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组织与个人是问题关键:答某网人之红军到底怕不怕远征难 -- 山有木兮

共:💬31 🌺13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组织与个人是问题关键:答某网人之红军到底怕不怕远征难

说明一下:这是在另一个论坛里跟人家讨论/争论的贴子。在9月9日前后,忍不住写了两篇这样的--效果还算不错。

存在河里留个底。sorry, 太长了。

知凡说,毛的诗,艺术水平很低,最多是二流,因为他没有对生命的基本尊重。她举例说:【比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一首完全不能推敲的诗歌,红军到底怕不怕远征难,他毫不关心, 而他个人代表了红军,所有的红军中个体的声音消失了,他们都如同蝼蚁一样,是他手中的棋子,为了他的所谓“理想”,牺牲了其他人的声音,甚至性命。。。”】

另一位Hairycat提供佐证说:毛到长征后来,是被担架抬着走完的。他当然不怕远征难了!

知凡网友说:一个好的社会,需要每个人都发出自己本真的声音。。。:)

老夫完全完全同意,这也是老夫所坚信的。我如果说,我以为这也是毛泽东所坚信的,知凡网友肯定不同意吧?

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人民”的对立面是谁?帝王将相,“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陈王奋起挥黄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一样的世界观啊,只是你把自己的立场永远放在失败者或者在野党上了,所以你似乎能够永远站在自己想象的道德至高点,指点评判。

毛不同,他不甘仅仅指指点点,呼号痛苦,他行动,他组织起人民造反。然后,就因为他们成功了,他就自然成了你批评的对象,你看他是个视生命如草芥的帝王,阿健网友看到他的出发点是爱人民,于是说他“自相矛盾”。因为他的革命,死了人。

如果我说,那些死了的人,那些用担架抬他的人,他们是跟他一样的人,用生命表达了自己的声音,你很坚持地不同意么?立场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

他,毛泽东是一个人,不是神。他们用担架抬的,是一个同志者,一个同伙儿,明白了么?如果咱俩一块儿抢银行被追,我中枪了,你不认路,你背着我跑,不是因为你把我当作神。也不能因为我后来发达了就说我当时利用你的性命了,对不?

红军到底怕不怕远征难,他能不关心么? 他是他们中间的一个,担当的角色不同,但是是一个一起做事的群体。打篮球还有前锋中锋后卫呢,还要鼓舞士气呢!你明白了么?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说是革命乐观主义的表达,也就是鼓舞士气的。你说他代表了所有的红军战士,对。他是那一群人中间的一个,形势险峻,凭着有追求有精神做成了他们的事业。毛的军队不发饷,那些人是自发自愿的。他不是一开始就一直当头儿,有好几次被排挤的历史,别人领头儿总打败仗,大伙儿才那么心甘情愿决定听他的。很简单的事,就因为你的立场就被看成是他利用别人的性命,把那些没有权利发出声音的人都牺牲了。

其实,很多时候,个人的力量不足以表达声音,不足以追求所要的利益,才需要组织起来。凡有组织有分工,就被你们看成利用,那这个世界人人自利,成一盘散沙,能做成什么事呢?

网友跟贴讨论(部分。把简单表达赞同和夸奖的略去了):

1. 哈哈, 原来健说的自相矛盾就是这个啊. 这个也太短视了吧."一样的世界观啊,只是你把自己的立场永远放在失败者或者在野党上了,所以你能够永远站在自己想象的道德至高点,指点评判。"

你这句话太好了. 我也发现好多反毛的人就是这样.

2. 毛泽东的原意:他自己=6亿到8亿人民。口口声声为人民,60-61人民大批饿死时,不内疚反省自己的错,

反而倒行逆施继续反右,把上了万言书为民请命的彭大将军关

到死。用无辜者的生命写下的历史啊,居然被后人如此忽略,叹。

我回问:这跟看中国男足差不多吧。在当时的情况下,让他下课,换你上,肯定比他干得好,是么?

3.(知凡)俺觉得我说的与您说的没有什么交集:)我说艺术不是权力,是希望,就是艺术本身不具有“权威”的内涵。。。王曦之的字无人能模仿,为什么呢,生命没有一个是相同的。。。这些在不同艺术家的手迹中尤其明显。。。那么多不同的艺术家,谁能打倒谁呢?

毛组织队伍杀的是谁呢?谁是敌人呢??国民党打败共产党,共产党打败国民党,这样的战争与世界上的任何战争有什么区别吗?而且是内战,两个都想做“皇帝”的人,同胞相残,为了什么“共产主义理想”,不要太自欺欺人。。。:))

我的回答讨论:看偶多惨那,这么被您牵着鼻子走还说没有什么交集!:)) 您看看:

您先说的毛诗是二流,偶跟过去请您举一流的例子让偶欣赏欣赏;

您不举例子,却说您不喜欢毛诗词因为他不尊重生命,他拿他战友们的性命打江山。偶就跟您谈谈自己的看法,说他们是一个organization啦,组织起来一起做事的,牺牲生命是代价,毛家人也有好多位牺牲的。

您出来了又开始单跟偶提艺术,还是偶说的跟您没交集!

艺术这东西,偶是外行,略有收藏只凭自己喜欢,最贵的也只是几千欧元一幅画。偶因为不懂,所以不会把艺术神圣化,偶以为当年先民在山里扛巨木,头一个喊出“嘿嘿哟~~~”的那就是伟大一流艺术家!

鼓舞士气军心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一首,是好诗。偶是外行不给人家评级。

偶生虽晚,但是文革对偶家人的伤害偶是知道的。甚至偶的祖辈也是属于毛革命的对象,克服自己个人情感家庭立场看事情,偶也是经历了个过程的。

偶小时候学近代史就开始想,中国那时候的底子,挨打100多年,打败了还赔款,赔那么多的银子,后来怎么会突然就好了呢?虽然国家还穷,至少没有外辱了。

最近这几年理解,这世界上,竞争是长期存在的。当年,毛泽东思想是最好的武器,因为物质武器我们实在是没有。用毛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在最短的时间里站了起来。所以偶心悦诚服:他的方法论,功能强大!

做事难,评判易。

你们,包括老鹤,看毛fans,似乎很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样子。是不是因为立场不同,就像两伙儿小孩儿帮派掐架,一伙儿被打败,颇愤愤,恨不得分化瓦解对方?于是说,你们的头儿是个坏人,对你们也不好,让你们抬着走,他做江山,吃香喝辣,你们就是不觉悟啊,放弃个人权利和价值啊,奴性啊blahblahblah~~~~~

因为立场不同很难沟通的,偶不跟您打游击了,就说到这里,都是心里话。

知凡:谢谢您的心里话。 一百个人看毛泽东,会有一百个毛泽东,这并不奇怪。。。我对他的看法也是个人看法,谢谢分享您的认识,但我个人的观点,不主张“个人崇拜”,因为任何“个人崇拜”,“偶像崇拜”,中国人民是站不起来的。。。:)

而且从生命的角度而言,我们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流血牺牲生命的战争苦难不是我们能想象的,但有位女作家说得好,“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只是表面上的停止,一旦真正的战争爆发,人们只是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 但“战争”一直存在,我个人觉得与自己的弱点顽强不屈的“战争”,一直战到和平,平静, 中国人民才能真正站起来,这些需要意识,需要内省。。。同意您说的两伙小孩帮派掐架,相互打击,瓦解对方,没有意思。。。

艺术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创造与欣赏的能力,只是培养与投入多少的问题,但到一定的程度,不得不承认与天赋与努力相关。。。而且当代艺术,早已打破了各种界限壁垒。。。但从传统的古典诗词的鉴赏来说,毛诗不是我个人喜欢的,审美很难一致。。。请您原谅理解。。。我比较喜欢李白多过毛泽东。。。:)祝您平静乐观, 平安健康,生活顺利!!

4. 判断第一第二流诗词的方法很简单:

发嗲的是第一流,如: 江山如此多娇

发飙的是第二流,如: 欲与天公试比高

舞文弄墨时,主席是有偶尔发嗲之佳作,但发作居多。

我的回答讨论:

与阿健贤侄聊审美:说说《雪》中的发嗲与发飙

呃,用发嗲或发飙做一流二流诗词之分野!先不讨论当否,单这简单霸气,就是老夫喜欢的!何况还有灵气,更是喜欢。

再扯远些,老夫极其欣赏贤侄的“与神游,尚应该信而不仰” 的观点。老夫不信有神,神在人心里,为人所造,然后作用于人,如此而已。造神者,因仰而信,因信而仰,战兢兢匍匐,不是老夫喜欢的。老夫看西人耶稣,概与我家孔子同,先贤也!耶贤借神之力,称天之子,孔贤不语怪力乱神,比耶高!

扯远了,拉回来,说人。老夫粉毛,自翻检内心,找出原因,乃吾心深处之民族主义情绪(民族主义情绪占吾心过大半,老实承认)。吾视毛与其党为中华民族好子孙,毛乃中华之英雄。如此简单。

既是英雄,能人之所不能,自有学习理解之必要。

议论一句。近来观望网上争论,深感怨之恨之诸人中,倒是很有些视他作无所不能之神的,所以才责之诸多不是,不够面面俱到云云。

好,说诗词,读者评一流二流,全在乎心中所感之美,简化了谈,还是归于审美。

审美这事,在受方一念之间耳!故,多元,故,无明确分野,无可量化。

同一审美对象,受方心念作何感,取决于受方之哲学人生观阅历年纪当时心境等等。

略举一小例。老夫长于乡野,不识简谱,遑论交响乐。然,数年前,机缘巧,闻一曲《绿袂》,美不胜收!问同行老翁,此曲美甚,所颂者何?此翁与老夫不同,伊乃富有之邦贵族之家游手好闲之子也,品红酒赏音乐之行家!其答曰:传,某人为其lover所作,有米国好事者填了词,四兄弟组合唱过。此交响乐版,听来自是不同于流行歌版!伊眼做迷醉状,手于腿上击节哼哼。。。老夫静心又听30秒,对他言道:不对,不是女人!是江山!此绿袂,当是一块绿色国土,柔美,博而娇!如写女人,不该有如此广博之气!

伊抬眼看偶,有惊异之色,说:也有类似说法啦,亨利几世(老夫忘了,括号完了)作曲,这也是传闻。

余望向车窗外英格兰野地,一片绿草如茵,延展开去。暗想,这后一种传闻倒更像是真的。余与友人,听同一曲,盖因各自对女人江山感觉不同,故依不同之传闻理解该曲。

最后,回到《沁园春 雪》。老夫直言贤侄莫怪。贤侄指毛词“有句无篇”,会不会是因贤侄孤立看单句?

“江山如此多娇”你爱其嗲,可知这江山“娇”在何处?

你所责发作发飙处,恰恰交待了“娇”之内涵。

“欲与天公试比高”不好么?为何比不得?为何是发飙?奥~~~你当是谁在比?~!

是那“银蛇”和“腊象”啊!怎么,比不得么?蛇舞象驰,欲与天公试比高,多么灵动!!!

等到了晴天,那山,那原,红日照白雪,更加妖娆!这一片江山,是如此之“娇”也!比绿袖子如何呀? :))

阿健回答:李可染论山水说,雄中有秀是为真雄。杜甫的“岱宗夫若何,齐鲁青未了”是真雄,因为它在伟大中包涵一种生命的感受和体会,以“青”字传达了。

毛泽东的"江山"句和“问苍茫大地。。。”则以“娇”与“问”来达到一种以大观小的体会和同情,都是真雄的句子。

但其余作品只有强悍的外壳,里面是枯燥乏味的,只起到广角镜的作用。如:北国风光,千里。。。等等。

天才需要特定的表达媒介。毛泽东的天才表达的媒介是政治和军事,哲学和诗词方面,他是十分勉强的。我们没有必要强求一个已经十分罕见的伟人同时具备其他才能。这对他也不公平。

我的讨论:同意雄中有秀!也当然不强求毛做全才。只是就诗论诗(词), 贤侄是说,青未了,绿袖子,比千里冰封更有“生命”?这也不公平吧? :))

再看,正好这两句非常可比:

齐鲁 青 未了

长城内外 莽莽 唯余

都是写实景,都是广角镜啊。

另一网友跟贴: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这事,你说其不好,往往是你没看懂 :)

关键词(Tags): #诗词(马克沁)#其他(马克沁)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组织在哪里画界的问题。。。想起了拿破仑

三年前看的电影。之后记下了一点感慨:

拿破仑是从不等待戈多的. 他可能多少以为自己就是, 所以他把教皇摆在那儿却自己动手加冕. 他畅快淋漓地挥舞着自己那半截胡箩卜(讨论《等待戈多》时用这个比喻个体生命历程)来扰动系统: 凭几百个甘愿为他去死的弟兄, 他要为他的局部角落(local reality)安排一个他一厢情愿的新格局. 代价是巨大的:

‘Is this separation as difficult for you as it for me, my sweet Marie?

This sad village called Eylau is haunted by the dead and the wounded. It is a victory with a taste of defeat…Which is why Marie, I take refuge tonight thinking of you, to let a bit of tenderness exist in this world of suffering and death.’

这是他在战场上写给心爱的情人的信.这代价是连他, 这个以匹夫之勇简化世界的家伙, 也承受不了的. 所以他拼命打仗, 为了和平的那一天:

Talleyrand: ‘What will you demand from them?’

Napoleon: ‘Can I demand anything?’

-Anything. You are the master

-Then I demand peace

(由此联想到1976年尼克松水门事件之后访华,毛主席回见他,当时主席说话已经很不清楚了,但他坚持让翻译把他的一句反诘听清楚和翻译过去,那句话就是:“和平”,你们要的就是和平么?!)

对拿破仑来说,当然和平必须得是他要的那个格局: 当欧洲各个地块的国王都是他自己人, 法兰西热情奔放又幽雅的文化成了一统(哈!)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各个地块上的其他民族不会甘心接受他的这个格局, 所以当他战败或无心再战了人家就来打他, 系统就持续的扰动摇摆...人, 人, 就那样的接着死伤.

欧洲的大一统,从来不曾实现。那些民族为了抵抗拿破仑的法兰西一统而组织起来,宁可牺牲个人的许多生命。。。

这组织,多大合适?该在哪儿画界?“大东亚共荣圈”就肯定是过大了 :))

家园 自从语文教改以后,初中生就缺乏必要的启蒙了

你的耐心和这篇文字可以复制作为教改整个阶段的启蒙教材。否则,他们成年后自己得不到必要的启蒙,却又去“教育”下一代下两代,真不知道最后会滚出个什么来啊。又想到范跑跑这些人,其实他们都是教改的受害者,然后反过来又危害教改……

家园 谢谢夸奖--言重了 :)

俺虽然是理科生,但中学语文是好好学了的。

对教改很不了解。。。组织起来完成事业,应该是常识吧。Herbert Simon好像在2000年说过,过分强调个人个体的权和利而认为组织是恶的,这是不正确的。

家园 花一个

才看到这么好的写政治的贴。政治也能写出诗意,仰慕中

家园 想起了一个黑毛诗的高人……

如《七律二首.送瘟神》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写,一九五八年十月三日发表,最初“千村霹雳”,后改为“千村薜荔”,注释此说是形容村落荒凉,如是前者,只能解释为“人遗矢”像“霹雳”那样响,改为后者,那末家家种有常绿藤本植物,亦能形容绿化悠雅,不必和荒凉联系来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和牛郎扯在一起,已属勉强,而牛郎问瘟神,又怎会一样悲欢?第二首“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一联,即使把自然界拟人化,怎么能得出“六亿神州尽舜尧”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一联,是同义语,有一句即可,真有瘟神,“纸船明烛照天烧”有什么用。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从直觉的惊讶可以理解,从字面来看,使人容易想到冰封的千里,雪飘的是万里,万里减千里,还有九千里地方无雪飘,不及岑参诗那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使人想象下去就觉得形容细致。毛诗的“千里”、“万里”是平行的,岑参的“千树”、“万树”是“递进”的。花开由千到万,而冰封千里,雪飘万里,就难以令人接受。大河被冰所封,失去滔滔,和长城内外一样惟余莽莽,将大河和长城分开来写,不免割裂形象。“山舞”、“原驰”,如果是坐在颠簸不停的车上,可以看成这样,如苏东坡:《江上看山》诗云:“船上看山如走马”,那是船上错觉,山动如走马,而受冰封雪压的“山”和“原”应亦惟余莽莽,怎会舞会驰呢?蛇爬而象步,不用放大镜看,万不能“欲与天公试比高”!晴日的阳光经白雪反映,一般不会变成红色,“红装素裹”的联想,有一半落空。“折腰”一词的原义是“卑躬屈节”,毛说“无数英雄竞折腰”,不知为江山折腰算是什么样的英雄,而用“无数”二字,也是不确切的。旧诗词允许超现实的构想,也允许重文叠字,但文字构思和意境构成要脉络分明,妙趣天成,如果经不起盘问,经不起品味,不能算为上乘。“白发三千丈”不下接“愁”字,“明镜见秋霜”如无“镜”字,都有会使人联想落空。看来,毛泽东的咏雪词也是一种八宝楼台,“折下来不成片断”。该词下阕议论更多,的确,毛泽东在发狂乱“吼”,也有可能是毛泽东没有看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的诗,没有见过唐太宗的书法,不知道汉、唐文化的盛况,才会下“略输”、“稍逊”那样不顾历史事实的字眼。更有可能是他生性狂妄,为了行文吟咏方便,根本不把别人的成就放在眼里,以为加“略”加“逊”可以减轻自己的错误,但信口开河,总不是一种美德,而把毛泽东的无知的狂妄棒到九天之上去顶礼崇拜,那又是怎样的行为呢?

如此信口开河,服不服?

家园 算术水平不错

万里减千里,还有九千里

看了半天好像也就这么一个优点。

家园 千里可以指长度,万里可以指面积

千里冰封可以理解为千里的长河冰封了;

万里雪飘可以理解为一万平方里的地方雪飘了;

总的来理解,就是,广阔无垠的土地上面大雪纷飞,中间有一条河流已经完全冰封。

所以,诗词的意境不能简单的加减法的。

家园 服得扁扁的……

这哥们小学语文有及格过吗?

家园 这个应该是互文吧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千里,万里放一起.

家园 就是笑话有些黑毛的高人嘛

木兰辞好歹是中学课文吧。这都没学过也敢跑来说什么“万里减千里,还有九千里”

家园 他这种评论根本不值得一驳
家园 太祖之后就再也没有达到这样成就的古体诗人了
家园 可黑的太多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

  我从来没见过白鹭排成一行飞。即使是大雁一类,排成一行时已经在天上平飞了,怎么能说是青天?

  李白写诗的水刾太差了。

家园 谢谢您理解和表扬!俺继续努力ing :)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