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新农村建设在河南已被叫停 -- 种植园土

共:💬41 🌺125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你抽空再回老家去挨家数一数,是你说的空房子多,

还是住人的房子多。

另外,你所指的“山东农村”代表性如何呢?是大部分农村的村子都是这样,还是只是少部分靠近城市的村子是这样的呢?

家园 del

简直可以说这是区别于江浙闽粤的最大特色。

不过为什么为人处事这么讲究,P民的收入还是远远落后于江浙一带呢?

家园 山东人真的是很讲究“为人处事",

简直可以说这是区别于江浙闽粤的最大特色。

不过为什么为人处事这么讲究,P民的收入还是远远落后于江浙一带呢?

家园 所以我说总有歪嘴和尚!
家园 总惦记着从农民那里再挤点油水出来。
家园 应该是大多地方这样了,平时在老家,只见到老人和孩子。

50岁以下在家务农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几乎没有,大多是兼做点其他事情,开个杂货铺,当个村长,贩卖点农产品之类的。

年轻人,30~40岁的,许多在县城或者地市级买了房子或者准备买房子;20多岁的年轻人,如果读书成绩不理想,那一般就出去打工,如果有点手艺,一般能够挣到3000以上。

等农村的50~65岁这批人逐渐老去,不能再作为劳动力,那农村真的可能是后续无人,只能走集约化耕作,不然土地只好荒废,年轻人会种田的,已经不多了。

我老家在鲁西北,三县交界的一个偏远农村。

家园 这不是山东人的特色,而是整个中国的特色, 我可不敢独美

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齐鲁之齐国的传统上,也曾经有过经济兴旺商业发达的时刻.

之后,各个地区都曾有过自己的经济或者文化发达的历史,出现了各个地区都有的*商,当然任何一段历史都与当下的环境与自身的努力分不开.

不要因为一时的兴衰而随意断言一种文化,也不可以因为一时的现象而判断落后或者先进.

一个人的心,或者一份思想可不可以走的更远,在于其内心的包容度,若只是偏居一方的思想问题或者解决问题,那都不是上上之选.

你敢肯定上百年,或者更多的时候,江浙闽粤,不会被后来的其他北方省份所超越?

家园 好遥远哦,都扯到齐国去了,齐国人很会“为人处事吗”?

好像鲁国人那时候更擅长这个吧?

齐文化与所谓注重“礼仪”的鲁文化是有很大不同的,齐文化的特点是:与时俱进(变革和务实)和兼容并包(开放与多元)。

而现在山东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忠诚、信义,这是骨子里的。不是表面文章的“为人处事”。

家园 继续问,

,30~40岁的,许多在县城或者地市级买了房子或者准备买房子;20多岁的年轻人,如果读书成绩不理想,那一般就出去打工,如果有点手艺,一般能够挣到3000以上。

这个在村子里能够占多大比重?

究竟30-40年龄段的是买房子的多,还是在村子里建房子的多?当然,某些地区禁止农民新建房和翻修房屋就另当别论了。

还有20-30年龄段外出打工的,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多,还是3000元以下的多?这个要说清楚的。不能以偏概全。

为什么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呢?原因很清楚,人多地少,人均1亩多点,种什么,能够得到供养家人的产出呢?亩产七八百斤的小麦还是亩产一千多斤的玉米?

不要担心地没人会种。人非生而知之。学习种田有个两三年亲力亲为的学习期,自然就会了。更何况,现在卖种子化肥农药的,都带有技术服务的性质。到了40岁以后,由于身体条件和家庭生活的影响,自然会有很多外出打工的回家乡过日子的,接过父母的务农的接力棒,平日里在附近打打零工。一样还是农村人。

家园 我们的思路有太大的不同, 所以我不会再回你的贴子.
家园 同意

我老家在山东河南交界的地方。我表叔是村支书,我详细问了他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他说具体政策不清楚,就目前了解,从外地请开发商来盖两层小楼,每户上下两层共四间房,没听说政府有补贴。付费方式如下:

1)原住址拆掉,退还的宅基地按每亩3万元给钱;

2)房钱(望少了估计):首付三万,贷款三万。

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拿我弟弟的房子来说,四间明亮的大瓦房,五间房的大院子:

1)拆掉后换同样四间,却是上下两层(农村用极不方便),院子只有两间房的一窄条;

2)他退的宅基地能给1万多就很好了,还要另掏近5万元来买房。

我问表叔:“农民不是傻子,你不怕大族姓的人来砸门?”

他说:“很难实行。县城边上的试点村已经贴大字报、骂大街了。”

也许其它地方的政策要好(比如补钱多一些),否则我看不到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有任何好处。18亿亩耕地是国家的底线,不是农民的底线,不能全让农民来承担。

我是农村长大的,了解农民的性格多一些。城市里野蛮拆迁会死人,农村也会,不过 ......

家园 持怀疑态度

年轻人,30~40岁的,许多在县城或者地市级买了房子或者准备买房子;20多岁的年轻人,如果读书成绩不理想,那一般就出去打工,如果有点手艺,一般能够挣到3000以上。我老家在鲁西北,三县交界的一个偏远农村。

我今年春节刚在家过年,这些话题聊了不少。在县城买房,至少要10多万元以上。农村青年出去打工,3000元是非常好的工资了(可以参照城市工薪阶层的工资),并且

1)一般不是全年都有工资,能干10个月就很好了,还要支付自己在外的吃住;

2)丈夫在外打工,妻子多数在家种地和照顾孩子(当然也有留守儿童),全年的上学和生活费用是很大一笔。

就我所知,我们村能在县城买房的人,一般是在外有自己的生意。拿工资的在村里盖一处大房子就很好了,现在也要5-6万元了。

同意
家园 估计上面的想法还是好的

从南方发达地区农村的经验看,新的房子一般都是二层甚至三层的小楼以节省土地。

但是下面的坏和尚念了歪经,又成了房地产商盘剥百姓的工具。

家园 就我老家的情况来说,和冻雨说的几乎一摸一样。

我老家是浙北的杭嘉湖平原,历来是农业和轻工业发达的地区,现在农村基本没有多少劳动力,原住民几乎一走而空。

原来我爸那批的时候是劳动力最多的时候,后来大部分都进县城了。现在在农村的就是老人,孩子也要送到县城的小学去。如果不是外来人口过来农村租房子住,好多房子就都废弃了。

但是外地人也不愿意种地的,宁愿到附近的工厂里打工,因为务农太辛苦。农村也没有娱乐设施,年轻人就是当混混也不愿意在农村呆着的。

另外我老家的教育算很好的,跟我同龄的人要么在镇上,要么天南海北的都有。

农村劳动力空缺非常严重。今年菊花的价格空前高企,一亩地有一万多好挣,但还是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种。只有少数50来岁比较能吃苦的一边打工一边种地。

以后大概随着城市的扩大,这些农地也要走集约化的发展,种蔬菜水果,供应当地的城市,以这样的形态发展。

要知道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书上还是说杭嘉湖平原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现在米一点都不种了,宁可撂荒都不种了,因为种地还不如打工。

所以我觉得网上说的粮食危机可能不会太严重,只要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或者加大补贴,像我老家的地几乎都可以立即变成粮地,自给自足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家园 看情况来吧,我们村空巢化也很厉害

90年之前村里有一千人,现在村里只有八百人,大部分在城镇上安家了,房屋空置得有四分之一,但归属感还是很强的,过年一般都会待足时间,新农村的思路不应紧紧盯住土地不放,如果不能安置,不能完成后续的扫尾的工作,提供些谋生之道,会出大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