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真的“不差钱”了吗及其他 -- 大西洋14

共:💬4 🌺1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真的“不差钱”了吗及其他

这两天在网上看到云南某地拟投资50亿人民币重建“夜郎古国”的报导,相关报导评论不少,只捡一篇新闻援引:

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16日宣布,将斥资50亿元人民币打造“夜郎古国”的消息。几乎不用多想就知道媒体和网民会有怎样的评价。今天中青报评论说,“造国”行动正在唤起一场遗址之争。首先回应的是贵州,贵州方面称,该省一直将“夜郎”当作他们当仁不让的文化品牌。事实上,围绕古夜郎的争论不只在今天,也不全在湘贵之间,多年来西南诸省也都在争夺者之列。史料显示,古夜郎涉及地域广及大西南,又经过一两千年的历史演变,由于其历史原貌与都邑所在史籍少有记载,对于夜郎古国的疆域等问题,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中青报的文章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个细节。当年国家民政部一位官员去西南考察时,被古夜郎的文化所吸引,夸赞说:如果国酒茅台的无形资产值70亿元,那么夜郎这个品牌含金量将高达700亿元。这句话足以道出夜郎之争的根源所在。

看到这篇报导的第一反应是:真是“不差钱啊”,有50亿做点儿什么不好,非得恢复一个虚无缥缈的古国?未太再意,想不过是地方官员开发旅游、赢取商机,想赚钱罢了。后两天,评论多起来,所谓“内幕”也慢慢透了一点儿,始注意。

知道“夜郎国”是小学时学的成语“夜郎自大”,与“井底之蛙”同意且常连用,谓“不知天高地厚”也。今一考据方知,“夜郎自大”成语的主角是夜郎国,但典故的主角却另有其人。

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说的是:

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

此是典故,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当下(参考后来评论中透露的一些信息)。

不说一个贫困县是否能拿出50个亿(全凭民间集资在我看来纯粹是忽悠,按国家标准,贫困县人年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何时才能筹集到50个亿?不用脑子都能想的出来,或者说用脑子都想不出来);也不说地域之争(个人印象夜郎应该是在贵州,贵州还有个夜郎镇,据说建铁路经过该地,贵州方面想起名“夜郎站”,为避免混淆视听,云南方面不同意,最后只能起名“夜郎镇站”,典型的中国式“正名”之争),时间过去了二千多年,且其历史原貌与都邑所在史籍少有记载,仅凭一句“汉孰与我大?”就能恢复古“夜郎国”的风貌吗?实在令人怀疑。

建起来肯定是一个“现代化”的古建筑,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建筑群如何能有700亿的品牌值?

与其让人们在这样一个“古”建筑群里想像古夜郎国,还不如让他们乘车旅游时利用在夜郎小站停车时的空隙下车小息,望着远山、小镇,发些“思古之幽情”好些。

说句比较刻薄的话(很少说这样的话,先行抱歉),用“夜郎自大”这个成语修饰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到是比较贴切。

与此同时,在圆明园被八国联军火烧焚毁150周年之际,是否重建圆明园之争也热起来。

夜郎古国与圆明园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道理应该差不多。斥巨资重建圆明园的目的何在?想证明我们祖先曾经“阔”过?有过“康亁盛世”?“康亁盛世”史已有载,似无必要再Q一下。

想证明我们现在的发展、强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足以证明中华民族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似亦无必要。

窃以为,与其重建,不如保留现在的废墟。不说把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历史人文景观也是值得的。

残缺也是一种美,维纳斯即是证明;沧桑更是一种境界,君不见“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家园 估计是造势

天知道是什么项目。弄不好就是个传销的钓鱼项目。

有人要圈点钱,在拉人立项目呢。如果有钱,这里面也都是贷款。投高铁,几千亿不含糊,这种项目,发改委那里一个亿都有困难。

家园 云南有新晃这个地儿?

挑个错哈!

不过还是送花!非常同意

与其重建,不如保留现在的废墟。

家园 呵呵,这算啥,不差钱

西安投资千亿重建大明宫遗址及周边旧城改造

外链出处

汉中旅游大打汉文化牌 180亿建西汉遗址历史街区

外链出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