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文质彬彬的革命 -- 圣上神熬

共:💬20 🌺6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文质彬彬的革命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这句话是青年的毛泽东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后,写给中央的报告中最著名的一句话。那时的毛泽东无疑还是个愤青,虽然比之前和之后芸芸愤青们高出n倍,但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还没有经历大风大浪洗礼的毛泽东难免有幼嫩之处。农民对地方士绅的人身攻击,确实是被压迫者的反抗报复,而在深一个层次看,两者都源于一个文化,都是对别人对不同阶级的不宽容,恕道都被认为是对本阶级的背叛,以致危害本阶级其他成员的利益。

我家祖上是属于剥削阶级的,但比较开明,仆人和主人是在一个屋子里吃饭的,而且常常吃同一桌菜,只是仆人先用一个大砵把饭菜盛好,站在一旁,不许坐,一边吃饭一边侍候着老爷太太小姐少爷们进餐。老爷算是个温和的人,对仆人只骂不打。我家是本家,旁支与别的仕绅看了就非常不乐意,说老爷坏了规矩,没大没小,这个家还怎么管下去,吧拉吧拉...... 意见可大了,对仆人不用家法怎能行,天下没王法了?!

大革命浪潮一来,泥腿子们翻了身,鞭子抽主人身了。若有个别泥脚子有温情主义,比如袭人就会觉得宝哥哥相当的不错,没什么压迫行为,怎能把宝哥哥五花大绑戴高帽游街呢?于是袭人就会被看作是阶级异己分子,要清除出革命队伍,和宝哥哥一道戴高帽游街了,胸前挂一块牌子,上书三个大字,地主婆!还打个红叉。

老爷的儿子是革命军人,国民革命军里的人,这下不干了,老子在前线革命,你们在后方革老子的爹的命,这下掉转枪口,让泥腿子们石头也过了三刀。

于是青年毛泽东带着泥腿子们上了井岗山,愤青开始有点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了,他后来提出给地富老爷们以出路,与泥腿子同分有一块地,也不再对其人身攻击,从容不迫起来。这又成了别的愤青攻击的对象,当年的愤青自身难保,那怕是对待自己的同志,没人做文章不请客吃饭,来得有点残酷无情,不知此时的毛泽东有没有想起自已不久前写的报告呢?

但伟人就是伟人,知道继续做文章是很必须的,一番思考后,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的问题,统一战线思想的确立标志一个愤青向一个思想家一个领袖人物的转变。但这个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举动,让人觉得还是有点策略性阳谋的意味。

二十年过去,当年指点江山来点激扬文字的愤青已经把江山掌握手中,开始思考历史盛衰循环的问题,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夺过农奴鞭的泥腿子很有可能当官做老爷,欺负别的或新的泥腿子去了。他提出了革命新人社会主义教育等,文化革命的试探,在我看来这更翻天覆地却是文质彬彬的革命,有点请客吃饭的意味。

在电影中,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的革命新人,勇敢而不粗暴,砸碎地主家牌匾而不再在小姐的牙床上打滚,狠批剥削阶级思想而不是把剥削阶级的肉体打翻在地再踏一脚。红色娘子军的出现也许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洪常青在造饭前本来也是个少爷,琼花姐被教育要砸的是剥削制度而不是陈沛斯他爹南霸天的光亮脑壳。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总会有阶级敌人跳出来搞破坏,用的一招叫转移革命大方向,本来是针对当了官的泥腿子的,却一转移,黑五类再一次遭殃,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深入人骨髄随手拈来就是太极招式,借力使力使攻击无着处。作为一个久经考验的策略大师,主席自然早有防备,他埋下一手,叫个人崇拜,这样等于蕴藏了无敌的真气,金钟罩与大力开碑手共冶一身。但这又回到了原点,鼓吹砸碎架锁的启蒙者,却为被启蒙者塑造了一尊神,一个光环,当年的那个粪土万户候的愤青内心是何种滋味呢?

终于他看到了无奈,对手哪个不是久经考验的大师呢?还有一招叫打蛇随棍上,直拿七寸,对手万岁喊得比谁都响,你又能怎么着?

从波澜壮阔开始,却在无所着力处,喑然而去。文化的革命肯定不是急风骤雨的,那该怎么走下去呢?哪条才不是回头路呢?

家园 还不错
家园

革命的矛盾论

家园 总要有人先克制自己的

我认为,谁自诩先进,谁就有义务克制自己

家园 写的好!就是太委婉了

这篇文章,以及历史上数不清的例子证明,人的思想的改造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只有通过经济的,文化,社会的多种因素的长期浅移默化才可能成功。推荐读者看看论美国的民主。

家园 书屋里的革命

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是怎样生活的,有经验的河友不妨说说。例如,有一天全国上下突然对宋江口诛笔代,大有炸平梁山之势,你有什么想法呢?人见人爱,陌生人闻其英名禁不住纳头便拜的宋大哥招谁惹谁了?说他是投降派,观点不算新,鲁迅先生说过的,但是这么子揪住不放,到今天也算是另类,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审美意向和兴趣焦点格格不入,我们一般关心的是武大郎武二郎西门官人与潘金莲的那些事儿。要说劳动人民文化层次不高,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有如过江之鲫数 量级高层次的文化人深入研究这本经典小说,有人考证施耐奄到底有没有参加元末义军,故事是否来源于钟相杨么的湖军,从社会人类学角度考究石秀杨雄算不算同性恋,高潮和最精彩的,无疑是萨大考证出武二郎打死的那头吊睛白额大虫是华南虎属系的,吕方郭盛方天画戟的武技传承与吕布有无关系。

或许也有穿越派认为这是主席晩年下的一步大棋,布了一个绝妙的神局,不过据我所知没那么神,起因非常偶然和随意。晚年毛泽东眼睛不好,找了个文史专家芦荻为他读古诗点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其中说到了水浒,芦荻就问能不能把主席的观点发表,此时的毛泽东大概认为一切不过是浮云,说了也白说,但不说又白不说,要发,那就发吧,也许他也不知道会有好事者正而八经地批起宋江来。当然,好事者对应的宋江在现实中是有实指的,矮而架空领导的那个便是,只不过平常百姓不知所云,瞎折腾了这么一阵子。

说了也白说是主席一直有怨气的来源,十几年前他就批过投降派,那次拎出的是热心办希望小学的武训。武训本是根正苗红,在革命队伍里也挑不出毛病来,谁知他讨得几个钱后就身正影邪了,办学让祖国的花朵在造成他悲惨命运的孔孟学说中熏陶,培养剥削阶级的统治团队的接班人。大概除了极少数人,大部份平常百姓也同样是不知所云,连知识分子的赵丹老师想了几十年也不明白,难道有钱不花天酒地,办学做善事也有错吗?改开后,有一句经典评语就是把人心都搞乱了,破坏人们美好的道德价值观。

看过新抇的电视剧铁道游击队,政委李政想让队员们脑中顽固的无产者流氓习气改过来,隔三差五地上课讲劳动的剩余价值,剥削阶级阴险的貌似合理温情面纱,先解放自已才能解放全人类,劳苦大众才能过上好日子,巴拉巴拉,,,没完没了,,,最后,已经觉悟了的队长刘洪凑上来说,政委,连我都想睡了。

主席的妙语,道理分析得深入浅出,有穿越的历史感使命感,又能解决眼下的实际困难,保命然后求发展,想不听都不行,自然不是一个小政委可比的。问题出在时间点上,命已经保住了,就剩各自求发展了,这时主席的话,听起来有阻碍各自求发展的意味,这革命到底还有没有个头,若是进行到底就是革自已的命了。话说有一段佳话,攻占上海后的解放军战士睡在大街上,而不去打扰居民,不过,哪位大牛去考证一下后勤部门为领导号最合意房子的故事?有哪位领导,陪着战士睡大街这有点过份,毕竟在长征路上整整睡了一年,但表示那么一下也行吧?这还是刚整了风,戒骄戒躁不学自成前辈的话然犹在耳。上面写的为谁谁谁求解放,,很多很多,,俺要写得委婉点,要不刪了贴就白费我功夫,底下传颂的同一首歌,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老婆孩子热坑头。这与武训想让孩子们能知识改变命运,做官当老爷实现人生目标,,完全是异曲同功,这也说明这大概是人类共通,不认同就有违反人性之嫌。

很有点讽刺的意味,主席是个理想主义者不假,但同时他也有历史上开国之君共有的侠骨柔肠,对一起打拚出来的兄弟有一种家人般的亲切,话虽然说得很重,要求不可谓不高,但板子却不打,或是打得很轻。拿贺大姐的话说,都是曾在一个锅里吃饭的兄弟,能活下来就很不容易了。有人曾礼貌地称赞主席和他的战友们为了理想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他摇摇头,指着台上在演的戏,说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是活不去了,被逼上梁山。你不觉得主席其实与宋公明大哥很像吗?

但主席毕竟最终还是个理想主义者,他一方面论功行赏,封神榜,为各英雄好汉排座次,一面又嘲讽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沒到受勋时。他强调要分清敌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这是力道上残酷无情与和风细雨的区别。他还是想兄弟们能心情舒畅,大碗大块吃肉,同时又能还记得当年的理想,当年抛头颅洒热血的目标,他希望艰苦奋斗像经典中所写的劳动一样,成为人的一种本能需要。然而,所谓的传统势力是如此的强大,无产阶级并不必然拥有无产阶级思想,传統势力使他们更想成为资产阶級,身份卑微的人更喜欢幻想帝皇将相才子佳人的生活。武训幻想当官,一百单八将想的不是杀了鸟皇帝,自已坐龙椅,就是回归正统,光宗耀祖。他在书屋中的思想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格格不入,相差甚远。他想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就像他年青时的愿望一样,成为一个老师,让兄弟们在这种社会风气下,没有心理不平衡感,保持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所以老百姓常常听到他向他的兄弟们隔空喊话,而不知所云,在不知所措中感到不安,按现在官方评价的话说,就是动荡两字。

网上包括河内都有大量的帖子去评论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拿破仑留下了拿破仑法典,没有思想的华盛顿留下了美国这样的国家运行机制,而光辉的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怎么就没留下一个骨架一个壳呢?也许你这样想就会觉得有些道理,只有毛泽东思想而沒有毛泽东时代,他没有或是不想或是不能建立一个时代,一切都不过停留一种思想的层面。

家园 谁说琼花姐不砸南霸天的脑壳

不作出个样子,老百姓怎么相信毛是为他们的。

家园 楼主想说神马?
家园 说那五指山下的孙猴

孙猴再能耐,还是套着一个紧箍咒,您老孫不妨也说说看?其实现存的任何体制都有个紧箍咒。

家园 比较的基础不一样吧

在拿破仑之前资产阶级的社会准备已经基本完成,又经历了法国大革命的洗礼,拿破仑所做的只是把已经有的东西成文化,制度化而已。华盛顿留下的美国也是北美殖民地长期发展的延伸。也就是说,这二位留下的丰功伟绩其实都是对社会自然发展成果的最后完善。这么说不是要贬低这两位伟人,而是一个个人,对历史的贡献最多也只能到这个限度。

到毛泽东这里,49年中国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国,中央政府收入直接来源于农业税的占到绝大部分(80%还是90%记不得了)。几年以后直接来源于农业的部分下降到百分之10多。到毛泽东去世的时候就不到百分之十了。也就是说,从毛泽东接手中国到他去世,中国的生产力和社会结构仍然在飞速变化,根本没有任何准备基础。从另一个角度说,一定的社会制度只能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在飞速变化,客观上就不可能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与之对应。所以毛泽东留下的只能是“实事求是”之类可以“活学活用”的东西。

家园 东躲西藏的干什么,把家伙亮出来

顶瞧不上说酸话的玩意。

在中国大地广泛有一种人,他们迷信权威,却蔑视规则;他们鄙视无成就者,却嫉妒有成就者。他们对兢兢业业干事的人挑三拣四,却坏了一件又一件大事。

家园 谢铢钱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家园 把家伙亮了出来

怕你一时半会儿的接受不了,,有什么疑问或不解,你问吧,我的家伙亮出来,你别喊太刺激了。

家园 很好奇这样的文章目标受众是谁,目的是什么

写文章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搞明白读者是谁,要达到什么目的。不管是新闻报道,还是学术论文,都是为了让不知道的人知道,所以事实力求可靠明白,逻辑力求清晰严密。主贴里的事实就算有也是蜻蜓点水,逻辑更是云山雾罩,显然不是这样的文章。

又比如主流媒体上最常见的评论分析,对象当然是“不明真相”的群众,目的自然是“引导舆论”,其实就是一群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在想方设法的愚民。这样的文章可以不顾事实,可以不管逻辑,但立场一定鲜明,一看就知。不过主贴似乎也不是这样,其立场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仿佛长筒靴里的脚臭,表面也只能闻到一丝,仔细分辨时却又不知所踪。

不管想到达什么目的,作者大约都不愿意看到失业率太低的 - 若人人都要干活,谁还有工夫来琢磨他的微言大义呢?

家园 把你的观点光明正大的说出来

酸了吧唧的算什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