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913事件之谜:细节的角度 -- 查理五世

共:💬17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913事件之谜:细节的角度

中共警卫员具有的双重身份,在平常的时候,有保卫首长安全的责任,同时也有监视首长活动的责任(当然有密奏之权),必要时甚至有限制首长行动自由直至处决的权力。

913事件是这一制度实际执行中针对的最高级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副统帅,他竟然没有坐车驶离自家院落的权力。当座驾强行驶出后,警卫无任何迟疑当即瞄准车的后窗开枪,如果不是防弹玻璃,林彪可能当时已经被击毙。

由此观之,中共内部可能只有老毛一人可以游离于这一制度之外。另有一说,周恩来也是例外,8341部队只服从毛周二人的命令,但俺很好奇,如果毛周对决时会是怎么样。

林彪的座机即使是迫降时坠毁,也属于被逼而死。其时8341部队正驾车追击,枪声四起,进入山海关机场后叶群大呼“8341部队对首长不忠”,而其时机场人员正跑道部置路障,阻止飞机起飞。这一细节透露了913事件的玄机,即既然可以不怕击毙副统帅,那为何在机场内这些部置跑道路障的人为何不阻拦或逮捕副统帅?是不是怕一旦逮捕了,反而无从处置?不如任其上天是更好的选择?

果然,由于前有伏兵,后有追兵,副统帅一行仓促上机,连副驾驶、领航员都没有带上,而且飞机正在加油,来不及加满,只得强行起飞,以至飞机撞上了路障,夜航灯都破碎。是不是太巧了呢?就差几秒钟一旦路障完全部置好,飞机就无法起飞了,但这样的话,怎么处置副统帅呢?就是毛周也会觉得很难处理吧。因此不如任其上天。飞机起飞后,机场的行家就说了,恐怕是一去无回了,因为油不足,没有副驾驶(无法放降落副翼),没有领航员(夜航无眼),不是送死是什么?

一切的细节都安排得天衣无缝啊,恰好让林副统帅跑了,8341部队这些行家真是如此无用吗?追也追不上,半途中先行出发去控制机场的部队居然还被林副统帅的座车给超车了,真逗。跑道路障恰好只迟了几秒钟没部署好,一切都是这样的恰到好处,送一架有去无回的飞机就这样在半夜里上了天。

果然,256号这架注定有去无回的飞机在贴着中蒙边境飞行了两小时后,出境了,奇怪的是,既然油料不足,干嘛还贴着边境飞呢?不如直接飞出境岂不更安全?难道是有所期待吗?

飞机上的一切事情俺不得而知了,只知道结果:飞机果然坠毁在了蒙古温都尔汗,因为缺乏副驾驶,无法放下襟翼,无法减速,飞机迫降速度太快,导致机腹温度过高,直至机身折断,引发大火,其实机上的9个人在迫降时都是活着的,他们的死因是死于机身大火。尤其是林大公子,在火中还步行挣扎了良久,但林副统帅比较惨点,右大腿齐根被削断。俺真想知道,他在临终前头脑里想些什么呢?

又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何会引发如此猛烈的大火呢?原来油箱中竟然还有两吨半的油料!其实不远处就是蒙古的一个机场,但由于缺乏领航员,或其他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显然这架飞机并不知情,否则很有可能会安全降落的。但更奇怪的是,飞机在迫降时一定要放空油料,否则一定是找死,可飞机的驾驶员潘景寅这位久经各式各样考验的同志竟然没这样做!俺只能徒呼奈何了,原因何在呢?是忙中出错,昏了头?还是有其他的隐情呢?

――――――――――――――――――――――――――――――――――

本文并非虚构,以上所有事实细节均出自于大陆的公开出版物。

家园 nan 父是警卫员,详细可问nan

家园 查理兄,林彪杀了很多国军兄弟,没必要为林彪含冤
家园 呵呵,兄台误会俺的用意了

俺不是为了林彪喊冤,只是根据现有的大陆公开的出版物所披露的事实细节,恢复事实可能的真相而已。

事实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的评论和价值判断都是次要的,可以见仁见智。有时候历史的细节更让人触目惊心,直击事情的本质。

家园 党国叛将卫立惶在东北解散了70万伪军

党国叛将卫立惶在东北解散了70万伪军,林彪召收了70万伪军。这就是历史。

这历史的细节更让人触目惊心,直击事情的本质。

家园 在此回答黑岛兄一、二

飞机起飞后两个多小时,请问山海关机场离中蒙国境要飞多长时间呢?更何况飞机一起飞就向边境方向飞去,是不是可以说在边境徘徊两个小时呢?

再退一万步,就算俺是记错了时间了,飞机在边境徘徊了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如果想直接飞出国境,为何要在国内徘徊两个多小时呢?准备让国内的防空力量打下来吗?

萨苏兄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如果属实,是因为油箱撞坏无法放空油料,那飞机坠毁的原因之一就是飞机跑道上的障碍所致,否则俺都怀疑潘景寅是革命烈士呢,呵呵。

俺的贴子只是细节的铺陈,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林彪在出逃前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甚至已经无法离开自家的院落。

至于阴谋论是否成立,只是一个猜想,但可能性很大:如果真的不想让林出逃,俺想他是上不了飞机的。

家园 另外补充一点,禁空令

是在256号上天以后才发出的,不是在此之前。

真的要阻止256号起飞,在跑道上设障碍似乎是最笨的一种办法,其他更好的办法多得是。

家园 林彪为何如此慌不择路,为何出此下下策?

刘少奇的事情他最清楚,第一个接班人死前的惨状让他坐立不安。否则没法解释一代名将的最后行为。

家园 他太清楚“老东”的为人了

中共内部对“老东”(林彪私下对老毛的称呼)了解之深之切莫过于这位毛主席的好学生了。对未来结局的恐惧让他情愿担负叛国的罪名,以及莫测的航程,甚至为此付出了全家焚于大漠的代价。

家园 没错啦,国民政府接收伪军,那叫做反正,叫做曲线救国。

中共改编呢,那就叫勾结日伪。

这么说着说着,我都觉得自己一付大义凛然了。

家园 俺的猜想证实了:飞行员果然是“烈士”

虽然中共没有正式定性,但实际上从256号的飞行迹象上就可以证明,飞机上的状态非常不正常,林彪一伙与飞行员间一定存在着矛盾,甚至林彪一家的内部也有可能存在着矛盾,否则无法解释飞机为何在国内逗留如此之久。

感谢OLD兄的转贴,原来邓小平也认定飞行员是“好人”。

家园 死了就好,一了百了

作人作到以溜须拍马胡说八道为生,再加上全身是病,老婆不归自己用,不就活脱脱一太监吗,自古没有太监改朝换代的,争也是白争,要是俺,早兵解了

家园 【文摘】隐蔽的细节:洞悉“林彪事件”的历史真实

作者:百锶

细读汗牛充栋的有关”林彪事件“的书刊和文章,总会发现许多隐蔽的细节淹没在纷杂跌起的记叙中。近年来,泛滥的"戏说",加上浅薄的臆想,使“林彪事件”更加扑朔离迷。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的真实在于细节,反复地推敲细节,是能够去伪存真的,“考据”细节对于还原“林彪事件”的真相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提出几个关键的细节,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盼照立果,宇驰同志传达的命令办。”

这是“官方”拿出最重要的证据:林彪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的“手令”。尽管这个“手令”是在一九七一年九月八日,林彪等人“出逃”前五天写的,许多人对此仍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手令”太过空洞,既无”抬头“,又无内容,岂不是让林立果等人“为所欲为”?其实,反过来想这个问题,那些可能看到“手令”的人大都应该是林彪的亲信,可以直接联系林彪,因此,搞清楚林彪要他们干什么不是件难事。林彪以这样的“手令”,要林立果去“监军”,搞“政变”,是说得过去的。

不谈“手令”的内容,笔者发现两个细节。一是“手令”是用红粗铅笔写的,这一点符合当时的“中央首长”批阅文件的习惯,毛泽东,周 恩 来,江青等人都是如此。为何要用铅笔?恐怕最好的解释就是涂改方便。当然,由此推论,林立果等人也可能涂改林彪的“手令”,但林立果等人应该想得到,看到“手令”的人很可能都为林彪的亲信,能够找到林彪,以证实“手令”的真伪。因此,林立果等人应该不会在“手令”上做手脚。恰好相反,那些接触不到林彪的人反而应该会对一纸铅笔写的林彪“手令”有所怀疑。阴差阳错,正是这样一批人从周宇驰那里看到了林彪的“手令”。第二个细节,这是真正的关键,这个“手令”的作用到底有有多大。事实是,周宇驰凭借这个“手令”调出了一架直升飞机,这在当时可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在北京附近调动一架军用飞机执行任务,有着一套及其严格的程序和命令格式,林彪的“手令”如何可以直接调动飞机?推敲细节可以发现,当时驾驶这架直升飞机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以后定为烈士的陈修文,另一个是当时任直升飞机大队副大队长的陈士印,此人可说是一个关键人物,可惜时至今日不见他的任何消息,似乎消声匿迹了。陈士印在“交待”中说,他与周宇驰认识,周宇驰把他找到空军学院,要他看了“林副主席的命令“。9月13日凌晨1点40分,周宇驰开车、拉着于新野、李伟信和陈士印离开了空军学院,两个小时后,汽车开进沙河机场。陈士印去找陈修文, 陈修文也看了林彪的“手令”。接着周宇驰拿着林彪的”手令“,又让直升飞机的机械师看,以后又用同样看“手令”的方式让汽车连连长给飞机加了油。最后,调度长也看了“手令”,让调度室值班员给直升机放飞。 显然,林彪的“手令”是起作用的,而且不违反当时下命令的规则,至少,以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如果这么多人是第一次看到一纸铅笔写的林彪“手令”(注意:这些人都是低级军官,除了找他们的上级,不可能有别的渠道证实“手令”的真伪。),而且没有人有任何怀疑,也不向上级报告,这是说不通的。这里就引伸出另一个问题,除了陈士印和调度长这样级别的军官外,还有没有其他人看过林彪的“手令”,然后才同意飞机起飞的,毕竟陈士印等人还有顶头上司,可惜其详情笔者就不得而知了。

可以肯定的是,林彪的“手令”是有越级下命令这样的作用的。如果周宇驰用“手令”调动飞机符合当时的军规,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林彪写这种“手令”不是第一次,也许以前有过类似的情况。如果有这样的事实,把林彪的“手令”一定要定性为“反革命武装政变的手令”就显得过于牵强了。弄清楚这样一个细节并不是一件难事,许多当事人应该还健在,那时的军规和命令程序更是一种客观存在,笔者相信水落石出的一天不会遥遥无期。

二,“去伊尔库兹克要飞多少时间?”

这是“官方”定性林彪“叛国投敌”重要的证据。当然,对林彪是否说过这样的话,置疑者甚众,理由只有一个,这是没有任何旁证的“孤证”,真伪难辩。林彪的警卫秘书李文普在跳离林彪座车前听到林彪讲的唯一一句话,而车上其他人最后都葬身蒙古温都尔汗了。这简直就是一个“魔鬼细节”,说不清楚!有人认定李文普在说假话,希望他能够否定自己。反过来讲,难道李文普否认了林彪说过这样的话就能够“洗清”林彪“叛国投敌”的罪名?也是不行,毕竟这还是“孤证”。对这样的证据放弃不用,可谓明智的选择,当然现在做不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学家,乃至法律专家,都会自有公论。笔者要强调的是,没有了这条证据还是说不明白林彪没有“投敌叛国”,毕竟现在已知的许多证据是不利于林彪的,当然,如果发现了新的证据又当别论。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林立果是要北飞前苏联的,目前没有更新的证据来反驳这一点,为林立果喊冤的那些“逻辑推理”,主观臆断和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戏说”不值一驳,也洗刷不了林立果的“罪名”。应该讲,正因为林立果的“叛国投敌”行为,使林彪难脱干系。至于林立衡坚持是林立果和叶群“绑架”了林彪的说法也没有很强的事实根据,更多地是自己的推断。

唯一对林彪有利的间接证据就是现在公开了的飞机的最后航线: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凌晨零点三十二分,飞机从山海关机场起飞,先向西飞,然后调头北飞,又沿着中蒙边境飞行一段时间,然后进入蒙古国,飞往苏蒙边境,后又折回,往我国边境方向飞来,途中因燃料不够,迫降蒙古温都尔汗失败,于两点二十五分左右坠毁。飞机全程飞行了约113分钟,其中有83分钟是在中国境内,这83分钟里面又有近30分钟飞机是沿着中蒙边境飞行,而不是直接跨过两国边境。在进入蒙古国后,飞机又飞行了近 30分钟,然后迫降失败坠毁。对这样的飞行航线,合理怀疑可以是多种多样的:1,林彪一度犹豫出境,在飞机出境后,又命令折返中国;2,所有人都不愿意出境,出境后又愿意折返中国,可惜飞机燃料不够了;3,林彪一度犹豫是否飞前苏联,最后决定迫降外蒙;4,飞行员开始拒绝出境,被迫出境后又拒绝飞往前苏联,调头回返;5,飞机上的人一开始就是坚定地要飞往前苏联,沿中蒙边境北飞,以后又从苏蒙边境往中蒙边境折回是一种“技术性”的机动,目的仍然是飞往前苏联,在燃料不够的情况下,不得以紧急迫降失败。“9。13”之后,“官方”采用了第五种可能性,也就是说,凡在飞机上的人都是要死心塌地的“投敌叛国”。粉碎“四人帮”后,“官方”悄悄地进行了修正,采用了第四种可能性,既飞行员进行了“斗争”,最后迫降失败。直接的证据就是飞行员潘景寅(包括飞机上的两名机械师)得到了“平反”,潘景寅的遗属得到了一纸证明书,说潘景寅“胗秣?C????死亡”。这句??为死者作出了定性。也就是真,潘景寅是因公死亡,既不像林彪等人那样被定性为叛徒,也未象陈修文那样按以身殉职被定为烈士。这一变化至少是一种“松动”,实事求是地承认了间接证据的作用。当然,仅有间接证据是不够的,但至少能够还原部分历史真相,这也就需要对许许多多的有关细节进行反复推敲。

笔者发现了一个细节,挂一漏万,算是给有兴趣的研究者们开个头吧。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二日晚上十一点三十分左右,潘景寅要山海关机场有关人员给飞机加油,十三日凌晨零点22分,256号专机正在加油,林彪等人到来,匆忙登上飞机。在副驶员,领航员,和报务员等五名机组人员没有登机的情况下,潘景寅就驾机紧急起飞了。显然,潘景寅在不到一个小时内,接到了两道完全不同的命令。逻辑上讲,第二道命令可能是由林立果,甚至林彪直接下的,因为“官方”认定飞机是强行起飞,换句话说,就是除了林家父子,没有其他人给潘景寅下过命令。关键是第一道命令,谁下令要给飞机加油。从“官方”目前披露的材料上看,就是潘景寅要求给飞机加油的,他上面没有别人了。对于这样一个细节,“官方”说法的缺陷是比较明显的。首先,机场有关人员在潘景寅要求加油时,立刻就去给飞机加油。机场人员为什么要直接听命于潘景寅?给飞机加油也是有一定命令程序的,他们是否还请示过其他人?“官方”没有说明。第二,潘景寅是否仅就说了“给飞机加油”这一句话?目前“官方”披露出来就是这一句话。仅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够让机场人员给飞机加油?毕竟这个机场不在潘景寅所在的空军辖下,而是属于海军。据笔者所知,在当时,山海关机场为师级单位,顶头上司是北海舰队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虽然专门设立了接待中央专机的“场站”,但机场人员也不可能直接接受潘景寅的命令。机场人员那么轻易地就服从了潘景寅如此简单的一句话,这从军规和组织条例上是说不过去的。对此,“官方”没有给予合理的解释。第三,如果潘景寅不只就说了“给飞机加油”这一句话,其他还有什么话?显然,如果潘景寅说了是林家父子让给飞机加油这样的话,“官方”在说明林彪“叛国投敌”时是一定要引用的,看来潘景寅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讲一句题外话,笔者很佩服山海关机场有关的当事人员,他们没有往潘景寅身上泼“污水”,潘死后,说潘讲过林家父子如何如何,完全是死无对证的事情,但他们没有落井下石,在当时的政治高压环境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反复推敲这样一个细节,笔者发现潘景寅说过什么话对判断林彪等人是否要“投敌叛国”是一个重要的间接证据。排除林彪父子给潘下命令,或潘擅自做主给飞机加油(这种可能性极小,潘极为熟悉加油的程序),对潘要求给飞机加油这一细节,应该有实事求的合理解释。为什么机场人员痛快地服从潘的命令,立刻就给飞机加油?潘景寅到底还说了些什么?对此,是山海关机场的当事人保持沉默,还是“官方”直到现在还有不能公开的“苦衷”,外人不得而知。但如此一来,也就不能够排除这样的可能性:有第三方下命令要机场有关人员给飞机加油。这一细节的真实性到底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三,“五七一工程纪要”

这是林彪父子阴谋政变最重要的物证了。在揭露“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证中,笔者发现,其中“口供”超过50%(从证据学的角度讲,“口供”实在太多了。),这样,“五七一工程纪要”就应该算是第一“物证”了。对这样一件“物证”可谓看法两极,“官方”直到现在仍坚持这是林彪一伙企图谋害毛泽东主席,推翻“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铁证。而“民间”发出的声音不尽相同,但有不少人认为,这是证明林彪父子反对“文革”,企图制止“文革悲剧”的最好说明。笔者无意卷入出于“政治立场”不同而引发的争论中去,而是想从“五七一工程纪要”这件“物证”引出一个另外的话题:如何看待“林彪事件”中的证据认定。

文革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德在其“回忆录”中讲到,他曾是“林彪反党集团”中央专案组的负责人之一。谈到“五七一工程纪要”,吴德有几句话值得玩味。他讲到,“五七一工程纪要”是在空军指挥学院林立果的“据点”,由一个清洁工无意中发现的,这个清洁工捡到了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了“五七一工程纪要”。他看了”纪要“的内容之后极为震惊,认为里面有许多”恶毒攻击“的语言,纪登奎(“林彪反党集团”中央专案组的负责人之一)和他都认为这个“纪要”是不会被公之于众的。最后连他们也没有想到,毛泽东批准把它做为“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证”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公开了。这样一个细节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在当时,证据的公开不是依据“可信度”,而是以当时的政治需要为第一标准,这样,证据的客观性必然大受影响。持这样观点的文章和论述太多,笔者就不再费口舌了。

1980年,成立了公审“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特别法庭,等于是“官方”对“林彪事件”做了最终的定论。此后,海内外不少人仍然在置疑“林彪事件”的真相,但一些被称为研究“林彪事件”专家的人坚持这个审判非常公正,证据都非常确凿,是一个“铁案”。持这种观点的人以曾是图们将军的助手(图门曾是中央军委法制局第一任局长,林彪反革命集团审理办公室负责人之一,特别法庭公诉人。)的肖思科为首。肖思科自己写了不少有关“林彪事件”的文章,但他却回避了许多重要的事实。这里仅举一个例子:审判公正的前提是程序公正,但那时为被告辩护的律师们的“辩护词”一定要先经“两案审理办公室”审查通过才行,这样的做法显然有违程序公正。肖思科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事实。抛开这样的事实,去奢谈审判的公正和证据的确凿,怎么能够让人信服。笔者无意苛求这次“大审判”,毕竟这比“无法无天”的文革要进步多了,但从“法制”的观点来看,其“公正性”仍是个大问题,连带着,“证据”的确凿性也必然受到置疑。

从上可以看出,“林彪事件”证据的认定经过两个阶段:一是文革期间,那时以“政治需要”为第一标准“选用”证据,证据的客观性肯定受到歪曲。二是公审“林彪反革命集团”期间,尽管对许多证据进行了核实清理,但取证和认证的程序公正性不能够取信于人,证据的确凿性肯定要受到置疑。笔者认为,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九四九年以来社会进步,文明提高和法治完善最好的时期,因此对于“林彪事件”的证据经过法律程序进行重新认定的条件是成熟的。即使象“五七一工程纪要”这样的“铁证”也应经由严格的法律程序再次认定。理由是,“五七一工程纪要”是否直接涉及林彪本人这样一个细节至今“官方”也没有特别明确的结论,这说明既使是如此的“铁证”,也还经不起细节上的推敲。

让我们就从那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隐蔽细节入手,去重新认识“林彪事件”的历史真实。

家园 简单点评一下:要害在哪里?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二日晚上十一点三十分左右,潘景寅要山海关机场有关人员给飞机加油,十三日凌晨零点22分,256号专机正在加油,林彪等人到来,匆忙登上飞机。在副驶员,领航员,和报务员等五名机组人员没有登机的情况下,潘景寅就驾机紧急起飞了。显然,潘景寅在不到一个小时内,接到了两道完全不同的命令。逻辑上讲,第二道命令可能是由林立果,甚至林彪直接下的,因为“官方”认定飞机是强行起飞,换句话说,就是除了林家父子,没有其他人给潘景寅下过命令。关键是第一道命令,谁下令要给飞机加油。从“官方”目前披露的材料上看,就是潘景寅要求给飞机加油的,他上面没有别人了。对于这样一个细节,“官方”说法的缺陷是比较明显的。首先,机场有关人员在潘景寅要求加油时,立刻就去给飞机加油。机场人员为什么要直接听命于潘景寅?给飞机加油也是有一定命令程序的,他们是否还请示过其他人?“官方”没有说明。第二,潘景寅是否仅就说了“给飞机加油”这一句话?目前“官方”披露出来就是这一句话。仅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够让机场人员给飞机加油?毕竟这个机场不在潘景寅所在的空军辖下,而是属于海军。据笔者所知,在当时,山海关机场为师级单位,顶头上司是北海舰队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虽然专门设立了接待中央专机的“场站”,但机场人员也不可能直接接受潘景寅的命令。机场人员那么轻易地就服从了潘景寅如此简单的一句话,这从军规和组织条例上是说不过去的。对此,“官方”没有给予合理的解释。第三,如果潘景寅不只就说了“给飞机加油”这一句话,其他还有什么话?显然,如果潘景寅说了是林家父子让给飞机加油这样的话,“官方”在说明林彪“叛国投敌”时是一定要引用的,看来潘景寅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讲一句题外话,笔者很佩服山海关机场有关的当事人员,他们没有往潘景寅身上泼“污水”,潘死后,说潘讲过林家父子如何如何,完全是死无对证的事情,但他们没有落井下石,在当时的政治高压环境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该文写得很好,尤其是在目前信息得不到披露的情况下,通过细节来揭示可能的真实。

但俺在补充一点细节,与上一段结合在一起更有意思。

山海关机场显然已经接到命令,阻止林彪的飞机起飞,因此才在跑道上设置障碍;但奇怪的是同时又有一批人在给飞机加油,这两个完全相反的行为居然在同时进行!

俺说过,如果真的想阻止飞机起飞,决不会选择在跑道上设置障碍,只要让飞行员无法登机就行了,或者根本不给飞机加油。

家园 不加精的一点说明

查理的文章很好:第一是原创,第二所有资料来源可信,第三分析合情合理,第四结论新颖。

按我个人意见都是属于打包收藏的文章了,唯一不好的地方是讨论的是相当敏感的问题:基本上,我认为讨论文革期间毛林关系的文章都算敏感问题。所以,为了不鼓励这种讨论,就不加一勺子了,希望查理兄见谅。

宰相肚子就能撑船了,做皇帝的度量一定更大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