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也会写古诗 -- 月色溶溶

共:💬25 🌺11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我也会写古诗

暑假,学习没那么紧张,小朋友们就做做暑假作业啊,看看书,背背诗,下下棋。

今天,我们一起背古诗: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五六个小孩子正扯着嗓子背呢,童童说话了:

阿姨,其实唐诗我也会写。

真的?我笑着问。

不信,我写给你看啊。

好啊。我赶紧很感兴趣很热心地说。

嗯。。。你帮我记下来。

行!我马上拿起纸笔,崇拜地看着他。边上的孩子都笑他:你也会写?哈哈。。。

嗯。。。农民种田,辛苦。。。一滴汗换一粒米。。。有了,阿姨,这是倒数第二句,就是后面还有一句,你先记下来。

好,我赶紧在一张白纸上记下来:这句真很不错耶。。。

等等啊,我想想。。。他敲着一枝铅笔一下抬头一下看地在那儿思索。有了!他说:

题目:种田

农民种田辛苦多,

天天都被太阳晒。

一滴汗换一粒米,

勤劳带来好时光。

他“写”完了,我也记录完毕。忍住笑大大地赞扬他:真不错,这诗真不错!以后你要经常写啊。

他说:这有什么啊,人家“七岁女”也写唐诗。(他背过一首作者“七岁女”的诗: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然后对小朋友们说:这下你们信了吧?

我心里说:呵呵,原来打油的才能是可以从小培养的。

家园 想起我小时候

大约小学1年级吧,有一次老师出对子,鸡唱晓。我马上举手答,蛙鸣夏。据说正确答案是 鸟鸣春。我的蛙鸣夏也不该算错吧。

家园 送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家园 莫非与“锄禾日当午”暗合?或是受了启发?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家园 我看也是.
家园 西河忽被墙,通宝久难觅

今朝偶相逢,应谢小童诗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家园 很不幸的告诉你,确实错了

第一、三字平仄不叶

不过一年级的小孩子嘛,就抬抬手算对了

家园 嗯,我来模拟一下小孩子的心境

这首诗应该是小孩子较早接触的。

老师可能会讲解一下意思,而小孩子消化了以后,用自己的话,加上对原诗存留的一些印象进行混合加工,其实这里的留存应该是理解基础上吸收的,而不是像普通背诵一样更偏向音阶的规律。

锄禾日当午——“农民种田辛苦多,天天都被太阳晒”

老师在解释的时候可能会提到,“日当午”就是大中午的被太阳晒,所以留此印象。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滴和粒,因为很形象,被孩子直接建立了联系。

而“谁知盘中餐”这句所指较虚,不容易给孩子较多印象,所以应该被跳过了,才有这是“倒数第二句”的说法。

估计孩子发挥完,觉得只有三句不太对劲,但该说的事都说完了。

怎么办呢?还得凑一句。

“勤劳带来好时光”,这句原创,其实是亮点,是孩子为了凑足而自己发挥出的新意思。可能来自于“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等另外来源。

因为原诗之意只是劝大家珍惜粮食,不要浪费,没有这深层之意。

家园 也许他在打油,那七岁女一点也不打油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有景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
有情

真不敢相信是七岁女写的。

家园 恭喜月色,花献

鼓励,加油,继续努力啊

看的我特别开心,哈哈!

家园 我读研的时候

有一次被同学带着进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总部希格玛大厦参观。同学在那里实习,说大厦里面有可乐机,就是那种自动做冰可乐的机器。员工可以免费喝可乐,我于是羡慕的要死。出来以后赋诗一首

抬头看见一座楼,

IT精英在里头。

里头还有可乐机,

可乐哗哗往外流。

家园 哈哈,悯农大概幼儿园小孩子就都会背了.

写得好不好不要紧啊,毕竟也是"七岁男"而已.主要是说明对"诗"、对文字有点感觉了,这就是好事.

家园 我没说七岁女打油,我说七岁男打油呢。

现在的文字环境和七岁女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七岁男竟然觉得他也能写“诗”了,我就挺高兴的。

家园 哈哈。你的诗和七岁男的一样,都有一种“质朴”的美。
家园 没错。我几十岁了,像七岁女那样的诗是一句也憋不出来

古人的文学修养比现代人高多了。看看《康熙字典》里那么多偏僻字就知道了。一般而言,掌握的字越多,写景抒情就越细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