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汽车碰撞试验-最新自相矛盾 -- 青牛甲

共:💬44 🌺3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没有看到美国政府的用心

呵呵,关键时候吓唬国内老百姓的。

传达一个信息:买车还是要买美国大车。

家园 同级车正面PK也可以

烤肉啦对cobalt

从我开着两种车的感觉,日本车未必能占便宜

家园 车头不变形并不表示人的加速度更大

小车吸能是因为车本身质量不够不得已而为之,而smart这种基本没车头的一变形就变到人身上去了。

大车撞小车时本身速度改变就小,用不着牺牲车体形状来缓冲,车体重量就是最好的缓冲。就像胸口碎大石,只要石头够重,下边的人不会有事,用不着石头粉碎来吸能。

家园 敢开smart绝对是准备找死的。稍微有点对力学冲击

有点常识的人都不敢买。

家园 碰撞不但只发生在正面,还有侧面和和后面,尤其是

侧面发生碰撞,2车加速度的不对称,就会出现质量小的车翻滚。

用牺牲车体来吸收碰撞,那是为了尽可能降低对人的颈部的冲击,越小的车在高强度碰撞中承受的冲击越大。看出处的帖子,Smart在碰撞下可能驾驶室前缘已经完全毁了。没说测试时速多少。估计不会超过60km/h。

如果是在high way上以100km/h测的话,没人敢放出图来。

家园 我告诉你

你所谓的 安全设计理念 早在80年代就全球普及了

所以 不但是微型车是这个理念,所有家用轿车都是这个理念

也不是日本车是这个理念, 全世界 所有设计汽车的都是这个理念 包括中国那一大批山寨车 都是这个理念.

当然理念有用的好用的不好,但美国鬼子 德国鬼子 日本鬼子的水平基本上是一样的. 这个 根本就不是设计的问题.

我看了半天 没看出来 不合理在哪里. 哦 你看哪国马路是按照排量隔开的?1.3升开一道 2.5升开一道?

面对面撞过来 不要说我 凯迪拉克撞你 QQ了

就是 集卡 撞你 自行车 也是 正常再正常的事情了. 哪里 不合理了?

家园 挺合理的,没啥不合理的

都去撞墙,得分一样才不合理。真正发生碰撞的时候,撞墙的有几个?多数都是车撞车。

家园 其实撞墙也有不公平的地方

小车需要吸收的动能比大车小,所以在所有动能都要自己吸纳的撞墙试验中,小车可能成绩更好。但是车撞车的时候,动能是双方共同吸收,比例却是小车吸收更多,显然小车更惨。

家园 忒三十四单挑虎王 这玩意有意义么
家园 这个问题比较好解释。

鸵鸟蛋和鸡蛋都是蛋。掉到地上都会碎。但是如果鸵鸟蛋和鸡蛋发生碰撞,那么碎的肯定是鸡蛋。我要是搞汽车营销的话,在强调安全性时,就推出这样一句广告语“让别人的车吸能去吧!”

家园 对此德国人已经相当抓狂了

恩,美国人的做法,令德国总多汽车杂志编辑感到抓狂,在文章中指出美国人没有提供测试的详细解释下,拒绝对美国人的结果做出评论。

德国汽车摩托运动的编辑说,在几年前德国类似碰撞试验中,Smart在50KMH的速度下,经受住了奔驰S相对碰撞,Smart成员有极高的幸存机会。

文章配图为Smart对S的测试图片,以及丰田Yaris在类似测试后的驾驶室严重变形的惨状。

哈哈,德国人想说啥呢?

家园 的确如此

一个足球以60MPH的速度撞墙未必会坏掉

但是你绝对不能说足球的安全性就比一台车好

F150撞墙吸收的是自己的动能

MINI所吸收的,大概不到F150的一半

比就应该用F150和MINI正碰

家园 车的碰撞安全有两方面:

1)保障车内人的安全:这个不用多说

2)保障车外被撞者的安全:

这个日本车就得分高,因为日本车采取的是吸能结构,碰撞时靠引擎前舱变形来吸收能量,保障车外被撞者的安全。向奔驰和美洲豹,最近已经把凸出的车标换成了镶嵌型的,就是为了保障被撞者的安全。

家园 引擎舱变形还是为了保障乘员

最近这十几二十年来的车型全部都有溃缩缓冲的设计,跟是不是日本车无关。如果没有变形缓冲的地方,乘员所受的瞬间过载会大得多,撞车不是说不被挤死就是安全。

至于保护行人,主要是靠车头的几何设计与材料来保护(拿掉突出的车标也是一种手段),不是靠车头溃缩来保护,如果车头撞人撞到明显变形溃缩,那冲击力肯定很大,被撞者多数活不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