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就北宋的阵图问题和红茶魔术猫简单讨论 -- 黄河故人

共:💬4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就北宋的阵图问题和红茶魔术猫简单讨论

红茶魔术猫:黄河兄这个说法,就是在无的放矢了~

本文的例子来自《历史的镜子》一书和《北宋御制阵法、阵图与消极国防战略的影响》一文

大宋军是“完全靠君命打仗”?

——如果我举出大宋精锐禁军,临阵改变阵图的战例,又当如何?

这个例子我可以举一个:九七九年满城之战,李继隆、赵延进、崔翰等奉命按阵图分为八阵。军行到满城,和辽军骑兵遭遇,赵延进登高瞭望,敌骑东西两路挺进,连成一片,不见边际。情况已经危急了,崔翰等还在按图布阵,每阵相去百步,把兵力分散了,士卒疑惧,略无斗志。赵延进、李继隆便主张改变阵势,把原来"星布"的兵力,集中为两阵,前后呼应。崔翰还怕违背节制,万一打败仗,责任更大。赵延进、李继隆拍胸膛保证,如打败仗,由他两人负责。才改变阵势,兵力集中了,士卒忻喜,三战大破敌军。

备注:赵延进的老婆是宋太宗尹皇后的妹子,李继隆则是宋太宗李皇后的兄弟

一○○一年威虏军之战。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王显奉诏于近边布阵和应援北平控扼之路。但辽军并没有根据宋真宗的"作战部署"行事,这年十月入侵,前锋挺进,突过威虏军,王显只好就地迎击。刚好连日大雨,辽军的弓以皮为弦,雨久潮湿,不堪使用,王显乘之大破敌军。

注:王显乘之大破敌军。虽然打了胜仗,还是忧悸不堪,以违背诏命,自请处分

完全靠君命打仗”是大宋军蠢到极点的证明?

——黄河兄可能举出一个,哪怕是一个,蠢到极点的大宋军因为遵守阵图而打败仗的例子?

一○七○年李复圭守庆州,以阵图授诸将,遇敌战败,复圭急收回阵图,推卸责任,诸将以战败被诛。

而种家将也好、杨家将也好,得以世代为将,主要靠的是宋代的武官荫补制度

种家到北宋灭亡都还有名将,杨家杨文广之下,在下孤陋寡闻,还请指教。

还有,整个北宋只有一个皇帝不喜欢阵图,这个皇帝是赵匡胤。

家园 就宋代阵图问题答黄河故人兄(上)

首先发一下牢骚,这是关于历史问题正常的观点之争,为什么要放到“争鸣争议”中来?貌似“春秋史话”更适合吧?

接下来进入正题——

黄河兄上来就提到满城之战,很好,我们主要来考察下面几个问题:

1、满城之战的宋军部队,是不是精锐禁军?

2、满城之战是否临机推翻了宋太宗的阵图?

3、战后,主要将领是因此受到惩罚,还是因为战胜而受到表彰?

黄河兄的描述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1、是;2、是;3、只有表彰而没有惩罚。

那么结论很清楚了:宋军前线指挥官不但有临机决断,推翻皇帝既设战略部署的例子,而且当这种行为产生积极效果时,也得到了朝廷的肯定。——至此,黄河兄“大宋军是完全靠君命打仗”的观点已经不攻自破。

但是黄河兄又补充了一段注解,此战率先提倡变阵的是皇亲国戚,言下之意就是:这个结果受到了皇亲国戚的干预,是非正常的。

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其一、武将身为皇室姻亲,罕见么?

如果这个命题成立,那么满城之战由于有赵、李二人的干预,那么可以证实这个结果带有非常大的特殊性和偶然性;如果不成立,则不能证明。

我们知道,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事件中,向诸将提出的一个条件就是互通婚姻。此后,皇室多与武将结亲这一原则,作为祖宗之法被历代继承下来。北宋九帝先后17位皇后,共有13人出自将门;其余无论是皇子娶亲,还是公主择婿,武将家庭所占比例都占压倒多数——不夸张地说,宋代的高级武将家庭,随便扔一块砖头出去,都能砸到一个七拐八弯的“皇亲国戚”

因此,以赵、李二人是太宗亲戚,来否定满城之战前线武将的决策权,显然是行不通的~

其二、有皇亲贵戚在,即使犯错也能不受惩罚?

如果这一命题成立,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崔翰是因为得到了赵、李二位贵戚的撑腰,才敢有恃无恐大胆推翻皇帝部署;如果不成立,则说明崔翰敢下决心变阵,并不是由于赵、李的贵戚身份。

这里,我们随便举一个著名的例子:雍熙北伐期间,西路军主帅潘美,是宋太宗的亲家,那么如果前线指挥层与他集体推翻皇帝既定部署,受到了怎样的处理呢?——大家知道,杨业战死陈家谷,参与决策的监军王侁、刘文裕遭到除名、流放,潘美本人也连降三级。显然,即使有国丈老爷在也没有用,更不要说赵延进这种七拐八弯的亲戚了~

那么,崔翰还有可能仅仅是因为有了两位贵戚撑腰,才敢推翻皇帝布下的阵图么?

宋朝武将相比前代,受到了更多的限制,这点不假。但是他们接受枢密院及皇帝本人领导的同时,也拥有临战决断灵活处理的权限。这个权限,当然不可能随意而定,而必然是要在前线决策层一致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慎重做出这一决断。

例如在满城之战,崔翰、赵延进、李继隆三人商议变阵;又例如潘美在战前军议中,三位主要部下中仅有杨业坚持应遵循太宗的既定部署,而王侁、刘文裕都主张积极进取,并得到了潘美的赞同,最后以3:1决定改变计划。

而从以上两个例子中宋廷的事后态度,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宋廷对于类似这样“临机变阵”的处理办法,是务实的结果主义——你变阵最后能赢下来,自然皆大欢喜;你主张变阵结果又输了,难道还指望有什么好果子吃?

家园 就宋代阵图问题答黄河故人兄(下)

小猫的这个回复又臭又长,就分成两段发上来

王显为什么在“大胜”之后还要自请处分?——他自请处分,是因为他没有完成任务!

威虏军决战中,王显部的作战任务,应该是伏击歼灭契丹进攻的主力部队。结果因为情报失误,只歼灭了敌人的前军精锐骑兵,主力直接被吓跑了。虽然斩首数字达2万多,非常好看,但是距离当初的战役决心,这个作战实际上是失败的——光吃了骨头,没啃到肉~

试问,王显能不自请处分么?——而实际上,宋廷经过慎重考虑,终究还是没有给与他任何处分——实际上是以王显取得的较为积极的战果,抵消了这个失误。

再说李复圭守庆州。黄河兄举的这个例子,仍然无法支持你的观点。

李复圭为什么要在战败后收回阵图?为什么他收回阵图就能够推卸责任了?如果说这是皇帝颁布的阵图,即使他收回了,朝廷难道还没有留底?

理由很简单——这里的“阵图”是前线指挥官李复圭本人制定的,失败之后为了掩饰自己的部署错误,才会销毁罪证以嫁祸部下。——此战,皇帝或者朝廷从头到尾都没有授予阵图、远程遥控,完全是前线指挥官的决策导致的败北。

——黄河兄在这里的观点是“‘完全靠君命打仗’是大宋军蠢到极点的证明”,而庆州之败君命根本没有影响到前线的决策,那这场失败出来又能够证明什么呢?

(P.S.更正一下之前的设问:黄河兄可能举出一个,哪怕是一个,蠢到极点的大宋军因为遵守(皇帝颁布的)阵图而打败仗的例子?——我这个设问是建立在黄河兄“宋军完全靠君命打仗”的主张上,所以把“君命”省略了。这个要道个歉~)

种家到北宋灭亡都还有名将,杨家杨文广之下,在下孤陋寡闻,还请指教。

黄河兄这段吐槽甚是突兀啊……

杨业至杨文广只有三代不错,可种世衡到种师道、师中也不过只有四代,况且种世衡不过是中级偏下武将,真正成材的还是第二代的“三种”

这两家旗鼓相当也好,半斤八两也罢,黄河兄比较他们三代还是四代为将,其用意到底在哪里?小猫愚钝,实在猜不出来……

至于陈峰先生的那篇论文,实事求是地讲——过时了。

如果黄河兄想了解一下对于宋代阵图形成过程的理论研究,建议读一下曾瑞龙先生的《经略幽燕》,基于历史与地理因素,做了相当精辟的分析

家园 猫兄少待,最近实在没时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