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求助】请教大家有关西方工会和罢工的几个问题 -- 香山一叶

共:💬27 🌺8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求助】请教大家有关西方工会和罢工的几个问题

本帖是想向河里的诸位请教一下有关西方国家工会组织以及罢工的细节问题。其缘起是来自于本人另外一贴的发言。当时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写下了这些问题。当时,自以为是理解了这些问题。不过,静下心仔细想想,还是承认自己的理解有问题。因此,特地在经管板块发此贴,向大家求教。

具体情况如下:

现假设有一家餐馆,准备对员工进行工资改革,(我们先别管公营私营,反正不管谁拥有,都要给员工开工资。)而:

经过改革,厨师们的工资上涨不少,因此,厨师工会对此次改革表示满意。但是,跑堂的人员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因此,跑堂工会对此次改革不满。准备罢工。相应的,厨师工会认为罢工会导致饭店停业而影响自己的权益。因此反对罢工。于是,很实际的几个问题:

1,跑堂工会要求罢工,应该是如何发起;由个人还是由集体?

2,跑堂工会的罢工动议发起后,应该如何决策,是否需要投票,如果需要,是否需要所有跑堂的参加投票;

3,跑堂工会如果投票,并且所有跑堂的都参加投票,那么,需要多少票能通过罢工的动议?如果不是100%通过,那些投票反对罢工的跑堂人员,如何处理?

4,如果跑堂工会成功合法的通过罢工动议,那么,如何提交管理层?管理层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接受,什么情况下可以拒绝?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修改?

5,厨师工会反对罢工,应该如何发起?由个人还是由集体?

6,厨师工会反对罢工的动议,应该如何如何决策?是否需要投票,如果需要,是否需要所有厨师的参加投票;

7,厨师工会如果投票,并且所有厨师的都参加投票,那么,需要多少票能通过反对罢工的动议?如果不是100%通过,那些投票支持罢工的厨师,如何处理?

8,如果厨师工会成功合法的通过反对罢工的动议,那么,如何提交管理层?管理层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接受,什么情况下可以拒绝?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修改?

9,如果厨师工会成功合法的通过反对罢工的动议,那么,如何提交支持罢工的跑堂工会?跑堂工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接受,什么情况下可以拒绝?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修改?

10,鉴于跑堂工会人数远远超过厨师工会人数,那么,双方投票的结果是否可以加权?是否拥有可比性?

11,如果双方工会内部都有人对目前工会不满,那么,他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单独成立新的工会?一家餐馆内有多少家工会为益?如何保证管理层以及其它工会接受新工会的存在?

12,如果管理层与工会之间,工会与工会之间产生矛盾与纠纷。如果化解?工人罢工后的权利如何保障?如果使用劳动仲裁法庭的办法,那么,这个法庭的构成和监督如何解决?

13,依照日本的经验,工会以公司为范围组建,比如,三菱工人工会,三井工人工会。这样保证了谈判时目标明确,但是,工会内部分歧如何解决。比如跑堂的和厨师的矛盾。

14,依照西欧经验,工会以职业为范围组建,比如,跑堂工人工会,厨师工会。这样保证任何一种工人的权利都能充分的代表。但是,一家餐馆内就可能有N+1家工会,如何保证协调?是否任何一家都能发起罢工?因为任何一家进行罢工,其它工人实质上也无法工作了。

15,依照美国经验,工会可依进行投资,并且监督养老金、医疗保险,甚至参股公司。比如:美国联合汽车工人工会。那么,工会对这些资产如何管理?如果本工会没有会计人才,是否可以到市场上聘请。如果可以,那么应该以什么原则来管理这些资产?如果按照公司治理原则,是否要按照公司法规纳税?而工会一般都是以非营利组织或者慈善组织为名义存在,不纳税,这样是否与工会的原则相违背?

16,依照法国的经验,以合法手段组织的罢工,可以从政府处申请补贴,补足因为罢工造成的损失。这种申请如何进行,就此案例,跑堂工会作为发起方,是否可以申请这种补助?厨师工会作为反对罢工的一方,在实际罢工中也遭受了工资损失,是否可以申请这种补助?

17,工会一般以会员会费维持。因此,其财政稳定程度与会员数量以及活动程度成正比。而很多大型工会则因为其重要性或者历史原因,而可以有额外收入(类似第三产业)或者政府补贴。这样是否影响工会的性质和运作?如果此工会的一部分会员独立出去,建立新工会,是否可以要求同样的政府补贴?如果政府补贴以规模为标准,那么是否对一些小型工会不公平?例如,产业工人的工会,比如矿工、钢铁工人的工会,其规模肯定大于钢琴调琴师工会。这样如何保证小工会的权益?如果小工会的工种属于高收入群体,还好说,低收入群体呢?如果无法保证,那么工会本身的运作岂不是被实质上取消了?

以上17个问题,有不少其实是关联、重复的。为描述方便期间,先这么写。在下斗胆询问诸位网上大哥/大姐,这些问题如何看待?如何解决?如果诸位有明确的解释或者答案,在下先谢谢您,请您不吝赠教。如果有原则性的看法或者相关的讨论话题,也欢迎提出。大家一同讨论,共同进步。谢谢大家!在下先给大家一拜!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借鉴NBA的罢工

其实我并不了解国外的工会到底是怎样,但是借鉴一下NBA的几次劳资纠纷。

家园 NBA那次,利益双方还是明显的吧

NBA那次,的确很著名。不过,球员和老板的分界,还是比较明显的吧。至少,球员的利益是一个工会在代表。如果雇员本身就不一致,那么,又如何呢?

家园 都是好问题

我对工会也不熟悉,只能根据道听途说和自己的理解插几句嘴,等待有更权威的人士澄清。

就这个例子而言,如果跑堂工会和厨师工会属于两个不同的工会,那两者之间不存在一方接受另一方动议的问题。厨师工会没有反对跑堂工会罢工的权力。这是有先例的。美国联航就有几次,飞行员工会和乘务员工会一个要罢工,一个反对,但反对的一方只有协商的权力,没有更多的权力。

工会和管理层之间有固定的沟通渠道,工会代表可以是公司雇员兼任,也可以是专职的。管理层和工会就动议协商,就像谈合同一样,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如果谈判破裂,工会向全体成员建议罢工,但罢工必须得到投票通过,要至少2/3票数才能通过。决议一旦通过,所有人都要执行,包括投反对票的。

工会和公司之间像婚约一样,具有排他性。一旦形成,不到解除,不能有其他工会介入。所以除非投票通过解散工会(或者本地分部),员工不能自行成立新的工会,或者邀请其他工会。

北美的工会也有公司为范围的。这样的工会经常不分行当,像化工公司,操作工、机修工、仪表工可以同属一个工会。事实上,这样的工会在北美更多,比如在加拿大,像Canada Post、各省的教师工会、护士工会、政府雇员工会都是以“公司”为范围的。汽车工会比较特别,跨公司了。

在北美,罢工后的工人权益由工会保障。工会会费的一部分就是干这个用的,其他的还包括养老金、丧葬金、医保、奖学金、助学金等。工资的5-10%上交工会,有的更高。

工会基金用于养老金等,是按照养老基金的规则管理,投资、税收什么的都有特殊规则,和一般的赢利公司不一样。

工会会员不能任意退出工会而继续在相关行业或企业工作,公司也不能随意邀请别的工会近来,这是工会的排他性决定的,有法律保障的。

家园 晨兄说的很全面了,我来牢骚几句

多伦多公车局(TTC)有大约9千工会员工,分属两个工会,一个是Amalgamated Transit Union(ATU)第113分会,大概有8500会员,一个是CUPE第2分会,大概有500左右会员。后者的会员主要是信号工,维护工等。

一般来说工会在合同期是不能罢工的,TTC的大合同每三年签一次,三月或四月份签。在老合同结束,新合同未通过前,报上往往就说TTC工会处于可以合法罢工转台。由于这两个工会人数的差异,罢工基本都是ATU发起的。当然,如果ATU的司机都罢工了,CUPE的信号工也没什么事情做了。

罢工的流程大致是工会和TTC(也就是资方)谈判,双方的合同草本南辕北辙。工会就放风如果某日某点前谈不拢就罢工。然后市长发话要双方各退一步,然后双方搞出来合同1.0版,工会会员投票,。。。工会头头们如果不想让它通过自然是有办法的。。。,然后就拒绝合同。来来回回去几次,就宣布某点开始罢工。

之后CUPE就宣布,如果ATU罢工,那么他们也罢工(这就是相互支持的姿态)。这个很关键,如果跑堂的不支持厨师罢工,那也没用啊,难道改茶馆?再说将来你罢工的时候,人厨师工会也不支持,不用你跑堂他搞外卖,那还不是便宜了老板?

工会宣布罢工了,TTC接受不接受那是没用的,市长接受不接受也没用,甚至省长乃至总理都没用。有权下复工令的是省议会。额在多伦多这么多年,听说过两次省长下复工令(议会授权的),一次是2002年7月的市垃圾工大罢工,右派省长Harris作弊下的(周四晚上趁左派议员不在开的紧急议会,强行通过的)。还有一次就是2008年4月的TTC罢工,左派省长麦甘迪下的。当初Harris通过复工令的时候,NDP和自由党都大骂,现在事到临头也一样没办法。大多伦多地区五百万人口,不能被几千人挟制停摆。

但是有时候根本不是几千人,百八十人就可以这么做。2006年5月,TTC为了减少开支,决定把百来名清洁工、维护工什么的转成夜班。这个决定惹得这些大爷们不高兴了,于是凌晨这些工人决定罢工,很快司机们宣布举行响应罢工,于是几十万上班族当天因为这百八十人不愿上晚班而上不成班。这种非法罢工叫做野猫罢工。

工人罢工以后可以从工会领补助金,如果参加纠察线,可以额外再领一些补贴。政府是不会补贴罢工工人的。如果运气好,这个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比如TTC、市政府公务员(垃圾工也是公务员)、教师、护士等,政府(也就是资方)一般会退让,反正最后都是纳税人掏腰包。如果倒霉碰上了私营公司,那就难说了。我以前送孩子上钢琴课每个星期二晚上都路过一个公司,门口的纠察线从七月一直整到十二月,最后估计公司也黄掉了(因为那个大楼后来好像变成什么社区学校了)。

所以说,工会有用没用主要是看你入的哪一行,而不是公平不公平。我朋友转行做了技工,在配件厂干了两年升到一小时$22,跳槽到了主装厂,一小时$39起。人还是一样的人,活也差不多,考虑福利收入一下子翻了一番,比他写软件好多了。美国车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就是拧同样的螺丝钉(又不是手工拧),收入很容易就一年十万。不要看人家家大房子大车眼红,人家就是把你读书的时间用来拧螺丝钉而已。

俺一直以为工会是现在西方政治正确输血促生的毒瘤,这位朋友居然还担心对小工会不公平,呵呵,再保护下去,没工会如我等的不如上吊算了。

家园 咋是毒瘤呢?很符合三权鼎立的原则精神嘛!
家园 你也加入工会

工会又不是现在才有的。看人家增的多可以加入工会呀。不幸自己组织一个。要我说现代企业制度也是毒瘤。管理层把公司搞破产了还可以拿几百万的奖金。个人也不负 法律责任。社会危害比一般刑事犯罪大多了。

家园 谢谢

谢谢留言,很有实践感触的信息。

的确,如果从意识形态出发,就会担心小型工会是不是不公平。而从实际生活出发,就发现根本不是这个问题。毕竟,罢工什么的本身就不是“增量民主”的体现,搞不好,让社会上所有人都站在罢工的对立面也不是不可能。

1984到1985年的英国矿工罢工应该就是一个例子吧。英国当时的制造业在缩水中,本身矿藏也差不多开完了。于是,政府准备开始关闭不赚钱的煤矿。但是,矿工的安置并不明朗。而且,要说矿工们的生活,确实不好,毕竟开矿不是什么好工作。家里没钱,想“再就业”难度不小。矿工们担心前途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从一开始,就有人声称罢工的动议没有被合法的通过。然后,其它工会的态度也是千差万别。铁路工人和码头工人(都是产业工人兄弟呀)支持罢工;电子行业的工人(新兴产业,有自己的前途)反对罢工。于此同时,赶上当时的首相撒切尔夫人是著名右派。上来就说这样罢工是违反民主,甚至把罢工者与马岛战争的阿根廷人做比较。要知道,上一任保守党政府,就是希斯那一届,就是因为1974年矿工罢工而下台的。这次政府肯定不能服软了。所以运筹帷幄,声称罢工非法。媒体上都开始指责矿工。然后因为罢工而导致的生活不便也很明显。有的民意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民众对矿工的手段不满。

结果呢,矿工工会本身就在争议中分裂了,然后,两个矿工工会之间还发生了人命案。最后,还是矿工先服软了。在没有任何实质进展的情况下就复工了。对社会大众,影响则是撒切尔的新自由主义被认为是经过了实践考验,大部分人支持这种意识形态。尽管大部分民众其实没有从新自由主义的改革中受益。但是,人家自己觉得好,那就是好吧。

应该说,工会间的关系的确也很微妙。理论上的罢工权益其实也是服从与现实需要和技术安排的。尤其是这个工会之间相互支持的表态。貌似就是从第一国际时代就开始提倡的“Solidarity”。猛的一听,还真的有些热血沸腾,有点“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影子。不过,仔细看看,人家的选择与意识形态什么的真的没什么关系。主要还是现实需要。或许,这个就是老油条和职场新鲜人看问题的区别吧。应该说,厨师们损失罢工一天的工资不算大事,失去了以后与老板斗争的手段就麻烦大了。

要说左翼政党,自然天然与工会有联系。不过,正如这位网友描述的一样,左翼上台,该争议还争议。本身,政治稳定性和工运就是矛盾的。长期执政的左翼政党,都遇上过类似的问题吧。

应该说,这个确实是政治正确的产物。不过,其前提则是避免发生更大的动乱吧。而更大的前提,则是尽可能保持住资本主导的生产方式吧。如果在这个大前提下,的确怎么修改,都会有照顾不到的地方,确实很麻烦。但是如果不遵守这个前提。那么,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实在是不敢想呀。

家园 最狠的是纽芬兰的Erwin Oil

工人罢工了,老板开车路过,说你们这样不行啊,虽说现在还是9月,可天快要冷了,你们这个样子在露天过圣诞节怎么行呢?工人一听,只好无语。

家园 谢谢回复,工会的变化应该与经济结构的变化相关

谢谢晨枫老大的回复。我觉得,西方工会的现状与理论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简单的与60年代,70年代相比,也是变化明显。应该与经济结构变化有关吧。

比如说,理论上,工会本身如果真的作出决定,其它工会和资方应该是没有办法拒绝的。毕竟,这个可以上纲上线到工人是否享有罢工权力这样“基本而又复杂”的问题上。当然,实际执行起来,肯定是服从很多显示因素。只是,原来工会与资方的对阵,也渐渐的凸显出工会内部的矛盾。

比如工会投票本身,无法避免的,会与其它任何立法机构投票一样,存在很多悖论、后门等等。尤其是当投票结果有强制性,排他性的时候。这个也是人类组织的局限,到不是工会的错。不过,既然如此,就肯定给“能吏”们或者是“通人性者”们一个发挥的舞台。就算在工会这样的“工人之家”里,木讷的、或者是性格柔弱的,还是一样有先天劣势吧。如果整个社会思潮左倾,还有“随波逐流”的可能性,如果思潮右倾,就不好玩了。

尤其是如同老大描述的那种“有排他性”,并且针对具体公司存在的工会。肯定更是如此吧。比如说Canada Post,它可是Crown corporation,要开玩笑的话,还能翻译成“皇商”呢。这样的工会,为垄断企业服务。估计御用性也是很强。起码,人家资方要来“糖衣炮弹攻势”也简单,毕竟对手是单一明确的。搞定了上层,下层也没有办法吧。当然,不能太过分。不知这样的上层,算不算“工贼”呢。而且,他们八成还会以“非政治化”(也就是排斥左翼政党)而自豪吧。

应该说,英国1984-1985年的矿工罢工是一个当代西方工运失败的典型例子吧。一开始的罢工动议投票有就争议,这个争议被政府运用的很好。争取了大多数民众的支持。然后整个罢工的是是非非很多。还有罢工中坚份子暗杀不愿参加罢工的工人。最后矿工工会干脆分裂。导致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在支持率上一路凯歌。

与此同时,左翼政党则是由于和工会的天然联系,被动的在意识形态上极端化了。本来1983年工党的竞选纲领就因为要应付马岛战争给撒切尔的支持率而极左化了。(号称要放弃英国的核武器呢)现在有人戏称那个纲领为“史上最长的自杀遗书”。经过这些事情,工党的支持率缩水不已。而且形象也渐渐单调。无法开展新的票源。与选举获胜渐渐无缘。最终,导致工党必需从新改革自己的方针,寻找工人之外的票源。这个也是布莱尔用“第三条道路”打造“新工党”的滥觞吧。毕竟,布莱尔改革工党的几个重要步骤,就包括了:减少工会代表在工党代表大会名额;减少工会组织在地方工党组织(负责推荐议员候选人)的影响。最终把工党党纲的第四条,要求最终实现公有制的条款给删去了。以至于有左翼人士戏称布莱尔是撒切尔夫人的干儿子。

相应的结果则是,60年代和70年代一个工会罢工,其它无关的行业也会以“solidarity”的名义罢工。现在呢?同在一个公司的工会,要协调罢工还要事先准备商量。其它行业更是不会关心别人死活了。

而有趣的是,当前英国大学教师工会正在考虑罢工。以前教师工会罢工的时候,英国全国学生会肯定支持“老师们的正义斗争”,现在呢?则是以抱怨为主,抱怨自己本来好好学习,却因为老师和学校的矛盾不能及时拿到分数,实在是无辜被害者。要求双方都“注意常识,不要极端化”。当然,学生与老师的问题有些特殊。不过,总的来看,本来是劳方VS.资方的游戏,渐渐的在劳方自己的阵营,就开始内讧,自乱阵脚了。

这个肯定与西方的产业工人萎缩,服务产业人员增加有关。毕竟,服务产业的人员独立性强,技术性却不见得比产业工人要求高。而且,考虑到全球化后,大量的生产外包到工运不如西方成功的第三世界。导致工人福利实质上是“逆向竞争”而工会本身则是毫无办法。如果靠上层路线,游说政府,捆绑左翼政党,自己加入决策圈子的话;那么,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就会发现自己的要求很容易被理解成“拒绝加入全球化”,并且可以把很多这个方面的问题(比如贸易壁垒)加到工会头上。如果靠群众路线,鼓励罢工,强调斗争,以国内形势要挟政府。那么,偏偏苏联解体后,传统左翼手段在西方形象不佳,不能争取大多数。往往成了小圈子的“表演”,社会其它阶层会像看猴戏一样看罢工。再加上自由经济学的兴盛,工人运动本身就被看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一种危害。而且,当代西方社会的现代性挑战则更是在根本上考验工会的组织逻辑。如果当然人更偏重与私人生活而忽略公共生活;如果当然人更喜欢个性发泄而不是集体活动,那么,这意味着建立在传统的“集体权益”、“公共力量”基础上的工会,是与时代发展相违背的。或许时代的发展不能这样理解,但是,这样的问题已经显现。这次经济危机中,很多工会进入了“向左转”会被社会大众当作添乱;“向右转”会被自己的成员认为是背叛的境地。

这样的情况,算不算工联主义的失败?不过美国和西欧差别这么大,一句工联主义似乎不能完全涵盖。应该说,根子还是可以追朔到国际工运达到高潮以来,西方国家种种自我调解所形成的“共识”上去。这些共识,成功的让西方通过了国际工运的挑战,也取得了很辉煌的成绩(当然,对他们本国人而言)而现在,终于出现问题了,而且,也似乎不能继续了。应该也算是自苏联解体以来,另外一个可以产生长远影响的“里程碑”吧。如果这个问题,与以“911”为代表的那些问题结合,还真是内忧外患呢。不知西方怎么应对?能亲眼观察这些事情的发生,确实很难得。 不过,是不是因为我们这个年代的形势变化,比父辈的时代快太多了?看过太多这样的事情,是不是会觉得“人以寿为欢,老臣以寿为戚。既不能先驱蝼蚁,乃复频见此事”呢(我真是胡思乱想呀……)

家园 工会变化肯定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有关

最大的变化就是:工会由代表社会经济结构里弱势但多数的群体而变成“强势”而少数的群体,“强势”是指工会所具有的行业或企业垄断性、排他性和法律保障的不可侵犯性,少数是指工会代表的群体经常是社会中的少数。工会的失败在于经常以单方面保护小集体的利益的排他性行动而损害公众利益。public sector的工会就不说了,他们通常是把公众作为人质而和“资方”对抗的,“人质”很难对他们产生同情和支持;汽车工会这样的最终也是损害公众利益,到了需要政府出巨资救援的地步,怎么不是损害公众利益呢?简言之,工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体系中具有法律保障的特殊强权的利益集团,正在越来越在社会经济体系中被边缘化。每次public sector工会罢工,人们谈论得最多的不是工人的诉求,而是是不是应该立法禁止具有行业垄断性的工会的罢工权力。“公司”不能垄断,为什么工会就可以?

工党“放弃”工会,归根到底不是工党背离自己的原则,而是工会已经不再成为权力的基础,工党靠着工会不再能够得到选票。

家园 确实,工会本身有点活化石的味道,或许资本本身就是社会了

感谢回复,这次的回复确实很有价值。

个人认为,目前西方工会的窘境应该是因为当下的工会立法无论是从缘起还是实践都有一种“陈年异物”的感觉。应该说,当资方还是马克思所描述的“每个毛孔都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时候,工会这样“垄断性、排他性和法律保障的不可侵犯性”也是为了对付强大的资方而产生的反应。不过,现在的经济结构已经大变。原来的结构已经荡然无存。而在原来结构下的产物,现在怎么看都有活化石的感觉。因为,今天的资本,往往就是社会的一部分了。尤其在西方,无论是从社会的那个方面看,资本本身已经无缝的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了。

如果看看那些保护工会的立法,都是有一定年限了,当时的情况与现在,肯定不同。应该说,现在资方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资本自己,因为资本背后的诸多产业和服务,在当代社会中起到的作用已经不可代替了。任何针对资本的攻击,都会延伸到社会本身。换句话说,德国联邦基本法中的“私人资本也应该致力于增进社会进步与福利”还真的挺能描述当下的情况。也就是刚刚说的,资本本身就是社会一部分;甚至是社会本身了——如果着重强调社会的生产属性,而忽略一些文化属性的话。

而且,如果考虑到西方国家在全球化之后,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目前国际经济的基本情况;是否可以认为,整个西方也“资方化”了呢?

至少个人认为,资本全球化的结果之一是西方国家的整个产业都资方化了。哪怕是公共服务机构,也会想办法到中国印度去“外包”自己的大众服务,以减少开支。貌似很多英语国家的医生,都把整理病历的工作交给印度的医科大学生。这个工作不需要经验,只要把医生口头上对病情的描述(以录音的型式)转化为书面病历。这个工作如果让西方的医生来做,其实也完全可行,历来也就是他们自己做的。但是,正是西方人工的昂贵和分工的细致,似的这样的外包也是必要的了。

如果以国际的角度看,这位医生本身就是一位享受他人劳动的资本家,尽管他本人很可能是公益机构的医生,对本国病人并不收费。

因此,可否理解成西方的大部分产业,都扮演了一个以前“资方”的角色。而大部分第三世界,则是成为了新的劳工。而这些第三世界,没有工会代表他们。而远在西方的工会,往往进入了一个自以为“要代表劳工”,但是实际上,在生产环节上看“其实代表的还是资方的一部分”的窘境。很多西方劳工信誓旦旦的说,“我创造了这些财富,为何不给我相应的报酬?”其实,他们所谓“创造财富”在更广阔的视野下,恐怕是“协助资方更高端的人员”在第三世界创造财富。也就是说,西方的劳资纠纷,大有“资方内部利益调整”的样子。所以工会的立场和要求总是与事实脱节。

而少数几个无法外包的行业,比如垃圾清理。则是由于成本无法下降。进入了一个必需向下竞争却做不到的地步。因为这些行业的劳工也不是瞎子,他们看到社会其它部门的报酬,自然也要求自己去分一杯羹。可惜,他们不能直接从第三世界“外包”以降低成本。只能让政府去花钱满足他们的要求。但是让政府本身负责,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往往都不可行。

所以说,这些“低工资公共服务部门”所属工会提出的要求,如果站在西方政府(往往是这些部门的雇主)方面看,简直是漫天要价。说白了,简直是不清楚“自己能值多少钱”、“自己能做哪些份内事”。而社会其它部分的民众,由于大部分属于“资方下端”。也是无论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不可能支持这种罢工的。要说解决办法,短期内看,恐怕只有使用外国廉价劳工(往往还是非法劳工),避开了工资和工作条件的问题。实质上彻底解决工运的可能性。

于是,如果站在这样的立场上,就不难解释为何西方的工会渐渐的开始左右不讨好,而西方的左翼政党,也开始渐渐的“去劳工化”了。现在,英国的工党和德国的社民党,都越来越像美国的民主党。与自己传统的劳工运动分道扬镳。

德国社民党已经分裂出一个左翼党来体现这种变化了。而在英国,由于英国那种first past the post的选举制度,左翼小党基本上在大选中跟不存在一样(英国人精明呀,既有选举的灵活性,又保证了结果的稳定性)美国的制度也很类似,但是美国是严格的三权分立,政党纪律也差。总统和国会好比夫妇吵架一般不停的扯皮。而英国是议会主权,政党纪律严格。要说英国首相的权力,如果使用得当,其实比美国总统大。

比如本周英国议会竟然通过了由第二大反对党,自民党有关放宽接纳在英军中服役的尼泊尔Gurkhas士兵在英国本土居住的提案。本提案直接否决了政府刚刚出台的计划。这种事情,上一次还是1978年,卡拉汉做首相的时候。这还是布朗近来霉运连连之后的综合结果。可见,英国议会要不听话有多难。要否认一次政府的决定需要等30年。(注意,这个不是说政府的法案过不去,而是说政府做了行政决定,而议会不认同)

因此,这个前身就是英国工会联合会下属政治组织的英国工党,今后估计与工会更是形同陌路了吧。或者说,其它左翼政党开始把工党作为一个“容器”和“讲坛”,好比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共产党员加入KMT继续活动的样子。无论如何,工党都不会是原来的工党了。

本来是要讨论工会,目前好象跑题十万八千里了……幸亏不是论文,不然死掉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赞同整个西方社会的资方化的说法

事实确实如此,当汽车工会严重削弱美国大三竞争力的时候,美国甚至美国以外的投资者的利益就得到极大的破坏。这些投资者不光是大银行、大公司、大基金,还有养老金基金、个人投资者,其结果就是工会和整个社会的对抗,性质完全变了。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工会强力对抗社会,说得夸张点,升至有点经济恐怖主义的味道:“你不按我说的做,我就给你放一个大炸弹”。

工会法律也确实有陈腐的味道,不知道这次经济危机后,是不是会对工会法律有所变动,不过这是牵涉到整个社会根基的事情,非同小可,奥巴马要真有“给我准备一个棺材”的勇气呢。

家园 啊,谢宝

果然是有益的思考。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没工会就自己组织工会嘛

呵呵,再保护下去,没工会如我等的不如上吊算了。

没工会就自己组织工会嘛。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家有工会的不就能拿一小时$39?如果老站在老板的角度看问题,觉得工会会员赚得多,那老板就笑歪了。您就赚得更少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