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试论汉字的科学性(二) -- 大西洋14

共:💬68 🌺14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实际上现在已经歪楼了

简单说说,不知道你是如何定义一些概念的,比如天才、创新、思维模式。

天才,我的定义是在某一方面十分出色,常人所不及,比如记忆上过目不忘,计算上心算十五六位乘除法(经过训练的不算),等等这样一些人吧,他们才是天才。至于爱因斯坦、牛顿,我认为是杰出的人才,十分杰出的人才,不算我定义中的天才。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是无可替代的,他们只是先于同时代的人一步发现了世界中固有的规律。他们是可以培养出来的。现在的焦点是,中国文化或说中国体制能不能培养这样的人才?

创新,什么是创新?理论突破是创新,那发明一个新工具是不是创新?创造一个新词是不是创新?

呵呵,这话题太大,我不敢说。但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论人才还是创新,都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文化或者体制只能对此产生正面或负面的作用,而不能决定其是否产生。

关于日本,呃,每年日本在顶级科学杂志上发表那么多文章,不知道怎么就在中国落了一个不懂创新的名声!和美国或和整个欧洲比,日本差很远,但,日本比英国差?比法国德国差?按人口基数来讲,将来中国要顶的上美欧日之和才行!!!

家园 呵呵,歪的挺远了,不歪了,本来就是侃侃。
家园 您所熟悉的罗曼语可比英语"严谨"的多

日尔曼乡下话的分词已经退化(或进化?)的差不多了

家园 最大的麻烦还是翻译外来词

这个大概也是汉语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土生土长的新词想表达无论是用常用字还是古字都不难。外来的词源于不同文化,想翻译得信达雅非常难,你随便找几个生僻字哪效果还不如现在的音译加意译的方法好呢。而且像翻译好需要掌握这个领域的知识加深厚的古汉语知识,不说这样的人才有多少,就是有人家是不是放弃干脆把外语当工作语言继续深入研究的机会,花大力气搞翻译也是问题

家园 造新字的好处是不会受到既有意义的影响

不是向英语学嘛,那么,造新字和造新word也差不多,反正都会让词汇量(字数)增加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水平。

家园 中文很多时候是很简洁的但往往很含糊

从我工作中看,要是把一份很明确的文件比如说合同或者法律条文,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话,要想准确无误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需要很多中文才能阐述清楚。

确实,中文很多时候是很简洁的,但其实中文一个很大问题是在描述事情的时候往往比较含糊的。所以很多人在比较中英文文献的时候会觉得中文文章往往好写,就是因为经常能够含糊过去,掩盖缺陷……

所以要想很准确的表达同一句话,往往用的描述并不比英文少

有很多中国或者华裔科学家也提过,中文写科技文章,往往不如英文的描述准确

家园 总算有了收获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再没有进账就要成“负婆”了。

家园 恭喜得宝

现在人们都很在意“钱”啦。

家园 真正能看懂古文的恐怕不多

这牛吹的有点儿过:单说汉字的话,上古的篆书认识的人就不多,中古以后好些;但即使是中古以后的文言文,能完全看明白的人至少也应该要接受过一些古文的训练,否则大概只能看的懂比较近的白话。

家园 那是因为英美都是发达国家

而英语基本上已经成为世界语言,科技文献多数都是英文。社会文化科技的发达,对语言词汇的要求相应增加。所以会感觉英文表达更清楚,因为各种概念本身从英语及相关语系中被首先发明,自然用本语表达更方便更准确。

中文感觉表达不清是因为中国社会文化科技水平比人家落后,新事物新概念的词汇都要从外界引进,而且接近前沿的东西往往连约定的中文翻译都还没有,自然感觉吃力。所谓以含混掩盖缺陷,各种自然语言都一样。MIT有研究生做过实验,用电脑生成的一篇用各种名词巧妙堆砌实际毫无价值的假论文,投稿居然通过审核。

你如果看看英文翻译的一些中文文章,比如毛主席的一些文章,就显得十分拗口,那还是白话。西游记里"齐天大圣"四个字,在中文看来是很自然简单的一个词,但英文翻译过去就是Great Sage Equaling Heaven,繁复得很。很简单,各个语言按自己的习惯表达时是最自然方便的。中文显得弱势是因为中文文化圈的弱势造成的,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以迎合外来引进文化。这就好象一个人觉得自己走路姿势不好看,千方百计模仿其他人的走路姿势,自然显得笨拙。

通宝推:Wjwu,
家园 你说的确实有道理

解决的方法还是在于扩大自身影响力

同时还得不断增加外来语、技术用语词库,但不能变成日本人那样直接音译,简直是惨不忍睹

家园 中文本比其他文本薄的原因

中文是象形文字,其他语种是拼音文字,而且每个字(单词)是多音节,占的格子比中文多。这可能是中文本比其他文本薄的主要原因吧?另一个原因可能如其他河友所述,是其他文字(如日尔曼语系和罗曼语系)的“严谨性”,什么冠词啦,什么介词啦,什么阴阳性啦,什么时态啦,等等,拉拉杂杂就把篇幅加长了。

BTW,我学过法语,对这个阴阳性特别讨厌,简直是画蛇添足,其根据在我看来就是匪夷所思。背起单词来还得记着是“公的”还是“母的”(un ou une)?哪位河友知道个中道理和来源?

家园 计算机普及对汉字来说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机会

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象形文字难写易认,单字信息量大,读音和字形联系不紧密,学习书写困难,可是一旦认识,阅读速度远远超过拼音文字,因为象形文字很大限度的利用了视皮层的二维模式识别能力。尽管人们在阅读拼音文字的时候对单词的识别也类似于象形文字,作整体识别,但是效率仍然不如象形文字。

在发明计算机前,读写无法分离,所以学习象形文字是个很困难的事情,一开始的学习曲线很陡,学会以后才有效率的优势。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算是各有千秋。

有了计算机以后,文字第一次可以做到读写分离,汉字可以用纯读音的方式输入,使得学习书写的难度下降到和拼音文字相当的水平,而同时可以保持阅读的高效率。

这时,在保持输入方式简单的基础上,汉字其实可以进一步复杂化,变成一个个二维的小图画,甚至可以是彩色的,只要有约定俗成的规范读音,输入不会有任何困难。不要以为我是天方夜谭,这件事情已经出现了很多苗头-网络火星语Orz,囧等等的出现和计算机图标的广泛使用就是例子,只要国家不强力反对,有有心人去收集整理,读音输入,图标化显示的汉字肯定是大势所趋。以后小孩都可以完全不必要学习汉字书写了。这样的汉字易学易认,可以压倒性的全面超越拼音文字 - 当然前提是计算机的全面普及。

家园 等那天中国主导世界科技潮流时

那就是外语国家想办法来翻译我们的科技文献了。也就是一个主导性问题~毕竟语言之间的翻译必定有一定的不准确性。

家园 真知灼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