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浅谈东西差异问题(三)析分 -- 邝言

共:💬17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浅谈东西差异问题(三)析分

人道主义或者说人本主义究竟是什么?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心目中的自由主义思潮是怎么诞生的?后来又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呢?也许没有什么比我们自身的问题更能引起关注的了,而总的来看,要说明东西差异,也没有比中国这些年来的状况更好的例子了。

中国人原先并不真正懂得人道主义,他们将反专制、反传统乃至反FB的思潮同西方资本主义初期的人本主义思潮直接等同起来,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举例来说,我们说这块手表属于我,这时我们说的意思是什么?这块手表到底属于什么呢?显然,这块手表不是属于我的手腕,不是属于我肉身的任何一个部分,因为即便我没有手,这块手表仍然是我的;这块手表也不属于我肉身的整体,因为即便我的肉身消逝了,这块手表仍然作为遗产而属于我;这块手表属于我的精神么?这么说依然有问题,因为我们不仅要面对承认人身后有灵这样的尴尬局面,而且,人的精神变化无形,而手表的归属却是有明确的法律意义的,两者不相匹配。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世界上还有抽象人格这样的东西,资本主义宣扬的平等,也正是指在这样的抽象人格意义上的平等,换言之,抽象掉你身高体重性别职业等等个体差异,你拥有一个与别人一模一样的毫无内容的抽象人格,当需要表决时,无论你的道德品行或知识水平如何,你都只拥有和别人毫无二致的一票。所谓西方民主,也就是这样的产物。我们时刻要注意,那纯然是西方传统的产物,我们中国人原先可不这么考虑问题,只是在资本原则进入中国、并且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之后,我们才开始接受了西方的原则。因此,中国现在可以算是世界上最西化的地方了,当西方自身已经意识到现代性的危机从而忧心忡忡的时候,中国人却刚刚开始品尝到现代性的成果,因而他们孜孜以求地要深化这样的现代性,从而离自己的传统越来越远。当然,如今自由主义思潮已经退潮,正如我的导师王先生有一次在给学生作完讲座之后所感叹的,他感叹说:曾经那样感动着青年们的自由主义话语,如今也在这个时代的校园里渐渐沉寂了。是的,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想不起来当初是如何为了这样的话语而激动不已的了。那时候的人们刚刚从文革这样的道杀人的状况中走出来,也不过稍微接触到了西方传统的一点边角(不是从学理上而是从自己的生活状态中),他们一下子全都变成了脱离人际关系的原子个人,变成了民主主义者,至今仍然有一群被称为“愤青”的人们还坚持相信,极端民主化是好东西。如果说,在某个历史时刻,这种民主化思潮的确起过相对积极的作用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应该认识到它的局限性了,那就是――它抹煞一切个性的特质必将使其走向人道的反面。

自由主义思潮的退去却丝毫不表明中国人对这一点有了足够的批判性认识,相反,如今人们只是掉头不顾而已。换言之,中国人既不要自己的传统,也不要西方传统的自身批判,而只是坚持走着实用主义的路线,成功学是当代中国真正的显学。

在西方,一旦有一种思潮诞生,人们都会将其放到一个标准前面衡量一下,这个标准就是人道主义。一旦一种理论占据了话语权,便总有一种相应的人道主义思潮随即泛起。包括马克思主义也曾接受过这样的评判和驳斥。这是因为,西方知识论传统一向走着脱离实在的道路,在这个传统中,人性被当作人类个体所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属性,这种属性是先于个体的人而存在的。就像桌子的概念先于个别桌子产生一样,个别的桌子抹煞掉高低长短等等的差异,获得一个抽象的桌子的理念。可是,人固然可以这样对待物,却不能如此对待人自身。当这样的所谓人性一旦成立,也就确立了相应的一切人的规范,那么这样的规范势必变成压迫个性的外在束缚,无论是表面再人道的人道主义,都不可避免地落入这个抽象人性的泥沼。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思潮开始都是打着人道主义旗号的,后来却反过来被新的人道主义打倒,而被打倒之后,新的人道主义自身又成了问题,反过来那些被打倒的人道主义似乎又不那么可恶了……西方传统就在这样做着概念的游戏,按照马克思的话说:他们不愿想象一种真实的东西,却真实地想象着一切东西。这样的局面直到知识论路向的终结并代之以生存论路向才算到头了。关于这种新的路向,我将放到最后说。

其实这里我并不是在谈论哲学,只不过一旦要进行一种反思,我们就自然地进入了哲学而已。因此我们只是哲学地探讨文化,而不是将哲学等同于文化。米兰昆德拉在耶路撒冷的致辞中说:当哲学宣扬清楚了一切的时候,小说的智慧却在诉说人类的愚昧。我当然理解他的意思,其实,这是理性自身特性所造成的,并非是谁对谁错那么简单。特别是在批判哲学诞生之后,哲学的任务已经不再是单纯地颁布所谓的真理,而是给任何一种“真理”划定其界限。因而哲学不会再声称自己澄明了一切了,除非它希望自己被当作失去现实性的东西(某种我们有时称为乌托邦的东西)。西方小说的智慧则作为生活的本源而保留着人类发展的脉络,换言之,保留着精神素材重新获得阐发的可能。

而在传统中国人那里,这样的保留并非站在某种抽象道义的对立面,而是一直浸透于生活之中。因而我们常听到学者说:中国人不关注终极关怀,而仅仅关注人际关怀。中国人谈的是“未知生,焉知死”,是“敬天地而远鬼神”,中国人早就明白人不是抽象的,而“现实地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语),所以他们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以他们认为礼教这样的东西对生活非常有意义,当人们在他们所担当的角色上各谋其政,这个世道就不会坏到哪里去。孔子述而不作,微言大义,正是表明这样的努力是生活的,而不是原教旨的,他只是阐发生活的意义,而不是订立不变的规则。这样的传统一旦僵化,就失去了它原本所应有的所有好处,变得一无所有地赤贫。僵化的结果就是要么生活变成了教条,要么根本没有原则,一味地实用主义。这两点往往共存,在今天就是非常明白的事实。

元宝推荐:雪个,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说中国当今只认“成功学”有失公允

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在五四以后被不断的“埋葬”。旧的去了,新的没有,人伦、道德出现真空,在失范中西方文化乘隙而入。

成功学在经济、个人成就方面,或许是一个主流标准,但不能说在一切方面,这与美国还是不同。

一口气,粗粗看了三集,希望继续。胡乱图笔,算一个回应,顶一下。

家园 呵呵,仔细看原话哦。

原句“成功学是当代中国真正的显学”,并不是说只有成功学。所谓显学,熟悉古文的朋友定然知道,差不多也就是漏斗兄说的“主流”这个意思。特定的成功学当然是某个学科的成功学,这里只是一个比附的说法,意思就是在经济决定一切的社会中,人人都梦想着同一个模式的成功,都以同样的成功标准来衡量自身价值。在漫谈式的文字中,也就是表达一个大意,若是漏斗兄有兴趣深入研究,我也很欢迎的。多谢漏斗兄捧场。

家园 冒失,看得太粗

我已经把贵文存档,希望看完全文。

没看完,尤其网上在线浏览,确实容易游离原意。

中西文化比较很有意义,五四到现在,快一个世纪了,是要做点总结。期待下文。

家园 言重了。

论坛本就是个自由的空间,大家各取所需,首先看到的当然是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如果未有周全,实属自然。漏斗兄不必客气。

我这篇东西就是由论坛上的朋友提问而来,仅仅是粗谈一些个人体会,漏斗兄如此郑重,岂不令我汗颜?

家园 谢谢好文了。

上一个贴开个玩笑,好东西希望一次看完,胃口被吊了。没有其他的意思。

家园 哦,真是抱歉哪。我是现写的。

不是故意要吊胃口呵。下一篇现在在哪里我自己还不知道呢。

我就是时间太少,论坛是要泡的,可是我来得比较少,发帖少倒也罢了,就是这里的好帖也常常看不全,也不是经常回复,总觉得很是抱歉。

家园 知行合一

是不是有那么点意思?中国传统强调道德原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更进一步,不仅仅是道德,而是关于世界的认识。实践内容的丰富反过来也就影响了思想本身的丰富。士在明清的活力的递减,是否也是由于政治制度实践上的衰退?

如果从这上面来说的话,现在的所谓知识分子第一要务是从商,第二要务是从政,反而恰恰不是所谓学术了。不过我个人反而确实觉得是如此。仅就人文类而言。虽然我以为理科类也要更多考虑一下工程实践的问题。

突然注意到老兄的头像好象是宫骑峻的那个猪头飞行员,是不是?

家园 【欣赏】等着看您下回说什么。
家园 说得是,中西的认识是不同的

西方的认知指向的是确凿无疑的知识,因而一直探求知识的可靠性。在这个精神下,西方知识论传统就是这样发展的,简单说来,原本是符合论态度,就是意识符合外在,后来突破感觉的可靠性,从经验到先验,后来又诉诸绝对精神(客观精神)。

但是东方的认识态度完全不同,才、学、识三者中,识是主要的,如果说学略相当于知识的话,那么识更多的是洞见,是直观。当然我一再强调了,以西论东总是不那么确切的。

所以我觉得传统中国人天生就会反对经院式的东西的。既然认识不同,那么中国人的实践和西方也就不会相同了。

我的头像的确是红猪,呵呵,我喜欢的动画形象。

家园 【欣赏】

仔细看完这三篇文章。这种类型是我找了很久的,现在终于见到了。高兴~~~~~~~~~~~~~~~

期待楼主的续集呢。

家园 一家之言而已,仅供参考。

其实我并不想指出所谓正解,只是提供一种诠释的可能,希望能通达生活丰富性的全貌而已。

家园 对于中国文化来说,这种注释却很是重要呢

对于中国文化来说,这种注释却很是重要呢

家园 同感!

我有一个观点,拿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科学对比,因为对西方的其它不懂.

西方现代科学的认知过程,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是严格分离的,一个科学实验的对象,与做实验的人是完全没关系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应得到同样结果.可是如果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合而为一怎么办?也就是说人如果要认识自己.这就不是科学问题了.而中国文化的一个中心就是这个.中西的分别在很大程度上由此生出.

极同意老兄所说:以西论东总是不那么确切.当代汉学家已认识到这一点.李约瑟还是以西法治中学,已努力以中法治中学了....

家园 中西比较是个大题目一直没想好从哪儿开口,也没敢开口

不过,老兄的这个观点还是有些问题的。

对于实证主义来说,主体与客体确实是严格分开的,

但是现代量子力学的出现,特别是“测不准原理”的发现,使得主体客体的严格分离崩溃了。

所以,继“上帝死了”之后

“人也死了”。

这个人就指的是“主体”。

以前他们以为一种西方白人中产阶级式的勤奋、理性、道德的“人”可以作为模板推广于全世界。

他们也相信西方似的经济政治制度应该推广到全球去。

现在西方已经不再相信一种超越时空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了,不论是“神”、“正义”、“真理”抑或“发展规律”、“发展道路”。

一种多元视角已经形成了:对西方文明的局限性有了清醒地认识,对东方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力量也默认了。

现代可能也就小布什这种人才那么狂热的推行美国式生活方式吧

虽然美国化,或者说“麦当劳化”,确实是个明显的事实。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