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愚解《道德经》(3) -- 秦三光

共:💬8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愚解《道德经》(3)

关于第四章,有些愚见。

此篇文字,也很艰难,读懂不易。

只有先将自以为读懂些的说与同道,余者,将继续深研之。

其一,关于断句,或句读,愚意以为应如下:

道。

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此篇还有“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之句,因被认为与此文整篇文法有异,故暂列其后另议)。

如此断句,则整篇之意大致分明,作者想诉说的主题也跃然纸上。

可分三层:

道。冲——用之——不盈。有两种形态:渊兮与湛兮。

吾与子。何所出?

象与帝。出现的先后顺序。

其二,稍带强调之,经文是书于作于 2000 余年前,一是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二是属于 2000 年前的先人之思。所以,人们读此经文,还应记得将时空回放于当时,然后,再加以解读,方能解其所思为何。

我所说的回放,比如,字意的回放。比如,思维逻辑的回放。举例说,当时的天与地,虽含有宇宙之意,但并不完全等同现代人类所言宇宙,因为,现代人已经拥有哈勃望远镜,也拥有太空登月等空间技术,借助现代科学,提出了诸如宇宙爆炸等学说,对宇宙有更清楚之认知。

但是,人类之思总是大致相同,古今相连,只不过随时间推移,逐渐深入,但总是难逃时空宇宙大系统。因此,好多事理最终殊途而同归。

重要的是,我以为,老子在此篇提出了几个极其重要的科学主题,表达了国人的一种终极之思,也是现代人类至今并未能解答的,也是不奇怪的。

前半部,似提及道对宇宙万物的另外作用。没读懂,暂待解。

后半部,则是提出两大科学主题。

现试解后半部分。即: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此句,关涉人类生命的两大主题: 1 ,无法确定人从何处来。 2 ,人类的出现与宇宙的时空顺序可确定。

关于以上科学主题,前者,至今依然是现代人类没能完美解答的重大主题。后者,则已被人们初步解答清楚,但是老子当是所做的解答,结论是正确的,还含有另外深意。

这里,重要的术语是:吾,子,象,帝。

吾,指自己。

在经文中,吾与我字互见,有啥另外含义与不同,也可讨论之。

吾与我,是第一人。

谁,是第三人称。

你,是第二人称,经文似未见。

关于子,是与母相对的概念,由母所生。经文中也提及母,母子互见。此句之意应很清楚,就是想表达自己的疑问:不知人类从何而来。当然,子,并非指老子自身,因为人类大都确知自己由母亲所生。

不过。。。人类在幼年所思大相同,都会思考自己何所出,此亦为人类之天性?实难确答。

无论如何,人类的起源,或人类从何而来?是当代生命科学的最重要主题,暂时并无完美之解,愚也就不猜想。

东西方人类之思,在此问的发端上及经历过程,是相同的,也许因此促发了宗教的产生。

依现代科学研究,生命源起有诸多假说。已知,核酸是生命组成之基本必须,然后又涉及人类是水生或陆生,再后来涉及猿与人的进化说,至今,认为人类都从远古非洲走出,或许源于一个母亲。。。总之没能确论。

宗教对于此问,则解答的很清楚明了,这也许是人们乐于皈依宗教的主因。

因而,此问也涉及如何对幼童解答“人之初”,同时展开性启蒙——此一文化主题,至今困扰人类。真乃,天何言哉?

象。是宇宙万物的面貌,样子,长相。

老子时代,没有显微镜,望远镜,也没有电脑与微波,电子,超声波等科技,因此,所观之象,就是假以凡胎肉眼。人之视觉与视力是有限的,但也是最可靠的,而且,当时的人类视力远超现代人类,记得看过电视:现今青海玉树人远视力极为可观,在几十米远仍可看准标准视力表上的符号。。。还有,如假以工具,虽精细,不直接,也可有误差,出现就是大误差。

因此,肉眼观物,观象,有工具观象所难替代特别之处。因此,现代法医学还极重视目击证人,目击,指肉眼所见。其特别之处,应引人研讨深思之。

现代生理学也指出,大致而言,人类所获信息,有 95% 由视觉所获取(见新版生理学)。

因此,象与观象,对人类认识知解宇宙最为重要。

其实,人之初生,就开始观象,光在其中起了极重要作用。这也与阴阳学说的创立有关,当是很大之主题,将另外探讨之。

象,在经文中是一重大概念与专有术语。

比如,大象,象尽。。。

人类认知事物,必诉诸于肉眼所见,所谓,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在此篇,象是指宇宙万物之貌。

其中,我特意提醒,人类也是组成宇宙万物之一部分,因此,有时也要把自己算进去。人类也是象之一部。

故经文中,在提及象之后,接着提出了帝。

帝,也是象之一部。象,是分层次的。比如,还分大象,意味着象由多层次组成。

帝,依《说文解字》解说是统治,或人类的最高统治者之意。即“谛也, 王天下之號也。从丄朿聲”。

中国首见皇帝之名,于公元前 221 年,有秦始皇帝。

但帝字,或帝之意涵,应早已存在于秦之前,不然,秦始皇帝之名便无所依。

象是宇宙万物,帝是最早,最经典,最具权威性,代表性之人类。

象。帝之先。——此句是说,人类所看到的宇宙万物是先出现的,而人类是后出现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商榷和讨论

1. “吾不知谁之子”这半句,您的理解,我的明白.

虽然俺目前还是执着己见 链接出处,不认为这第四章讨论人类起源,但俺能看到秦兄所读,是通顺的和自圆其说的。

顺便说一下,俺看《道德经》,是主张作为哲学书,是读他的世界观方法论。我觉得道德经是复杂系统科学的世界观经典,所以不应该是单在用于宇宙大系统的。宇宙,人间世,一国一家,一个产业市场,一个企业,到一个人的肌体组织。。。凡是复杂系统,不论大小,皆applies.

其要一也:阴阳=矛盾论。

2. 象,形象。

观象=认知,俺喜欢这个理解!欣欣然也~!

执大象,往简单了说,是“大处着眼”的意思哈?

大象,就非小象,那当然了,小象是大象的孩子呗~~7!

英文有 see the big picture 的说法,

就是说别只盯着眼吧前那点儿局部。

3. 帝,帝这个字啊!(头大ing)

帝,您说是人类代表的意思?

这个,俺倒也能接受。。。能接受。。。

且慢,如果真的在谈人类起源的话,就系酱紫啦:

吾不知谁之子:咱们人是从那旮瘩来的呢?

象,帝之先:象(世间万象)在人之先。

---俺嚼着还是不够通顺。

如果按您说的,象指宇宙,人是宇宙的孩子,当然对啊这个。

“帝”是人类代表?!

不是人类祖宗,

也不是人类的领导人,

emmmmm

黄帝,炎黄子孙

黄帝既是领导,也是祖宗。凭他英武神勇智慧,代表人类俺当然没意见啦,但是,帝这个字,是黄帝么?

史前就这么称呼他老人家了么???也许该去查查帝这个字的最早古意。

象,人之先

咋不说,象,吾之先(吾不知谁之子,象,吾之先。这个倒也通顺哈,谁生的,不知道,模糊着呢,就知道俺们是在世间万象中后来出现的)

象,人之先

呢?

偏要说帝之先?

老子这个老头,写书说话还故意不让人明白,一个意思要用好几个名词,吾,谁,子,帝,blah,blah

期刊审稿时候,遇到这个毛病都表示很不爽,很烦,都

,整不好就了的。

关键词(Tags): #道德经
家园 对不起,俺看贴不仔细。

即“谛也, 王天下之號也。从丄朿聲”。

您查过说文了啊,俺惭愧一个

您跟吽兄在这点上是一致的,俺则尚在犹疑中。。。

俺再好好想想的说

为啥,为啥?!为啥老子把“帝”特别提出来做人民代表呢?

不服!凭啥只有帝克比及天地?!

每个人,蝼蚁草芥,都克比及天地!

老子他不是主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么?

万类霜天竞自由!!!

帝,也是个人不是?他多了个P呀?7!咋还能在人类起源这事上做了代表呢?

如果,把您这个和俺的组合一下,成酱紫:

(道),透明的,若有若无,不知道从何而来。万象,是老天爷之先。

咋样?

关键词(Tags): #道德经
家园 大象,

就是全部宇宙之象。多大,也可能无限大。

象思,是中国人的独特之思。或与数思相对应。

似乎,中国人更多重于象思,西方人多重数思。

或者,中国人喜欢将自己生命放在天地宇宙间思考,西方人喜欢将自己生命拆解开来放在试管里思考。

还比如,国人喜食鸡爪,宁可将之当成凤爪,吃的高兴,也摄取了营养。老美们却喜欢精算每一克糖与卡路里,同时,考证鸡脚是用来走路的,于是坚决不吃。

帝,是天子。也只有帝可比及天地,或宇宙。

老子不拿吾,我,民,士比。

老子时代,有王,有天子,也有帝之名。黄帝之名应早出现。《史记》有五帝本纪,列本纪之首。

与人类有关的字,在经文中还有:人,圣人,民,王,士,谁,我,吾,子,母,帝,天子,三公。

礼。也是老子所知的。虽然,没咋讨论之,还是要遵从一下。孔子曾问老子礼。

以帝类比人类,人群,人民,或民,士,人,应可理解。

礼。是秩序,社会秩序。

礼,人类狼类都需要,没有就自然形成。比如,你就能认真地分类丢弃垃圾。就比我更遵从礼。

吾和我,与帝有别。后者是最权威之人,能代表人群,代表天下所有人类的意志,也是最智慧之人类。故此,以帝标识人类。

《道德经》一共5000言,据说老子还不想写,所以,尽量简。

老子此行,估计是为少生岐意。

字意精确,如同法条

但是,虽然已经很精确了,还是被误读哈。

礼。应是老子所知的。

以帝类比人类,人群,人民,或民,士,人,应可理解。

这源于人类的意识形态。

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有主流的意识形态,或礼。

没有也要打造之,不然,缺少秩序,可能导致天下大乱。法制是一方面,思想与道德等软性的东东也与之相辅相成。共同组成礼。

其实,孔子的礼,即有维护旧体制,反动的一面,也有客观研讨社会,强调秩序,维护社会安定的一面。人们可能忽略了。

老子提到了天子,三公,或许也在此层面必须提到帝。

这是我对帝字的一家言。

愚见,不足挂齿,并谢回复。

家园 还是不服。。。

老子说的万物为刍狗!天子三公各有具体上下文需要的吧。单用“帝”代表人类谈人类起源??!俺嚼着不舒服不通顺。

他跟孔子不同,他该不是个“吾从众”的人吧?什么是礼?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才礼嗫!7~

另外,经过一天一夜有空就琢磨,俺坚持俺自己原来的理解,以“帝”为动词。

俺认为整个这章都在说“道”:道之为用,道作用于万物,道从哪儿来不知道,因为道在万象之先。

总之,俺还是觉得突然在最后句议论人类起源,不通。虽然前面在说万物起源和发展,但“湛兮似或存”还是说道啊--透明的好像不存在。不应该然后又突然引入人类起源话题的吧。

努力理解,认真学习中。。。

自作聪明见,请一定挂齿,俺提前谢回复了先~

关键词(Tags): #道德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试再解之。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冲,应为水流冲击,冲刷,激荡状。引申为运动,运动是宇宙的常态,道,是宇宙的规律,因而也是运动的。运动,必产生力,宇宙的运动与力也是道之用。

或不盈。

或,或许,可能,不确定之意。

盈,充盈,满盈,引申为完美之意。

全句是说,道的作用可以体现运动与力,其作用或许不完美。

道的用处,或作用,是此句重点。

关于冲字,经文中还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之句。其意可互参。

君所言,也有道理。而将冲,用,或,盈之字厘清,再引申之,似更妥。

讨论有益。

家园 读读学学
家园 很好,再次受您激励而逐字理解,说说“盈”字:

盈=满,这个层次咱没分歧。

但您引申为圆满完美,俺难接受。

冲,既然是动作,盈,也许是说用力不用满吧?跟后文“用之不勤”相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似乎不使满力(不是使劲朝一个方向冲,而是有跳跃,摩擦,方向多元...),水冲之力,跟出拳一样不能用老了吧,得会拐弯儿--用之或不盈,则灵活灵动。链接出处

嘿嘿,

俺这样解不盈,跟前文的“天下皆以善之为善。。。”还有“无为之事”“不言之教”都是一致的。

兄说完美,俺怀疑老子会care完美这个概念么?

关键词(Tags): #道德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