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上将宋任穷(ZT) -- 大江东去

共:💬9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上将宋任穷(ZT)

热血启蒙

宋任穷1909年出生在湖南浏阳乌垅村,原名宋韵琴,又名宋绍梧。193

0年遂川战斗后,红军在胜利的喜悦中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宋任穷在三营七连当

文书,营长是黄埔四期毕业的伍中豪,能打仗,爱喝酒,还喜欢作诗。酒兴浓时便

诗兴大发。那个春节伍中豪一边喝酒一边念着:“宋韵琴,这个名字不好,像个女

人名字,改了吧?”于是念念有词地在嗓子里转着:“宋韵珍,宋韵琴,──宋任

穷”。说:“就叫宋任穷吧!”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至今。

宋任穷13岁那年考上金江高小,金江高小的前身金江书院,是浏阳八大书院

之一。宋任穷入学时,陈章甫(即陈昌)、夏明翰等都被邀请在校任教,这是中国

最早的一批年轻的共产党员。陈昌、夏明翰在讲课时经常结合课文传播革命思想,

感染得学生热血沸腾。宋任穷举着小旗子随大伙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列强

,打倒军阔,打倒贪官污吏,而且唱着陈昌为他们编的“修路歌”:

修我们的马路,贯彻我们的精神,怕什么寒和暑,雨和风,拿起我们的锄头、

铲子,快来做工。怕什么高和低,土和石,凡阻碍我们的,就要把它铲平!

这首歌,宋任穷至今记忆能诵。而另一首“就义诗”,则是几乎国人皆能诵的

夏明翰烈士的绝命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

两位革命志士都过早地洒尽了一腔热血。1950年,宋任穷在毛泽东住处谈

到两位启蒙老师时,毛泽东缓缓地说:

“陈昌是我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关系很好。在一起时朝夕相处,分别以后

常有书信往来。他是一位出色的宣传鼓动家,所以在组织进步青年出国勤工俭学时

,我和蔡和森把他留下来在国内培育革命人才,不幸的是他1928年被国民党杀

害了。”

陈昌的两个弟弟陈安古和陈安怀,一个在马日事变后被反动派杀害,一个在广

东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中牺牲。毛泽东说,不久前他收到陈昌女儿的来信,复了信并

从稿费中拿出三百元钱汇给陈昌家属以作生活补助。毛泽东还向宋任穷谈起他19

20年结识夏明翰的情况,当时夏在湖南市第三师范学校。尽管不在一个学校,但

相互之间也有往来。

1927年5月21日,何健、许克祥在湖南发动“马日事变”:,湖南革命

陷入一片腥风血雨中。当时已是共产党员和区农民协会委员长的宋任穷,被十多个

“反水”的农民自卫队员捆在了区农民协会里,逼他去搞一大笔钱。宋任穷身上揣

着全区党、团员名册,盘算着怎样保住机密,趁机脱身。于是他答应设法借钱,被

押着走了好几家商店。总算借到了五十块大洋。那些人拿到钱后,押送宋任穷过浏

阳河,在一个人家过夜。宋任穷睡在床上用尿把党、团员名册弄湿,揉碎,趁小便

时扔进了尿桶,这才放了心。在被关押期间,他逃脱了敌人的追赶,但也不能再回

家了,从此参加了工农革命军。

8月,宋任穷所在的浏阳工农义勇队因没赶上南昌起义,暂时驻在江西铜鼓。

县委派宋任穷和省委秘密交通员到南昌请示部队下一步如何行动。9月下旬,宋任

穷从省委赶回部队,团党委的同志高兴地告诉他:“毛泽东委员已经从安源到了这

里,并胜利地领导举行了秋收起义。”让他赶紧把省委的意见向毛委员报告。宋任

穷辗转来到毛泽东住的地方,第一眼见到了毛泽东:身材修长,一身布衣,目光炯

炯,镇定自若。毛泽东大步迎上去拉着宋任穷的手,让他坐下,详细地听他汇报。

宋任穷讲了省委负责同志的意见,把省委的密信和剩下的银元、铜板一个不留地交

给了毛泽东。

随毛泽东上井冈山

五百里井冈苍茫人耸立于罗霄山脉中段。这里奇树异花,流水潺潺,云海浩浩

,林木参天。秋收起义以后,究竟把革命根据地放在哪里,毛泽东调查了沿湖南、

江西两省边界至湖北南部的整个罗霄山脉,最后选择了井冈山。也正是从这里开始

,中国红色革命的星星之火,最终燎原。

在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之前,山上就活动着两支农民武装,袁文

才和王佐的部队。毛泽东亲自对袁文才、王佐做了大量的工作,向他们详细分析了

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指出革命的道路和前途,并应袁、王请示先后派出几批干部

,到他们部队担任连、排以上干部,帮助进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宋任穷被派到

袁、王部队当连党代表。临行前,毛泽东找到宋任穷他们谈话,要求他们去后要团

结袁、王所属干部战士,在团结的基础上,做好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工作,改造部

队。最后毛泽东特别叮嘱大家:“给山大王当党代表,当连排长,不要想不通,这

是革命的需要。”

宋任穷在王佐营任党委干事时,井冈山工农红军总前委收到秘密交通送来的一

份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这次党代会是在莫斯科召开的,毛泽东接到信,

让秘书立即找人抄清。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秘书处经过研究决定由宋任穷看这份

写在很薄很窄的竹纸上的决议,字迹端正,字体很小。他认认真真用正楷抄清了一

份,送毛泽东过目。毛看完后,即让谭政、欧阳毅、孙开础等人刻蜡板油印,向部

队传达。

离开井冈山59年之后,1988年5月,时任中顾委副主任的宋任穷重返井

冈山,怀着追忆往昔的心情遍访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都引起他对过

去岁月的无尽思念。

长征 惊心动魄的一幕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举世闻名的二

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前夕,宋任穷被调到干部团任政委。干部团团长是陈赓。

红军干部团由中央根据地的四所红军干部学校合并而成,主要任务是警卫党中

央和中央军委机关,并负责储备、培训和为部队输送干部。必人时也参加战斗。遵

义会议后,董必武、徐特立二老和成仿吾、冯雪峰、李一氓等都被编到干部团,由

干部团保护和照顾。毛泽东对陈赓和宋任穷讲:对董老、徐老你们一定要保护好,

出了问题唯你们是问。四渡赤水期间,干部团直接参加了两次战斗,一仗是一渡赤

水之前打土城一仗是二渡赤水之后再克遵义。土城一仗,干部团打得相当惨烈,伤

亡百十来人。撤出战斗后,正是农历大年三十,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下了一夜,覆

盖了山山岭岭、沟沟壑壑。宋任穷万分痛惜。他就此事专门向毛泽东作了汇报,说

:“干部团的学员都是边排以上干部,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这样使用代价太大了

。”毛泽东同意并惋惜地说:“对啊,对干部团的学员用是要用的,但这样用不行

。以后要注意哩!”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后,由于张国焘坚持分裂主义,使长征中的红军面临最

严重的一次危机。张国焘到阿坝后就按兵不动,坚持要南下,命令左路军停止北上

,并打电报给中央,要右路军也重新过草地南下。毛泽东、周恩来在巴西召开紧急

会议采取果断措施,率领一、三军团和红军学校连夜出发。这时的干部团已和四方

面军红军学校合并,改编为新的红军学校。干部团编为红军学校特科团,宋任穷任

政委。

红军学校特科团凌晨三时接到北上的命令,宋任穷和代理团长韦国清把全团集

合起来,明确地告诉大家:北上是中央的方针,南下不是中央的方针。愿意北上的

走,不愿意北上的可以留下。

摸黑走了大约二十多里路,忽然从后面传来立即停止前进的紧急命令。这时,

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走在红军学校前头,在半山坡一块很小的平地上停了下

来。红军学校教育长李特持枪带着几个荷枪实弹、指头按着扳机的警卫员气势汹汹

地赶到毛泽东身边。李特问毛泽东:现在总政委张国焘同志来了命令要南下,你们

怎么还要北上?

毛泽东镇定自若地同平常一样,冷静而坚定地说:这件事可以商量。大家分析

一下,看北上好,还是南下好。现在只有北上一条路可走,因为南边集中了国民党

的主要兵力,而陕、甘肃的敌人比较薄弱,这是第一。第二……

李特依然不大服气。毛泽东换了严肃的口气说:彭德怀率领的三军团就走在后

面,彭德怀同志是主张北上、坚决反对南下的。他对张国焘要南下火气大得很哩!

你们考虑考虑吧!大家要团结,不要红军打红军嘛!

这一说,李特再也不敢轻举妄动。毛泽东又语重心长地说:“我相信,不出一

年你们一定会北上的。你们南下,我们欢送。我们前面走,给你们开路,欢迎你们

后面来。”

宋任穷清楚地记得毛泽东最后一句话接连讲了三遍。李特眼看威胁右路军南下

无望,便说:根据张国焘同志的命令,红军学校的学员要南下。毛泽东顾全大局,

同意让四方面军的学员回去。这时,毛泽东让宋任穷和韦国清集合特科团全体同志

,他要对学员们讲话。毛泽东把前面讲的话对着大家又讲了一遍,最后又反复强调

说:“南下的路是走不通的,你们将来一定要北上的。现在回去不要紧,将来还要

回来的。你们现在回去,我们欢送;将来回来,我们欢迎。”

宋任穷目睹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深为毛泽东高瞻远瞩的宏大气魄所鼓舞。他和

特科团剩下的几十个干部紧随毛泽东克服千难万险,一直走到了延安。

痛失军长刘志丹

人称陕北有四美: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巧而有

趣的是1935年底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陕北红军组成的红二十八军,竟在地理上

把出“四美”的地方全占了:中央这个决定是在瓦窑堡作出的,红二十八军下辖三

个团,绥德、吴堡战斗团编为一团,米脂西游击师编为二团,清涧红四团为三团。

共1200余人。军长刘志丹,政治委员宋任穷。

宋任穷比刘志丹小二岁,彼此推心置腹,相处融洽。刘志丹在陕北名气很大,

威望很高,老百姓在“信天游”里唱: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二

月里来刮春风,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前夕,陕北红军受“左”倾错误路线影响,发生了错误

的肃反。刘志丹、习仲勋等人都被打成“右派”抓了起来,许多人被杀。毛泽东一

到陕北,听说刘志丹等人被关押的情况,立刻派人送信,“刀下留人”,解救了刘

志丹。刘志丹平反后便和宋任穷在一起工作。刘志丹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他被捕

是自己走到保卫局去的。当时,保卫局通知他从前线回瓦窑堡。经过安塞县时,恰

巧碰到保卫局送信的通信员。通信员见到副军长团长刘志丹,就把这个急件交给了

他。刘志彤拆开一看,原来是要逮捕他的密信。便不露声色,让通信员把信送到前

方军团部,自己毅然策马奔赴瓦窑堡,过家门而不入,径直走进保卫局,就这样被

抓了起来。这些情况,是刘志彤和宋任穷一起工作时讲述的。宋任穷非常敬佩刘志

彤的无私和坦然。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国东三省和热河之后,又策动华北事变

,图谋吞并整个中国。1936年2月中旬,红军主力改编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

锋军,挥戈东征,抵御日寇的侵略。宋任穷、刘志彤率领红二十八军,东渡黄河,

开赴抗日前线。黄河岸边三月底的夜晚,浪高风黑,怒吼的涛声里不时传来沙岸崩

塌的沉闷声响。临出发前刘志彤平端一只粗瓷海碗,满斟烈酒,敬给船工鼓励他们

不畏艰险,帮助红军快速冲过河去。在一片风声、浪声、枪炮声中,红二十八军一

举突破阎锡山的河东防线,歼敌两个营,占领罗峪口。

此后,红二十八军先北后南,接连打败六股来犯之敌,于1936年4月13

日到达山西中阳县西部渡口三交镇。该镇南北环山,西面临水,地势险要,易守难

攻。为打好这一仗,刘志彤亲自勘察地形,研究作战方案。接到中央命令攻打三交

镇电报的当天,刘志丹把团以上干部如集到一起向大家传达,说:“越向南走,离

中央总部越近,一定要打好三交镇 这一仗,打通山西前线和陕甘苏区的联系。”

4月14日拂晓,围攻三交镇战斗打响。战斗至中午,攻击不大顺利。刘志丹

决定亲自到北山前沿阵地指挥。宋任穷留在军指挥部掌握全面情况。不料刘志彤刚

到前沿,便被一颗子弹击中左胸。他断断续续说完“告诉政委,请他带部队……坚

决把三交镇攻下来”这句话。几位同志肥刘志丹抬到军指挥部,宋任穷跪下来摸着

他已经摸不到的脉搏,看着这位年仅三十三岁的优秀共产党人,陕北人民的领袖溘

然长逝。

宋任穷把军大衣轻轻盖在刘志丹身上,扶着担架一步步送下阵地。他向党中央

电告噩耗,并赶紧筹划船只,制作上好棺木装殓刘志丹的遗体,运往党中央所在地

瓦窑堡。临行前,在场的数十人扶棺挥泪,天地动容。

部队到康城镇后,宋任穷立即向毛泽东汇报了刘志丹牺牲的经过。红二十八军

伤亡近半,原曾准备撤销。但部队群情悲愤,士气高昂,总政治部专门考察后改变

了决定,保留建制,补充兵员,宋任穷被任命为军长,接替刘志丹,蔡树藩为政委

中国要搞原子弹 宋任穷当选去当三机部部长

1956年4月,宋任穷在一次会后遇见周恩来总理。周恩来说要从军队里调

个中央委员出来加强地质战线,你考虑考虑。宋任穷考虑了两天,毛遂自荐,对周

恩来来说就把我调出来吧。周说你能出来吗?当时宋任穷还在总干部部任副部长,

刚授衔不久穿着一身制服也不习惯。他说总干部部有人,周恩来说那好,我请示主

席。没过几天,周告诉宋任穷:主席有新的考虑,要成立原子能委员会。

周恩来1956年7月向中央提出《关于原子能建设问题》的报告,建议成立

“原子能事业部”。这个意见毛泽东主席同意,11月正式提交一届人大常委会议

通过,决定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当时,一机部搞民用,部长段君毅;二机部搞军

工,部长赵尔陆;三机部搞原子弹,部长便是宋任穷。1958年2月,三机部改

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初创时,主要抓队伍组建,地质找矿,科研基地建设。

1957年9月,由聂荣臻任团长,陈赓、宋任穷任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赴莫斯科谈判,商谈的初步结果,赫鲁晓夫有困难,想请毛泽东去苏联,由宋任穷

回国向主席汇报。宋任穷走下飞机的那天正是国庆节,毛泽东立即把他叫到钓鱼台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等在12号楼听了宋任穷的汇报,毛泽东很满

意,之后宋任穷又返回代表团,在莫斯科签定了1957年10月15日两国政府

协定,简称为国防部技术协定。

1958年,大跃进风起,搞原子能的也头脑发热,提出“全民办铀矿”、“

大家办原子能科学”的口号。随后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热情很大的一些人提出

要对苏联提供的设计和设备进行改造革新。宋任穷的意见和这种意见发生了分歧,

他说“反应堆、扩散机这些东西,我们自己还没弄明白,没有掌握好,怎么能随便

改呢?争论得很激烈。他就给毛主席写信,要求当面向主席汇报。两天后在中南海

游泳池见到毛泽东,毛说:“你们的意见是对的。这个原子堆、铀235工厂,你

们还没有掌握好,怎么就动手改呢?只有首先掌握好了,然后才能去改。”毛还形

象地说:“比如,写字,先得学写正楷,再学写行书,然后再练草书。小孩子连走

路都不会,就想跑;怎么行?不是要跌跤吗?”

宋任穷把毛泽东的意见一传达,争论的问题也就统一了。

1960年冬天,周恩来带领一些部长在广州学习政治经济学。学习结束后,

毛泽东约见宋任穷等几位部长,康生也去了。康生见到宋任穷就谈起了原子弹什么

时候能爆炸的问题。宋任穷说:“苏联原来答应给我们的原子弹样品和资料现在不

给了,部党组经过再三研究,即使尽到最大努力,爆炸时间也得推迟到1964年

。”康生摆出一副“最革命”的架势,说:“1964年爆炸迟了,还是应该19

62年爆炸。”毛泽东在一旁听着没吭声,康生就得意了,放高了声音滔滔不绝地

说:“原子弹提前爆炸一天,就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早一天有利。还是应该19

62年爆炸,这对我们国家,对外交,对世界革命人民都有好处。”这时毛泽东看

了看康生,说:“康生,你去当二机部部长吧!”康生一听势头不对,便再也不吭

声了。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戈壁滩上空滕起

的蘑菇云振奋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从此世界格局发生转变,一代开国元勋们终

于露出会心微笑。那时宋任穷已调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二机部副部长刘伟打电

话告诉他下午三点钟爆炸,宋任穷就一直等着听广播,等到晚上新闻联播仍没有报

道。事后他才知道,原来是毛主席不让忙着发消息,毛主席一再要求核实是不是真

的核爆炸,并要求注意外国的反应,等完全证实后再正式公布。这一声爆炸,对于

中华民族确实是太重要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李特死的很惨,不过,也是没办法,得罪他老人家的一般都活不成。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紧跟张国涛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而且李还是二十八个半之一呢。
家园 李特不是二十八个半里面的。
家园 搞错了。现查的名单是

王明、博古(秦邦宪)、张闻天(洛甫)、王稼祥、盛忠亮、沈泽民、陈昌浩、张琴秋、何子述、何克全(凯丰)、杨尚昆、夏曦、孟庆树(绪)、王保(宝)礼、王盛荣、王云程、朱阿根、朱自舜(子纯)、孙济民(际明)、杜作祥、宋潘(盘)民、陈原(源)道、李竹声、李元杰、汪盛荻、肖特甫、殷鉴、袁家镛、徐以(一)新

其中徐以(一)新是半个。不知此资料正确否,请温相指正。

家园 江主席,对了!
家园 刘志丹是怎么死的?

谣言很多啊!

他的死是和林彪事件一样党史上最大的谜。

家园 刘志丹是战死沙场。
家园 Re:上将宋任穷(ZT)

下面引用由温相发表的内容:

李特的死是毛授意的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