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要吃就吃注水肉 -- 萨苏

共:💬108 🌺3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会做菜的瞎问

放蛋清的作用,是否是把水分封闭在肉纤维内部少蒸发,以获得嫩滑的口感?

家园 我也是瞎琢磨,

放蛋清的作用,是否是把水分封闭在肉纤维内部少蒸发,以获得嫩滑的口感?
就是这个道理!蛋清的凝点很低,很容易固化,在肉的外面很快形成一保护层。否则,水油一炸——尤其是火旺油旺,水分一下子就挥发了。

做这个菜靠的是水,所以不要用大火大油。如果买到了好肉,熘出来的肉片水灵灵的,滑嫩爽口,入口即化。

家园 花个。其实你没必要加那么多空格的

131字节就够了

家园 同感
家园 这个家里的确做不到

其实炒肉最关键的是.........油要大.....这个就是为啥饭店里炒的容易嫩,人家那大锅油家里实在置办不起啊.

看厨房节目,人家炒两根菜,大炒勺哗哗两勺油舀进去了... 刚开始还琢磨那是在加水还是加汤料呢...

另外一个要点是饭店大锅的火力强。像米国这边的灶,尤其那种平板电灶,怎么也弄不出“爆炒”的效果来...

有爱琢磨的在车库里架炉子,使用Camping用的那种丙烷气炉,上万的BTU,才大约相当于国内的大火....

家园 活学活用生物思想模范

小道亦有可观之处...

家园 嫩肉粉用过几次,时间长短不同

但最后吃起来感觉就是一堆渣,还是很碎的渣,很怪异的感觉。从此彻底放弃

家园 感觉家庭和餐馆还是有很大差别

家庭里即使不考虑油烟,不大会放非常多的油。

厨师的做法,炒的过程中肉丝完全浸泡油里,和炸其实类似,所以快速爆炒。道长最后建议的方法或许可行。

家庭中若加如此多的水,又使用蛋白,油不够多时(炒好后锅里仅多一些),炒时蛋白和肉往往分离。

家园 看來我對你得評價真沒說錯

不過呢,餐館一般是用油滑炒,以保證嫩的程度。跟我推薦的急火快炒,還是有區別的。所以才要推薦用油拌一下,再下鍋。

你也不要藏珍,有時間給我們寫一寫。

家园 我是实践出来的,尽量简单

大家不是喜欢探索理论,就是喜欢多多实践,不过还是道长的讲解最让人接受。老萨妙笔生花,所以不论什么都听着有点玄,餐馆大师傅那个油多大火加上颠勺的手法,效果不错,不过的确家庭能学以致用的不到一二成。

看了 爱菊轩 发言,还得再加浆料。或许老早用嫩肉粉时完全照说明,没再加其它,反正糟糟的结果让人彻底放弃。

讨论让大家都有收益,看来所谓 know-how 也没那么神秘,假如适合各自家庭,才是真正管用的。以后也拌油试试。

道长可能忙没看到,我大概已经发了几天,写出来的都是用过好几年,感觉简单而比较有效的。

潜了又潜:【原创】吃的随想 【实战篇】续一:炒肉丝 或许以后盐应该加迟些,油也拌拌,有更好效果再来汇报,反正厨艺提高没有止境的

潜了又潜:【原创】吃的随想 【实战篇】

家园 没工夫儿数呀

就是按住空格儿键不撒手儿,看差不多了再放开,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呵呵。

真了解呀,那就不花嫩了。

家园 苏打水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有些美国人对中国烹饪的概念是——无酱油不中国菜

我一般酱油买两瓶,一瓶生抽,一瓶老抽,生抽下的特别快,一开始还纳闷。后来才发现,同屋住的几个德国人,吃米饭的时候,就直接拿生抽到饭里吃,貌似他们在德国中餐馆就经常这么吃的。

家园 看大家说得热闹,我也来掺和两句。

前两天看到萨苏的这篇文章,心里就痒痒的,为什么呢?因为我干过给肉注水这活儿。

八十年代我刚到美国的时候,在中餐馆干过。那时的职称是打杂,每天切肉,拌肉片就是我的工作职责之一。

操作的流程是这样的:

头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切的肉从冷冻室拿出来放到冷藏室,这样第二天肉就软化一点,在切肉机上好切一点。切肉机的刀片虽然快,但是太硬了也不行的。记得刚上班时老板示范切肉机的操作时,叮嘱再三,千万小心,说有人切肉时睡着,把手指头给切掉了。我在插队时锯过大原木,锯木厂的大圆锯可比这小东西的阵势大多了,所以倒也不怵这玩意儿。肉全解冻了也不行,切肉机就没法操作了。就是用菜刀也是半软半硬最好切的。

下面有朋友说牛肉要横切,猪肉45度,鸡肉要顺着肌肉纤维切,这基本上是对的。但是有个前提,就是横切的肉片不能太薄,更不能照这样来切肉丝。不然的话,一拌就成肉末了。

切好的肉摊开,等全化冰了,控去血水,这时就可以加水了。我们那餐馆每天猪、牛肉的用量至少都在三、四十磅以上,拌肉用的是个大铁盆,用手直接下去搅。那是个体力活,没点手劲可干不了这活。而且,肉不加水是搅不动的,所以我们都以是否搅得动为加水的标准。

有时为了赶时间,肉没全化冻就开始拌,水里都有冰渣子,那就是考验的时刻到了,为了钱就得豁出去,有时拌完肉手都冻得没有知觉了。

拌肉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搅,顺时针或反时针无所谓,只要自己顺手就好,但是一定要同一方向。下面的几个步骤也是同样手法。

水都搅进去以后就可以加蛋了,猪肉、牛肉可以连蛋黄一起加,鸡肉最好只加蛋清,炒出来的鸡片就白,比较好看。鸡肉的水也不需要很多,猪肉稍多一点,牛肉需要最多水。

下面就是加盐、酱油、胡椒等作料了。一般来说,这时候的作料都不需要加得太多,毕竟最后的口味要由大师傅来定的。加了作料之后最好稍微腌一下,自己也好喘口气。同样,鸡片、鸡丝不加酱油,为的是好看。

然后就是淀粉。淀粉拌匀后就要加油了。就象下面水风网友说的,加油是为了避免粘连,炒的时候散不开,成了肉疙瘩了。要是油没拌匀,大师傅到时炒不开,可是要骂大街的。

另外,热锅温油,肉过油时要注意控制的。这虽然不是打杂的活,但是个常识。

当然餐馆的条件不一样,家里的做法也可以变通,只是基本原理是相通的。

家园 没有干过重活的经历是写不出这种深沉感与厚重感的。

在西西河,看到柳叶、南京、春天春潮等老哥们写的东西,就是透着一股乡土味,没有那份经历是写不出那种深沉感与厚重感的。

后来的年轻人,多少都带着一些小资情调了。

送花。

家园 天哪,“深沉感与厚重感”,老兄把我捧得太高了,

摔下来可就惨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