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十五年了,十五年都有些什么 -- 卡齐云德

共:💬3 🌺1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十五年了,十五年都有些什么

昨天看到PUPU大大的帖子,说20年过去了,20年前中国都有些啥。20年前,我也就是刚穿上整裆裤,还没擦干鼻涕的小屁孩,所以只能退上一步,说15年前的事情了。

应该是15年前,我偶然的看到一句关于中国军队的报道,开始了我和军事难分难舍的15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15年前的那期《小学生导读》那篇关于去合肥炮院夏令营的报道里提到的那句“我国现役军人有360万人,其中空军40万人,海军30万人”。于是,当时我就热血沸腾的盼望有一天能成为那三百六十万分之一。

其实,关于那篇报道还颇有些怨念。小时候最想做的便是参加一次夏令营,外加摸摸枪,但是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实现。说起来,儿童时代的我日子还是蛮黑白的——相册里也一样,现在去翻照片,也只能找到那时候的三两张彩照而已。

单调的生活一般都会丰富人的想象力,因为现实中能去的地方不多,所以便只能神游四海。当然,神游不代表真实的经历,吹牛不代表真实的水平。偶尔,我会借助那360万的数据吹中国是世界上最牛X的国家——这,算是个小小的愿望吧,然后便作出一副神气的样子,仿佛自己在某个海岛上手握钢枪,眺望远方……

小孩子总归有些幼稚的,上中学我才第一次接触到军事杂志。和很多人从三大知识开始不一样,我首先搞到的是本《世界军事》,当时那杂志还是3块钱,无良的奸商把一本正期的和两本过刊用同样的价格卖给了我。在一年以后我才发现当初上了奸商的当,便在心里默默的诅咒那丫的房子变成平地。等我大二回当初的中学的时候已经欣慰的发现那奸商的房子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新的商住楼,算是实现了一半的报应了吧。

发现当初上当还是因为我学会淘旧杂志以及和老板还价。那时候三大知识对我还有吸引力的,于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的50%~80%的早饭都变成了那些三手或者更多手的三大知识——这算是打基础吧。

通宝推:故园湾里,
家园 【原创】十五年了,十五年都有些什么2

99年是一个美好的年份。首先是阅兵,然后接触了《兵器》,接着就什么都没有了。当时《兵器》陈朴编的,我从创刊后的第四期就开始买一直到现在,中间被人弄丢了前几期。高中其实和初中一样,我淘旧杂志,买《兵器》外加,嗯,准备高考。期间,应该是02年吧,陈朴大大宣布离开《兵器》,当时我也无心去关心远在北京的某个办公室的人事变动。当时和某个谈的来的女生(好吧,我承认我有些喜欢人家)关系发生了某些莫名其妙的变化,在向好和向坏的纠结中一路走跌,直到被高考志愿给停盘。

高考志愿是个现实性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在大部分情况下,它和理想是冲突的。我于是放弃了当兵的理想(其实主要是怕苦,也是觉得文科生确实不适合去当兵),也放弃了去追寻大海的梦,向西猛奔来到祖国的正中央——西安。让我有所慰籍的是,这里有很多军工企业,好歹和军事有点联系吧。

我一直对我的大学生活比较满意,食堂的饭菜和大二破烂的宿舍除外。那时候大学图书馆给我看到了一书架的军事书,我想我当时一定眼放金光,嘴角挂着哈喇子——这种事情绝不会在食堂发生,我保证。

不过我迅速的失望了。那一书架的书里面(其实空了半书架)90%都是些科普级的读物,而且还有很多错误。在经过六年三大知识过刊的恶补之后,我相信我在理论素养上绝对比的上那些连三号和四号都分不清的编辑。以至于有段时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图书馆的书上面纠错,以免误人子弟——呵呵,这算是损坏图书吧,不过没人发现。

大二的时候,偶恋爱了——那女孩一直不承认,并且认为我是单恋,那又如何呢?反正现在又不在一起,将来也不会在一起了。同时,我也学会了从网上搞来军事著作,然后打印出来。为了省钱,我都把字弄的小小的,再把行距什么的都弄的小小的——我相信打印店的老板一定很讨厌我。那时候,MM在图书馆勤工俭学,我就在门外的自习室等她,陪伴我的就是这些小小字体的著作。

看多了东西,便喜欢尝试写点什么东西。在图书馆,我翻开一本厚厚的《苏俄档案选编》,在笔记本上写下标题《苏德条约和苏联海军的大发展》。那MM就坐在我旁边,盯着画册里不知所云的画作津津有味的品上半天。偶尔,在我思考的时候她还会打断我,问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一般来说,这种问题都会让我锻炼我的脑细胞。从小学到大学,包括现在也是,我对非线性的思维都很不擅长,尤其是艺术。美术和音乐对我来说就是悲剧——你能想象出一个简谱刚刚入门的傻瓜被叫起来唱五线谱的样子吗?很不幸,那傻瓜就是我。我坚信是刻板的教育抹杀了我对美术和音乐的兴趣,就像刻板的历史课让很多人迷上了野史八卦一样。

对于MM的那种问题,我一般都会装作深沉的思考一会,然后胡乱的说点什么。这算是我一个不好的习惯吧,嗯,对那个MM也很不公平。但是这又怎么呢?就算是起诉我精神赔偿,怕是也早过了追诉时效了吧。

其实对感情的事情我一向后知后觉,很多事情不像去想,也想不明白。过于纠缠于细节总是让人很受伤。在某个冲动的夜晚,我合上约米尼写的《战争艺术概论》,然后打了个电话说:“我们掰了吧。”于是,陪伴我的就只剩下那些小小的字体了。

家园 【原创】十五年了,十五年都有些什么 3

那时起我养成种习惯,就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坐在阳台上懒懒的晒太阳,偶尔从小小的字体里抬起头,看看远处水房里飘过的花裙子。如果加上把躺椅,加上杯绿茶,最好再有个打扇子的美女那就更好了——嗯,我承认我很小资。那时候也喜欢在图书馆里翻找那些无人问津的,发黄的旧书,就像高中淘旧杂志一样,而且还真让我找到本神作《俄国和苏联的海上力量史》。(呵呵,我相信很多80后都没有听说过这本书吧)现在想起来,这样的日子的确很悠闲。

悠闲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大四的时候,大家要么过着猪一般的日子,要么因为找工作,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进步的阶梯就在于是否找到工作。索性我找到工作后也上了一个多月的自习,美其名曰,考研。说起来我压根就不打算上研究生,尤其是在西安,在西北大学。我一点也不喜欢西安,一点也不。上自习主要是为了找个安静的地方看小小的字体,还有,下自习的时候帮人打上一壶开水,一直送到她的宿舍楼下。

但这个故事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现实总是残酷的,很多人一直在放弃着美好的东西,理想、爱情和爱好都在其列。我应该也很平凡吧。上班的时候就是那么平淡,按时上班,按时下班,偷懒,等着发工资,等着每个月的杂志。偶尔会在某个寂寞的夜晚回想起那个拎着暖水瓶的夜晚,我用一种戏谑的口气郑重其事的说:“我会等某个人三年。”仿佛是个在家里等待丈夫归来的怨妇一般。

现在我已经没有当初的那种写东西的激情,更加喜欢潜水,看别人写的东西。记得中学时用节省的早餐买杂志后的饥饿并快乐,大学时看到陈朴搞的《巡航者》之后的犹豫变坚定,现在我只是固定的日期去固定的地方拿固定的杂志用付固定的钱,没有期待,仿佛是例行公事一般。也许生活总是这样吧,在激情过去之后,只剩下平淡的习惯。

我曾经问自己,若是早知道失败的结果,那是否还应该努力呢?大学时我会选择“是”,现在我会选择“否”。当09年的雪已经落下来的时候,我在人群中行色匆匆,却不知道在追寻些什么。在这个皖南的小城里装作忙碌的我看不到什么未来,而那个女孩应该也开始为了未来的生计奔忙了吧。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大约只剩下祝福了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