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国民性批判:德意志通往灾难之路 -- 古城老农

共:💬39 🌺20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普鲁士是普鲁士, 德意志是德意志

德意志决定以普鲁士为核心nationalize是很晚的事情

家园 所以中国不仅有机会自强,也能在世界上领一把风骚

能折腾的民族,虽然结果不一定好,但是都可以算是厉害民族。特别是在工业化时代,剩下机会不多了,更加需要这种可贵的品质。

家园 普鲁士打败法国后没有兼并法国是一大失策?

俾斯麦连阿尔萨斯-洛林都不敢要,只不过军功如此之盛那时候连他也拗不过那些军阀和贵族了。

所以德国的失败和国民性没多大关系。主要还是战略失误。
这句才是事实。德国与英法俄的矛盾客观存在,但后三家之间又何尝没有矛盾了。假以时日耐心等待,或者挑拨离间一下,或者以退为进,或者干脆壮士断腕,结果可能会完全不一样的。德国还是太心急了,是战略问题,国民性才是后果。

家园 阿尔萨斯-洛林没有要错

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对于当时新生的德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资源基地。而对法国来说则是削弱了法国的发展。

至于法国人是不是记仇,这根本不是决定性因素。战败国有哪个不记仇的?何况还俘虏了法国皇帝。

而阿尔萨斯-洛林看上去是个失误,不过是因为后来德国战败而已。

前面说过,对德国来说在击败当时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树立国威后,其目标就应当是向南拓展,先统一所有德语地区,然后吞并软弱的南欧。其次西欧。最后才是和俄国争夺天下。

这个战略,希特勒是看到了。但执行的时候一来不彻底,给墨索里尼拖了大大的后腿。二来执行得又太快。打下法国后没有彻底消化,也没有先逼和英国就急吼吼得去打俄国。要知道欧洲类似中国的战国。即使是秦国,奋六世之余烈,从秦始皇灭韩开始,也用了足足十三年时间才统一六国。希特勒还是太心急了。

家园 德国民族性来自于特有基层架构而非上层

“莱茵兰资本主义”强调企业对职工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这种企业伦理已经完全被制度化了。比如,企业董事会中,一般席位是工人代表。这些代表要自己在工友中竞选产生。他们和资方代表一起,决定工作时间、休假、雇佣、裁员、甚至技术投资等等关键性问题。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是削弱了德国的竞争力吗?恰恰相反。在这种制度下,工厂不敢轻易关闭,也无法随意解雇工人,只能培养工人。这样,制造业被保留下来;德国的工人在这种稳定的工作环境中,得以精益求精地深化自己的技艺。这也是德国的产品工艺先进、能够维持高昂价格的原因。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在经营、技术、工艺水平,根本没有空间靠压低工价来提高效益。

德国这个莱因兰地区的“基层”商业组织(不是说企业规模,而是说级别,企业小于政府级别一级),原本在英美只能由强有力股东才能进的董事会,有工人代表参与,从而形成了一个英美企业和德国企业的截然不同个性。往外,则表现为德国人给人以严谨的观感。

这种“严谨“的观感,不是俾斯麦、希特勒,或者是专制、民主、共产等政治制度所能产生出来的,更不是政府能规定出来的,比如美国,连工会都已经让人怨声载道了,何况工人董事,如果美国政府规定要搞工人董事,一定执行不了。所以,这种特有组织形式的产生只能是特定人类群体的基层组织特性和相互互动所展现出来的特色。

这种特性,也就是真正的民族性/国民性往往取决于一个社会的基层组织方式和整体社会结构。

类比于一个人类群体为一个生物,这样可能比较容易理解。基层组织就是细胞,政府是骨架(印度政府不算,印度社会更像软体动物,外弱内韧;中国社会像昆虫,外刚内松),信息系统是神经网络,交通运输系统是血管,各种专有部门是器官,中央是脑部。

脑部只能制定器官/通路/架构等规则,却无法制定细胞规则,细胞一般自治。虽然脑部可以容易通过暴力方式摧毁细胞,但却无法有效直接统治细胞,只能通过特定的通道,才能让政府基层组织和社会基层组织保持一定的联系,这些联系是资源和信息的相互沟通,包括税收和投资、规范和越轨、安全和保障等。

ps:春节期间,时间不够,回复得很乱,见谅。

家园 能不能讨论一下为什么德国在二战前的发展慢于美国的原因?
家园 是啊,就像买房子要看地段一样

呵呵,玩笑。比较赞同你的观点。

家园 这俩地方德国要去了本来也合理

当地居民本来就以德裔为主,基本语言使用的也是德语。不要被《最后一课》骗到了。

家园 希特勒和苏联开战可不光是头脑发热

当时他的石油储备随着不断打仗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人造石油又不敷使用,已占有地区没有石油可开采,当时还没北海油田,他不东进怎么办?巴库油田那块地方不打仗苏联会让出么?

家园 看惯秋月春风

历经沧海桑田,所以进退自如,可以雅,可以俗,可以入世,可以出世,可以发愤图强,可以抱头鼠窜,可以难得糊涂,可以大智若愚,可以刚,可以柔,可以直来直去,可以拐弯抹角,可以大,可以小,可以宽宏大量,可以阴险狠毒,到哪座山,唱哪首歌,到哪座庙,拜哪尊神,心机无尽,诡计无穷,深不可测,无可捉摸,好时有坏,坏时有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做得初一,我做得十五,无利可图胆小怕事,有机可乘无法无天,说不清道不明,这个就是中国人!

家园 那也得先绞死英国再说

石油的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德国早就在准备打仗。各类资源储备很充分。而很多资源,好比石油都在战前就从美国进口了。例如1939年德国仅一笔业务就由法本公司从美国进口了2000万美元的航空汽油。虽然后来美国搞所谓的“禁运”,但这种交易一直持续到美国完全参战。而如果希特勒不是很愚蠢得主动向美国宣战,美国还未必就想那么早全面介入欧战。毕竟对美国来说,美国也不想两线作战。

德国的资源真正发生短缺差不多要到1943年。而说起来,如果不是两线作战,消耗还未必就有那么快。

而当时斯大林虽然也在准备战争,但斯大林判断德国没有那么快打过来。所以苏德之间的贸易照样在作。但希特勒一来认为要先发制人。二来认为苏联军队大清洗后不堪一击。三来主要还是被一战中德国军队横行俄国的战绩迷惑了,以为苏联还是沙皇俄国。结果最后踢到了铁板。

所以从我这个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德国犯了分散兵力的错误。应当先集中力量打垮英国再说。

家园 地盘太少,资源不够,一战又打了败仗。
家园 那么主要是外因了?但这些外因二战之后并未改变,甚至更差。

是内因变化了?往上追朔到一战之前呢?

家园 问题在于斯大林野心也不小

你所设想的那种可能斯大林不可能坐视的,毕竟《我的奋斗》里的反共思想浓郁,真让英国被平了,斯大林就得单个面对大半个欧洲的反苏联军,那才是灾难,苏联在那以前肯定会进一步西进扩大战略缓冲区,这是老毛子的固有做法,希特勒是无法坐视巴尔干地区落入毛子手里的。

家园 简单的说,二战后德国的军费支出减少了

而这些在战前是大头,日本也是一样,节省的军费开支集中到经济恢复上了,加上两国都有高素质教育制度的底子,重新崛起自然不难。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