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衰落和复兴背后的文化因素 -- 思想的行者

共:💬113 🌺16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着急讨论跳槽的问题

有了分歧不一定就要在第一时间内解决

打一个比方说吧:公司确定了一个中长期发展项目,投资了资金,花费了不少人力到一个项目中,但是一个不那么关键的人却突然走掉了,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是关键的人物走掉了呢?

没错,那个跳槽的人跳槽是为了个人利益,但是对企业有好处吗?

打一个极端的比方,在战场上敌人势大,你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投降敌人还是坚持在自己的阵地上,为了自己的战友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而牺牲呢?

所以跳槽这样的行为我的理解往往意味着一个人从个人利益出发而损害集体的利益。

当然如果这个集体(企业)确实不值得留恋,没有发展前途,所谓鸟择良木而栖----这种情况下跳槽是正确的

但是我们在这里讨论跳槽的好坏,针对的是更一般性的情况而不是特殊的情况,儒家为什么强调忠和勇,我认为就是这个意思

流程管理我看要搞明白搞透彻不很容易,就拿我当年在工厂来说吧,有的老工人就只上半天班,你拿他怎么办?

家园 真的乐了!嘎!

嘎嘎!

家园 一句儒家的话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子又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勉之勉之!

家园 现在大规模西化已成定局

如果把科学定义为广义的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和认识,那么中国未始没有科学,而且还一度很辉煌过。但是,我们所谓的科学,全都是基于经验的案例总结,没有任何系系统化和数学化的苗头和可能性。中医是这类学问的典型代表,也是最难与现代科学融合的部分。但是,这种经验型知识的积累速度,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的深刻程度,都太有限了。这种“科学”,只能适应社会一般生产力的发展,而不能带来任何加速社会生产发展的效果。

毫无疑问,中国社会没有产生西方式的科学,所有真正的“现代科学”都是从西方那里学来的。不用再从中国文化中找什么“科学”元素了。没有就是没有。没有也没什么。我们可以拿来主义么。对于科学,中国人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学习西方社会发展科学的经验和做法,搞全盘西化。科学没有国界,不存在什么中国式的“科学”。有也是伪科学。

更不要提什么易经之类的古籍了,这完全属于人文领域的。可能包含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但是对于发展现代科学毫无实用价值。易经跟科学八杆子打不着。不用再拿这些几千年前的玩意儿意淫了。科学一向是往前看的,过去的东西只有考古和历史的价值。

现在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都是在走全盘西化的道路,更别提什么科学了。也许我们的政治体制还延续着中国特色的“政治”的历史惯性,也许这适应了中国当前的社会。但是很明显,现代社会的一些共通的价值,也是适用于中国社会的,如理性、法治化的政府,市场经济中平等的法人,法律面前个体的平等性等等。这些观念正在日益深入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没什么不妥的。这些原则都是在西方社会中酝酿发展了几千年的,它根植于西方社会重商、尚武的历史传统。而我们的历史传统是以农业生产为核心,以家族合居为社会方式。我们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都是以此为前提。时代变了,这是一个工业化、商业化、市场化、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没理由再按照以前的方式和原则生活。我们可以保留一些优秀的传统,这不妨碍我们学习西方社会中优秀的传统。

所谓传统文化,不用把它神圣化。它也要为今天的社会服务。我们难道要为古人活着吗?我们难道要为一些死的文字效忠吗?传统文化很重要,应该保护继承。但是,并不代表一定要在其中找什么优越性。我们的自信心这么脆弱吗?

通宝推:谷品三斋,
家园 科学方面是应该向西方学习

但是我认为,科学并不等同于文化,特别是文明。

比如您所言及的政治制度,这只是一项使国家发展的手段。按照春秋所言,人类发展进程分为三个阶段,继乱世,升平世,大同世。我相信中国的目标不是要实现所谓西方式的“普世”价值,而是要实现大同世。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利于中国实现自己目标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尝试。中国现今的政治制度,不等同于原始的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

至于尚武,孔子曰六艺:诗,书,礼,仪,乐,射,可见我中华尚武精神自古有之。至于重商,史记记载:太公致国,通工商之便,便鱼盐之利,人民多附齐。

我个人所反对的西化,是文化上自卑式的西化。我举一例:中国自古诗人如天上繁星,除了屈原,可曾听说有自杀的?但自五四以后,所谓现代诗兴起以来,所谓自杀诗人甚多。屈原自杀,那是国破家亡道不行,而现在的一些诗人呢,他们的痛苦到底是什么?而这些所谓现代诗,无非就是欧化的语言而已。

我们可以研究物理,研究计算机,但在业余的时候,我希望看见更多的孩童去学古琴,古筝;去听昆曲,听古乐,学书法,学国画,而不是成天钢琴,小提琴,歌剧,油画等等,并且把这当作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至于那帮所谓的摇滚青年,如果他们觉得不满,要发泄,他们可以研究一下渔阳三挝。

家园 “复兴传统文化“不是因为她更传统,而是因为她更科学。

中华文明比其他文明领先,是因为她曾经拥有优秀的文化基因——非神的现世主义(儒家道家),重视历史传承的人生观文明观(孝道,以史为教),自上而下的整体式的社会组织哲学。以归纳为核心的整体式思辨方式。

西方文明在数百年间领先,是因为她拥有优秀的文化基因——重商主义,科学实证精神,开拓性思维,自下而上的自由民主式社会组织哲学,以演绎为核心的思维方式。

承认并学习西方的优点是中国一百五十年来取得进步的原因,穆斯林世界未能做到这一点是他们现在未能走出困境的原因。

在学习西方优点的基础上找回自己的优点,同时找回自己的自信,是中华文明超越西方文明的关键。

复兴传统文化不能搞“全盘中化”,结果把五四以来好不容易学来的西方的科学实证精神以及民主的理念给弄丢了。复兴传统文化是为了反对全盘西化,抵御基督教,享乐主义,绝对个人主义等西方糟粕的侵袭。

家园 其实我还挺好奇的,用儒家精神和语言如何去描述现在这个社会

我们一说现在是个“官僚资本主义社会”,有点文化大致都明白是咋回事,换儒家来呢?

还有啊,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生产力,生产关系,儒家又如何来表述呢?马列毛已经被大票儒虫斥为马教害人了,不害人的儒家又会怎么描述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呢?

家园 奇技淫巧

早就定性了。。。

家园 世风日下,小人当道,是为一乱,其后圣人出,当有一治
家园 西方的发达是从商业和工程技术的发达开始

自然科学真正爆发也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脱离生产去空谈科学,科学只会沦问茶余饭后的谈资。

河里有PhD头衔的科研工作者应为数不少,纯自然科学的发展动力在哪里想必心里都有数吧,funding啊。

家园 我觉得儒家的“和”一旦长期持续下去就成了一潭死水

所以儒家主导的社会过一段时间要爆发一下,给一潭死水注入活力,然后越来越“和”,和到物极必反,又爆发一把。

另外大家都一团和气,听话当顺民,没有争斗,也不利于创新。

家园 总结得好!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科学和工程技术是两回事

中国古代发达的是工程技术,但科学是工程技术发展的翅膀

家园 说得很好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言必称“天下”如何如何,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他们的视野,也是全球化的,贸易、生产、科学研究,全都是以整个世界为背景和对象。中国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没出息了,一定要守着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敝帚自珍。佛教本也是外来文化,那又如何,还不是被古人成功的消化吸收了?我们吃得穿得住得用的,不用说今天,就是古代,有哪些又完全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唐代的宫廷十部乐,九部是来自印度或其他边疆少数民族。那又如何?拿过来就是你的。我们何必这么狭隘,对各种文化艺术,哲学思想,一定先要贴上一个民族的标签?民族这东西诞生才几百年,还是西方输入的思想。我们何必受到这种输入性的狭隘观念的束缚?中国人本就不强调民族划分,不强调血缘。如果我们不欢迎基督教思想,我们也应该同样不欢迎狭隘的民族观念。中国文化本就是开放性的,积极吸收融合其他文化中的优秀资源。我们要展现出海纳百川的气魄,古今中外,一切文化遗产,都可以拿来。好的坏的,加以甄别遴选,一视同仁。这才是最好的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

我觉得现在大陆上的所谓“国学热”,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人一种的心理状态。那就是,在现代化稍微有点成就,可以让中国社会喘口气的时候,中国人突然觉得自己的传统断裂的太厉害了。这主要还是由于百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太快了,外部竞争压力太大,生死存亡的事情,容不得一刻轻松。所以,当今天可以稍微喘口气的时候,中国人突然担心会失去自己民族的记忆,会失去自己的符号与标志,会变得不认识自己,找不到未来的方向。我们以为自己的传统文化中还是有许多智慧的,这是本民族的独有的思想资源。但是,也有点饥不择食,连于丹之流也大受追捧。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其实这还不叫断裂,废科举才104年。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这只是一瞬间。关键是,为了应付西方强势文明的挑战,我们必须要暂时放弃自己那有些不合时宜的、有些迂腐的老调子。我们原来那一套世界观,那一套人际间的行为规则,那一个社会组织的方式,不适应近现代社会的挑战。看中国文化的伟大,不在于他过去创造的辉煌,而在于她的韧性,她的灵活程度,她应对各种挑战调整自我的能力。

就这一百年来看,中国文化的表现还算差强人意。

其实我们不用着急,中国的土地还在,中华民族并没有灭亡,现在还活得好好的。我们的传统文化,珍藏在那些古籍之中,珍藏在各地的古迹之中,我们也有一些学者一直在做古籍的研究整理工作。不用担心会丢失,一切还在那个地方。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重视传统,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看到传统的好,也要看到他的局限。就科学来说,我们中国是真的没有。何必为了虚妄的文化自豪感,而硬要把什么易经中医跟科学拉上关系。这才是自卑的表现。看到500年来西方科学的巨大成功,反观中国之无科学,而意气难平,不觉就矮了三分。所以一定要从古书中扒拉出一些能贴上“科学标签”的东西。我们需要惋惜的不是没能产生科学,而是时至今日,仍无法产生世界级的科学家。我们应该着眼于今天和未来,如何让科学之花开遍中华大地;而不是钻到故纸堆里,去找科学的影子。

通宝推:谷品三斋,
家园 中国人没有重商尚武的传统

我说西方重商,不是说他没有农业。而是说他的主体社会是建立在商业的基础上的。如希腊和罗马。

中国重农,但是我们的商业也很发达,丝绸之路,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都是例子。问题在于,我们的这些商业活动,以及适应商业活动的伦理观、政治观,从没能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占据主流。我们的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组织方式,以血缘关系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伦理观,都是适应农业社会安土重迁的现实的,而不是适应商业社会人和物的流动性都很大、等价交换原则盛行、对时间和数字很敏感这些特性的。

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兵书最多的国家,文人喜爱谈兵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就对外部社会而言,传统上中国的军事主要是防御的。汉代为了对付匈奴,曾经大规模出击,但那首先是因为匈奴扰乱了中国农业社会的安宁。唐代前期疆域辽阔,军队出击到中亚,不过,唐皇室有胡人血统,胡气尚存。所以,他们可以赢得西北少数民族的部分认同。除此之外,没有哪个朝代是整体上以向外出击为立国策略的。而后期的唐朝,西部边疆快要退到西安城下了。宋代儒风复盛之后,对外用兵更主要是迫不得已或者以示威慑。这种态势,可能来源于东亚社会的地理环境。中国占据了东亚最富饶的地盘。往北往西都是环境恶劣的高原戈壁,往东是茫茫大海,对以农业为主的中国社会来说,没有实用价值。控制这些地方,不过是出于安全考虑。控制不住的时候,就是边患频仍的时候。不过仍挡不住内地主体农业社会的繁荣。宋朝是最好的例子。明朝则承受了倭寇之乱。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不是一个尚武的民族,特别是宋以后。

反观西方民族,自始至终都没有停止过征战杀伐,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到罗马的赫赫武功,到十字军,北欧海盗,中世纪欧陆各国、英国之间的频繁战争,近代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扩张,乃至今日美国还是打仗上瘾。对他们来说,战争就意味着财富。没有比战争发财更快的方式了,就算有了工业,也要靠战争去开拓原材料产地、占领市场、开拓商路等等。所以,中国的偶尔尚武,与西方一比,就小巫见大巫了。我们的传统是马上夺天下,然后迅速偃武修文。这还是由于中国两千年在东亚社会独大,没有其它文明能真正挑战中华文明的优势地位。

近代的挨打,现在的国际政治格局,都迫使中国人不得不再次拿起武器,而且要时刻拿着武器。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侵略成性的文明,这个文明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游牧民族,而是有着发达的社会组织系统、先进的工业生产能力、优秀的哲学思想和科学研究的重商尚武的民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