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揭密西部科学城:绵阳(之一)。 -- 桃源客

共:💬28 🌺23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揭密西部科学城:绵阳(之一)。

山清水秀的绵阳位于四川西北部,自从朱镕基视察留下评语:“没想到中国的西部还有这么一个漂亮的城市”,并对城建规划和管理大加赞赏后,名声雀起,后来又相继获得联合国最佳人居范例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等诸多荣誉。目前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科技城,定位于四川第二大城市,市政建设蓬勃发展、日新月异。遥想上世纪70年代末,俺随父母从北方由部队转业入川,那时的绵阳还是个偏僻闭塞、很不起眼的小城。从上中学到参加工作,算起来前前后后在此地生活了9年,直至本科毕业投身国防事业以后,才真正体会到绵阳作为三线国防科技重镇的深厚底蕴。

上世纪60年代,我国面临的周边形势极其严峻。为“准备打大仗”,太祖提出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将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即所谓为一线、二线和大三线。广义的大三线,是指中国腹地以及西部崇山峻岭的广大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青海、甘肃的全部,加上京广线以西、长城以南的粤北、桂西北、湘西、鄂西、山西、豫西和冀西等广大地区。这些地方西距国界上千公里,东南离海岸线七百公里以上,四面分别有青藏、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战云密布的特定形势下,成为理想的战略后方。

绵阳地处内陆腹地,其西北边缘山高谷深的龙门山脉向南递降,形成四川盆地的盆周山区,与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布点的要求相吻合。随着宝成铁路的全线通车和地方公路建设的发展,区内交通不断改善,加之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是三线建设布点的理想地域。

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进行。到70年代中期,国家先后累计在绵阳地区实施三线项目近40个。搬迁和建设了一大批核物理、航天航空、电子、计算机、应用磁学、材料、化学等方面的重点科研机构和设施,以及一批冶金、机械、绝缘材料、建筑工程等大中型骨干企业。

以下根据公开资料文献,介绍在我国国防领域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一些单位。

九院:

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CAEP),原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理论、实验、设计和生产综合体。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000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名;中科院院士11名(于敏、陈能宽、张兴钤、周毓麟、经福谦、胡仁宇、宋家树、贺贤土、王世绩、陈式刚、郭柏灵);工程院院士13名(俞大光、朱建士、胡思得、杜祥琬、武胜、李幼平、彭先觉、傅依备、徐志磊、董海山、孙承纬、张信威、丁伯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等杰出科学家都曾经或正在担任该院的重要领导工作;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0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72人、“全国技术能手”多人和一大批优秀年轻科技人才。

科研基地主体位于绵阳市涪江之畔的科学城,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设有科研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共拥有12个研究所、100余个科研室(包括5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30多个生产车间及3万多台(套)各类先进设备仪器。主要从事冲击波与爆轰物理、核物理、等离子体与激光技术、工程与材料科学、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化学与化工、计算机与计算数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九院是我国获得科研重大奖项最多的研究机构(截至2008年):

全国科学大会奖:72项。

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国家发明奖:71项,其中二等奖6项、三等奖32项、四等奖33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87项,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37项。

国防重大科技成果奖:691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58项、三等奖208项、四等奖417项。

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2560项,其中一等奖137项、二等奖644项、三等奖1501项、四等奖278项。

九院的官网自豪地展示来自最高领导层的关切:

1962年11月3日,太祖在中央专委会关于核武器研制的报告上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1966年3月30日,邓小平视察并题词:“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

1999年4月21日,江泽民视察并题词:“发扬两弹精神,再创崭新业绩。”

2000年2月,胡锦涛视察并讲话:“核武器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我国大国地位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九院拥有我国核工业研究最先进的设备和国家的核心机密,创造了我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等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并爆炸成功

—1965年5月14日,核航弹首次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原子弹实现武器化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首次飞行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

—1967年6月17日,研制中国第一颗氢弹并爆炸成功

—1982年10月12日,我国首次潜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拥有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威慑能力

—1988年,研制出中子弹设计技术

—多个型号的先进核武器陆续装备部队,铸就国之重器。。。

当初,九院从北京西迁青海,再入四川。整个工程稀稀拉拉分布在绵阳下属的梓潼等好几个县的大山里,环境恶劣,工作分散,效率低,浪费大。职工生活和子女教育也有许多根本无法解决的困难,严重影响了核武器研究的正常进行。1983年4月,当时的国防科委主任陈彬根据邓稼先院长的汇报,就调整布局、到绵阳集中建设一事请示张爱萍。办事素来雷厉风行的张爱萍经过一番摸底调查,在两个月后给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写了报告:“经与九院领导及四川省委领导同志商量,均认为必须调整九院基建布局,原则是凡因分散而不利于尖端武器研制生产者,一律集中到绵阳市郊,与正在那里建设的九所、计算中心(含亿次机)靠拢,其经费约3.5个亿,第一年,只需几千万即可,建议国家予以批准,以便九院作具体规划。”中央军委、国务院很快批准了该报告,第一年投资列入国家当年财政支出。如此举足轻重、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大问题,只用5天即告落实,张爱萍将军功不可没。

代号“839工程”正式批准立项以后,张爱萍在四川省委和成都军区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再次亲临现场踏勘选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九院最终落户绵阳的消息在社会上公开以后,在当地不明真相的群众中引起不小的波动。人们认为,九院做的都是有毒(放射)性的工作,是要死人的,一时间当地老百姓人心惶惶。张爱萍得知此事,为安定人心,果断决定召开有2000多人参加的绵阳市党、政、军、民、学大会。会上,张将军指着九院的人讲:他们搞核武器好多年了,都活得好好的,不要再相信和传播谣言了!大会开过之后,绵阳的民心很快就稳定下来。

“839”开工典礼,张爱萍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其中用了“科学城”一词,深得绵阳市和四川省的认同和赞赏。绵阳今日以“科学城”扬名国内外,即由此而来。

近年来,九院的核武器装备技术实现跨越发展,解决了核装置从核试验原理设计到武器化、工程化的一系列问题,核武器小型化水平和综合性能大幅度提高。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设施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实验室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能力大幅度提升,为禁核试条件下核武器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激光技术研究方面,依托在核武器研究中建立起来的强大学科基础,九院在激光理论研究、数值模拟仿真研究、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DPL激光器技术、自由电子激光技术、激光参数测量和激光系统总体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相关领域处于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2005年,建成了100微米 FEL实验装置并实现出光,是我国第一个太赫兹光源,当年被评为基础研究年度十大新闻。

在微波技术研究方面,作为国家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九院培养了一支年轻的队伍,在理论、实验、样机研制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推动我国高功率微波数值模拟与系统仿真研究,初步完成了三维仿真系统的框架规划和构建;同时在关键技术研究,如脉冲功率源、高功率微波器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特斯拉型脉冲功率源、爆炸磁通压缩发生器、超宽谱实验装置输出指标已达到国际水平;高功率微波器件输出功率迅速提高,渡越时间振荡器、相对论速调管、相对论返波管、虚阴极振荡器和磁绝缘线振荡器等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已形成比较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和人才队伍,在理论、实验、诊断、制靶和驱动器五个方面都已初具规模,初步建立起了以40-50岁科研人员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队伍。在“十五”末期到“十一五”初期的物理实验中已经出现自主创新的端倪。例如在辐射不透明度的研究中,通过对实验的创新设计,在驱动器(神光II装置)能量仅为美国四分之一的条件下获得了比美国人要高30eV的电子温度;在内爆研究中通过对靶的创新设计和制造,获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的测量精度;在驱动器的研制中,已基本掌握了以“四程放大”为核心技术的第二代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的设计能力,为顺利进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打下了基础。

在常规兵器研究方面,九院定位于先进常规兵器战斗部和引信研究,并已具备相当竞争实力。在爆轰与冲击波技术、炸药与火工品、环境试验、直列式电子安全系统、理论与数值模拟技术等领域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实力,研究试验设施居国内先进水平。在钝感弹药(包括炸药、火工品、试验与测试技术等)、高性能钻地弹、高性能防空反导战斗部、高可靠性智能引信(包括MEMS技术应用、目标识别技术、智能控制技术、高可靠性安全保险装置等)等领域有雄厚的技术基础。

回顾50多年来的创业历程,九院人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实现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重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共和国的发展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

记得许鹿希在少有的一次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我不能容忍吹捧。吹捧是会把人吹死的。邓稼先尽管做了些事,但如说过了头,也把别人抹煞了。现在九院还有一批非常好的人,还在默默地干,邓稼先不过是个代表。我是非常佩服他们的,隐姓埋名,尽管现在条件好一点了,但是总的说还是很艰苦的。要是没有这批人,我们怎么同别人对抗呀!”这话说的有水平、有境界,到底是邓稼先的夫人、许德珩的女儿。

  

九院,以及无数默默无闻从事核武器研制的中国人,不愧为奠定新中国大国地位的基石。

关键词(Tags): #国防科技通宝推:老老狐狸,老调重弹,侧翼,looklook,大眼,明月照九州,廖石,
家园 占了沙发 花你下

汶川地震的时候,绵阳应该受了不少不为人知的损失..

家园 地震之后

成都军区奉命派直升机紧急前往九院某设施接出几位国宝级的专家。

俺曾经工作过的另一家研究所受损比较严重,目前已经批准择址重建。

家园 绵阳人到此一游!
家园 曾西工院混过的人悄悄飘过
家园 据某单位宣传报道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奖最多的单位不是绵阳的九院,而是该单位,在08年前是该单位,现在则是该单位与其在同一集团的另一兄弟单位拿了同样多的特等奖,两者并列第一

家园 那应该是航天科工集团了。

卫星、运载火箭、导弹、载人航天和绕月工程都算上。

家园 老婆的一个学生是绵阳的

这个系统的子弟。

天天和老师们吹牛,说某年某年,在门口抓住一对间谍。台湾来的,潜伏了十多年,口音和当地人没有区别,在九院门口买麻辣粉云云

家园 shopping的女婿当年可是干了不少“好事”

现在想起来 2代见了美国人就脚软

家园 是否还在绵阳选址重建阿?

我记得绵阳还有风洞群,这些不会搬吧?

家园 是hoping吗?
家园 先花

在驱动器(神光II装置)能量仅为美国四分之一的条件下获得了比美国人要高30eV的电子温度;

以上有关的能给科普一下子吗,与聚变的关系等,当然是在允许的范围内,先谢了

家园 你懂的
先花
家园 常温可控核聚变。

现代的核电站使用核裂变技术,核污染大,原料利用率不高, 所需原料也有限。科学家正在研究受控核聚变发电技术, 在研究太阳核聚变的原理基础上,模仿太阳核聚变条件实现受控核聚变,即所谓"人造小太阳"。核聚变发电效率是核裂变4倍,且无污染,原料取之不尽。聚变电站始终处于次临界安全运行状态,一旦出现意外,反应会自动停止,不会发生核泄漏事故,非常安全。

核聚变最先是通过惯性约束,在氢弹中大量产生的。在氢弹中,引爆用的原子弹所产生的高温高压,使氢弹中的聚变燃料依靠惯性挤压在一起,在飞散之前产生大量聚变。但是氢弹爆炸时,每次释放的能量太大,使得人类难以利用。如果不是用原子弹,而是用其他办法,有节奏地引爆一个个微型氢弹,就能够得到连续的能量供应。这种理想,在20世纪60年代激光问世以后,就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受控核聚变有两类,一个是磁约束型:磁场能够约束等离子的基本原理,托克马克装置是其中最可行的一种,由前苏联科学家在50年代提出,模仿太阳上核聚变。另一个是惯性约束,依靠聚变材料本身惯性,使用高能激光使其在高温高压下来不及分散之前短暂时间完成聚变反应,靶的温度达几千万度,压力达十亿个大气压, 模仿了太阳内部环镜。惯性约束由前苏联科学家和我国科学家在60年代提出。这两条途径,现在各国科学家研究成果已经接近达到点火条件,都力争在2010年前按照劳森判剧要求实现点火。

美国的“国家点火计划”采用钕玻璃放大器输出光束的三次谐波进行点火。点火过程:192束激光聚焦到直径为10米的靶室中,靶室内装有仅一角硬币大小的核聚变靶,在几十亿分之一秒时间将能量高达180万焦的紫外光入射到靶上。

目前乐观预计2050年左右受控核聚变大概可以商用,提供清洁和取之不尽的能源。受控核聚变也是未来氢能源系统的核心。

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即开始惯性约束聚变的研究,在王淦昌、王大珩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上海光机所和和长春光机所从80年代开始联合攻关。

1990年,上海光机所主研的神光I装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神光Ⅱ装置落户于上海嘉定。是由上海光机所、中科院和九院联合研制的一台高能量聚变激光器,8束激光输出,输出口径Φ240mm,输出能量总和6KJ/1ns,最高输出功率1013W。1994年开始建设,2000年建成。是国内正式运行最大规模的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新运行的神光Ⅱ第9路光束口径,由前8路的每束190毫米增至310毫米,单路能量输出达5100焦耳,同时实现全光路自动准值定位,为进一步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神光Ⅱ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用于其固体激光器的泵浦光源摘得第九届中国专利金奖。

1995年,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在“863计划”中立项,我国科研人员开始研制跨世纪的巨型激光驱动器—神光Ⅲ装置,计划建成十万焦耳级的激光装置。该工程位于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内。2008年1月26号,神光III原型装置关键系统之一“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顺利通过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在四川绵阳组织的验收。目前,神光Ⅲ原型装置“十五”建设目标已圆满完成,达到“8束出光,脉冲-万焦耳”的水平,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后世界上第三个系统掌握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总体技术的国家。

2008年11月16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曝光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驱动装置原型。

神光Ⅲ装置是世纪之交我国历史上光学领域最宏伟的科学工程,必将全面带动相关科学技术攀登世界水平,是我国综合国力在科技领域的标志性体现,其作用和意义不亚于当年的“两弹”。根据规划,我国在2010年前后还将研制“神光IV”核聚变点火装置。

附录:

美国的国家点火设施 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 (NIF) Project

点看全图

世界最大的激光器“国家点火装置”于2009年5月29日在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利物摩尔国家实验室正式亮相。这项耗资40亿美元、历时12年的浩大工程将于2010年正式启用。能源部表示激光器将为人类带来无穷尽的新能源。

激光器位于一座10层楼的建筑内,可产生192束351纳米波长的激光,总能量为1.8兆焦。每个光束能在10万分之一秒内行进一千英尺,激光器将所有光束集中在一个直径只有几厘米的靶标上,并在十亿分之一秒内产生巨大能量,相当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内世界第二大激光器的六十倍。

国家点火装置有三大任务:测试美国核武储备的可靠性,探索宇宙起源以及为以后使用核聚能源铺平道路。能源部表示,国家点火装置的完成,将确保美国更安全,能源更独立,同时为科学发展和探索开启新途径。

据报道,NIF装置已于2010年9月29日进行第一次点火试验,并于10月31日和11月2日分别创造中子产额和激光输出能量新的世界记录。

图为靶标被击前后对比: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感谢河友“大问号”热心指正,本帖已作修改补充)

关键词(Tags): #国防科技通宝推:桥上,回旋镖,桃子甜,
家园 测试美国核武储备的可靠性?

能不能说说这个测试美国核武储备的可靠性具体是测试什么东西,如何测试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