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高盛涉嫌欺诈国内企业真相 忽悠是企业巨亏的主因 -- 大井故事

共:💬8 🌺2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高盛涉嫌欺诈国内企业真相 忽悠是企业巨亏的主因

从控制外资开始到今天对于高盛的指责,看国内金融战线是拉开了。在中国这巨大变革的时代,路线的变更一定会产生国内各种方向点的纠正。这些关乎中国的利益,也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高盛涉嫌欺诈国内企业真相 忽悠是企业巨亏的主因2011年02月19日 11:32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钟国斌

字号:T|T2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地址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qcj/20110219/3436945.shtml

部分段落引用

高盛忽悠是国内企业巨亏主因

中投证券金融衍生品部董事总经理张晓东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大批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富翁)在股票、外汇、大宗商品上遭受了巨额亏损。亏损额之大、涉及面之广和受害者之多都是空前的。但是,亏损的原因、过程和问题爆发后的应对上却是迷雾重重,一会儿是企业同高盛对赌导致巨额亏损,一会儿是全球金融海啸导致企业亏损。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通过涉嫌欺诈手段兜售有毒金融衍生产品,是导致国内企业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

张晓东长期关注金融衍生产品发展趋势,将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复杂的衍生产品合约,通过缜密的分析整理和归纳,用简洁的、非专业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他说,金融衍生产品的陷阱很多,普通人甚至专业人士看懂衍生品合约,都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

张晓东介绍,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复杂的衍生产品合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参与企业的投资收益有限而风险无限,国际投行的风险有限而收益非常可观。并通过小的甜头让你迷途忘返:一般是第一份合约尚有利可图,第二份或展期合约让你难以自拔。

张晓东指出,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和个人中招?大型央企中招,可能是企业领导人不负责,但民营企业和富翁也一样中招?可见这并不是单纯的责任问题。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金融衍生品专业人才缺乏,企业和个人没有这方面能力,都是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屡屡得手的重要原因。“大部分企业对衍生品合约的估值定价、交易等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

张晓东介绍,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起诉高盛等跨国金融机构,原因有以下几个:有专业能力不足的原因,有财富来源不明的原因,有洋奴心态的原因。

张晓东认为,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向国内企业兜售有毒金融衍生产品,除涉嫌商业欺诈外,其背后更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猎杀。绝非外界想象的愿赌服输那么简单,而高盛恰恰高明地利用了人们普遍存在的愿赌服输心态,为境内国有企业设计了貌似对赌协议实为金融陷阱的合约。许多企业以和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为荣,等发现中招后想退出却并不那么容易。

张晓东指出,目前,高盛介入的任何一个市场,PE(私募股权)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国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几乎每次出手都有不菲收益,许多IPO项目获利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出现这种局面肯定是不正常的,这和高盛在中国备受推崇不无关系。

张晓东说,当大批中国企业倒在高盛的枪口之下的时候,当高盛被美国政府起诉、遭受巨额罚款的时候,高盛在中国的名气却越来越大。看看市场上有关高盛的书,就可以发现高盛在中国的地位有多“崇高”,高盛的形象有多伟大。从金融行业的高管到普通的股民,从政府的官员到普通的市民,都膜拜在高盛的脚下。

张晓东说,2008年11月,国资委紧急叫停了央企衍生品交易,金融衍生品交易被暂停了。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作为大型生产经营企业,今后不可能不涉足套期保值和对冲风险。

张晓东称,任何一项业务都不能因噎废食,中国金融机构要加快发展,培养衍生品专业人才,开发金融衍生产品。那些需要套期保值的企业,可聘请金融机构做衍生产品顾问,要吸取衍生品的失败教训,增强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期望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良心发现,不兜售有毒金融衍生品的想法,可能永远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张晓东透露,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衍生品涉嫌欺诈从未停止,最近已有新的个案浮出水面,具体是哪家国内企业被骗现在不便透露。他说,复杂衍生品合约欺诈有很多种方式,而且花样和手法还在不断翻新。怎样让更多人知道中国企业受“欺诈”的真相,怎样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怎样增强中国金融机构与中国企业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能力,实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企业只有提高这方面的辨别能力,才有可能避免中招。

家园 大投行里最无耻的,就是大摩和高盛。

而能量最大,在中国人脉最深的,也是这两家。天下资本是一家,信哉。

家园 早晚会涉及到扛棺材的人
家园 关于这个,其实与其怨敌人狡猾,不如说我们自己傻

不才前段时间与人合著了一本关于金融危机套保案例的小册子,大家私下讨论的共识,是这些中国公司纯属自己找死,怨不得别人。

家园 涉及的企业的问题主要分三类

第一种就类似中信泰富的澳元头寸,属于自认为看得准,玩的转,结果小河翻了大船。

第二种就是类似深南电,内部人员有收受利益以及拿这笔钱作为小金库的嫌疑。

第三种,同时也是造成损失最大的,就是国航东航这种。而他们的原因其实最冤也最傻。

911以后全球航空业行业性亏损已经不是新闻了,国内航空公司自然也好不了,这就导致了作为上市公司的几大航空要保住自己不落到带帽摘牌,连累上级注资的田地,就要从每个可能的地方找钱。于是当投行忽悠上来以后,几乎可以说是一拍即合。投行找到了愿意接受期权,同时又有足够支付能力的冤大头;航空公司方面可以拿到每个月一笔几十万美元期权权利金,作为财务收入。实际上可以看到,国航和东航所接受的期权,不论是交易方向上还是整体规模上,都与套保无关。因为让他们拿着的都是看跌期权,而作为消费端,他们理应持有的是看涨期权才对——即他们支付给别人权利金,获得在未来以约定价格买入原油的权力,如果届时市场价低于约定价,那么他们只要放弃行权即可,理论上损失的只会是权利金。

因此可以看作是政绩诉求+严重缺乏专业团队的侦查和指导,最终导致掉入这个无底洞。

其实也不是所有企业都是输家,振华港机当年在外汇期权上赚了好几亿。

家园 有几家大银行的客户都因为cms业务,损失了大笔财富。

原因当然有国内银行对该项产品的理解不够,对客户的宣传直接采用了高盛大摩的宣传蓝本,有误导之嫌,更主要的是,大摩和高盛这两只坏鸟的忽悠。

家园 我是觉得高盛他们已经是人人皆知的秃鹫了

而且作为独立投行,他们所能接触的客户群的层次和规模,都是一个相对小的圈子。那些有产阶级多数都是经验比较丰富的成熟投资者,他们之间玩小范围的击鼓传花的危害并不大。

最可恶的其实是那些在银行混业开禁后大举进军投行领域的商业零售银行。这些家伙接触的都是广大投资经验很少,辨识能力很低的中下层民众,而且大家也一直把它们当单纯的商业银行看待,给人造成一种低风险、牢靠的错觉。事实上最终危机的全面扩散也是拜这些见利忘义的传统商业银行敞开他们的渠道所赐,否则无法想像有毒资产能够感染到这么多的一般民众。

大家可以注意到现在花旗、荷兰银行(其中国零售业务已被后者兼并)、星展这几家银行在零售市场中的情况——虽然多数商业银行都或多或少的参与了有毒资产的推销。但以上这几家当时是最卖力的,因此也是让他们的客户损失最惨重的。

那会儿他们就是最粗糙的采用保险经纪人人海战术,而且对经纪人(对他们来说是客户经理)来说,越是有毒的衍生品的提成越高。

而在这点上,国内银监会抓的是非常严的,因为大家都清楚国有商业银行渠道所代表的隐含信用和这个信用后面隐含的风险。当然,也有路子野的那几家,把证券保险银行业务全部混在一起搞,不过幸好他们还比较难在产品上夹私,另外某些人也因为路子野,在08年以来成为股民公敌了。

家园 明枪易躲 暗箭难防

外有强盗.. 内有家贼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