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猴年马月】吃喝 -- 京虎子

共:💬61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猴年马月】吃喝

从前有个相声讲北京人见面时的称呼,最常见的是两人一见面:二哥您吃啦?他二哥赶紧回答:吃啦,您哪?说相声的讲了,这话不能什么时候都用,比如那二哥从茅房里出来您也上杆的问您吃啦?即便是闹灾荒时听说过吃观音土的,可是没听说过吃茅房里东西的。

这相声说对了一半,现在京郊县基本上都改成区了,可早年就是东西城,南北都算城外。要不怎么地名只有西单东单西四东四,没有南单北单南四北四。东西城见面的称呼也不是都问您吃啦?在西城人们是这么问的,可是您到东城还这么问人家就纳闷了。吃啦?我早上本来就不吃。东城要问您喝啦,您这边是吃饭啦,他那里是喝茶啦。有句老话叫西城饿不死东城渴不死。想想可不嘛,住西城的每天早上见到个人就问你吃了没有,记性再差的连着被问八十来遍总有一回想起来早上的螺丝转还没吃哪,赶紧回家吃去。住东城的一出门迎面就是十七八声您喝啦,甭说没喝茶的,就是喝少了的,也得立马回家喝得直到一路小跑去茅房。

老北京因为旗人多的缘故,所以城里城外的净是闲人。小时候去南方发现那边人起得真早,一睁眼人家已经把赶早市买回来的菜都摘好了。其实以前北京人有钱的没钱的都起得特早,先溜鸟飞鸽子,然后茶馆会齐。一通暴侃加上水饱后回家吃午饭。吃完饭踏踏实实睡个午觉,睡醒了再聚到茶馆或者去听评书。磨蹭到晚上了,回家温上一壶酒,大爷在八仙桌上一坐,冲着老婆孩子连吹带骂最后自己放倒,这就叫闲人的乐趣,俗话说早茶晚酒饭后一袋烟。

小时候茶馆没有了,老百姓茶还是照喝。老北京家里总不缺茶,沏茶成了日常生活的一件大事。虎子家里没这习惯,练不出个茶肚子。直到工作了,看见科室里一人一个大茶杯,咱也不能脱离群众,於是赶紧找个大号的,从家里拿来不知存了多少年的茶叶,每天一杯接一杯地往嗓子眼里灌,灌着灌着就习惯了。

后来恢复传统,茶馆也恢复了,里面各种东西跟从前差不多,可是进去坐着就是找不到老北京坐茶馆的感觉。时代不同人也变了,再怎么着也没有当年的悠闲劲儿了。

这回回国喝茶多是在吃饭时,一坐下人家就问喝什么茶,各种各样咱也不清楚。不过这个习惯好,原来一坐下先上酒水,就着几碟凉菜便开始哥俩好了。现在坐下来慢慢喝茶聊天儿,反正这饭店里永远坐不满,喝多长时间没人管。用的茶具也讲究多了,看上了好的还带回来一套,茶杯是双层的,多热的水也不烫手。买回家觉得有些不对,上学时老师讲过猩猩是天生的铁匠,手对温度不敏感不怕热,敢情这造茶杯的把大家都往大猩猩训练。

北京这地方对吃还真不如其他地方讲究,象早点原来就是油饼、螺丝转、豆浆这老三样,现在也是油条油饼豆浆为主,加上包子、这饼那饼的,品种不多货也粗糙。回国以前天天想油条油饼的,回去吃了一个礼拜,街上就那么几样,终於腻了。街上的饭店是多得不能再多了,各种风味都有,可是就是在精字上欠缺,尤其是所谓北京风味。按理说,北京是首都,各地的人都有,各地的风味全有,本地也没太多保留节目,但凡厨子们动动脑子,怎么著也能融会贯通出一种新菜系。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不是今天一街水煮鱼,就是明天一胡同羊蝎子,非但没能创出自己的特色,连老的几样都没法吃了。

当年在北京时爱吃包子,西单西四包子铺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排大队,那包子是真香。还有地安们的狗不理,虽说比天津的差,但好吃还是没说的。多少次在那里等啊等到饿成瘪臭虫。这次也抱着瘪臭虫的决心去了,进门发现从交钱到吃上包子十分钟都用不了,怀疑是不是走错门进了快餐店了。拿起包子咬一口这味道还真得饿成瘪臭虫再吃。往店里前前后后一打量我明白了,包包子蒸包子的全是民工模样的,这包子不是生的就算不错了。

也不能全怪做饭的,早年大家肚子里没油,吃嘛嘛香。现在人的胃口小了可是口味挑剔了,开个饭店一天没几个人吃饭可来的个个要求挺高。要求再高,进哪家馆子,叫上一桌菜,有两三个味道正宗的就知足了。

其实出去吃饭,不光为了填饱肚子,也是为了热闹,三五好友多年不见,借一席地聊聊天儿,吃什么是次要的。可是有一点是真看不惯,就是吃饭时服务对象的大爷精神,对饭店的服务员从来就没见到好脸过,稍有不顺就把人家外地小姑娘呲个狗血喷头。中国人这种知道自己卖多少钱一斤敢於不把人当人看的作风,让咱这归国人员从无地自容到见怪不怪,入乡随俗吧。

家乡这渐变的风俗啊。

2004年7月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及其厌恶有两个钱就把所谓的“穷人”不当人看的主!

无法与那样的暴发户同桌吃饭!

家园 虎子这帖最可恶了,这不是要馋死我嘛
家园 不就是糖饼和黄花鱼吗,急嘛。
家园 我一个朋友今年回国,一大不适应就是去饭馆吃饭,

大家使劲儿点菜,明显吃不了,专捡贵的点,管它客人爱不爱吃,摆谱要紧,1000元一小碗的鱼翅不喜欢没尝两口就端走了。邻桌的人可着嗓子聊天,酒喝多了差点打架。饭店里站着的小姐比客人还多,个个都只有17,8岁的样子,说是25以上的老板不要。

有的地方追着拉着要去他的饭馆,能跟出一里地去,可见生意难做。

家园 呵呵,去饭馆还好了,最可怕的是对待家里的保姆或钟点工的态度
家园 严重抗议挂羊头卖狗肉

才琢磨着虎子爷这篇是什么吃喝大全,就说了哪里哪里不好。有虎子爷去代替大家试吃,作品检不是不好,不过您今个儿说这个不行,明儿说哪个不成,说了半天还没看出来哪家能吃呀?况且您这些个文章一天一篇的,我要按图索骥,一校对了虎子爷的食评大全,哪家没登录的到底是虎子爷还没吃到,还是吃了还成的?要不这样,我们这儿多少人每人说一样,也没多少个菜,麻烦虎子爷都给品评一番能吃的地方,就算贵了咱回去吃了不耽误那机票钱。

家园 虎子还是具体聊点好吃的吧,我以为你这篇都是山珍海味呢
家园 还有咸带鱼,呵呵
家园 听说一件事不知是真是假

说有一长得又帅又有钱的美籍华人回国在餐馆吃饭,每吃一口菜小姐给擦一下嘴。而且若干个小姐抢着干。

知道是正常人,不知道以为是痴呆症。此人回美后还沾沾自喜的告诉朋友。

家园 不满您说,当年我谈朋友的时候用这个做试金石。

如果对方对小阿姨对服务生态度不尊重,立刻没我kick out!

人家靠劳动挣钱吃饭,没有理由被别人看低。

家园 哦?不满您说,我却是因为

对小阿姨对服务生态度太过尊重,而被kick out!

家园 我向大家郑重道歉,因为题目不妥

不知道这里净是吃货

家园 其实是这样的

家里没有用惯阿姨的,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用呢,那个小人得志的面孔是比较难看,以前没上惯馆子的,现在上馆子了,那副嘴脸也是挺讨厌的。

中国有些比较好的传统,在以往几十年都丧失了。我祖父幼年丧母,后来出洋留学,学费免了,但是生活费路费无着,后娘不给钱,多亏他母亲生前的陪嫁丫头倾其所有,才凑足了船费和前几个月的生活费。回国后祖父在抗战的时候从家乡把当年的丫头给接出来,以母亲之礼伺奉终生。所以日后祖父母虽有仆从,从来不把他们当下人,都是以礼相待,老死一直往来。

家园 是啊,我们小时候,保姆就跟家里人一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