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少年时候的迷幻药——记《茜茜公主》 -- 明日天涯

共:💬15 🌺3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少年时候的迷幻药——记《茜茜公主》

记得少年时候看《茜茜公主》,感觉就是两个字:迷醉,长相漂亮、心地纯善的国王和公主童话般的爱情以及他们的仁善,迷醉得俺这个什么也不懂的少年忘记了老师和教科书,以及广播喇叭讲的阶级剥削、压迫和斗争,而且俺不得不很惭愧地承认,事后也忘记感到愧疚了。不过进入社会之后,现实就使俺感到一些说来很美好的东西,未必有那么好,甚至可能相反,而且由于自己属于从书面上说的被劳心者治的子民转职为被伟光大领导和全心全意服务的对象的阶层,所以也就不得不感受到教科书里的一些道理了,例如那种奢华的童话,是以社会底层的困苦作为代价的,习惯于依附皇权和富贵的中国文人能够无视这个事实,迷醉、并粉饰和捏造这些童话,但是底层人民和有社会良心的人是不会有这种兴趣的,因此后来对该影片的迷幻状态也就逐渐消逝了。

由于对这部片子印象深,所以前几年开始知道网络可以查阅资料时,就在回忆起来的时候顺便查了相关资料。这时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相对诚实的欧洲人也会给人们上迷幻药,罗伯特国王和茜茜公主的爱情故事原来也是被渲染扩大的,虽然故事还是有史料作为底子的,不像咱们中国文人那样没来由地把大淫棍乾隆皇帝和大色魔正德皇帝演义成大情圣。另一个惊讶是索菲皇太后,影片虽然没把太后演成白雪公主的后娘,但是总是演成了对儿子媳妇的婚姻幸福时不时起不好作用的角色,看资料才知道,原来皇帝的婚姻对象确实是先考虑茜茜的姐姐海伦公主,不过双方的父母还是尊重他们的选择的,当皇帝和茜茜产生了恋情,双方的母亲鉴于茜茜年龄小,就再三问她是否真的爱皇帝,得到了茜茜肯定的回答才同意的,茜茜在影片中的那句有名的“你要不是皇帝就好了”就是在回答的时候说的,当然原话自然就是“他要不是皇帝就好了。”

另外,资料也说茜茜的牙齿确实不怎么美观,所以她的画像历来就是抿着嘴的,我看的时候觉得挺有意思的,原来西方人有时候也和中国人一样,不顾事实搞些高大全的。不过看了影片拍摄的背景我就理解了,影片拍摄于二战结束不久,欧洲人面对着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是需要一些麻醉品来缓解或暂时忘却现实的,不过呢,我想更深的目的是为了让欧洲的平民来忘却吧,因为影片赞美的是王室的美好,挑出来一个勉强能粉饰成童话的故事,使平民减少些被当时处于上风的马列阶级斗争学说激起的对统治阶层的反感。其实呢,欧洲想挑平民的童话都没办法挑,因为阶级压迫剥削下的平民怎么会有童话的处境?事实上是欧洲的阶级剥削压迫历来存在,而且十分丑恶,所以才产生了阶级斗争理论,因此才直到五十年代都一直受欢迎。不象咱们中国,无论是皇帝,还是儒生士大夫,勉勉强强还可以轮流做来压迫别人,别的宗族,再说知识一直掌握在以取得压迫平民特权的儒生士大夫手里,宗族式小部落社会又与欧洲的大社会截然不同,所以靠着那些新旧儒生士大夫,再等一万年,甚至一亿年,也别指望公平,或者反对不公平的社会理论从中国产生,有些公平精神的墨家学说再受欢迎,也很难指望成为社会主流,像太史公就没将与儒家分庭抗礼的墨子单独列传,仅是附于孟轲荀子列传之后短短地记了一笔,太史公为什么这么做呢?即使揭儒家皮的晏子,抽儒家骨的法家人物,太史公也列了传,为什么唯独不列墨家人物呢?以我的估计,原因大概不是因墨家是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竞争对手的关系,根本原因是墨家的博爱公平精神与儒家外示道德仁义,实际上却是为了自身的名利特权截然相反,在社会实践、竞争和辩论时候,很容易把儒家的本质暴露出来,连最后的底裤也保不住,失去存在的根据,所以才采取这种淡化处理的手段。

话归正题,前天下回来《茜茜公主》回味了回味,不觉得更是扫兴,也许是这些年看多了西方的东西,对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多少有了些认识的缘故,这时候忽然觉得扮演茜茜的演员缺少皇后的风度,显得有些做作,反而是扮演皇太后的演员演得比较到位,很自然。也许会有一种说法,说影片演的是年纪轻轻就做了皇后的茜茜,显得还不怎么适应很正常,这是不了解欧洲社会和历史的一种想当然,欧洲的各个王室家族属于社会地位比较固定的阶层,君主的结婚对象必然是公主,找上贵族阶层都是有失体面的,例如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幼年时期掌权的宰相红衣主教马萨林打主意想把自己的侄女变成法国王后时候,太后尽管(风传与马萨林秘密结婚)是他的情人,也坚决地说,如果路四十四敢这么做,她就和路易十四的弟弟一起带领法国人来反对他,所以路易十四最后还是娶了西班牙王室的公主。因此,那些公主对做王后根本就没什么不适应,而是认为理所当然的,不象咱们中国皇室只有一家,所以娶的皇后都是非皇室的。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影片中茜茜和太后争吵时说的什么自由什么的,让人听了就像听见新旧儒生士大夫在说道德仁善一样令人反胃,古今中外哪个统治者主张过人的自由和权利?欧洲人就是想淡化阶级矛盾,做的也太那个了吧,这时候不由得就想起英国报纸前几天说的“历史上纯洁的欧洲骑士保护和教化非洲这个处女”,以此来比喻欧洲在非洲的殖民存在来,欧洲绅士的虚伪也真让人感到恶心。呵呵!

不过呢,说实话,西方人毕竟比咱们诚实,所以拍片子一般不敢没影子就乱拍,想起咱们国内有段时间反映不错的农村片子,农村题材的小说(例如著名的《平凡的世界》),看起来也很假呀,更不用说现在的烂片子了,比较之下还是忍受着听不懂的外语,看着字幕看外国片吧。

家园 看到您说西方人比咱们诚实,我喝水差点没呛着

不过呢,说实话,西方人毕竟比咱们诚实,所以拍片子一般不敢没影子就乱拍

家园 拍电影?

好像西方电影里面共产主义国家步兵冲锋时密度》TG电影》真实战场

举例:兵临城下开头的冲锋密度》TG拍的大决战》随军记者实拍

家园 你确定你是这个位面的?

西方人毕竟比咱们诚实

家园 要容忍有人不识东西嘛。
家园 呃,要我说

还是苏联电影《解放》实在,那个大兵团冲锋时,就算他们用了航拍,半分钟的镜头里也看不到几个人。那才像冲锋的样子。

看过中国/美国/俄国当年步兵操典的就知道了。

家园 《茜茜公主》是个很美的片子

演员漂亮,风景漂亮,配音也好(给弗兰茨皇帝配音的施融完成此片后不久就出国了)。

虽然电影选择性的淡化了茜茜的悲剧(比如自然不会写她最后遇刺),很多涉及到政治的东西也很小资化地用茜茜个人魅力来解决。比如最后一部在米兰在威尼斯的场景,这个就把奥匈帝国当时复杂的民族矛盾给小儿科了。但是对于观众来说,真正严肃地考证历史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未必在乎。

我去年在奥地利玩,从萨尔茨堡去Hallstatt,在Bad Ischl转车,当时立刻想到了这个地方不正是茜茜钓到了陛下的地方么。可惜不能久留,也无从考证电影中的实际地点。

加点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Hallstatt,茜茜也常常来这里,在湖里游泳,在当时的皇室成员中算是比较“野”的了。照片里面的临湖黄房子就是她住的旅馆,叫做Seehotel Grüner Baum。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萨尔茨堡火车站附近的一座茜茜的雕像。在奥地利和匈牙利,茜茜的雕像很多。我没有刻意去找,不过刚好在萨尔茨堡乘火车时候看到这座。

茜茜被刺身亡后,葬在维也纳卡普琴教堂(Kapuzinerkirche)地下的皇室墓地(Kaisergruft)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间是弗兰茨的,左面的是茜茜的,左面的是他们自杀身亡的儿子鲁道夫的。下面一张是茜茜的灵柩,上面的带子是匈牙利国旗的颜色(电影里面曾经说过她和匈牙利人士的友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顶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茜茜的真名是Elisabeth。

下面几张是从wiki找到的。真人的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画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这个照片是那个刺客的,他是一名无政府主义者,意大利人,叫做Luigi Lucheni,本来他到日内瓦是刺杀一位法国奥尔良家族成员,结果没有找到他,却发现了奥地利皇后这个更加显眼的目标在本地。他一心只想刺杀一个皇室成员。而茜茜出门不带保镖,只有一名女从,又搭乘民船,教训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个人感觉茜茜公主本人比演员漂亮,

罗密-斯奈德的粉丝可不要喷我啊!

家园 罗密-斯奈德

罗密-斯奈德在出演西西公主时,还略显青涩,演技也需提高。但随着表演经验的积累,人生悲喜的历练,逐渐成熟,成为众多影迷爱戴的女星。去体验一下《游泳池谋杀案》中的艳光四射的妩媚,领率一下《老枪》中的典雅高贵的风度吧。

家园 偶卖糕的,罗密真的演过《老枪》啊!

实在没有印象,那个医生夫人的戏份太少了。

家园 童话电影嘛,就要有个童话的样子

要是演得真像公主了,就没意思了。

家园 茜茜公主五官好看,但没有斯奈德媚
家园 可是让人记住的永远是茜茜公主

就连罗密-斯奈德自己也说:茜茜公主是我最大的骄傲,也是最大的不幸。

家园 真是一部好片子,剧中那个天真可爱,美丽善良的

茜茜公主形象真是让人难忘。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好像历史上真正的茜茜公主的结局挺悲惨的。婆媳关系一直不和,爱子还是爱女不幸早逝,自己患上忧郁症,出去旅游时,被分裂分子暗杀了。

家园 小时候看过,没啥印象。

倒是少年时看过一个相关的报道,某女拉着某男去看了三遍《茜茜公主》,某男终于领悟,她想要个完美的婚礼,于是亚历山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