<多收了三五斗>。宋子文说外国的青霉素多得用不完,不用自己造,导致一支价格为30袋面粉。

由于普通人的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增长太快,加上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以粮为纲也是不得已。我知道印度现在还年年饿死很多人(要知道印度很多人每天只吃一顿饭),韩国的粮食自给率为25%,垫底( http://news.aweb.com.cn/2008/4/17/117200804170925170.html )。这些国家不得不看美国眼色行事,否则一封锁它们就要饿死一大片。

家园 估计他把真事隐了,

为不让人说他那时就会“投机倒把”。

  那时全国物价相差不大,长途寄过来放供销社卖肯定是不划算的,只有利用物资短缺“卖黑市”才能赚钱。

  再说,不产茶叶的地方供销社的人肯定不识茶,而茶叶不同等级不同品种价格相差很大,寄到东北按什么价收?不产茶的地方可能连收购价目表都没有。

  这只是猜测而已。

家园 看来当时的人还是不够自信啊。

面子思想还是很浓的。

家园 最爱酒心巧克力糖

那时觉得真是好吃啊。

农村里面以前麦芽糖是卖货郎挑担子到村里来卖的,一个圆盘,然后用刀片给敲下一小块来,也可以用废铁来换的

家园 感觉酒心巧克力糖太齁:)

有的无良(很大可能是工艺技术不过关,那时无良的倒是少)厂家做的白糖芯太厚,巧克力太薄,故此:)

家园 我是对传说中的“伊拉克蜜枣”神往了许久。。。
家园 不光是在外国人面前。

  1976年,我所在的海勃湾市搞了个庆祝活动,我记得好象是立市多少周年,在网上查说是庆祝乌海市(当进的海勃湾市和乌达市合并)成立。

  那时除了城市面貌整刷一新以外,也搞了只摆不卖,主要是菜场。平时菜种类很少,那一天菜场各种菜摆的满满的,顾客在门外等着,等拍电影的一到一边拍一边卖。

家园 伊拉克蜜枣可是肝炎病源,跟后来上海的毛蚶一样:)

据说那时蜜枣(我理解应该是椰枣)是伊拉克出口的支柱产品,为了支援伊拉克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锁啥的,进了一大批伊拉克蜜枣,结果不久就肝炎大爆发。与后来上海的毛蚶一样,后果很严重,禁售销毁了。

那个年代很怪,好像肝炎很猖獗,有的治疗方法也很奇怪,甩手疗法啥的。肝炎好像还有地域性,印象里武汉是肝炎的重灾区。

家园 茯苓夹饼啊,真是好多年没听见了

我从前一直念“fu cen",去年才被一老先生纠正说那念"|fu ling"

家园 呵呵,小的时候很流行。现在么。。。做的差强人意
家园 如今也还是这份德性,只不过换了其他内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