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对抗联历史有兴趣的朋友请进 -- 萨苏

共:💬17 🌺17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对抗联历史有兴趣的朋友请进

太疲劳了,不重新发帖子,有兴趣的朋友请看下面的链接

外链出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激动…又一批尘封东北抗联的研究,即将浮出水面了
家园 关于七星砬子这个地名

此山是桦南县境内最高之峰,海拔八百五十三米,长二十公里,系阿尔哈山支脉。层峦叠嶂、诸峰峭立,其中有七座高峰直插入云,故名七星砬子

——摘自《黑龙江地名考释》

砬子,东北方言中,指山上耸立的大岩石,多用于地名。东北各地有很多叫某某砬子的山峰。

家园 【史料】这一张历史照片的考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萨兄收集到的历史照片,可以看到这几个关键词:

萝北县城、2月4日、赵尚志、骑兵、板坂大尉

那么,什么叫中日史料印证——

王明贵回忆录《踏破兴安万重山》摘录一段话:

张寿篯决定攻打两处边境据点,以胜利的军事行动迎接赵尚志回国。根据分工:戴鸿宾率领六军保安团,四师二十八团和三军一、九师500余名队伍攻打肇兴镇(萝北县城),张寿篯政委率领六军二师、三军十师200余名队伍攻打鸭蛋河镇,我率领六军三师独立营和六军二十九团百余名骑兵队伍,埋伏在宝泉岭附近阻击鹤岗方面来的敌人援兵。2月4日夜,戴鸿宾指挥进攻肇兴镇的战斗打响了,攻入城内的三、六军部队遭日本关东军援兵的攻击迅速撤出城外。2月5日拂晓,我军在肇兴城外与乘汽车追击的日军板坂部队发生了一场非常激烈的战斗。打死打伤日本关东军板坂大尉以下三四十名。

这几个关键词一个不少。

虽有细节上的区别,但日军的记载和王明贵的回忆,具体的战斗事实上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家园 【考证之补充】上街基战斗消灭板坂大尉等18个日军具体经过

《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更详细记载了这次战斗,照片解说上提到的“上街基”、“十八名”都有明确记载。

戴鸿宾得知日军部队乘汽车赶来解围的消息,便立即下令往城西撤退。我军在上街基抢占了炮台,向日军板坂部队的三辆汽车猛烈射击,击毙板坂大尉等十八名,伤六名,日军处于危急状态。随后虽有日本警尉森岛、日军中尉伊藤以下二十余名前来助阵,但仍受我军强大火力压制,毫无反攻之力,直到下午三时,驻绥滨县福兴屯的伪军乘汽车前来应援,并在公路两侧与我军发生了激烈战斗。在激战中,戴鸿宾察觉我军已处于不利地位,如再战下去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便立即召集团以上干部开会研究对策……

蔡近葵在这次紧急会议上提议退入苏联,其理由是:(1)我三、六军部队在肇兴镇战斗中消耗子弹过多,如不及时补充难以继续战斗;(2)在突围过程中,我三、六军部队负伤三十余名,如不及时治疗势必造成重大减员;(3)入苏境与赵尚志军长会见,并接他回国领导抗战。与会的全体干部一致赞成蔡近葵的意见。

这段记载之中很多描述的原始出处,是上街基战斗的亲历者王海珍、乔占江有一篇回忆文章《夜袭肇兴镇,激战上街基》(《萝北文史资料 》第1辑):

哨兵报告,从东南富锦方而开来两辆载满日寇的汽车,已进入肇兴镇内,戴军长一寻思,这是敌人增援部队,我军得赶快作新的战斗准备,于是,命令部队西撤。在我军撤退时,日军一辆汽车,拉着十九个日本兵追了上来,眼看要插到我们的队伍中间,战士们立即散开,车上的日军不开枪不开炮,我军打枪,他们也不太还击,汽车拚命朝前开。戴鸿宾军长一看,觉得事情奇怪,眼看快到上街基了,戴鸿宾军长明白了:日军是去上街基占领炮台的,要是他们占领了上街基炮台,和肇兴的敌人两面夹攻,那时我们就将处于极端不利境地,于是,戴军长拉开了雷鸣般的嗓门大声下着命令:“快占领炮台!前面的部队占领上街基炮台!”

同时,他又命令身边的战士向敌人的汽车猛烈射击,最好是把汽车轮子打爆。这时,跑在最前面的是六军二十八团郭团长和一名老机枪射手。他们听到命令,飞也似地跑向上街基东南炮台,这位机枪射手,奋不顾身,跑向炮台的第二层,刚刚架上机枪的时侯,日军的汽车刚停下,日本军官板坂少佐在车上横握战刀,叽哩哇啦,挥军督战。日军冻僵了手脚,刚欲跳下车,机枪子弹象一阵暴雨扫射过来,板坂少佐当场毙命,车上的萝北警务局日本指导官岩崎才刚刚结婚,也抛下他的蜜月新娘和板坂少佐一同归天,其余的日本兵车上车下横七竖八倒成一片,呜呼哀哉,其中只有一个命“大”,他下车太猛,皮带在丰后边,身子还未着地,就活象一个吊着的油瓶被不要命的汽车拖回肇兴去了。……

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在上街基村东附近立一石碑,无耻地称“板坂少佐”等侵略者为“十八勇士战殁之地”。此碑文文革期间已佚,尚在残碣只有原碑的四分之一了。

(可见,板坂被追晋为了少佐)

通宝推:路人癸,萨苏,赫然,
家园 小胡,悠着点。注意身体!
家园 多谢兄台关心,可老萨才发几张就有几个关键地名出现,激动呀

“上街基”战斗已考证~

“七星砬子”后方根据地,这也很有名的~

“梧桐河金厂”也是不简单的——

梧桐河金矿局的具体位置,按现行政区划分,即今鹤北林业局下属西梧桐林场场部西北约30公里的深山中,在尚志村西北100多公里处。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鹤岗地区后,梧桐河金矿局也被日寇霸占,并对矿区严加控制,设立管理机构和矿警队,招了1000多名采金工人。这里也是东北抗日联军经常活动的地区,中共佳木斯地下市委早就派党员陈芳均、马克正二人打人该矿警队,进行策反工作。1937年7月29日,他们发动了80多名伪矿警反正起义,缴获300多两黄金、70多支枪和大批子弹,之后,起义队伍改编为抗联六军四师二十九团。伪矿警队起义后,敌人在金矿局(当时也叫梧桐河金厂)设立警察分驻所和派驻警备队加强防护。

家园 同劝,这家伙属于干活不要命的
家园 半夜睡下了还用了好一会平抑激动——老萨你的运气怎么这么好

连续有关键的发现:)

一想到多少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就会随着萨兄的发现而重见天日了,“越苦越累心越甜”~

家园 【史料】也解释一下地名“上街基”

萝北县城的“上街基”,应是根据一片“街基地”的方位而取的一个地名。东北有不少地方“街基”为地名,距萝北不是很远的富锦县城也有“上街基”的地名,其原名为“南街基”,民国元年改称上街基。

那么什么是“街基地”呢?这个词语的理解,首先可以比照一下“宅基地”。

《抚顺市志》的记载:

1936年,伪满抚顺县的土地摊款分三种税率:街基地、园辅地(注:应是园圃地)、农村土地

通过这种分类,也就可以明白街基大体上是什么概念了。

《黑龙江土地资源》有具体的记载:

街基地出现在清末,是各地在丈放荒地过程中“留适中之地,水陆冲要处所,划出地段,以为设置基础,是为街基”…“除划留官道及官署基地以外.各视地方之街僻,分别等次,酌定价目,招户承领”,征收押租(街基价)与年租,并通过清丈发给印照,以凭管业。

这段文言文若是不好理解,可看明清史专家刘秀生的介绍:

晚清东北解除封禁令以后,地方官员在交通要道,军队驻防区和居民稠密地区建立以工商业为主的规范化聚落,名为“放街基”。即规划出街区的方圆四至及街道布局图,以丈尺为单位招商购买建屋。一般以长宽三点三里为准.面积呈九九之数,中央以街为主干,街两侧为工商铺户,街四周为巷(居民区)。街形成以店铺为主、集市为辅的商业区。晚清至民国初年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街区,以后逐渐形成街镇,初放的街基大多成为县治。

家园 感谢。
家园 很有收获。

萨兄收集到的照片与老胡的引用考证相得益彰。让我们又一次走近历史。

家园 好像赵尚志将军就是牺牲在这里的

在不远处的宝泉岭农场, 有赵将军的纪念馆

尚志村就在萝北县城到鹤岗市的原国道上

家园 啥时候办个展览吧

这么多照片整理一番,配上文字解说,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材料啊。估计老萨正在向这方面努力呢。

家园 中国过去的抗战史

中国过去的抗战史,吃了证据不足的亏,所以萨大和老胡正在做很有意义的事,民间人士更有力量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