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话说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土情怀(一) -- 海丰丰宁

共:💬3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话说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土情怀(一)

一直在新兵大版浏览帖子,前几天想发新帖,恩??咋没法发帖了?

今天偶然浏览新兵子版,才找到答案,惭愧一个先。

发帖前察看了下自己的收支情况,咋少了一个通宝?难道是记忆缺失记错了,抑或灵异事件发生,有一个通宝被无偿征用,连本家也不知?所幸不是拉夫。

记忆中几位老革命的乡土情怀,流于坊间,俺且慢慢道来。

抗战期间,在某个小屯子一个十六七的小伙子决心投身革命,嘱咐其兄长照顾二老,二老自是万般不舍,无奈这小子于深夜携一包袱溜之大吉

多年后,后生官至某军区副司令,功成名就,思乡心切,为了不打搅地方政府,自带两名警卫员回到了村里。

一进堂屋,家中无人,二老的遗像却贡于正堂,遂大恸不已。

而两名警卫员可谓专业,二话不说,在院门一左一右负责警卫。这下可了不得,过路的乡亲见到挎枪的士兵,不知出了何事,忙通知了大队书记,也就是这后生的兄长。

兄长急忙往家赶,偏生警卫尽职尽责,没有首长的许可不许进入,而此时首长又是哭得昏天黑地,哪里知道院外发生的事?

兄长二话不说,直接跑到了大队部,打开了话匣子(那时每家都有一个喇叭,用于收听大队广播),然后,大队的广播就开始了,只不过不是什么好词:xxooooo。总之,兄长在广播里开骂了,骂那个不让他进自己家的人。

一番折腾,兄弟二人才见了面,自然是兄长上座,拜完双亲之后拜兄长,其兄眼见兄弟团聚,子欲养而亲不待,眼见着跪下的兄弟衣着光鲜,不由怒从心起,当着三服内的本家爷们,痛斥跪在地下兄弟的不孝,到情动处,不免有抄家活的嫌疑,此时剑拔弩张,两位警卫员高度戒备,随时准备扑身上前,替首长挡住那随时有可能落下来的家什。

数落完后,兄弟二人抱头痛哭,祭了二老的坟茔,才落一段落。

此后,这后生回家乡都是将警卫留在公社政府,然后换一身旧衣裳才进村。

后来,上山下乡开始,后生的两儿子也初中毕业,也各有志向,想上大学或参军。

后生心想,学习事小,锻炼为大,况且让二子回到家乡插队,不还可以认祖归宗嘛,于是大笔一挥,开了介绍信。

两儿字拿着介绍信就找到了大队书记,也就是他们的大伯。侄子归来,自然是大喜事,于是杀鸡宰猪,好生伺候,安排好了侄子的衣食住行。

可是,农村可不是天天过年的,不能天天猪鸡伺候,更何况,下乡知青还得参加劳动挣工分。

两侄子从小没吃过苦,刚开始下地还兴高采烈,等到手上磨了泡,大小便时听到猪哼哼,半夜起来喂牛,牛儿们对于粗制滥造的草料而翻起白眼,拒绝食用。这时的生活就显得不那么美好了。

终于有一天,两侄子赖在炕上不起,抗拒劳动了。

百般劝解无效后,大伯身为大队书记,自然不能由于两个小东西而坏了整村的规矩,凡是偷懒不下地的主,大伯必在大喇叭上予以揭露。自然,那也绝对不是什么好听的话:xxxxoooo。

由于偷懒影响了农田的进度,落后小组要插着白旗下地耕作,而两个侄子由于落后太多,背上的白旗也就愈来愈多。

终于有一天,两侄子又一次赖床不起,大伯忍无可忍,打了两个小包袱,在众乡亲的围观中,将两个侄子赶回了家。

家园 沙发!
家园 【原创】话说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土情怀(二)

曾经有一位乡里的小知识青年,连年的战乱,不得不辍学在家躲避战祸。

解放战争轰轰烈烈,淮海战役胶着之际,兵力吃紧,每个村都有数十后生戴上大红花,换上新军装,敲锣打鼓直接奔赴前线,这小青年也在本村13位新兵之列。

那时,新兵的作战训练就是真刀真枪的战场,所以尿裤子开小差之类不在少数。

头一次上战场,蹲在战壕内,小脸憋得通红,就等着吹冲锋号的那一刻。

排长开始点名:莫某某,到

李某某,到

到这小青年,喊到时不由得站直了身子,于是小上半身也就漏出了战壕,在耳边呜的想过一声之后,右边脸一热,有液体流出,之后就啥也不知道了。

等醒过来,已经在野战医院了,战友们见他中枪晕倒,头部中弹,以为伤情严重,其实是一颗子弹在脸上耕了一道沟,顺便咬掉了一小块耳朵。

很快就出院了,一查兵籍,竟然还是小知识分子,立码提为班长。转眼一看一同参军的老乡,竟然有两人已经阵亡,这班长干着更加的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自己会是第一个冲锋向前。

于是,在一次打扫战场时,和六个老乡一合计,咱跑吧,留着小命要紧。把枪一扔,帽子一扒,衣服当然不能扒的,毕竟天太冷。

不久就被巡逻逮到,一问番号,送回了连队。

连长是个老兵,这情况见得多了,挨个发回所在班,下面自有班长做忆苦教育,提高战士的觉悟。

到了小青年,连长问:为啥跑?

小青年: 害怕

连长:怕死?

小青年:嗯。

连长:我保证你死不了。

小青年:。。。。

连长 :xxx同志,现任名你为三排排长,归队吧。

就这样,这位小青年在战争和党的洗礼下,再也没有溜号,参加解放战争,最后正团级转业在崇明岛。

一晃多年,已近中年的他在崇明娶妻生子,儿子高中毕业也参加了工作,是一名海员。

儿子到了谈婚论嫁时,将儿子叫到身前:有中意的姑娘吗?

儿子:没有

那我从家乡给物色一个,没

意见吧?

儿子:行。

就这样,儿子在本乡找了媳妇,在村头盖了四间房,海员休假期间,就回到乡下和媳妇过日子。媳妇孝敬公婆,体贴丈夫,生养了一对儿女。到后来,公公婆婆退休后身体不好,干脆就大半时间住在乡下,儿子出海后就全靠媳妇操持家务。

这一家人自始出,自始止,田园是他们永久的归宿。

虽不能采菊,却亦可采果。

虽不见南山,却可见大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