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重庆900多名高中生毕业典礼跪拜老师(图) -- 明日天涯

共:💬48 🌺2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重庆900多名高中生毕业典礼跪拜老师(图)

高考意味着高中生活的结束,昨天中午,在高考来临前夕,万州区一中学举行了高中毕业典礼,900多名学生单膝或双膝跪地,向老师行跪拜礼,感谢老师三年来的教育之恩。

  记者目击

  毕业典礼上,跪拜谢师恩

  昨天中午,万州区纯阳中学操场上,高中毕业典礼正在进行,1000多名高三年级毕业生以及其他年级的学生代表参加了毕业典礼。

  学校领导和参考学生代表,表达了对高考学子的祝福后,主持人宣布“向老师行礼”。话音一落,台下一些高三毕业生真情流露,开始单膝或双膝下跪,面朝主席台上朝夕相处三年的老师们行礼。看到前面的同学跪下,后面的同学开始效仿。短短数秒时间,900多名学生跪下。

  30秒过去,直到主持人在台上连续说了两次“谢谢同学们”,示意学生起身后,同学们才慢慢起身。

  学生们的感恩举动让老师们很激动。高三语文教师谢章金事后说:“当时站在台上很感动,这是平时对教育学生感恩结果的一种反馈吧!”

  校方说法

  学生行 跪拜礼,全凭自愿

  学生向老师行 跪拜礼,消失了一个多世纪的国人礼节为何重返校园,这是校方组织策划的,还是学生感恩的真情流露?

  纯阳中学政教处处长张洪全称,学生向老师行 跪拜礼并不是首次,2009年的上届高中毕业生就已经开了先河。同学们行 跪拜礼也不是学校组织的,不过学校倡导这种感恩方式,因为学校在教育中注重灌输“感恩”理念,学生每天都要做“感恩操”。

  “毕业学生向自己的老师行 跪拜礼,我们打算将其形成一个校园文化的传统!”张处长说,考虑到行 跪拜礼可能带来的社会负面评价,学校不会强迫学生行 跪拜礼,学生们全凭自愿。

  对此,家长及考生反应不一。高三一班学生陈军伟说:“老师平时为培养我们付出了很多,跪拜也是一种谢师恩的形式,更为庄重点吧!”

  家长冉先生则认为,“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但不一定非得要以跪拜的形式来表现。” (记者 常宇)

  小知识》》

  跪拜礼

  跪拜礼本是“席地而坐”的产物。汉代以前,人们在会客、议事及日常生活中,一般坐在一条席子上,故称“席地而坐”。在接待宾客时,为了表示尊敬,坐着向客人行礼时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这样逐渐形成了 跪拜礼。汉代以后,原来生活中的“跪坐”发展为“高坐”。但 跪拜礼仍然存在,被广泛运用于官场和社会生活之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经过五四以后不到100年,中国人终于又跪了下去。
家园 磕头了没有?磕了几个?响不响?站着的那些是不是文革余孽?

磕头不能乱磕有规矩的,步子怎么迈,手放在哪里,叩几次拜几次,起身后退都有规矩,像他们这样乱拜乱叩,成何体统!!

家园 就是,万一有个三跪九叩的

老师们可得小心项上人头

家园 以后就可以不交学费了

以后就可以不交学费了

提点肉干 即可

此之谓 束脩 是也!

家园 想的美,学费少一分都不行
家园 老师都不懂文化,怎么向学生传授文化?

早上在车里听到这新闻,第一反应:是不是辫子戏看多了?

民国正式废止跪拜礼,其后除对亡灵、佛像等场合外,跪拜之礼就近于绝迹了。近些年可能是古装戏看多了,跪拜有起死回生的迹象。

本来也不必太大惊小怪,不过作为学校,竟然想把这个作为一个“文化传统”,未免太无知了。

家园 中国人不跪孔子,不跪天,留此膝盖何用?

看了这个新闻我怎么突然想起袁世凯复辟前。康有为的这段话

家园 只能说明新生的权贵们想通过培养奴才来达到其可怜的高贵感
家园 好说,向老乡范哈儿学习,下跪时低声默念3字经
家园 这种形式主义有意思吗?
家园 这不是形式主义的问题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哦,不对,资本主义,是不需要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只需要奴工就可以了,赴死坑的悲剧告诉我们这个跪拜教育抓晚了!

家园 开历史的倒车。
家园 这有什么奇怪的

加拿大也有很多大学都有跪礼。英国也有。还有mason呢。还有iron ring。这也都余孽了?

中国人最奇怪的就是把什么都归咎成封建余孽。尊师重道跪老师就是奴才,跪官员,跪金钱,跪小姐,跪洋大人倒没人呼天抢地“奴才的软骨头”?都是封建余孽惹的祸,那为什么隔壁那基本从农奴社会跳过来社会主义苏联常年不下的腐败排名,那么多民主黑兄弟们常年不下的腐败排名又是什么?日本人至今递名片还喜欢用双手不妨碍他们的企业开在海外。美国人很任意妄为但毕业典礼程序一点不少。

家园 可悲的倒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