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有人熟悉“下放干部”的情况么? -- 大黄

共:💬2 🌺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讨论】有人熟悉“下放干部”的情况么?

http://www.opentimes.cn/to/200903/08.htm

  (三)下放干部

  从社会学的角度上看,如果出现了所谓的“社会地位不一致”情况,这些不一致者的心里头是比较不舒服的,而在“大跃进”前正好制造出一大批这种人,就是下放干部。估计1957年到1958年初的下放干部规模至少在100万人以上,相当一部分下放干部被安排在农村{66},有的地方下放干部比重高得惊人,1958年春浙江桐乡县共下放干部1260名,占干部总数的33.2%。{67}

  在当代中国的下放,其实是一种有特色的向下社会流动。被下放者有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有官场中的失败者,当然也有少数希望通过下放取得政绩的人。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被下放的人在原来的工作单位中不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他的工作可以被轻易替代。因此在被下放的人中,有人心灰意冷,也有人试图东山再起, “大跃进”正好给他们提供了表演的一个大舞台

  “大跃进”时创建出的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河南省遂平县查岈山人民公社,就是在该地指导工作的县委农工部长导演下产生,这位部长亲自担任公社党委书记{68}。1959年该公社的一个小麦高产卫星就是在县委工作组长的压力下产生{69}。湖北省麻城建国一社在1958年放的水稻亩产3.7万斤的“特大卫星”是由区宣传委员下放到该社当社长的一个干部吹出来的{70}。安徽省繁昌县东方红三社柯冲生产队在1958年放的水稻亩产4.3万斤的“特大卫星”是3位地委进驻的工作组成员泡制的{71}。

  因为现在有关“大跃进”的资料还非常残缺,无法对当年的种种浮夸作全面的研究,但是在笔者看到的文献资料中,还没有发现大跃进时期哪个“卫星”与下放干部或者下基层的官员无关。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农民比较朴实,想不出那么些鬼点子;第二是一些下放干部急于建功立业表现自己,争取尽早回到自己原来的官位上。可以认为有一部分下放干部对“大跃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66}李若建:《社会流动模式的改变与大跃进》,载《中山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67}马新正(主编):《桐乡县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第30页。

{68}杨洪涛:《天堂实验纪事(一)》,载《中州统战》1998年第5期。

{69}杨洪涛:《天堂实验纪事(三)》,载《中州统战》1998年第7期。

{70}章跃兵:《图虚名招实祸的“天下第一田”》,载《炎黄春秋》1995年第3期。

{71}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省志(附录)》,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年版,第392页。

通宝推:深大,
家园 送你一朵浆糊花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只会熬浆糊,只能声援了,无产阶级干革命,当年就是这样起家的^_^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