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们政府为什么不能少搞点面子上面的事呢 -- yg1993

共:💬13 🌺4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们政府为什么不能少搞点面子上面的事呢

前一段时间某一天,晚上新闻联播不知大家注意没有,李瑞英播了一条新闻,就是以后国家领导人出访,不再搞什么组织当地华人留学生,中资机构人员的欢迎欢送仪式了。这么多年下来,对这种仪式都习惯了,对这个决定感觉很突然,但是仔细想想早该这样了。

我记得386时代,领导人出访归来都要在人民大会堂搞仪式迎接,真感觉上面有些人没事可干了。后来胡总上去以后,就把国宾车队的摩托车护卫给取消了,现在把国外的这种欢送欢迎仪式取消当然是好事,就是觉得早几年更好。

本来看了这条新闻就得不错,但下面就让人又觉得党八股回来了,当时播音员说中国印尼领导人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多少周年,播音员简单报一下不就得了,结果下面还把贺电全文都念了一遍,感觉这帮人就是没事找事,官方的贺电内容有什么可念的?

还有就是欣慰联播的套话,这么多年都改不了,比如领导人发表讲话,非得说发表“重要讲话”;会议闭幕也要说“胜利闭幕”;会议开幕是“隆重开幕”,等等这些,真让人腻味!什么时候把这个改改,有多好啊!

家园 好面子嘛

笑傲江湖里面开始老任对东方不败的一套也是嗤之以鼻,等他上位以后似乎也挺享受。

家园 也可能是现在TG财大气粗

不需要俺们这样的人欢迎鸟.

家园 说点不实际的话,政治的仪式性不可或缺:说小了,这是辛亥以

来的民族革命的政治传统,说大了这是传统大一统“天下”观的体现。当然,现在中国越来越融入这个资本市场的世界了,不再那么需要自己政治传统的仪式了,公民不服从的抗议的政治仪式、选举的政治仪式等等,逐渐开始有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但那种传统的面子政治真的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吗?

是是非非天知道,留给后人嘲弄评说吧。我们总是以为前人不实际,比较傻,我觉得后人也会这么评价我们的。

家园 传统和与时俱进

更早的毛周时期不用说,一直到华国锋时期,组织十万、数十万人民群众夹道欢迎某国元首首脑访华都是常例。河里肯定有人当年也参加过这种夹道欢迎活动的。

外交礼宾包括迎送领导人出访回京的改革也一直在进行。

外链出处

   ·1978年10月起,凡国宾来访,我外交部不再通知各国使节到机场迎送;不再邀请各国使节及夫人和驻京记者出席欢迎宴会。

   ·1978年12月起,我国不再派专机到国外迎送来访国宾。

   ·1979年1月起,我国不再组织四、五千人的欢迎队伍迎送国宾。

   ·1980年5月,出访的代表团,一般不在国外举行答谢宴会。

   ·1980年5月,安排国宾(视其意愿)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圈。

   ·招待来访代表团的(人数)规定:国家元首级,30人以内;副元首级,12人以内;部长级,10人以内。

   ·1980年9月,国宾抵达首都,欢迎仪式由机场移至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贵宾离京不举行欢送仪式,由我国领导人前往宾馆话别,由级别较低的官员送行。除天安门广场两侧的电灯柱上挂两国国旗和主要街道挂彩旗以外,不再挂横幅。

   ·1980年9月,国庆招持会改用酒会形式。

   ·1981年起,国宾来访,<<人民日报>>不再发表社论欢迎,只发表国宾照片和简历。

   ·1981年起,对国宾车队恢复摩托车护卫。

   ·1983年起,实行陪同团长制,去外地访问时,由陪同团团长陪同活动。

   ·1983年起,国宾来访时,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欢迎仪式、检阅三军仪仗队时,增加检阅分列式。

   ·国务院规定:根据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和国际惯例,接待外宾时,应由相应职务的人员出面迎送。当部长不能亲自迎送时,可在外宾住处欢迎和话别。

   ·1984年,外交部对宴请提出改革意见:

   1)提倡宴请形式多样化(酒会、招待会、冷餐会和自助式宴);

   2)中餐西吃(分食制);

   3)宴会以中餐为主,提倡四菜一汤(冷盘不宜太多,热莱也不要大多);

   4)地方宴请应提倡用地方名酒或特色酒。

   ·1987年,外交部提出缩短国宾车队的要求:正部级一人一辆,副部级两人合一辆,司局级乘面包车(备机动车)。

   ·1987年,部级代表团在国外期间,一般不搞答谢宴会,如确因工作需要,可举行小型宴请活动,不发消息。不建议来访代表团举行答谢宴会,如摘,不发消息。

   ·1990年,淡化对宴请的报道,宴会上讲的话放在会见时讲。

外链出处

  
1991年 我国领导人出访的离、返京送迎仪式从机场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7月2日清晨,人民大会堂内外充满着喜庆气氛。昨天刚在这里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今天又要在这里举行李鹏总理出访中东海湾六国的送行仪式。作为一项礼宾改革,今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的迎送仪式都从首都机场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次举行这样的仪式,在场的人们都有一种新鲜、兴奋之感。(来源:人民日报数据资料)

  

2003年 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将不举行送迎仪式

  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党中央、国务院日前作出决定,进一步改革出访礼宾仪式,今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将不举行送迎仪式。张业遂说,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了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事宜,决定本着务实、精干、节约的原则做好有关安排,并对减少代表团出访人员、节约使用交通工具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他还介绍说,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以及国内外事活动的新闻报道也已作了改进。

外链出处

资料:机场送迎仪式与礼宾制度改革

2010年04月13日11:30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日内瓦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并在此期间访问了印度、缅甸、民主德国、波兰、苏联和蒙古。这是新中国政府参加的第一个重要的国际会议。代表团一行10余人,4月20日第一次去日内瓦,7月6日回国,7月9日第二次去日内瓦及8月1日回国的机场送行、迎接工作,均由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承办。

  4月15日,政务院齐燕铭副秘书长拟出包括副总理、政协副主席、政协委员、军委、计委、高法院、高检署、财委、政委、文委、北京市各人民团体的52个负责人的送行名单。周恩来总理批示:不要超过20人,并口头指示:各大使馆一律不通知。经习仲勋秘书长、齐燕铭副秘书长斟酌后保留了30人。19日上午,周总理仍认为送行人多,为照顾年老体弱的负责同志,又口头指示:因早晨天冷,最好减少些,不宜去的人要事前打个招呼。并指示送行时不拍电影。管理局按总理指示精神,于19日下午发出欢送通知,并由管理局申伯纯副局长亲自给宋庆龄副主席、沈钧儒院长打招呼,告之不用去送行。当晚8时,中央开会,刘少奇副主席指示要扩大送行名单,并要拍电影。晚上9时,管理局接到此指示,临时又给减去的15位首长补发了通知。

  5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变革,我国领导人出访的机场送迎仪式适应国家礼宾制度的改革,有了很大的变化,笔者认为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从1949年到1979年是第一阶段,当时有一种轰轰烈烈办礼宾的思想,有大规模和高规格的特点,表现在机场和车站上对来华访问的外国领导人和朋友搞大规模迎送,举行夹道欢迎。这种做法,也影响到对我国领导人出访机场的送行和迎接工作;从1979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第二阶段。1979年中央规定,不再组织群众到机场迎送外宾了。1980年又进一步改革,只到人民大会堂或者天安门广场举行欢迎仪式,不再去机场,改在人民大会堂。一般来说,国务院总理出访,副总理要到人民大会堂送行,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出访,也要有相应的官员送行和迎接;第三阶段的改革主要在内部。2003年中央作出决定,进一步改革出访礼仪式,今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将不举行送迎仪式。(白振刚)

  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网站

最后链接的这部分内容,真是引起些感想。比如这个,轰轰烈烈办礼宾。周总理外访尤其是亚非国家时对方也经常是数万群众夹道欢迎。那个时代,就是一种给自己打气鼓劲的方式。中国人民不容易,这种夹道欢迎,不仅仅是显示中国大国地位影响,也真的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一种精神。所以那个年代的极隆重的迎送方式,应该说无可厚非。

时代发展了,经济上去了,局面打开了,别说中国领导人,就是普通百姓出趟国都稀松平常了。所以这类事情,其在老百姓眼中的分量也必然越来越下降了。再加之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和对外交流形式的多样化,迎送礼仪规格降低也就真是与时俱进了。

放电影。这个河里可能有印象的不少。一直到八十年代,放电影之前先来个几分钟的近期拍摄的新闻纪录片,是作为当时没有大规模普及影视媒体之前给百姓们的额外“福利”的。其实内容跟新闻联播里领导人外访或接见访华的外国领导人,大同小异。

领导人迎送规格。想起上世纪90年代最初几年,中国面临全面高端外交封锁的僵局,新总上任,战战兢兢。当年一线三巨头是江李杨。总理出访和回京,竟然是总书记亲自去机场送迎的。这样的规格后来是再也没有了。

家园 白岩松表演的时候都给调侃了一堆

,“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圆满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完成没有不顺利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落实的;效率没有不显著的;决议没有不通过的;人心没有不振奋的;班子没有不团结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

说明这些喉舌其实自己也觉得整天发这个音有点不大好意思

不过 形式主义就算是再多的人骂 还是得需要这个

不然 领导和被领导还有啥子区别

有权不使过期作废 自己先享受了待遇 省的下了台后悔

反正又不是花自己的钱 给公家省着花 那叫傻瓜

(记得河里面的忘情就说过新晋的两位政治局常委回同一个老家过年非得坐两列专列的故事)

家园 最后那个是安全问题,我很赞成

(记得河里面的忘情就说过新晋的两位政治局常委回同一个老家过年非得坐两列专列的故事)

我还真不记得看过这个故事了。q兄还记得是哪个故事吗?我倒觉得,这个两列专列这样的措施,是应该的,不是花公家钱不心痛的问题。不能跟波兰似的想省钱结果连总统带飞机都给报销了,飞机钱也没省下来。当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国家主席和总理亲临现场,去和回都是分乘两架专机的。

家园 忘情说的 忘了是在那个帖子了

据说一号二号是享受独自专列 专机待遇的

但是 其他的哥们 严格来说都不够格

ps

1.我不认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出行可能遇到的危险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要如此如临大敌

2.波兰飞机之所以掉下来 恐怕主要也不是因为飞机破旧而是总统的瞎指挥

家园 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安全待遇好像都是最高的

也有可能其中担任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总理、政协主席的会比“最高”还要高一点点。我好像也未曾见两个常委搭乘同一个交通工具。

政治局委员的安全待遇就要低多了。

忘了从哪里看过个小道消息,十五大时钱其琛本有可能跻身常委,但他以(安全)级别太高不宜开展外交工作的理由给推掉了,本排在他后面的李岚清得以出头。

家园 连将军都不能坐同一架直升飞机上天

这条规定是在皮定均飞机失事后规定的

家园 政治局常委是一级警卫

政治局委员是二级警卫 以前有人说小布什来华访问时的警卫级别是最高的,一级警卫上面又加了一级。

而且政治局委员,常委的警卫级别是终身的,退休以后还能享受。

家园 小布什应该是前4位的标准

传说中的一级加强

家园 你要是不弄那个,人家非以为政府出事了

所以,为了人民晚上能睡得着觉,能感觉到我们社会的稳定,中国领导只好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啦

我自己都想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