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大河入海处之课间休息—关于人民的漫想 -- 史文恭

共:💬168 🌺653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花赞
家园 帮您补全点

早几年,在河南省一个地方要修飞机场,事先不给农民安排好,没有说清道理,就强迫人家搬家。那个庄的农民说,你拿根长棍子去拨树上雀儿的巢,把它搞下来,雀儿也要叫几声。你也有一个巢,我把你的巢搞烂了,你要不要叫几声?于是乎那个地方的群众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小孩子,第二道是妇女,第三道是男的青壮年。到那里去测量的人都被赶走了,结果农民还是胜利了。后来,向农民好好说清楚,给他们作了安排,他们的家还是搬了,飞机场还是修了。这样的事情不少。现在,有这样一些人,好象得了天下,就高枕无忧,可以横行霸道了。这样的人,群众反对他,打石头,打锄头,我看是该当,我最欢迎。而且有些时候,只有打才能解决问题。共产党是要得到教训的。学生上街,工人上街,凡是有那样的事情,同志们要看作好事。成都有一百多学生要到北京请愿,一个列车上的学生在四川省广元车站就被阻止了,另外一个列车上的学生到了洛阳,没有能到北京来。我的意见,周总理的意见,是应当放到北京来,到有关部门去拜访。要允许工人罢工,允许群众示威。游行示威在宪法上是有根据的。以后修改宪法,我主张加一个罢工自由,要允许工人罢工。这样,有利于解决国家、厂长同群众的矛盾。无非是矛盾。世界充满着矛盾。民主革命解决了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一套矛盾。现在,在所有制方面同民族资本主义和小生产的矛盾也基本上解决了,别的方面的矛盾又突出出来了,新的矛盾又发生了。县委以上的干部有几十万,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如果不搞好,脱离群众,不是艰苦奋斗,那末,工人、农民、学生就有理由不赞成他们。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说革掉很好,应当革掉。

想到才发生的钢厂事件,太祖真神人也.

家园 邓小平,你也有个巢

您忘了一个名字,补得不全:

邓小平,你也有个巢。。。。。。

家园 这个....这个.....

自然条件吗,是一个谁都没意见的替罪羊,好用。

家园 献花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机场的两个跑道中间,

如果不是用来做草坪的,那么就要种上庄稼;如果是草坪,则用来养牛羊,呵呵。。。

家园 花文恭兄
家园 一担是300斤吗?

在网上查了有关资料,一般有两种说法:1)120斤;2)100斤。300斤的说法未见到。

不过史兄的雄文还是要花滴。其中大生产的创举和意义很值得研究。

家园 延安时期公粮的确是每担(石)300斤(16两一斤)

可见如下链接:http://www.cngrain114.com/specialsite/econ-stage/article/article_detail.php?articletype=6&id=445

“....(一)征收救国公粮任务:据统计,1937年至1949年,13年间计征公粮数为360.76万石(每石300斤,每斤16两,下同)。实际计征公粮342.33万石。.."

谢洪兄花。。。

家园 才看到。。。大和尚。。哼哼。。。

您这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吧。。

谢谢
家园 王树兄看帖子真细心。。。

恩,1941年是征了16万担。。。

此外,延安公粮当时计算的确是一担 300斤

外链出处

“...

(一)征收救国公粮任务:据统计,1937年至1949年,13年间计征公粮数为360.76万石(每石300斤,每斤16两,下同)。实际计征公粮342.33万石。。。。”

家园 这个数据对不对?

13年共征收360.76万石,平均到每年,是27.75万担。如果1941年是征收的高峰(16万担),那还是对不上啊。

家园 经不起表扬啊。。。。。后来边区面积大大扩大了。。

看那个链接下面的文字。。。

“1948年自卫战争转入反攻时期,边区政府决定征收公粮32.23万石,征收办法分为老区、新区两种。在老区,按土地常年产量,扣除每人平均的免征数后,一律按23――25%的比例税率征收。新区是按农户当年农业及副业的实际收入与家庭经济状况,民主评议,村民大会决定其征收数。雇农一律免征,中农按总收入10――15%税率计征,富农按35%税率计征,地主按55――60%的税率计征。

1949年,山西省境内原国民党政府管辖地区先后解放。边区政府安排当年征收公粮任务199.42万石;并确定老区实行《农业税暂行条例》,新区按《公粮征收暂行办法(草案)》征收。在老区计算标准改市斗、市斤,比例税下降为20――30%;新区公粮一律征收收益税;对地主、富农的土地并征收土地税。”

家园 惭愧,没往下看

看了一眼,发现

1943年,边区政府先后在安塞、富县、延安、绥德、庆阳等县试行“农业统一累进税则”当年安排公粮征收18万石……

这不是比1941年的(16万担)还高吗?

很难说是

1941年当年,就把税收额,从20万担,降到了16万担,以后逐年削减

家园 这个您很可能是对的。。因为俺引的“逐年递减”

是来自一篇歌颂南泥湾的史料,所以俺觉得,1943年安排18万担的可能性也有。。不过,这里面具体的数据很复杂,各种说法之间都有参差,比如有李成瑞的说法,林伯渠的说法,谢觉哉的说法等等。

又,李成瑞的《抗日战争时期几个人民革命根据地农业税收制度和农民负担》,《经济研究》第二卷,108期,1956年。的数字里,

1943年延安征得公粮就是18万担,1941年,20万担,1942年16万担,1944年,16万担,1945年,12.5万担。(此处可见1941年征的公粮数是20万,和俺上面引的说法有争议。)

不过这里也有一个重要前提,即边区在实行土改后,整体粮食产量一直上升,如1941年,147万担,1942年,150万担,1943年,160万担,1944年,175万担,1945年,160万担。(数字同上)----所以总体来说,边区农民的负担(征粮百分比)是逐年减少的。

家园 我没笑

史MM曾经悄悄这样曰过,我只是对嘉木MM鹦鹉学舌而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