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Outliers -- 淮夷

共:💬16 🌺5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Outliers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淮夷:这篇书评是我的妻子所写,所有的鲜花都归她

刚刚看完了《Outliers》一书。一本超级通俗易读的书。与Malcolm Gladwell的前两本书《The Tipping Point》 和《Blink》一样,浅显的道理被他用一个个anecdotes 掰开了揉碎了讲,却不失为一本好的休闲读物。

Outlier 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常规以外的,在统计学上偏离了统计规律的事件。作为引子,作者首先讲了宾州一个叫做Roseto的长寿村的故事。

Roseto是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居民的祖上几乎都来自意大利一个叫Roseto的地方。当研究人员发现Roseto的居民大多死于衰老而非疾病时,他们试图从饮食、居住环境、基因等方面寻找原因,但最终发现长寿的唯一合理解释在于Roseto人作为一个移民社区的生活方式。Roseto 人很多三代同堂,邻里关系融洽,人们友好互助,从而创造出一个与现代高压社会相对隔绝的小社会。

通过这个例子作者说明,孤立地分析个人层面(个人的决定---比如是否选择健康饮食)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个人会有健康的身体。事实上,他所处的文化和他周围的人群对于他之所以成为他自己有着莫大的关系。Gladwell在《Outliers》一书中所做的就是象研究Roseto人长寿的秘诀一样,研究人们成功的秘诀。

但是,追求实用主义和喜欢读励志书、指望着按图索骥成为百万富翁的朋友们要失望了。这本书或许会告诉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不会成功,但是除了你早已知道的刻苦和努力外,恐怕并不能教给你什么有用的方法。因为,全书的主旨,一句话概括,就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机会。

机会之所以成其为机会就在于其偶然性。机会不是你通过个人努力能创造出来的。Opportunities present themselves。机会在这里有广泛的含义,包括大环境上的机会(你所处的年代 --- 经济是繁荣还是萧条,出生率高低),也包括小环境上的机会(你的出身背景,家庭环境,以及成长道路上遭遇的林林总总的偶然性)。

可以想象,Gladwell 对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相当地不买账。他对所有的个人奋斗史 --- 贫儿靠着不懈的努力成为科学、艺术、或商界名人的励志故事 --- 抱有深刻的怀疑。他认为,若不是那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机会(往往并不止一个,而是很多的机会叠加在一起),这些人将不会或很有可能不会成功。

西方文化历来强调individual merit。一个人成功人士的故事,不管是成功的商人,流行音乐天王,编程天才,成功的华尔街律师,往往会被写成该成功人士自小禀赋迥异,或靠着奋发向上,一路打拼,最终获得了成功。然而Gladwell要说的是“People don't rise from nothing. They are invariably the beneficiaries of hidden advantages and extraordinary opportunities and cultural legacies.”

比如,出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那一代美国人赶上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历史变革 --- 19世纪60年代铁路的修建和华尔街出现。这些大变革造就了世界历史上最富有的14个人。晚他们十年的人因为太年轻而错过了这个机会,而比早他们十年出生的人又已经被锁定在旧模式下。

The Beatles的成功则要部分地归功于一个汉堡夜总会业主突然想到找个利物浦的乐队驻唱的点子。Bill Gates的成功除了1975年个人电脑的兴起外,还要归功于一系列的偶然事件 --- 他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就读于精英阶层的私立学校,碰巧精英妈妈们买了台终端捐给学校又碰巧有闲钱支付机时费,钱用完了的时候有碰巧有了一个公司愿意用免费机时交换测试软件的服务,碰巧Bill Gates 家就住在华盛顿大学附近,而碰巧华盛顿大学有免费计算机可用......

再比如,如果不是华尔街的主流法律界摒弃犹太人,Skadden的创始合伙人之一Joe Flom就不会去从事为主流法律界所不屑的敌意收购和诉讼业务,从而在20年后,当这项业务成为主流时成为在这一领域拥有最丰富经验的头号律师。

书的主题大概就是这样,还有些其他生动的例子,自不必说。除了第一部分Opportunities外,第二部分Legacies主要讲继承的不同文化带给人们不同的机会。类似的意思。在这儿就不多说了。

在开头说了,这本书没啥实用价值。想想对作者似乎有失公平。虽然作者并没有直接这样说,但我想Gladwell通过它的书告诉普通人不要自惭形秽,过度迷信meritocracy, 同时告诉作出了成绩的人要有一颗谦卑的心,对你的父母,祖辈,你所继承的文化,你周遭的朋友(还有敌人)报着一个感恩的心。他们成就了你的成功。

另外,说起来Gladwell也不全算是忽悠了读者,毕竟书的副标题写得清清楚楚是The Story of Success, 而不是A Guide to Success。而且书中有一章还是有颇具指引性的,叫做 “The 10,000-Hour Rule”。说的是“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Gladwell的统计结果显示,如果想在某一个领域成为专家,则至少需要投入10,000小时的训练或实践。

如果the Beatles 被给予去汉堡演出的机会,但并没有在数年的期间内每星期7天,每天现场演出8个小时,他们就成不了后来的the Beatles。即便被给予了使用无限制使用机房的机会,如果Bill Gates 没有夜以继日地泡在机房编程也成不了后来的Bill Gates。说实话,这个道理不用Gladwell老师费事讲我们大家也知道。巴斯德早就说了“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人”。既然我们不能控制机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一边付出努力,一边等待机会的降临。虽然机会有可能永远都不会降临。

另有一点要提的是,作者选择了不在相关性是否就代表因果关系等问题上过分纠缠(事实上是没有任何纠缠!)。想必《Black Swan》(黑天鹅)一书的作者Taleb见到Gladwell会问他是否对那些显然没受到机会特别关照的成功人士做过统计。

Gladwell会怎样回答?大概会说那些成功案例的重要性还不足以构成Outlier,又或者会为这些案例搜刮出这样或那样,obvious 或obscure的“机会”吧。

总之,Gladwell的机会论是颠扑不破,或者说无法证伪的。无法证伪的理论是非科学的。所以Outlier不能拿来当作一本科学书来看。

再说一句。Gladwell不愧是个科班出身的好写手,全书起承转合,前后呼应,读来自然流畅,毫不费脑。 但终究脱不掉专栏作家给报纸写文章的影子 ---- 我几乎可以想象作者灵光一现想到“成功在于机会”这一伟大命题,然后遍世搜罗证据,写出这部立论、证明、结论,清清楚楚的大号文章。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披头士的兴起

The Beatles的成功则要部分地归功于一个汉堡夜总会业主突然想到找个利物浦的乐队驻唱的点子。

本坛的屠狗书生写过一点:

http://www.ccthere.com/alist/1375539

请看里面的“【披头杂谈】谁是雷蒙琼斯?”这一段,很有传奇色彩。

另外说一点不相干的,outliers,至少在俺们这个行业里,很多时候是用Q(Dixon's)Test for Extreme Values(简单点说就是极端值和平均值的相对距离大小,和sample size和分布的宽窄有关)来作筛选的。

Gladwell会怎样回答?大概会说那些成功案例的重要性还不足以构成Outlier,又或者会为这些案例搜刮出这样或那样,obvious 或obscure的“机会”吧。
----纯粹从辩护的角度来说(呵呵),偶觉得“搜刮出obscure的“机会””这一招更有利些。

家园 Dixon's Q-Test

在自然科学比如化学里用的较多,金融计量里面有也个Q-test,叫做Box-Pierce Q test,不过这个不是用来测试outlier的。呵呵。

家园 多谢马丁教授补充

有机化学这种比较侧重实验的分支,能用到的数学相当有限,我进实验室的时候有个师兄这么说过“我现在的数学水平已经从微分方程退化到四则运算了”,呵呵。

你们经济学用到的数学高深的多了。

家园 呵呵

他们经济学用到的数学高深的多了。

家园 说点不相干的统计学

海天兄提到Q-test,它的一个应用限制是其测试数据符合高斯分布的才可以。社会科学中一些现象有时候不一定是高斯分布,比如Outliers这本书提到的成功财富人士。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是财富在社会人群中的分布是幂律态的,不是高斯态的。

Gladwell写这本书的时候虽然借用了一个统计学的词汇“outliers”,但是我想这只是marketing的考虑。他本人可能并未尝试在统计学上对此书的数据做出任何合理分析。

如果多点分析的话,他举例的那些“10,000-Hour Rule”的样本,也就是他称作"outliers“的成功人士,反而恰恰是不该在统计上被定义为outliers的现象。

按照Gladwell自己设置的成功规律,纯粹在统计意义上来看,真正的outleirs不是他举的任何成功人士的例子,而是下面两种人:

1,超级笨蛋(比如苦修10,000-Hour最后一无所得 --古人笑话所谓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最后学医十年,炼制一丹自服,暴毙 ---的那种人)

2,Gladwell所极力否认的超级天才(如李白这样随手一挥即成绝世文章,非贾岛推敲之辈的成功学可比)

家园 花淮太

我上次看同人于野同学的书评【原创】时势造Outliers觉得这书好玩 也去我们小镇上的图书馆借 结果我们这只有两本 现在还在排队

给淮太送花

家园 中国有老话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家园 小镇图书馆真好

不像大图书馆,进一趟还要安检,防借书人胜似防贼

代谢您的花啦

家园 说的是

此书缤纷案例所阐述的意思用一两句话可概括清楚,而这些意思在东方哲学中早有妙句传世。

家园 偶们的统计老师第一天上课......

偶们的统计老师第一天上课,就在黑板上写下“RIN”三个字母----“偶只处理RIN(randomness independent normalization),其他情况最后一堂课再说”。

家园 您的老师很酷啊

我读书时上的第一堂统计课,俺老师似乎是用幼教的方式:“孩子们,在一张纸上写下你们的身高。" 我们交出纸条。“孩子们,根据你们的纸条,计算出你们的平均身高。”我们计算。“孩子们,这就是统计!下面,我们讲一下什么是样本和平均值..."

忘了说,俺老师是一个50高龄的老太太。喜欢叫我们"孩子们"而不是"同学们"

家园 蛋几宁施,个必踢米
家园 “但尽人事,各凭天命”?-- 晕
家园 机会之所以显得重要

是对于底层的普通人而言,因为这个阶层基数最大,而机会又最少,个人感觉机会的分布可能是倒金字塔型,底层受众最多,机会最少,越往上,受众越少,机会却越多,当比尔盖茨是个穷学生的时候,每个机会对他都很重要,但对于今天的微软,机会重要吗?

在现实世界,越是上层的人,机会就越多,机会总是在富人的圈子里面打转转,这也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原因之一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