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讨论】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 酥油茶

共:💬613 🌺1867 🌵7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家园 问题在于,城市工人少了这份工作,那就没了退路

农民工少了这份工作还可以回家种地。

家园 看看价钱就知道了

宾馆一个晚上多少钱?住院才多少钱?

宾馆晚上一关门基本就没什么事了,病人能把他丢在那不管吗?

家园 城市好还是农村好,要看个地区差异

无事忙:极端的个例还是有的

  这是个例子,但是这样的农村有多少呢?文中的农村只是个行政意义上的农村,谁会把石家庄看成是高老庄呢?

  城市化就是农民进城,是谁也挡不住的潮流,我国的农业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看神仙脸色求口饭。“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中国的农民把这句话领会的滚瓜烂熟,农村的土地交给三八六一六零部队,老天爷爱咋滴就咋滴,大批精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因为务工所得至少能混个温饱,所以农民的要求并不高,也挤压了城市底层市民的劳动岗位。

  能阻止农民进某个城市发财,但是无法阻止让农民进城发财。农民不能合法的进城发财,就会非法的进城发财;农民不能和平的进城发财,就会暴力的进城发财。

  在建国后确实有城市扩展过快的影响,但是简单的把人口往农村里驱赶,只能说比不让农民进城更逆历史潮流,比如红色高棉的布尔布特。

  政治术语解释:逆历史潮流而动就是反动!说穿了就是断人财路。断人财路,杀人父母!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布尔布特的下场似乎是一种报应。

家园 这个是组织安排动员去的?街道工作人员上门,必须去的么?

到美国插队

家园 是个好的方向

现在不是还有不小的就业压力吗;发展公共服务,既解决就业,又提高生活质量,更进一步,还可充当社会的润滑剂。

家园 这老阿姨可一点不普通

现代点来说,EQ超强的人。这样的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会是乐观而坚强。

问题在于,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拥有这种素质的人的比率都是低的,都是金字塔的上层。

家园 花!这是看到的最有料的表述了

如果没有特别的不可说的原因,只是脱离实际的一次理想主义者的实践而已。

熬过来的人,对现实的认识比较清楚,对未来的期待比较合理。这样的人,到哪里当然都是乐观而坚强的。

有人因此而倒果为因,大唱赞歌,那就不知所谓了。

家园 有些东西并不是动嘴一说那么简单的

在建国后确实有城市扩展过快的影响,但是简单的把人口往农村里驱赶,只能说比不让农民进城更逆历史潮流,比如红色高棉的布尔布特。

首先咱们承认,前三十年里确实有些时段因为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速度跟不上非农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将非农人口转入农业的。但是要说这是简单的把人口往农村驱赶并不合适——谁能拿出其它一个能保证他们呆在城里也能自食其力的好办法,不妨说来看看。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就是在前三十年,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同时是真正使一些人转入非农系统的(同时剥夺他们在农村占有的土地份额等);与此相反的是改开以后虽然吸纳了大量农业户口从事工业生产却没有将他们真正转入非农系统(同时仍占有承包地等)。

家园 支持!

老人家当政的时候生活多纯洁,总共只有八个戏,大伙看熟了,还能跟着唱。街头也没有这么多卖盘的。

家园 总共只有八个戏?真的吗?

毛泽东时代总共只有八个戏?

你听谁说的?《南方周末》还是《炎黄春秋》?

下面是1970-1976七年间上映的电影

                   

1970年2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1部:《智取威虎山》       (京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1部:《红灯记》         (京剧)

1971年2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1部:《红色娘子军》       (舞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1部:《沙家浜》         (京剧)

1972年5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拍1部:《海港》 (京剧)

北京电影制片厂1部:《龙江颂》          (京剧)

上海电影制片厂1部:《白毛女》          (舞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1部:《红色娘子军》        (舞剧)

长春电影制片厂1部:《奇袭白虎团》        (京剧)

1973年4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拍1部:《海港》 (京剧,重拍)

长春电影制片厂3部:《艳阳天》

          《战洪图》

          《青松岭》

1974年17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4部:《杜鹃山》          (京剧)

          《侦察兵》

          《南征北战》         (重拍)

          《送货路上》         (湖南花鼓戏)

上海电影制片厂4部:《火红的年代》

          《无影灯下颂银针》

          《渡江侦察记》       (重拍)

          《一副保险带》

八一电影制片厂2部:《平原作战》         (京剧)

          《闪闪的红星》

长春电影制片厂5部:《创业》

          《钢铁巨人》

          《平原游击队》       (重拍)

          《向阳院的故事》

          《半篮花生》        (越剧)

珠江电影制片厂1部:《沙家浜》          (粤剧)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部:《园丁之歌》

1975年24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6部:《海霞》

          《红雨》

          《决裂》

          《草原儿女》         (舞剧)

          《烽火少年》

          《渡口》           (河北梆子)

上海电影制片厂6部:《战船台》

          《春苗》

          《第二个春天》

          《小将》

          《人老心红》         (淮剧)

          《拣煤渣》          (淮剧)

八一电影制片厂4部:《沂蒙颂》           (舞剧)

          《激战无名川》

          《红灯记》          (维吾尔语歌剧)

          《雷雨之前》

长春电影制片厂5部:《金光大道(上集)

          《车轮滚滚》

          《长城新曲》

          《黄河少年》

          《沙漠的春天》

西安电影制片厂2部:《碧海红波》

          《阿勇》

珠江电影制片厂1部:《小螺号》

1976年40部

北京电影制片厂7部:《反击》

          《山花》

          《沸腾的群山》

          《宝莲灯》           (上、下集,河北梆子)

          《青春似火》

          《牛角石》

          《海上明珠》

上海电影制片厂13部:《欢腾的小凉河》

          《年轻的一代》         (此片系重拍)

          《磐石湾》           (京剧)

          《征途》

          《难忘的战斗》

          《江水滔滔》

          《审椅子》           (京剧)

          《新风歌》

          《金锁》

          《阿夏河的秘密》

          《管得好》           (吕剧)

          《三定桩》           (莱芜梆子)

          《小店春早》          (黄梅戏)

八一电影制片厂4部:《红军不怕远征南——长征组歌》  (舞台艺术片)

          《南海风云》

          《红云冈》           (京剧)

          《南海长城》

长春电影制片厂7部:《雁鸣湖畔》

          《芒果之歌》

          《长空雄鹰》

          《锁龙湖》

          《山村新风》

          《金光大道》(中集)          

西安电影制片厂1部:《开山的人》

珠江电影制片厂3部:《枫树湾》

          《山里红梅》

          《红霞万朵》          (黄梅戏)

峨嵋电影制片厂2部:《寄托》

          《春潮急》

广西电影制片厂1部:《主课》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部:《两张图纸》       (湖南花鼓戏)

家园 别忘了这是个人口占世界1/4的国家。

咬文嚼字真的那么有意思?

http://baike.baidu.com/view/15222.htm

家园 咬文嚼字还真是很有意思呢

咬文嚼字还真是很有意思呢,更要和事实结合。

什么叫“样板”?就是做模范的,干吗要做模范,是要别的文艺作品学习的。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就这八部戏,还搞什么“样板”?自己给自己做模范,做样板?!

就是这么简单个事:八个样板戏,一大批经典的红色文艺作品。

到了某些人嘴里就成了:几十年间就八台样板戏看!

从这个细节也可以看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对历史的篡改和污蔑到了什么程度!

你如果有兴趣,推荐你到youku或者土豆网上看一下样板戏后面的评论,几乎是清一色的叫好。

这里有位河友谈红色文艺,讲得很好,送花者众。你也可以看一下。

链接出处

链接出处

家园 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

有个村子很穷,村民抱怨,顿顿只吃一样东西, 地瓜。

村长怒道;谁说的?明明有红地瓜,黄地瓜,白地瓜。。。

您的意思不是想说那几十年,中国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很丰富吧?

家园 有没有热情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付出,劳既是功

在国家生产紧张时,在农村与农民一起付出血汗劳动,生产出宝贵的物资,建起水利设施,为今天乃至以后,这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作出了重要的供献.

只要是作了实际的劳动供献,那么,就应该宣扬功绩.就应该享有今天在当年基础上,除的的发展红利.

JY就没理由,偷国资刮地皮,骂老百姓,把发展的好处都归自己,说老百姓除了吃和累赘,就没干别的.

无保下岗是错的,新三山也是错的,认为老百姓要基本保障不应该,是大错特错.

老百姓不是乞丐,那些好处,是当年大家实际劳动应得的红利.

家园 七九年前财政去哪了?最大投入又是什么?

但问题是到1979年初,连中央财政都难以维系.

。。。。。

七九年前,除四三方案那几十亿美金,还有更大的财政投入么?没这些投入,那来最终的成果。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