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向耶鲁捐款事件”,看中国大学道德体系的崩溃。 -- wjhtry

共:💬15 🌺13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从“向耶鲁捐款事件”,看中国大学道德体系的崩溃。

耶鲁毕业的中国人张磊,向母校捐款888万8888美元,一时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我们在讨论张磊的应该不应该向耶鲁捐款的同时,是否能够反思我们的大学为什么不能得到捐款?

中国曾是以教育为主的儒教国家,私塾书院曾是我们的家,先生与学子曾是父子,学子之间曾是兄弟。书院先生曾经是学子身上一生无法磨灭的印记。但自五四以来,抛弃糟粕,砸碎一切的反思,让我们丢弃了太多优良的传统的东西,破灭了我们的道德体系。我们可曾想过,其实我们砸碎的不是糟粕,我们丢掉了,是我们的根本。

看看现在的大学,还是教育人的地方吗?不是,现在的大学纯粹是教书的地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纯粹的交易场所。大学不是家,是彻底的盈利机构,拼命想从学生身上榨取价值。师生之间不是父子般的师徒关系,而成了小贩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讲求的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同学之间不是兄弟关系,只是基于同样的需要,临时聚到一起的朋友。现在的大学已经失去了育人的功能,失去了凝聚力。

是我们自己将大学阉割成了现在这种模样,有什么资格骂别人。而且阉割的岂只是大学?

我们需要重建我们的伦理。在我的理想中,学校是我们的家,养育我们成长,赋予我们生存的能力,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是我们出发的地方,是我们永远的归属;师生如父子,老师爱学生,如父母爱子女一样,学生敬仰老师,像子女敬仰父母一样;校友如兄弟,相亲相爱,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永远不离不弃。

家园 向中国大学捐款的基本上只有爱中国的中国人,通常暴发户不会

国内最多最大的对学校捐款基本上来自香港的企业家,包玉刚、霍英东、李嘉诚、邵逸夫等等,校风师德不是不捐款的理由,因为你捐款完全可以附带条件,而让这些条件对改进风气做点贡献。国内学校想得到国内暴发户的捐款,大约是祈祷天上掉馅饼吧

家园 不了解国内现在大学的情况

不过仅通过一个人给美国的学校捐了钱没给中国的学校捐就得出中国大学道德体系崩溃的结论似乎仓促了些。

该同学可能就是喜欢耶鲁,该同学也许在中国读大学的时候失恋了,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痛楚,所以不愿想起中国也有可能嘛。

俺反对过度解读一件孤立的事件。

家园 因为他们只有一颗赚钱的心

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这样的人是谁教育出来的?

家园 没有事件是孤立的,高校的问题也不止于这件事。

拿这件事来说,只是作为一个切入点。

学校与学生的交易关系,不是今天才还是批判的,也不是我开始批判的吧。“耶鲁捐款事件”只是一个强烈的对比,刺痛了很多人,同样也反衬出中国大学在缺乏道德基础之后,凝聚力的贫乏。

家园 我觉得吧,中国大学就算是道德真的崩溃了

这件事也没法证明这个结论吧。

不过中国大学的所谓改革确实没接什么好果是真的。

家园 就像随地吐痰一样,个人行为而已。
家园 就像随地吐痰一样,个人行为而已。

就像随地吐痰一样,个人行为而已。

家园 一个爆发户,没啥代表意义
家园 整个一 知音 体。

整个一 知音 体。

首先,这个事情到现在为止还是云遮雾绕的,到底怎么回事不知道。

再者,大学从来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也不可能是你想的那个样子。

最接近你的这种理想的是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前期,之后就是你现在

看到的这个样子。

家园 他在中国赚的钱,怎么是不愿想起中国。
家园 不要开口就什么体,扣个帽子

应该是五四之后到八十年代为止,和九十年代以来学校不是这个样子。

五四开始的新文化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

其后这种思潮不断的深化全民化而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的破坏,

社会整体道德体系完全解体,新的却没有建立起来。

建国后曾经用毛泽东思想重建过中国的道德体系,

可惜由于共产主义自身的崩溃,新建的道德体系也随之脆弱的崩溃了。

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学校乃至社会的无道德状态了。

家园 知音体的典型特点就是从极小 到 极大的联系

知音体的典型特点就是从极小 到 极大的联系

至于中间的推理过程是不需要的,一步到位。

家园 这位在国外大学念过书么?
家园 肉麻死人了

我们需要重建我们的伦理。在我的理想中,学校是我们的家,养育我们成长,赋予我们生存的能力,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是我们出发的地方,是我们永远的归属;师生如父子,老师爱学生,如父母爱子女一样,学生敬仰老师,像子女敬仰父母一样;校友如兄弟,相亲相爱,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永远不离不弃

瞧这情抒的,还让不让人活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