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衰落和复兴背后的文化因素 -- 思想的行者

共:💬113 🌺16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很遗憾

儒家两千多年,但中华在世界上最强盛的时候又有多久呢?每次鞭笞儒家便用1840,却连头上的辫子怎么来的都不想想。唐朝大气,兼容各种文化,但也用儒废佛;宋朝说是理家的腐儒开始了,但经济和发明难道是从早就没落的墨家那里捡起来了什么秘籍么?明朝腐儒也下得南洋,也能学得西洋。有些人喜欢批评儒家,却喜欢批评一个他们脑中固有模式的儒家,从来没想过现在入土的那些人曾经是活的。

元朝皇帝不爱儒,爱佛也听道,然后呢?

家园 【整理】“士魂商才”“义利合一”--涩泽荣一对儒学的发展

日本企业家涩泽荣一被誊为“日本企业之父”、“日本金近代经济的最高指导者”、“日本现代文明的创始者”,对日本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他那本被称为“商务圣经”的《〈论语〉写算盘》一书中,他把自已成功经营的经验归结为”“《论语》+算盘”。

  

 

 日本的传统观念与中国一样,都认为工商是民之末而加以鄙视。涩泽荣一在对《论语》进行了透彻的研读之后,对这种观念提出了大胆的挑战。他认为孔子并不反对富贵,孔子所反对的只是不仁不义的富贵;如果是仁而义的富觉,孔子自己都会去追求。在《〈论语〉与算盘》中,涩泽荣一引用了孔子的许多话,如:“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自行束请以上,吾未尝无诲矣”。涩泽荣一通过《论语》破除了日本人耻言富贵的传统观念,为工商人士树立了追求利润的合理动机。涩泽荣一认为孔子不仅提出要富民,而且指出富民的最终目的是强国,“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根据孔子的这一思想,涩泽荣一指出,要使人民富裕,国家富足,必须走工商兴邦的道路。

  涩泽荣一对《论语》的全新诠释,为合理追求财富作了神圣解释,为日本经济的兴起奠定了精神基础。

  

涩泽荣一在《〈论语〉与算盘》中提出了“士魂商才”的儒商人格理想。儒家传统要求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通过自身的道德磨练成就以仁道治天下的大业,简言之,就是“内圣外王”。涩泽荣一对“内圣外王”进行了创造性、现代化的转化,要求工商界人士既要为儒,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又要为商,追求企业经营的最佳效果而具有工商贸之才,这就是“士魂商才”。在此基础上,涩泽荣一提出了“义利合一”的经营理念。所谓“义利合一”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公益为利,义利不分。涩泽荣一解释《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时指出,只要是对国家公众有益的事业,就应该出于“义”去做,即使有所亏损也在所不惜;而有损于国家公众的投机事业,必须舍弃。“义利合一”的另一层含义是不应否认工商谋利活动有其正当价值,但必须用伦理道德对其进行规范指导,涩泽荣一用《论谋》中“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而得之,不处也”作为他这一观念的证据。“义利合一”思想既承认商业活动中谋求利润的合理性,又要求用《论语》对谋利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实际上就是用道德“义”保证工商活动的合理性。“士魂商才”、“义利合一”的经营理念得了日本近代工商业者的广泛认同。

涩泽荣一怎样运用《论语》成为“企业之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何新:汉武时今文儒学和古文儒学的斗争

何新认为:一直以来,汉代学术中最重要的一大问题,就是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斗争问题,从来没被学者们真正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过去钱穆论过(《两汉今古学评议》),金德建也研究过(《两汉今古学考》),都以为只是由于文字分歧而导致的学派门户之争。殊不知,这场纷纭两汉数百年的思想斗争,其实质仍然是政治的斗争。

今文儒学:

战国时期子夏荀子一派儒者援儒入法。其实,李悝、商鞅、吴起、韩非、李斯这几位战国最著名的法家政治家,都是出自子夏或荀子的门下。这一派援儒入法外儒内法的儒学,是战国后期直接与政治接轨的显学。李斯秦始皇焚书坑儒,也并未废荀子之学。

然而文革中江青批儒扬法,当时一代历史学家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指出战国法家实际皆出自孔子的儒门,包括郭沫若冯友兰这样的大家,也都跟着瞎批一气,够荒唐的。(台湾钱穆三十年代写的《先秦诸子年表》中,对儒法相交的这一谱系有所注意,但也考索不深。)

  秦汉之际子夏荀学一脉的传人有一家公羊氏父子,他们父子就是后来董仲舒、公孙弘的师公。其实汉武帝所推崇的儒学,并不是曾子、子思、孟子一派的人格主义学说,而是子夏、荀子、公羊高、贾谊、晁错、董仲舒一派为政治服务的国家主义儒学,外儒内法的儒学。其著作,都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文字书写、传述,因此又称"今文儒学"。

汉武时的刘姓贵族亲王们积极扶持的另一种弘扬周礼和周公之道的古文儒学兴起。

古文学派宣称,他们找到了秦始皇时代由于焚书坑儒,而被学者暗藏在墙壁里的古经书。这些经文都用上古蝌蚪文(甲骨文、金文、篆文等)书写。他们说,这些古经不仅比朝廷所奉行的今文经典更正确,而且其中涵有更多的微言大义和致太平的道理。因此,应当以这些古文经典作为治理天下的大法,而废弃那些旁门左道的今文经书。

两者的区别

除了书写文字的不同,今文经与古文经义最主要的区别,第一是古文派用周公以及周礼的儒道之祖,来贬低孔子子夏荀子的后儒。第二是用《周礼》中的分封制来反对孔子的大同和大一统学说。这就是今古文经学在当时政治上分歧的实质。

两者的斗争

河间王刘德等,竟然不识时务地也不管是真的、假的,收集了一大批古书,来进献给朝廷,要求汉武帝取法。

其中最重要的一部书,就是主张实行分封制的《周礼》。刘德等的意思似乎是:你刘彻不是依托于孔子的经义而变先帝之法吗?好,我刘德就献给你更有资格的古书,比孔子还老,是周公写的;书里讲的是封建大法、分封制度,资源权力应该让王者与贵族共享。

刘德是武帝刘彻的异母兄弟,刘彻奈何他不得。但这种做法也把刘彻气得不行,于是他对刘德说:“不错,原来你要学周公、文王!好!你努力!周文王靠600里土地最终得了天下,你今日的封地可不只六百里,你好好努力!”这话暗含了对刘德的严重警告——你是不是有野心要篡位啊?!结果把刘德吓了一跳,献书回国后不久就病死了。他死后,汉武帝赏赐他一个螠号——河间“献”王,其实是在讽刺他。

西汉末的王莽时代,因为王莽也要改变汉制,取代汉统而别立新统,于是通过刘歆,而使古文的《周礼》之学得以复活翻身。后来在东汉时代,古文学派开始在贵族中流传,并且不断试图与今文学派争夺成为主流和正统的地位。于是今古学派之争愈演愈烈。东汉末马融郑玄开始调和今古学派。三国人物中,刘备属于马郑弟子,但曹操的思想则是外儒内法,接近今文学派。

  司马懿父子当权,反对曹操的一套,就扶植王肃所代表的古文学派,压抑儒表法里的今文学派。当时要当官必须熟悉古文经义。于是,同情曹氏政权的知识分子们,就不再谈儒学,也不愿出来做官,而扭头玩山水,当隐逸,谈玄学去了。

什么是国学?国学的主干就是经学。由于汉代的古文经书都是用上古的文字书写,要想读得懂,就必须精通古文字学。所以汉代的古文派学者,也多是古文字专家,最著名的例如写《说文解字》的许慎。古文字学当时人称作“小学”,所以古文学派的副业就是研究“小学”。后来在清朝,康熙皇帝提倡汉学复兴,结果又出了一批提倡复古主义的古文派经学者和文字学家,如戴、钱、段、王诸辈。

何新先生简论古代儒学思潮的演变史

何新的这一些论述非常浓缩,所以我尽管是进行文摘,还是基本上把全文都录下来了

家园 中国文明的反思:这本书讲的和你意思差不多

肖建生所著的《中国文明的反思》,在香港出版,是畅销书,据说已经卖出了两万多本,它与传统史学著作不同。无意间看到一篇网络评论--文人的堕落是社会沉沦的最大特征,说文人无骨是社会的压抑、腐蚀和迫害的结果,社会沉沦的最大特征那就是文人的堕落。所以后来人每每感叹到“崖山之后,已无中国”,说的是中国的精神不复存在了

从文字狱,到犬儒化、奴才化,从《四库全书》的阉割中国文化,无不浸透着外来民族压迫和内部精神沉沦的双重打击。

家园 中国强盛的时候都是:外儒内法

并不局限于嘴皮子。

后来衰落也正是因为(从北宋开始),光顾着面子了,把内在给忽略了。

到了明末,知识分子的堕落,成了地方利益的代言人,丧失了全民族一体、国家安危的意识,在后金铁骑下,成了连奴才都当不了的自己家里的外人,好一点的成了鲁迅笔下的奴才。加上满清当局对汉族知识分子的阉割、文化的毁灭(四库),中华民族即使没有西方的入侵,也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中华了。

家园 尊王攘夷是齐恒公管仲时就有的华夏正统思想。

从这就可以看出先人是多么的伟大!!!

所以才有孔子称赞齐恒公这一代人,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们也将披发左衽了。

儒家在后期心学、理学等学派后,已经丧失了儒学初期蓬勃向上的精神

永嘉学派倒是继承了这一传统,只可惜永嘉得不到发扬光大,这大概也是江浙反抗异族统治较为强烈的原因之一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对儒家最好的一个点评

和世界三大宗教对比:链接出处

作为宗教而言,最失败的,就是儒教,学谁也不该去学差生,是吧?

其实中国人民的主要美德,都出自民间的拜物教,跟高高在上的书生们,跟所谓“国学”,屁关系没有。所谓下下人有上上智。

孔子的学问,小本尊为“孔学”,是还可以的,虽说也有重大缺陷,但修修弄弄,填巴填巴,今天是可堪大用的,毕竟我们有完全的知识产权要命的是二程朱熹一班歪嘴和尚,任意阉割,山寨了个“儒教”,就完蛋了。弄到今天,某 “儒学大师”,居然贩卖人口(带假老婆去美国黑掉),所谓斯文扫地,这班腐儒,真叫人无话可说。

儒家不能成为宗教的原因吧

儒教的另一个致命伤,是太自由散漫。任何宗教,都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伊斯兰教,放之四海,古兰经一定是阿拉伯文,所有的阿訇都会阿拉伯语(“色倆目”就是)。所以一个巴基斯坦的穆斯林,4,5岁最先学的,反而是阿拉伯语,然后上学了,再学官方语言乌而都语。而儒教呢,一没有入教仪式,二没有每天或每周的礼拜,三没有大家庭般的社团组织,谁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在教了,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离教了,甭说党证,连个组织生活也没有。孔教主孟副教主,几大护法,都是庙里配享冷猪肉的死人,几千年不带换的。你一个后来人对贵教贡献再大,也没人出头给你封个圣,颁个奖,敲锣打鼓一番

中国强盛的原因,除了遵循未变质的儒家思想外,还有法家实内、道家补充、墨家悯人等的重要因素共同组成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早就强盛的汉唐帝国。

孕育儒家的土壤,是这片黄土地、是这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

儒家思想的实质与核心是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实践,其言仁义、性命、天道,皆落脚于此,因此,儒家哲学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实践哲学。
是中国人的实用、入世等观念与儒家这一哲学互相促进和影响的,也给了中国以人为本的内涵,讲究修身,这样促成佛教的普及。

因此,对儒家的点评就不要把中国人所有的思想都归给儒家,因为还有百家兄弟。

链接出处

家园 对于一个古老民族而言,三百年只是一瞬。但对一些年轻民族来

说已经是全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